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B.太空中噪声太大
C.用通信设备通话方便
D.在月球上航天员的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科技感,未来感是杭州亚运会一大亮点。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和人的互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能区分机器人和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不同
3.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对着试管口吹气,可以使其发出声音。增大试管中的水量再吹,声音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4.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小孔的形状,屏上像形状不变
B.小孔稍许靠近屏,屏上像会变大
C.烛焰稍许靠近小孔,屏上像会变小
D.稍许增大小孔尺寸,屏上出现虚像
5.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钻石 C.太阳 D.玻璃
6.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水面倒影 B.林中树影
C.空中彩虹 D.海市蜃楼
7.以下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B.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
C.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D.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
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猴子捞月”——光的反射现象
B.“井底之蛙所见狭小”——光的直线传播
C.“一叶障目”——光的反射现象
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9.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B.图乙中,凹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实像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一定大于l B.f一定小于l
C.f一定等于l D.f可能小于l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我国的094型战略核潜艇,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超声波是由物体     产生的,利用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     。
12.口琴是用嘴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如图甲所示。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我们区分口琴和吉他的声音主要是依据     不同;小红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如图乙所示。这哨声是由管内的     振动而产生的,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图丙中A和B音调较高的是     。
13.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8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1.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是    (实/虚)像,像距水面    m。蜻蜓点水时在水中的像大小将    。
15.如图甲,国庆期间道路两旁的国旗看起来“红”是因为国旗表面能够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如图乙是我国古代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日晷”,日晷利用铜针被太阳光照射时投在石盘上的影子记录时刻,它利用的原理是光的     (选填“直线传播”或“折射”)。
16.如图所示,夜晚,小丽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增大吊灯的亮度,观察到吊灯的像     (选填“更亮”或“更暗”或“不变”)。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     ,她与像之间的距离     。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     。(后3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相互垂直,这个现象中,光的传播速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折射角是     °。如果让入射角变大,那么折射角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小明在湖边看到水中有一条鱼,这是光的    现象;他看到的“鱼”是    像(选填“实”或“虚”)。湖中有一把水位标尺,他看到鱼恰好在标尺的45cm处,水面在标尺的75cm处,鱼到水面的实际深度应    30cm;如果想用激光枪射击鱼,他应瞄准看到的鱼的    (选填“上方”、“下方”和“本身”)。
19.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    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    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20.透镜是利用光的    制成的,我们把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    ,它有    作用;把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    ,它有    作用。
三.作图题(共4小题)
21.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2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
23.画出如图所示的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24.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5.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乒乓球被弹开得知音叉在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3)若乙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是     (选填字母)。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26.小武同学漫步在武汉的街头,太阳透过树缝将阳光洒在了他的肩头和地面上,他看到地上的光斑都是圆形的,这引起了他的思考。明明树叶缝隙各不相同,为什么光斑都是圆的呢?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进行探究,他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我们看到,烛焰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3)他进一步思考,若将小孔的形状改成三角形,他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出现的像是     。
A.圆形光斑
B.三角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4)当他将圆筒远离烛焰时,可以看到,薄膜上烛焰的像变     (选填“大”或“小”)。
