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阶段作业检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海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三阶段作业检测(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霞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第三次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2
展板一:寻·自然之美(32分)
1.(12分)(1)绵 (2)肖 (3)掬 (4)礴
(5)约之以礼 (6)终岁常端正 (7)自非亭午夜分 (8)天山共色 (9)仍怜故乡水
(10)大漠孤烟直 (11)长河落日圆 (1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评分细则:每格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2.(4分)(1)绝妙 (2)于是,就 (3)疾病(忧患) (4)④
3.(3分)顷 所 牵 念 者 /今 悉 置 在 目 前 /得 同 寒 暖 饥 饱 /此 一 泰 也
4.(4 分)
(1)衣食俸禄,尚可自给 (2)布置草堂,自得其乐
(3)担心白居易和亲人远离,孤独无依;关心友人生活中的温饱问题;担心白居易因为贬官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济;元稹提 到自己贬官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济。
5.(4 分)元稹贬谪之际,听闻白居易的遭遇,病中陡然一惊,迅疾坐起,诗中饱含元稹对白居易遭遇的震惊、担忧。遭贬的白居易读懂了元稹的深情,也为元稹的病情担忧,为两人 同命相连而慨叹。
6.(5 分)
示例一: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仍主动开辟草堂,种植松、竹、莲等植物,又有流 水环绕、飞泉洒落,动静相宜。他将平生所乐安置于此,在不平的贬谪命运中追追求高雅的 情趣,传达出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高贵品质。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展现对活力生机之 景的热爱,又借景表达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古代文人钟情山水,沉浸在鲜活美丽的自然 之景中,寓情于景或借景言志,抒发情思,含蓄蕴藉,富有意味。
示例二: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仍主动开辟草堂,种植松、竹、莲等植物,又有流水环绕、飞 泉洒落,动静相宜。他将平生所乐安置于此,在不平的贬谪命运中追追求高雅的情趣,传达 出洁身自好、独立不移的高贵品质。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在山川之美中,获得 内心的愉悦和与古人并肩的自得。古代文人钟情山水,在鲜活美丽的景色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借景言志或寓情于景,让风景为自己的代言,富有意蕴。
评分细则:
第 4 题 共 4 分,①②处每空 1 分,第③处答出任意两点,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第 5题 共 4 分,解读诗歌情感 2 分,解读白居易情感 2 分。
第 6题 共 5 分,分析本文和任一相关课文中文人钟情山水的原因,各 2 分;并形成关联性理解,1 分。
展板二:悟·历史之变(24分)
7.(5分)
(1)(2分)②首创洞头文明婚礼,废除封建习俗; ⑤服务人民办实事;(评分细则:意思对即可)
(2)选④,担任“厦儿团”的领队和中共党支部书记,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做了大量工作;这个主要经历最能展现传主风采(1分);
理由:①在传主的主要经历中,担任“厦儿团”的经历是传主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等方面做出大量的工作,并有卓越的贡献,得到了邓颖超先生的高度赞扬;(1分)②这一部分也是传主一生中对国家而言、对自己而言做出最意义、最大的一件事情;从传记选材的典型性来讲,是最能展现传主风采的。(1分)
(评分细则:选择其他主要经历,酌情给分,最高分3分)
8.(4分)
①语段中的“悲痛不已”的“不已”表不停止,“连日”表时间之长,可见传主当时悲痛的程度是极其大的(1分)。这就话带有浓厚的感彩,体现了传记作品语言中的抒情味(或者具有极强的文学性)。(评分细则:感彩、抒情味、文学性有其中之一可得1分)。
②语段中“打仗十年”、“负伤八次”、“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用极其简单(短句)文字表达了徐海东的个人经历(1分),体现了传记作品的语言简洁性、平实性。(评分细则:简洁性、平实性有其中之一可得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9.(3分)文章引用林环岛写给妻子的信,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了传主的心里感受(1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1分);同时转换文章的叙述节奏,使得行文更加生动(1分)。
10.(6分)
有现实的意义。
①传主林环岛处于一个思想变革、战火纷飞的年代,却能不断接触更包容、更开放的新思想让自己品学兼优,多才多艺,能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全方面发展,善于接受新思想;②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能一辈子从事革命”的勇气与热情,以进步的文化界人士身份积极宣传抗战,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做了大量工作,这种不忘初心,从实际行动完成自己的理想,将自己的人生发展紧紧的和国家命运融于一起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我们学习;面对家乡,他同样满怀热忱,服务人民办实事,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更是现时代的必需。
