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卷(含部分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阶段考试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南极洲干谷(如图 1)是南极洲的一片贫瘠区域,地表散布着砾石,干谷内没有积雪,与四周形成强烈的对比,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区”。火星昼半球的温度可达27℃,而夜半球的温度低至—133℃。据此完成1——2题。
1.南极洲干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区”,核心原因是两者均具备
A.厚厚的大气层 B.干旱荒芜的地表特征
C.寒冷多雪的气候 D.丰富的生命活动痕迹
2.火星昼夜温差极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公转周期长 B.距离太阳远 C.大气层稀薄 D.质量小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明确指出:2045 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图2为海南岛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年太阳辐射量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三亚高于海口 B.东方低于琼海
C.琼中高于琼海 D.海口低于琼中
4.导致海南岛西部年太阳辐射量较东部高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降水
C.土壤 D.植被
5.海南省建设低碳岛,发展太阳能产业的主要意义是
①缓解能源短缺状况 ②增加能源出口量 ③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25 年7 月 30 日7时,俄罗斯堪察加东岸接连发生7.9级(后修订为8.7级),6.9级、6.0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 10. km。这是自1952年以来该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图3示意地球部分圈层结构。据此完成6—8题。
6.堪察加半岛火山、地震多发,从地球圈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B.地核内能释放,能量传导引发火山和地震
C.大气的剧烈运动导致地壳不稳定 D.水圈的强烈侵蚀作用,破坏地壳的完整性
7.此次堪察加东岸沿海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Ⅰ圈层 B.Ⅱ圈层 C.Ⅲ圈层 D.Ⅳ圈层
8.下列现象中,最有可能由此次地震引发的是
A.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 B.美国西部沿海发生海啸
C.大气圈中臭氧层空洞扩大 D.生物圈中生物基因突变
2025年7 月3 日 17 时3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将试验二十八号 B星01 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4 为01星外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试验二十八号B星.01 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其搭载设备运转的动力来自
A.太阳能 B.甲烷
C.氢能 D.风能
10.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通信系统易受到干扰,与之关联最强的是
A.光球层中的耀斑爆发 B.色球层中的耀斑爆发
C.光球层中的黑子增多 D.色球层中的黑子增多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系统一般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设备、控制系统、辅助热源,以及用户端组成。图5为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系统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太阳能来自
A.太阳表面的核聚变
B.太阳表面的核裂变
C.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D.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12.东北地区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辐射并转化成热能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系统的推广,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是
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C.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D.减少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6月26日以来,受持续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的黄果树瀑布迎来 2025年入汛最大水量,贵州省安顺市水文水资源局实测数据显示,当日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528 m /s。图6为某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拍摄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黄果树瀑布在形成过程中,与其关系最直接的圈层是
A.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
D.生物圈、大气圈
15.黄果树瀑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6.黄果树瀑布所在区域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等作用,其物质有可能进入的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地核 D.生物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青豫直流工程二期300 万千瓦光伏项目 330 千伏汇集站(曲明变)首台50兆乏分布式调相机并网投运,助力新能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材料二 青海省新能源发电占比高,且新能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特点。青海省年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多大型光伏电站,电站附近荒漠逐渐更新为草地。图7示意青海省的年太阳辐射量分布。
(1)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指出太阳能的主要优缺点。(8分)
(2)描述青海省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3)指出青豫直流工程输送的电力以太阳能为主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5 年5月14 日最强太阳耀斑爆发,引发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无线电的扰动。爆发的太阳活动区域是一个新的“黑子”区域,名叫“AR4087”。这一次耀斑爆发强度为 X2.7级,并引发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太阳黑子指数和长期太阳观测世界数据中心的预测如图8所示。