27.在探究“小孔成像”的实验中,一组同学相互配合做了以下实验,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回答问题:
①如图2所示,找来5个同样的易拉罐,在每个罐的底部钻出大小不同的孔,制作了5个小孔成像仪器;②如图1所示,用一个“F”形状的发光器作为实验光源;③将光源和小孔成像器固定在光具座上,保持光源与小孔的距离不变,用5个小孔成像仪器分别观测像的大小,并进行比较,记录的现象和表格如下(d表示小孔直径):
孔径大小/mm 成像清晰度 亮度 像的大小
1号 <1 很清晰 很暗 很小
2号 1 比较清晰 比较暗 比较小
3号 2 清晰 明亮 正常大小
4号 3 模糊 比较亮 比较大
5号 5 很模糊 很亮 很大
由此得出结论:在光源与小孔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大,成的像越    (“清晰”或“模糊”)。因此在做小孔成像实验时,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应将易拉罐底部的孔钻的    一些(“大”或“小”)。
(1)做完这组实验以后,有的同学想知道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孔径的大小,孔径越大,像越大;
猜想二:小孔与物体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小;
猜想三:小孔与光屏的距离,距离越长,像越大。
为了验证猜想二,必须控制    相同、    相同,改变    ,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做    。实验过程中,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光源距离小孔的距离越来越近,所成的像越来越    ,说明猜想二是    (“正确”或“错误”)的;
(2)请你在图3中画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并由此判断,小孔成像像的性质是    的    (“实像”或“虚像”)。
28.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如图所示的两种操作方案中,正确的是图     (选填“A”或“B”)所示方案。
(2)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当在白纸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在测量另一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纸板上的焦点却不易确定。于是他移动纸板找到两次成等大光斑的位置,分别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6cm和12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五.解答题(共4小题)
29.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     。
3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如图在桌面上竖一块    ,然后前后各放一粒相同的棋子A、B,移动棋子B,使它与A的像    。如果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B的位置,在纸上    (能、不能)出现棋子A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是    像,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
31.如图所示,A点在水面上方,B点在水面下方,AC、BD垂直于水面,AB连线与水面相交于E点,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B点,则激光在水面上入射点位置在     (选填“E点”、“DE之间”或“EC之间”),并请大致画出光路图。
32.我市的松山湖公园以环境优美而景胜一方,河边柳垂,在游玩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透明饮料瓶,因为透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容易造成火灾;树叶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实”或“虚”)像。
六.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
3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2)利用乒乓球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或“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或“类比法”)。
(3)接着小丽将另一个音叉乙放在原来的音叉甲旁边(如图b),用小锤以相同的力度敲击音叉乙的时候观察到乒乓球仍会弹开,但弹开的幅度会变小,这说明    可以传声,声音的    (填乐音的特征)在传递过程中会变小。
(4)小丽又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c),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①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是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②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稀薄,小丽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变小,进一步推理得出:    。
34.2024年4月8日天空中出现了罕见的日食。为了防止直接观测太阳对眼睛的伤害,小红取来一盆水,在水里滴几滴黑墨水,用来观看日食。小丽同学制作了一个“小孔仪”来观察日食,主体为一根长1.5m的直管,管的一端蒙上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做光屏,在纸板正中用针穿刺一个小孔。日食时,将小孔仪像望远镜一样用支架架起来,稍作调整,就能在光屏上看到小而清晰的太阳。
(1)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     (填光学仪器),黑色水面     (有利/有害)于眼睛;
(2)水中的太阳与天上的太阳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大小相等”);
(3)“小孔仪”的成像原理是     ;
(4)日食开始前,若光屏上太阳的像直径为1.4cm,小丽查阅资料知道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11m,从而估算出了太阳的直径约为     m;(提示:物与像的大小之比等于物距与像距之比)
(5)日食开始后,小丽观察到如图乙中的太阳,她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丙图中的     。
35.小明的书桌放在靠南的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玻璃圆镜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块规则的光斑,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园镜正上方约10cm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
(1)光斑的形成是因为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     传播造成的。
(2)若想将光斑位置下移,应使圆镜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墙面。
(3)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发现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两个黑影距离增大,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     像。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     。