(评分细则:以上3点每点2分,事例和意义各1分。如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1.(6分)
事例一:毛泽东
①要有文体阅读意识:《红》是纪实性文学,可以传记特点结合人物主要经历,选择典型事件进行阅读去感受人物品质。如阅读毛泽东喜欢读书、接受新式学堂,关注时事,成立新民学会;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事件,特别对其长征经历可从指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等经典战役来品读人物精神。
②要有人物阅读方法和策略:可对人物进行专题式分类阅读,如成长经历,人生拐点,革命情怀,人物形象等以摘录、思维导图、表格分类或对比联读形式等进行阅读。
③要有阅读思考:从人物的事件经历关联自我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思考阅读意义,汲取毛泽东身上不断地学习的精神品质和关心国家大事强有力的爱国情怀。
事例二:宋健
①要有文体阅读意识:《飞》是报告文学作品,可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理清事件情节,了解以宋健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凭借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精神品质,成功地用“长征三号”火箭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开启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新征程。抓精彩片段品读,如任新民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遥感电源出现“过压报警”现象时,工作人员没有查出问题准备放弃时,他说:“什么时候查清了,什么时候反射。”
②要有阅读方法和策略:对人物形象进行探究,找寻阅读探究点做专题阅读,如任新民与同事,与负责的工作,与中国航天事业等相关内容解读作品主题等。
③要有阅读思考:可结合作品人物形象思考阅读意义,如任新民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等。
(评分细则:能答出2点即可,每个点3点,关联作品1分,有自己观点1分,整体表述1分。如有其他建议,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展板三:探·生活之真(41分)
12.(2分)B
13.(4分)
(1)(2分)从新闻者的角度要主动深入调查研究,报道的新闻必须都是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杜绝造假;从社会监管角度要完善新闻核实制度,做好监管职责。
(评分细则:每个角度各1分。)
(2)(2分)A 材料三和材料四属于虚假新闻事件,从传播者角度传递“面对纷繁的信息,要理性对待,不轻信,不盲从”这样的信息,A标题更恰当;同时,A标题与“做合格的新闻者”相对应,使得整个语言材料更和谐。(评分细则:选择正确且分析合理即得2分。)
14.(5分)
中国成为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标题1分)
2021年,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导语1分)
10月19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在京举办了第三场记者招待会,(背景1分)公安部党委委员许甘露表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2021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安全感达到98.6%,较2012年提升11%。(主体1分),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结语1分)
(评分细则:新闻要素各1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15.作文评分标准。(30分)
分类 分数档 文 章
一类 27-30分 ○紧扣漫画展开联想或思考进行选材。 ○立意深刻,能紧扣所写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有感染力。 ○文学创作,形象鲜明,构思精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 ○发表观点,内容充实,语言真诚,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二类 23-26分 ○扣住漫画展开联想或思考进行选材。 ○立意较深刻,能扣住所写内容进行较深入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具体,感情较真挚,语言较有感染力。 ○文学创作,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语言生动。 ○发表观点,内容具体,较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思路较清晰,语言明白。
三类 19-22分 ○围绕漫画展开联想或思考进行选材。 ○有一定立意,能围绕所写内容有所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较完整,语言较通顺。 ○文学创作,形象基本鲜明,构思基本合理,语言较通顺。 ○发表观点,内容较具体,有一定说服力。 ○介绍经历,基本有思路,语言较明白。
四类 15-18 ○选材与“场景”有关。 ○立意不清,几无思考。 ○讲述故事,内容不完整,语言不通顺。 ○文学创作,形象模糊,构思不合理,语言乏味。 ○发表观点,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 ○介绍经历,顺序不明,语言不清晰。
五类 15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200。
