资源简介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课时1 动量核心 目标 1. 经历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掌握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能得出不变量的表达式.2. 认识动量,知道动量概念及其单位,会计算动量变化量,理解动量与动能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1 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及分析表明,两小球或两小车碰撞中的不变量是__质量和速度的乘积__之和,两小球或两小车的__速度之和__或__动能之和__可能相等,但这只是特例.要点2 动量1. 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字母p表示.2. 表达式:p=__mv__.3. 单位:__千克米每秒__,符号是__kg·m/s__.4.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相同__,动量是矢量.5. 动量变化量: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即动量始终保持在同一条__直线__上,在选定__正方向__之后,动量变化量的运算就可以简化成代数运算,即Δp=p2-p1.即学即用1. 易错辨析(1) 物体的动量越大,速度越大.( × )(2) 物体的动量越大,惯性越大.( × )(3) 一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 )(4) 一个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 )2. (2024·佛山石门中学)羽毛球运动是十分普及的体育运动,也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运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100 m/s.假设羽毛球飞来的速度为30 m/s,运动员将羽毛球以70 m/s的速度反向击回,羽毛球的质量为10 g,则羽毛球动量的变化量( C )A.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B.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C.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D.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解析:以球被反向击回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p1=mv1=-10×10-3×30 kg·m/s=-0.3 kg·m/s,p2=mv2=10×10-3×70 kg·m/s=0.7 kg·m/s,所以动量的变化量Δp=p2-p1=0.7 kg·m/s-(-0.3) kg·m/s=1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故选C.考向1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探究的主要方法是:猜想→实验→验证.实验的难点是设计、数据获取及处理.一般是结合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探究. (2024·福建厦门一中)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着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的同时,立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1) 实验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1=0.10 kg,小车乙的质量m2=0.30 kg;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f=50.0 Hz.则碰撞前后甲、乙两物体的总动量分别为__0.200__ kg·m/s、__0.196_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碰撞前小车乙静止不动,所以甲、乙的总动量p1=m1v甲=0.10 kg×=0.200 kg·m/s;碰撞后甲、乙粘在一起运动,速度相同,总动量p2=(m1+m2)v=(0.10 kg+0.30 kg)×=0.196 kg·m/s.(2) 实验结论: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甲、乙的总动量__.解析:碰撞前后的总动量非常接近,即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甲、乙的总动量.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利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要求斜槽一定是光滑的B.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直径必须相等C. 入射球每次释放点的高度可以不同D. 入射球的质量必须小于被碰球的质量解析: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要求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因此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A错误;为了保证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则要求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直径必须相等,B正确;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错误;为了保证两小球碰后都可水平抛出,要求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D错误.1.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动量之和,即m1v1+m2v2=m1v′1+m2v′2.碰撞前后动能或速度之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相等,故不能算是碰撞中的不变量.2. 碰撞前指即将发生碰撞的那一时刻,碰撞后指碰撞刚结束的那一时刻.要准确测量和计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考向2 动量的两性 动能1. 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__位置__而言的.2. 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是指相对__地面__的动量.3. 要特别注意动量的方向及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下列关于动量、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动能是矢量,动能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B.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动量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增大2倍,动能也增大2倍解析:动能是标量,所以没有方向,A错误;动量是矢量,由p=mv知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B正确;动量变化有可能只是方向改变,此时动能不变,例如匀速圆周运动,C错误;由p=mv,Ek=mv2可得p=,物体的动量增大2倍,动能增大4倍,D错误.动量与动能的比较动量 动能说明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定义式 p=mv Ek=mv2标矢性 矢量 标量变化情况 v变化,p一定变化 v变化,Ek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大小关系 p=,Ek=考向3 动量变化量的理解1. 动量变化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是矢量,其方向与__Δv__的方向相同.2. 公式:Δp=p2-p1=__mv2-mv1__.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这说明( D )A. 物体的动量在减小B. 物体的动量在增大C. 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不变解析: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动量是矢量,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初动量可能同向、可能反向、也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物体的动量的大小可能增加、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选D.1.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初、末动量p1、p2,根据公式Δp=p2-p1,求出动量的变化量,如图甲、乙所示.甲 乙2. 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般需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解,如图丙所示.丙1. 质量为m、速度为v的小球与墙壁垂直相碰后以原速率返回,以原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量为( D )A. 0 B. mvC. 2mv D. -2mv解析:Δp=p2-p1=-mv-mv=-2mv,动量的变化量为-2mv,故选D.2.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 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 接通数字计时器.