(4)为什么一支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丁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另一个影子形成的原因。
3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菲涅尔透镜
甲图中图1是平凸透镜的截面图,由光学知识可知,平行光由平凸透镜左侧垂直入射,在透镜中传播方向不变,只有经透镜另一侧曲面时才会发生偏折,并会聚于焦点。若在图2中将平凸透镜阴影部分去掉,保留图中曲面的白色部分并将其向左平移到透镜平面处,即为图3,这样的透镜叫做菲涅尔透镜(又称螺纹透镜)。菲涅尔透镜与平凸透镜一样,仍能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与平凸透镜相比,光在菲涅尔透镜中传播时减少了在透镜中直线传播的部分,只保留透镜发生折射的曲面,因此,在节省透镜材料的同时也减少了光在透镜中传播的光能损失。
菲涅尔透镜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乙为手机闪光灯上用到的菲涅尔透镜,从上方俯视,它由数个同心圆的玻璃组成。大型菲涅尔透镜是聚光太阳能系统中重要的光学部件之一,它能提高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光能,当透镜面垂直面向太阳光时,光线聚焦在电池片上,汇聚了更多的能量,因而需要的电池面积变小,大大节约了成本。
(1)将平凸透镜改进为菲涅尔透镜仍能聚光,是因为    。
(2)下列关于菲涅尔透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菲涅尔透镜的手机,闪光灯部分可以做得更薄
B.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光能损失更少
C.菲涅尔透镜是一圈圈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
D.与相同直径的平凸透镜相比,所用材料更少
(3)如图丙所示,F、OO’分别是菲涅尔透镜的焦点和主光轴,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菲涅尔透镜后光路。
(4)菲涅尔透镜的一个面为平面,另一个面为锯齿状的螺纹面,为保证较好的聚光效果,应将菲涅尔透镜的    (平面/螺纹面)对准太阳能板。
(5)如图丁所示,一块太阳能板置于菲涅尔透镜正后方的一半焦距处,则与不放菲涅尔透镜相比,太阳能板上受光照部分的光能提高为原来的    倍(不考虑光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七.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超声与亚声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超声波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亚声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次声波频率低但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可致人死亡。
(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2)超声波和亚声除了可以传递能量外,还可以传递     ;
(3)在海洋中,次声波比超声波能够传播的更     (填“远”或“近”);
(4)下列不同频率的声波能与亚声产生共振的是     。
A.8Hz
B.800Hz
C.8000Hz
D.80000Hz
3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智能化。如图甲是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cadUpDisplay简称HUD,HUD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如图丙所示,驾驶员透过前挡风玻璃观察前方路况的同时,不必低头能够轻易的将车外的景象与车辆信息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融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分散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乘积为定值,其图像如图丁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夜间行车时为了让司机更清楚地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度。
(3)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低,不便于观察,这时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离。
(4)“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4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     %。
第13页(共13页)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A C B B C D D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 振动;信息。
12. 响度;音色;空气柱;A。
13. 振动;空气;声源。
14. 虚;0.8;不变。
15. 反射;直线传播。
16. 更亮;不变;变小;不变。
17. 变小;30°;变大。
18. 折射;虚;等于;本身。
19. 故本题答案为:发散;凹;不一定。
20. 折射;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三.作图题(共4小题)
21.

22.
23.
24.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5. (1)转换法;(2)能量;(3)C。
26. (1)光的直线传播;(2)倒立;(3)D;(4)小。
27. 模糊;小;(1)孔到光屏的距离;孔径的大小;孔到物体的距离;控制变量法;大;正确;(2);倒立;实像。
28. (1)B;(2)最小、最亮;20;(3)9。
五.解答题(共4小题)
29. (1)3;(2)直径相同时,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3)A;编钟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30. 玻璃板、重合、不能、虚、相等、相等。
31. DE之间; 。
32. 会聚;实。
六.综合能力题(共4小题)
33. (1)振动;(2)转换法;(3)空气;响度;(4)①C;②真空不能传声。
34. (1)平面镜;有利;(2)大小相等;(3)光的直线传播;(4)1.4×109;(5)B。
35.(1)光的反射;直线;(2)靠近;(3)虚;没有;(4)见解析。
36.(1)平行光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菲涅尔透镜另一侧曲面折射时会发生偏折;(2)C;(3);(4)螺纹面;(5)4。
七.科普阅读题(共2小题)
37. 解:(1)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传声的介质,所以超声波不能在月球上使用。
(2)声波除了传递能量外,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可以通过超声B超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由“次声波频率低但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可知,在海洋中,次声波比超声波能够传播的更远。
(4)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亚声,物体的固有频率与亚声的频率相同时,会形成共振,所以能与亚声产生共振的是频率为8Hz的声波。
故选:A。
38. (1)D;(2)45;(3)远离;(4)15。
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