说明: 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2分。 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1-2分。 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 7.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8.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2023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作业反馈语文答题卷(八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学业检测七年级语文
11.(6分)
展板三:探·生活之真(41分)
12.(2分)( )
13.(4分)(1)
(2)
14.(5分)
5.(4分)
6.(5分)
展板二:悟·历史之变(24分)
7.(5分)(1)②

(2)
8.(4分)
9.(3分)
10.(6分)
全卷书写(3分)
展板一:寻·自然之美(32分)
1.(12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4分)(1) (2) (3) (4)
3.(3分)
顷 所 牵 念 者 今 悉 置 在 目 前 得 同 寒 暖 饥 饱 此 一 泰 也
4.(4分)(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内区域的答案无效
11.(30分)
题目:海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三阶段作业反馈2023.12
八年级语文
温馨提示:
1.本卷共6页,三大板块,15个题目。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答案须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相应区域内,写在本试题卷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展板一:寻·自然之美(32分)
项目 策略 内容 对应诗文
自然·名片 以文说诗 1.请将名片中的拼音改写为汉字,并补全诗句。【片头】半屏山的断崖峭壁拔地参天立于大海之中,mián (1)▲ 延数公里,幻化出惟妙惟xiào(2)▲ 的迎风屏、憨态可jū(3)▲ 的赤象屏、气势磅bó(4)▲ 的鼓浪屏……风光无限。【片尾】洞头人民以勤劳勇敢的君子之风栖息在这片沃土里,“博学于文,(5)▲ ”,自我修炼,面对困难也能践行君子言行,做到“冰霜正惨凄,(6)▲ ”。
诗文·印象 以比读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视角之变,奇景共赏。一 三峡景色奇绝,高山对峙;“ (7)▲ ,不见曦月”;而富春江则是“风烟俱净,(8)▲ ”,奇山异水,颇为奇妙。
以歌唱诗 “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千里之外》歌词) 此曲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9)▲ ,万里送行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图绘诗 左图是王维《使至塞上》一诗的配图,符合其意境的诗句是“ (10)▲ , (11)▲ 。”
以情解诗 国家灭亡,命运改转,登高望落日,感慨之情油然而生,倍感悲愤。 此情此景,唯有朱敦儒《相见欢》的“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12)▲ ,”一句能解其中味。
名士·情怀 阅读《与元微之书》,完成2-6小题。与元微之书① 【唐】白居易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②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至今每吟,犹恻恻④耳。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⑤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亦可自给,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此三泰也。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减)【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唐宪宗元和十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此信写于元和十二年。②熊孺登:与白居易、元稹多有交往的朋友。③幢幢(chuáng):影子摇晃的样子。④恻恻:悲伤。⑤方寸:指人的内心;心绪。2.借助以下方法和例句,完成表格任务。(4分)方法句子解释加点词课内迁移法天下独绝(1)胜绝第一 ▲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因置草堂 ▲ 参考成语法安然无恙(3)幸皆无恙 ▲ 查阅词典法①释然 ②舍弃 ③施舍 ④住房(4)流水周于舍下 ▲ 3.根据文义,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用“ / ”断句(限断三处)(3分)顷 所 牵 念 者 今 悉 置 在 目 前 得 同 寒 暖 饥 饱 此 一 泰 也。4.依据白居易回信中的“三泰”,推测元稹来信的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回信概述来信内容推测一泰家人具在,幸皆无恙 (3) ▲ (至少写出两点)二泰 (1) ▲ 三泰 (2) ▲ 5.白居易读元稹来信中的诗,为什么会“至今每吟,犹恻恻耳”?请结合元稹诗歌,加以分析。(4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 6.游客读到信中“草堂风光”的内容时,产生了如下困惑。请你结合这封书信和学过的课文,帮他解答。(5分)困惑:古代文人墨客醉心于山水之乐,如陶弘景、吴均等,白居易在贬谪生活中也布置了草堂以欣赏风景。古代文人为什么如此钟情山水?解答: ▲
展板二:悟·历史之变(24分)
心忧家国,战火纷飞中的无畏“逆行者”
林环岛(1904—1941),著名文化新闻战士、社会活动家。1904年,林环岛出生于洞头北岙的一户小商贩家庭。青年时期就读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6年,在上海暨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英雄少年,革命理想校园立