④ 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⑤ 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⑥ 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有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⑦ 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为Δt1=9.99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2=50.01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3=8.33 ms.⑧ 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出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1=6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400 g.(2) 实验中使用气垫导轨是为了:A. __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__.B. __使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__.解析:A. 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B. 使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3) 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0.50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0.10__m/s.滑块2的速度v3为__0.60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滑块1碰撞前速度v1== m/s≈0.50 m/s.滑块1碰撞后的速度v2== m/s≈0.10 m/s.滑块2碰撞后的速度v3== m/s≈0.60 m/s.(4) 在误差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两个不变量)a.__见解析__.b.__见解析__.解析:a. 系统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系统碰撞前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1v1=0.30 kg·m/s,系统碰撞后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m1v2+m2v3=0.30 kg·m/s.b. 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碰撞前的总动能Ek1=m1v=0.075 J,碰撞后的总动能Ek2=m1v+m2v=0.075 J,碰撞前后总动能相等.配套新练案考向1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1. (多选)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光电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 滑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B. 挡光片的宽度用刻度尺测量C.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D.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打点计时器测量解析: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A、B正确;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数字计时器测量,因此不需要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C、D错误.2. (2025·汕头期末)(多选)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气垫导轨来探究两滑块碰撞的规律,导轨末端装有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0.1 kg和0.3 kg.打开气泵,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让a获得初速度后与静止的b发生碰撞,规定a碰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得到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甲乙A. 碰撞前a的速度为2.5 m/sB. 碰撞后瞬间b的动量大小为0.3 kg·m/sC. 碰撞后瞬间a、b的运动方向相同D. 碰撞过程滑块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解析: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碰撞前a的速度为v0== m/s=2.5 m/s,A正确;碰撞后瞬间b的速度为v2== m/s=1 m/s,b的动量为p2=mbv2=0.3 kg·m/s,B正确;由v-t图像可知碰后a沿负方向,b沿正方向,即碰撞后瞬间a、b的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碰撞过程滑块a对b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两个力始终等大反向,D错误.考向2 动量的两性 动能3.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个物体在下列运动中,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平抛运动D. 竖直上抛运动解析:如果物体的动量不发生变化,则只有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才可能,上述运动中,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以及竖直上抛运动速度都要发生变化,则动量都发生变化;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则动量不变,故选A.4. (多选)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解析:当质量不变的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也可以是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还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而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的动量(矢量)发生变化,但动能(标量)并不发生变化,A错误,B正确;当质量不变的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必定是其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无论其速度方向是否变化,物体的动量必定发生变化,C正确,D错误.考向3 动量变化量的理解5.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为( D )A. 向下,m(v1-v2) B. 向下,m(v1+v2)C. 向上,m(v1-v2) D. 向上,m(v1+v2)解析: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初动量为p=mv1,末动量为p′=-mv2,则该过程的动量变化为Δp=p′-p=-mv2-mv1=-m(v2+v1),“-”表示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与正方向相反),A、B、C错误,D正确.6.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则它的速度越大B. 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 质量和速率相同的物体,其动量一定相同D. 一个物体动量改变,则其速率不一定改变解析:由动量的定义可知,对同一物体来说,动量越大,速度越大,A正确;根据动量的矢量性可知,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相同,B正确;速率相同,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动量的方向不一定相同,C错误;物体的动量改变,可能是动量的方向改变,而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D正确.7. (2024·福建厦门一中)(多选)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量( AB )A.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B.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C.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D. 与它的动能成正比解析:由动量公式p=mv可知,动量与速度成正比,A正确;由公式v=at可得p=mat,动量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正确;由公式p=mv,v2=2ax可得p=m,C错误;由公式Ek=mv2,p=mv得p=,D错误.8. 一小球静止落下,落到水平桌面后反弹,碰撞过程时间不计且有能量损失.若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的动量p随位置坐标x的关系图像正确是( B )A BC D解析: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下落时的动量p=mv=m,图像为曲线且向下弯曲,与地面碰撞后,向上反弹,速度变为负值,由于碰撞有能量损失,则碰后速度小于碰前速度,上升过程中p′=mv′=m,随x减小,则动量p减小.故选D.9.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某段位移x内速度增加了v,动量变为原来的3倍.