(1)以1755年作为太阳活动周的起始年,推测当前太阳活动周序次,并说明依据。(4分)
(2)根据材料分析该次太阳活动发生的太阳外部大气层的位置。(6分)
(3)分析太阳爆发X2.7级耀斑并引发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对地球的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其挥发物升华,形成彗尾。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在2024年9月27日经过近日点,10月12 日经过近地点。图9为紫金山-阿特拉斯替星轨道示意图,图10示意 9月30 日在安徽黄山拍摄到的彗星照片。
(1)在地球上观测彗星可能受到 ▲ 、 ▲ 、 ▲ 等因素影响。(6分)
(2)图中9 月 27 日——10 月 12 日,地球的公转方向与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运行方向 ▲ (填相同或相反)。此期间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彗尾的长度变化是 ▲ 。(4分)
(3)简述彗星彗尾形成的原因。(4分)
(4)从图中彗星、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推测彗星观测的有利条件。(4分)
地理参考答案
1. B【解析】火星大气稀薄;南极洲气候干旱,地表贫瘠,与火星相似;火星气候干旱,降雪稀少;火星上没有生命,南极洲干谷虽存在少量液态水和微生物,但生态系统极为简单,“丰富的生命活动痕迹”不是这两者的特征。故B选项正确。
2. C【解析】火星昼夜温差极大,主要与其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有关;和公转周期、与太阳的距离及火星的质量关系不大。故C选项正确。
3. A 【解析】据图可知,三亚的年太阳辐射量在1 500——1 600 kW·h·m .之间,海口的年太阳辐射量在1400—1500 kW·h·m 之间。故A选项正确。
4. B【解析】海南岛降水量受季风影响,东部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云量多,太阳辐射量小;海南岛西部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云量少,太阳辐射量大。海南岛东部和西部纬度基本一致;此处土壤和植被对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极小。故B选项正确。
5. D【解析】海南省建设低碳岛,发展太阳能产业能有效增加能源产量,缓解能源短缺状况,①正确;海南省本身能源不足,没有多余的能源出口,②错误;发展太阳能可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④正确,③错误。故D选项正确。
6. A【解析】堪察加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等运动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地核内能释放一般不是火山、地震多发的直接原因;大气运动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运动,不会直接导致地壳不稳定并引发火山、地震;水圈的强烈侵蚀作用是缓慢的外力作用,不会破坏地壳完整性并引发火山、地震。故A 选项正确。
7. B【解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 km,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1 km,位于地壳(Ⅱ圈层)。由图可知,Ⅰ圈层是大气圈,Ⅲ圈层是水圈,Ⅳ圈层是地核。故B选项正确。
8. B【解析】地震发生在堪察加东岸沿海,海底地震容易引发海啸,美国西部沿海可能会受到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与此次地震没有直接关联;臭氧层空洞扩大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氟氯烃等物质导致的,与地震无关;生物基因突变是长期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地震一般不会直接引发大规模生物基因突变。故B选项正确。
9. A【解析】据图可知,卫星带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其设备运行提供动力。故A 选项正确。
10. B【解析】色球层中的耀斑大量爆发,引起电离层中的强烈电磁扰动,影响通信系统的短波通信。故B选项正确。
11. C【解析】太阳内部压力和温度极高,在此环境下氢原子核(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如氦),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太阳能的来源。故C选项正确。
12. B【解析】东北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量多,太阳能集热器在夏季收集太阳辐射并转化成热能,然后通过储热介质将热能输送到储热设备中,并实现持续循环,储热过程长达4个月。故B选项正确。
13.A【解析】太阳能跨季节储热系统利用的是清洁能源————太阳能,其推广可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因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故A选项正确。
14.C【解析】瀑布是河水从高处垂直跌落的现象,瀑布的形成需要有地势落差(与岩石圈有关)和水流(水圈),所以与水圈、岩石圈关系最为密切。故C选项正确。
15.B【解析】瀑布是河流流经区域因流水侵蚀,河床出现陡坎而形成的水流。黄果树瀑布位于河流流经区域,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
16.C【解析】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后产生的物质,小颗粒可能进入大气圈,如沙尘;溶解的矿物质等可进入水圈;部分物质能够被生物吸收利用,可进入生物圈;地核位于地球内部很深的位置,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后产生的物质很难进入地核。故C选项正确。
17.(1)优点:清洁、可再生。(4分)缺点:受天气、昼夜交替等因素制约,太阳能发电量不稳定。(4分)
(2)太阳辐射量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分);整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2分)。
(3)夏季。(2分)理由:青海省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2分);白昼时间长,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太阳能发电量最大(2分)。
18.(1)第25个太阳活动周。(2分)依据: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2分)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6分)
(3)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6分)
19.(1)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光污染程度、观测设备的性能。(答出三点,6分)
(2)相反 逐渐变短(4分)
(3)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在太阳辐射和太阳风的作用下,彗星的挥发物升华;这些升华的物质受到太阳辐射压力和太阳风的吹拂,从而被推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彗尾。(4分)
(4)彗星在此期间位于近日点附近,受太阳辐射作用,形成的彗尾更长、亮度更高,利于观测;彗星在此期间位于近地点附近,距离地球最近,亮度等条件较好,利于观测。(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