在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林环岛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在体育方面,其自编体操教材更入选了王怀琪先生编著的《体操三段教材》,该书首先在上海得到推广,并逐渐影响到全国。在校学习期间,林环岛不断接触到更包容、更开放的新思想,这让他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封建礼教。也由此,林环岛主动修书解除包办婚约,与陈淑静女士首创洞头文明婚礼,废除封建习俗。
1926年春,他在暨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一颗革命的火种,在林环岛的心中深深扎根,他开启人生中跌宕起伏的革命征程。在早年的革命生涯中,林环岛结识了周恩来、邓颖超、李克农、廖承志、连贯等革命先驱,他们对革命事业有深刻见地,兼具“能一辈子从事革命”的勇气与热情,这深深触动了林环岛。
展露锋芒,冲锋陷阵青年始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林环岛不顾自己被追捕的危险,和战友们印发传单、小报,呼吁广大民众支持抗击日寇、保卫上海的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林环岛根据中共厦门工委的指示,以进步的文化界人士身份,公开参加厦门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等群团组织活动。为救国难,他提笔作刀,积极宣传抗战,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灭共的反动面目。
厦门沦陷后,1938年6月,受闽西南特委委派,林环岛担任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儿童抗日救亡剧团——“厦儿团”的领队和中共党支部书记。这一次,他三入东南亚,带领一群青少年前去宣传抗战。“厦儿团”的团员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不过16岁。在表演、剧本撰写方面,林环岛亲历亲为;在生活中,林环岛悉心照料孩子们的日常起居,用一碗碗细心熬煮的红枣赤豆汤温暖了孩子们的心,也由此,团员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林妈妈”。
在林环岛的率领下,“厦儿团”不仅在国内声援抗战前线的爱国将士,自1938年起,他们还徒步沿途义演奔向国境线,自汕头至东南亚,一路辗转福建、广东等地和越南、柬埔寨两国,为中国的抗日将士募捐到共5大卡车的药品和衣物以及10多万元的善款。三年里,“厦儿团”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正如邓颖超先生所说:“这是一群国宝,要好好关心呀!”
鞠躬尽瘁,埋骨异乡终不悔
在寻找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林环岛曾婉言谢绝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留校任教聘请,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以及安定的生活。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儿子不幸夭殇,他悲痛不已,对连日流泪的妻子说:“不要哭,国家正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救国,要舍得小家。”说罢,林环岛当天又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1940年10月下旬,越南西贡的中越两党地下组织接连遭到敌人破坏,大批同志被捕被杀。死亡势力的胁迫与党组织生命线连接的迫切需要,但他依然坚持开展地下工作。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说:“我何尝不希望凑成天伦之乐以遂家人之愿,我何尝没有理智,我何尝是愿意为图个人的快意而孤处于万里余外的印度洋之滨,草草画个图,表示出我住的地方。”
一路的风雨飘泊,时常辗转反侧,再加上险恶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极度消耗了林环岛的健康——严重的肺病裹挟着他,折磨着他。1941年春夏之交,因积劳成疾的林环岛,病逝于越南的西贡,年仅37岁。
家国情怀,留于青史后人记
面对祖国,他毅然上阵,并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面对家乡,他同样满怀热忱,服务人民办实事。1926年,林环岛在暨南大学读书,暑假回乡时,曾组织家乡进步青年成立“甲子学社”;针对警役横行、敲诈勒索的情形,特立规约勒碑,予以制约,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一致叫好;1930年,他捐献自家水田,支持建设北岙小学;不仅如此,林环岛还帮助家乡人民在虎头屿建成灯塔,正因如此,洞头海难事故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
在硝烟四起的时代中,如蜡烛一般的他践行革命理念——从顶燃到底,愿将自己献于革命。“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林环岛这一生,背井离乡,东奔西走,只因他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带领人民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提笔作刀,他赴汤蹈火救国家于危难;初心不忘,他心系家国救人民于水火。
【传记·材料选择】
7.阅读并整理材料,完成人物履历表。(5分)
履历表
姓名 林环岛 籍贯 浙江洞头 身份 文化新闻战士、社会活动家
主要经历 (1)梳理传记内容,补全传主的主要经历。①自编体操教材; ② ▲ ;③抗战爆发后,林环岛积极宣传抗战; ④为抗日救亡,宣传募捐做了大量工作;⑤ ▲ ;
整理探究 (2)旅游局想在“人物画廊”展厅增加林环岛人物介绍,你觉得上述“主要经历”中哪个材料最能展现传主风采?请说说你的理由。 ▲
【传记·语言风采】
8.结合下面语段,分析传记作品的语言特点。(4分)
①出生才一个多月的儿子不幸夭殇,他悲痛不已,对连日流泪的妻子说:“不要哭,国家正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了救国,要舍得小家。”说罢,林环岛当天又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②徐海东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