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B )A. B.C. D.解析:动量变为原来的3倍,根据p=mv,则速度变为3倍,设初速度为v0,则通过位移x后,速度变为3v0,由题意可得v=3v0-v0=2v0,根据2ax=(3v0)2-v,联立解得a=.故选B.10. (2024·广州执信中学)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甲 乙(1) 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65.0(64.5~65.5均可)__cm.解析:由图乙所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读数为65.0 cm.(2) 在以下的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ABC__.A.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 A球与B球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 A、B两球的质量D. 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同,由x=vt可知,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v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如果小球动量守恒,满足关系式mAv0=mAv1+mBv2,故有mAv0t=mAv1t+mBv2t,即mAxA=mAx′A+mBx′B,由此可知: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需要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A,A正确;A球与B球碰撞后,需要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以及B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B正确;验证动量守恒需要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C正确;不需要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D错误.(3) 若本实验中测量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为xA,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A、x′B,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已知A、B两球半径均为r,则通过式子__mAxA=mAx′A+mBx′B__即可验证A、B两球碰撞中的不变量.解析:根据(2)中计算可知,本实验中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AxA=mAx′A+mBx′B.11. 将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5 m处,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1) 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答案:10 kg·m/s,方向竖直向下解析:由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h=gt2,落地时间t==1 sΔv=vy=gt=10×1 m/s=10 m/s,方向竖直向下故Δp=mΔv=10 kg·m/s,方向竖直向下(2) 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答案:10 kg·m/s,方向斜向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解析: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y=gt=10 m/s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v==m/s=10 m/s所以小球落地时的动量大小为p′=mv=10 kg·m/s方向斜向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课时1 动量核心 目标 1. 经历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掌握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能得出不变量的表达式.2. 认识动量,知道动量概念及其单位,会计算动量变化量,理解动量与动能的关系.要点梳理要点1 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及分析表明,两小球或两小车碰撞中的不变量是__ __之和,两小球或两小车的__ __或__ __可能相等,但这只是特例.要点2 动量1. 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字母p表示.2. 表达式:p= .3. 单位:__ __,符号是__ __.4.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 __,动量是矢量.5. 动量变化量: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即动量始终保持在同一条__ __上,在选定__ __之后,动量变化量的运算就可以简化成代数运算,即Δp=p2-p1.即学即用1. 易错辨析(1) 物体的动量越大,速度越大.( )(2) 物体的动量越大,惯性越大.( )(3) 一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4) 一个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2. (2024·佛山石门中学)羽毛球运动是十分普及的体育运动,也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运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100 m/s.假设羽毛球飞来的速度为30 m/s,运动员将羽毛球以70 m/s的速度反向击回,羽毛球的质量为10 g,则羽毛球动量的变化量( )A.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B.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C.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D.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考向1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探究的主要方法是:猜想→实验→验证.实验的难点是设计、数据获取及处理.一般是结合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探究. (2024·福建厦门一中)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着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的同时,立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1) 实验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1=0.10 kg,小车乙的质量m2=0.30 kg;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f=50.0 Hz.则碰撞前后甲、乙两物体的总动量分别为__ __ kg·m/s、__ _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 实验结论:__ _.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利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要求斜槽一定是光滑的B.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直径必须相等C. 入射球每次释放点的高度可以不同D. 入射球的质量必须小于被碰球的质量1.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动量之和,即m1v1+m2v2=m1v′1+m2v′2.碰撞前后动能或速度之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相等,故不能算是碰撞中的不变量.2. 碰撞前指即将发生碰撞的那一时刻,碰撞后指碰撞刚结束的那一时刻.要准确测量和计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考向2 动量的两性 动能1. 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__位置__而言的.2. 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是指相对__地面__的动量.3. 要特别注意动量的方向及动量与动能的关系. 下列关于动量、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能是矢量,动能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B.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动量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增大2倍,动能也增大2倍动量与动能的比较动量 动能说明 描述机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定义式 p=mv Ek=mv2标矢性 矢量 标量变化情况 v变化,p一定变化 v变化,Ek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大小关系 p=,Ek=考向3 动量变化量的理解1. 动量变化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是矢量,其方向与_Δv__的方向相同.2. 公式:Δp=p2-p1=__mv2-mv1__.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这说明( )A. 