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开普勒186f 是一颗环绕红矮星开普勒186的行星,距离地球约492光年,是第一颗在太阳以外的恒星附近发现的宜居带(适合生命居住的地带,意味着它的温度可能会比较舒适)的系外行星。下图示意宜居带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宜居带位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该宜居带的形成条件主要是( )
A.与恒星距离适中 B.恒星的质量适中
C.宜居带内的行星有大气层 D.宜居带内的行星有液态水
今年10月,金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那曲甘丹康桑光伏项目顺利完工,该项目位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区南侧那曲镇哈热村甘丹康桑新能源产业园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西藏自治区太阳辐射总量丰富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植被状况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炭和地热能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 B.太阳辐射不仅能量巨大,而且分布均匀
C.太阳辐射是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进入地球大气,在高纬产生极光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2024年10月01日至10月03日,太阳分别释放了两次强烈爆发。此时正值国庆假日期间,太阳也配合地放起了“大烟花”(色球层局部地区突然增亮)。下图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材料中描述的“大烟花”主要是( )
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
6.太阳黑子( )
A.发生太阳内部 B.发生在①层 C.发生在②层 D.发生在③层
7.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高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②指南针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
③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地震 ④宇宙空间卫星信号全部中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 )
A.较早 B.较晚 C.相同 D.无法判断
9.D地层中生物兴盛的地质年代,甲地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炎热干旱 B.寒冷干燥 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
10.与G地层可能是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是( )
A.Y B.Z C.X D.W
重庆酉阳县板溪镇花石村拥有目前南方最大的叠层石群。这些形成于5亿年前的暗色石头上分布有或密集或分散的各种花纹,其中的“圆形”花纹就是远古原核生物蓝藻留下的生命痕迹(见下图)。这些“石中花”横切面多是圆形,纵切面是圆柱形。完成下面小题。
11.花石村叠层石群形成时期是( )
A.寒武纪 B.泥盆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
12.远古原核生物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
A.形成煤炭资源 B.塑造浅海环境
C.改变大气成分 D.产生旅游资源
13.远古原核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生物是( )
A.哺乳动物和古人类 B.爬行动物和始祖鸟类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024年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8度,东经117.60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左图为合肥市民在手机APP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右图中(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5.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6.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云南省元阳梯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包含的地球圈层有( )
A.水圈、生物圈 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8.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19.联系各圈层,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能源来源主要是( )
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热力环流 D.水循环
“气辉”出现在地球上空50~500千米大气层中,是该层大气分子受太阳电磁辐射激发,获得电离能后辐射出的微弱发光现象。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处于距地400千米高度,航天员在出舱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图示意“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拍摄的某海陆交界地区的景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气辉”现象主要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
21.航天员拍摄的城市灯光向太空传播过程中( )
A.依次穿过平流层和对流层
B.沿途气温先降、后升、再降、后升
C.最易受平流层干扰和削弱
D.随空气密度变小而逐渐增亮
“碳卫星”是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卫星,对掌握全球变暖趋势和全球碳排放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2016年发射首颗碳卫星,在距离地球7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碳卫星”从发射至入轨,经过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是( )
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C.降低→降低→升高→升高 D.升高→升高→降低→降低
23.“碳卫星”用于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目前主要监测对象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空大气 D.电离层
24.与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导致全球变暖相关的主要作用是( )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③和⑤ D.④和⑤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可以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下图是塑料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采用该农业技术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太阳光照 B.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
C.降低作物生长环境的湿度 D.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热量
26.该农业技术保温的原理主要是( )
A.大棚增加了太阳辐射 B.大棚增加了地面辐射
C.大棚阻挡了地面辐射 D.大棚阻挡了大气逆辐射
2024年8月,小强随父母到海滨城市威海度假,发现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威海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海拔高低差异 B.气压梯度的差异
C.空气湿度差异 D.太阳辐射的差异
28.上图序号中能表示小强夜晚在海边感受的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下列现象的形成与材料中海陆间的大气运动形成原理相似的是( )
A.霜重见晴天 B.城市的热岛环流
C.瑞雪兆丰年 D.晴天昼夜温差大
更望湖位于广西隆安县,是个季节性湖泊,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近期南宁旅游新热点。四联村旧望屯位于更望湖畔,村民发现附近风向有明显昼夜反向的特征。下图为旧望屯某时刻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关于图中四点此刻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气压:①>②>③>④ B.温度:①>②
C.阴雨天概率:①>② D.日温差:②>①
31.湖区附近的山脉可以使( )
A.夜晚湖风增强 B.白天湖风增强 C.夜晚陆风减弱 D.白天陆风减弱
2024年6月某日,华北平原甲乡村的小明观察到操场上的五星红旗明显向东北方向飘扬。下图示意该日甲乡村附近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 )
A.等压线数值a小于b B.甲乡村气压值大于b
C.低压中心在甲乡村正南方 D.等压距为b—a
33.下列选项中,甲乡村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34.若当日夜晚甲乡村处风力增大,可推断a、b两条等压线最可能( )
①差值减小②差值增大③距离减小④距离增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35.10月8日14时,丙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36.下列四地中,14时到20时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7.由图示可知( )
A.Q1表示的是城市发展后的径流过程曲线
B.城市发展后洪峰到达时间比城市发展前多了⊿T
C.Q2表示的是城市发展后的径流过程曲线
D.城市发展前的径流汇流速度较快
38.图中△Q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城市地表径流减少 B.城市内降水增多
C.城市下渗量减少 D.城市植被蒸腾减少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蒸发 D.降水
40.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水厂 B.水生植物 C.取水口 D.输水管
二、综合题
4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右图为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左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热力环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用箭头画出甲乙丙丁之间的热力环流。
(3)若左图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一般情况下,甲地为 (晴朗/阴雨)天气,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4)右图中A地的风向为 风,丙与丁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
4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4年8月19日下午至21日,扬州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0日的一场暴雨中,扬州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图1为扬州市区被淹没的景观图。
材料二: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
(1)填出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② ③ ⑨ ,最容易受到人类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填序号)。
(2)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回答,扬州市此次城市内涝的原因。
(4)针对此次城市内涝事件,扬州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 和 (填序号)。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A 6.B 7.A
8.B 9.D 10.B
11.A 12.C 13.D
14.A 15.C 16.D
17.D 18.C 19.A
20.C 21.B
22.A 23.A 24.D
25.D 26.C
27.B 28.A 29.B
30.A 31.B
32.B 33.D 34.C
35.D 36.C
37.A 38.C
39.A 40.B
41.(1) 甲乙丙丁 地面冷热不均
(2)
(3) 甲 晴天 甲
(4) 西北风 丙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2.(1) 水汽输送 降水 下渗 ④
(2)海陆间循环
(3)城区降水多;城市地面硬化程度高,导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量大,超过了城市排水能力。
(4) ④ 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