(节选《红星照耀中国》)

【传记·写作技巧】
9.文章在塑造林环岛传主中引用林环岛写给妻子的信,有何作用?(3分)

【传记·阅读意义】
10.探究思考:传主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时代背景和时代面貌也不相同,再读这篇传记还有意义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阅读发现。(6分)

【传记·运用迁移】
11.请选择名著,结合名著具体内容,完成下面对话。(6分)
展板三:探·生活之真(41分)
【新闻关注:做合格的新闻者】
材料一
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说过:“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闭门造车、充分发挥想象而来的作品只能是天马行空、浮云一篇。美国两大传媒巨头曾展开了“口水战”,先是福克斯埋怨CNN的记者被利比亚政府利用作“人盾”阻碍了北约的轰炸进程,而后是CNN的记者反讽“看到他们(福克斯的记者)买早餐比采写新闻的机会要多得多”。其中的是非我们不做深究,但从中可以解读一种信息:不深入一线,只靠外界的消息是写不出好新闻的,最基本的是它无法保证真实性。
材料二
如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对新闻业界的最大挑战。在当今社会,媒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介生存与其经济效益的关系愈加密切;互联网等各种电子媒介迅猛发展,但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未及时建立健全……这都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新的挑战。
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恶意炒作,都是违反新闻真实性的表现。这些现象频繁发生,会让受众对媒体失去信任。而一旦媒体丧失公信力,他们所发布的信息将不再被受众认可,在社会上无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如此这样,媒体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新闻事件: ▲ 】
材料三:
材料四:
4月3日上午,一段大意为“我妹妹的朋友因女儿生病而自杀”的对话出现在社交平台。这段对话显示:聊天者“妹妹的朋友”因受不了孩子独自在医院隔离而选择自杀,并表示接受隔离治疗的是一名2岁左右的女孩。
据核查发现,住所在长宁区的朱女士曾发微博求助,大意是其2岁女儿于29日被带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她很担心女儿,希望由自己照顾和陪伴女儿。
12.阅读新闻材料,下列说法与材料内容相一致的是( )。(2分)
A.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认为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来自记者直接观察,更要有外界消息的介入。
B.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恶意炒作等不实新闻会让受众对媒体失去信任。
C.材料三所选的“头条新闻”和“青岛交警”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相同,但问题性质不一样。
D.从材料四的新闻撰写来看,该记者已经具备作为一名合格新闻者的职业要素。
13.层出不穷的真假新闻引发了班里同学的热议,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参与讨论。(4分)
14.新闻写作(5分)
热点链接:
“二十大”在京召开,人民日报发布了一则微博:2022年10月19日上午,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了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公安部党委委员许甘露就刑事犯罪率下降发言:“2021年主要刑事犯罪、毒品犯罪、抢劫抢夺案件、盗窃案件的立案数和较大的交通事故数较之2012年分别下降了64%、56.8%、96%、62%和59.3%,通过2012年和2021年国家统计局对人民安全感调查数据由87.6%提升至98.6%,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当今中国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根据人民日报的微博写一则新闻。(要求:结构完整,语言准确,100字左右)

这几幅图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任选一个角度,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不得透露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为庆祝“二十大”召开,洞头旅游局特别制作一期“洞头微生活”展板,为“二十大”献礼。
参与这次探究活动,我想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重新阅读,你能给我提供具体的阅读建议吗?
(备选人物:A《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B《飞向太空港》任新民)
阅读人物 ▲ ,我们应该 ▲ 。
(1)我不赞同。预防虚假新闻,还需要 ▲ 。
我认为,预防虚假新闻的流传,只需要大家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即可。
为使展板更完整,我根据材料内容和它所反映的问题将材料进行分类并拟写了标题。第二类材料标题有两个,A.做智慧的新闻传播者 B.慧眼辨真,拒绝传假,你觉得哪个合适?
(2)我认为 ▲ 更合适,因为 ▲ 。
15.按要求写作文。(30分)
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次月考卷 第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