物体的动量在减小B. 物体的动量在增大C. 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不变1.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初、末动量p1、p2,根据公式Δp=p2-p1,求出动量的变化量,如图甲、乙所示.甲 乙2. 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般需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解,如图丙所示.丙1. 质量为m、速度为v的小球与墙壁垂直相碰后以原速率返回,以原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量为( )A. 0 B. mvC. 2mv D. -2mv2.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 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 接通数字计时器.④ 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⑤ 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⑥ 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有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⑦ 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为Δt1=9.99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2=50.01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3=8.33 ms.⑧ 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出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1=6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400 g.(2) 实验中使用气垫导轨是为了:A. __ __.B. __ _.(3) 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 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 _m/s.滑块2的速度v3为 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 在误差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两个不变量)a.__ __.b.__ __.配套新练案考向1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1. (多选)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光电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滑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B. 挡光片的宽度用刻度尺测量C.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D.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打点计时器测量2. (2025·汕头期末)(多选)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气垫导轨来探究两滑块碰撞的规律,导轨末端装有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0.1 kg和0.3 kg.打开气泵,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让a获得初速度后与静止的b发生碰撞,规定a碰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得到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甲乙A. 碰撞前a的速度为2.5 m/sB. 碰撞后瞬间b的动量大小为0.3 kg·m/sC. 碰撞后瞬间a、b的运动方向相同D. 碰撞过程滑块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考向2 动量的两性 动能3.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个物体在下列运动中,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平抛运动D. 竖直上抛运动4. (多选)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考向3 动量变化量的理解5.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为( )A. 向下,m(v1-v2) B. 向下,m(v1+v2)C. 向上,m(v1-v2) D. 向上,m(v1+v2)6.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则它的速度越大B. 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 质量和速率相同的物体,其动量一定相同D. 一个物体动量改变,则其速率不一定改变7. (2024·福建厦门一中)(多选)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量( )A.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B.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C.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D. 与它的动能成正比8. 一小球静止落下,落到水平桌面后反弹,碰撞过程时间不计且有能量损失.若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的动量p随位置坐标x的关系图像正确是( )A BC D9.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某段位移x内速度增加了v,动量变为原来的3倍.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 B.C. D.10. (2024·广州执信中学)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甲 乙(1) 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 __cm.(2) 在以下的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 __.A.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 A球与B球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 A、B两球的质量D. 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3) 若本实验中测量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为xA,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A、x′B,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已知A、B两球半径均为r,则通过式子__ __即可验证A、B两球碰撞中的不变量.11. 将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5 m处,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1) 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2) 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共47张PPT)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课时1 动量核心 目标 1. 经历寻求碰撞中不变量的过程,掌握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方法,能得出不变量的表达式.2. 认识动量,知道动量概念及其单位,会计算动量变化量,理解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必备知识 记忆理解实验及分析表明,两小球或两小车碰撞中的不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之和,两小球或两小车的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可能相等,但这只是特例.要点1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速度之和动能之和1. 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用字母p表示.2. 表达式:p=_____.3. 单位: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4. 方向:与速度的方向_______,动量是矢量.5. 动量变化量: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即动量始终保持在同一条_______上,在选定_________之后,动量变化量的运算就可以简化成代数运算,即Δp=p2-p1.要点2动量mv千克米每秒kg·m/s相同直线正方向1. 易错辨析(1) 物体的动量越大,速度越大. ( )(2) 物体的动量越大,惯性越大. ( )(3) 一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 )(4) 一个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它的动量一定发生变化. ( )××√√2. (2024·佛山石门中学)羽毛球运动是十分普及的体育运动,也是速度最快的球类运动,运动员扣杀羽毛球的速度可达到100 m/s.假设羽毛球飞来的速度为30 m/s,运动员将羽毛球以70 m/s的速度反向击回,羽毛球的质量为10 g,则羽毛球动量的变化量 ( )A.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B. 大小为0.4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C.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D. 大小为1.0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同C解析:以球被反向击回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p1=mv1=-10×10-3×30 kg·m/s=-0.3 kg·m/s,p2=mv2=10×10-3×70 kg·m/s=0.7 kg·m/s,所以动量的变化量Δp=p2-p1=0.7 kg·m/s-(-0.3) kg·m/s=1 kg·m/s,方向与羽毛球飞来的方向相反,故选C.把握考向 各个击破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探究的主要方法是:猜想→实验→验证.实验的难点是设计、数据获取及处理.一般是结合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探究.考向1 (2024·福建厦门一中)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有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着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的同时,立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打出纸带如图所示.1(1) 实验测得小车甲的质量m1=0.10 kg,小车乙的质量m2=0.30 kg;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f=50.0 Hz.则碰撞前后甲、乙两物体的总动量分别为________ kg·m/s、________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0.2000.196(2)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解析:碰撞前后的总动量非常接近,即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甲、乙的总动量.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甲、乙的总动量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利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求斜槽一定是光滑的B.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直径必须相等C. 入射球每次释放点的高度可以不同D. 入射球的质量必须小于被碰球的质量2解析: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要求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因此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A错误;为了保证两小球发生对心正碰,则要求入射球和被碰球的直径必须相等,B正确;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C错误;为了保证两小球碰后都可水平抛出,要求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D错误.B1. 在一维碰撞的情况下,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碰撞中的不变量是动量之和,即m1v1+m2v2=m1v′1+m2v′2.碰撞前后动能或速度之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相等,故不能算是碰撞中的不变量.2. 碰撞前指即将发生碰撞的那一时刻,碰撞后指碰撞刚结束的那一时刻.要准确测量和计算碰撞前与碰撞后的速度.动量的两性 动能1. 瞬时性: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针对某一时刻或 位置 而言的.2. 相对性:动量的大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是指相对 地面 的动量.3. 要特别注意动量的方向及动量与动能的关系.考向2 下列关于动量、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动能是矢量,动能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B.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C. 物体的动量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增大2倍,动能也增大2倍3B动量与动能的比较动量变化量的理解1. 动量变化量: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是矢量,其方向与 Δv 的方向相同.2. 公式:Δp=p2-p1= mv2-mv1 .考向3 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这说明 ( )A. 物体的动量在减小B. 物体的动量在增大C. 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不变4解析: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6 kg·m/s,动量是矢量,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初动量可能同向、可能反向、也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物体的动量的大小可能增加、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选D.D1. 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先规定正方向,再用正、负表示初、末动量p1、p2,根据公式Δp=p2-p1,求出动量的变化量,如图甲、乙所示.2. 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般需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求解,如图丙所示.随堂内化 即时巩固1. 质量为m、速度为v的小球与墙壁垂直相碰后以原速率返回,以原来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动量的变化量为 ( )A. 0 B. mvC. 2mv D. -2mv解析:Δp=p2-p1=-mv-mv=-2mv,动量的变化量为-2mv,故选D.D2. 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1) 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 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② 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 接通数字计时器.④ 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⑤ 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⑥ 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有固定弹簧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1和滑块2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后依次被制动.⑦ 读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为Δt1=9.99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2=50.01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为Δt3=8.33 ms.⑧ 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5 mm,测出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1=6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400 g.(2) 实验中使用气垫导轨是为了: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A. 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B. 使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大大减小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使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碰撞(3) 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_______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_______m/s.滑块2的速度v3为_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0.500.100.60(4) 在误差范围内,通过本实验,同学们可以探究出哪些物理量是不变的?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回答两个不变量)a._________.b._________.解析:a. 系统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不变.系统碰撞前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1v1=0.30 kg·m/s,系统碰撞后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m1v2+m2v3=0.30 kg·m/s.b. 碰撞前后总动能不变.见解析见解析配套新练案解析: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A、B正确;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数字计时器测量,因此不需要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C、D错误.考向1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1. (多选)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光电门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滑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B. 挡光片的宽度用刻度尺测量C.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秒表测量D.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用打点计时器测量AB2. (2025·汕头期末)(多选)某小组用如图甲所示气垫导轨来探究两滑块碰撞的规律,导轨末端装有位移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0.1 kg和0.3 kg.打开气泵,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让a获得初速度后与静止的b发生碰撞,规定a碰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得到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A. 碰撞前a的速度为2.5 m/sB. 碰撞后瞬间b的动量大小为0.3 kg·m/sC. 碰撞后瞬间a、b的运动方向相同D. 碰撞过程滑块a对b的作用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考向2 动量的两性 动能3. (2024·安徽芜湖一中)一个物体在下列运动中,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B. 匀速圆周运动C. 平抛运动D. 竖直上抛运动解析:如果物体的动量不发生变化,则只有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才可能,上述运动中,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以及竖直上抛运动速度都要发生变化,则动量都发生变化;只有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则动量不变,故选A.A4. (多选)对于一个质量不变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其动能不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其动量不一定变化解析:当质量不变的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也可以是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还可以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当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而速度的大小不变时,物体的动量(矢量)发生变化,但动能(标量)并不发生变化,A错误,B正确;当质量不变的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时,必定是其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而无论其速度方向是否变化,物体的动量必定发生变化,C正确,D错误.BC考向3 动量变化量的理解5. 质量为m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度v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动量变化的方向和大小为 ( )A. 向下,m(v1-v2) B. 向下,m(v1+v2)C. 向上,m(v1-v2) D. 向上,m(v1+v2)解析: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初动量为p=mv1,末动量为p′=-mv2,则该过程的动量变化为Δp=p′-p=-mv2-mv1=-m(v2+v1),“-”表示动量变化的方向向上(与正方向相反),A、B、C错误,D正确.D6. 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物体的动量越大,则它的速度越大B. 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相同C. 质量和速率相同的物体,其动量一定相同D. 一个物体动量改变,则其速率不一定改变解析:由动量的定义可知,对同一物体来说,动量越大,速度越大,A正确;根据动量的矢量性可知,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所以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相同,B正确;速率相同,速度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动量的方向不一定相同,C错误;物体的动量改变,可能是动量的方向改变,而动量的大小保持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D正确.C7. (2024·福建厦门一中)(多选)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量 ( )A.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B.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C.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D. 与它的动能成正比AB8. 一小球静止落下,落到水平桌面后反弹,碰撞过程时间不计且有能量损失.若以出发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的动量p随位置坐标x的关系图像正确是 ( )B9.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某段位移x内速度增加了v,动量变为原来的3倍.则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B10. (2024·广州执信中学)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1) 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解析:由图乙所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读数为65.0 cm.65.0(64.5~65.5均可)(2) 在以下的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______.A.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B. A球与B球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C. A、B两球的质量D. 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ABC解析: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小球下落的高度相同,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同,由x=vt可知,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的初速度v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如果小球动量守恒,满足关系式mAv0=mAv1+mBv2,故有mAv0t=mAv1t+mBv2t,即mAxA=mAx′A+mBx′B,由此可知: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需要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A,A正确;A球与B球碰撞后,需要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以及B球落点与O点的距离,B正确;验证动量守恒需要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C正确;不需要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D错误.(3) 若本实验中测量出未放B球时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为xA,碰撞后A、B两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A、x′B,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已知A、B两球半径均为r,则通过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验证A、B两球碰撞中的不变量.解析:根据(2)中计算可知,本实验中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AxA=mAx′A+mBx′B.mAxA=mAx′A+mBx′B11. 将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高h=5 m处,以v0=10 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1) 平抛运动过程中小球动量的增量Δp.答案:10 kg·m/s,方向竖直向下(2) 小球落地时的动量p′.解析:小球落地时竖直分速度为vy=gt=10 m/s由速度合成知落地速度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时1 动量(教用).docx 课时1 动量.docx 课时1 动量.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