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三物理
测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的时候,双手一搓竹柄,然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落下来。松手后,在“竹蜻蜓”上升的过程中,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B.“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
C.“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小和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D.“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2.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 s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则建筑物的高度为(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  )
A.20 m B.25 m
C.45 m D.60 m
3.如图所示,某缆车沿着坡度为37°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缆车中放有一个斜面,运动过程中斜面与山坡表面平行,斜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则 (  )
A.小物块受到的重力大于mg
B.小物块受到的重力小于mg
C.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0.6mg+ma
D.小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
4.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2m、m的木块1、2,两木块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两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l+
B.l+
C.l+
D.l+
5.某汽车沿平直公路做直线运动,从汽车开始刹车时开始计时,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12t-0.1t2 (x、t的单位均为国际制单位中的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1 m/s2
B.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60 s
C.该汽车刹车瞬间的初速度大小为24 m/s
D.该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通过的路程为180 m
6.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轻绳连接后放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 kg和2 kg,两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在两物体下滑过程中 (  )
A.两物体的加速度a=6 m/s2
B.两物体的加速度a>6 m/s2
C.轻绳的弹力FT=2 N
D.轻绳的弹力FT=0
7.2023年4月14日,“科学号”海洋科考船在圆满完成今年首个科考航次任务后在三亚口岸入境。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的初期可看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  )
A.0.3 m/s2 B.0.5 m/s2
C.0.8 m/s2 D.1.2 m/s2
二、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一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4 N、7 N,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力的大小可能为 (  )
A.2 N B.5 N
C.8 N D.12 N
9.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假设返回舱从太空飞向地球的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是过a点的切线,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 (  )
A.返回舱的速度v=200 m/s时,加速度约为零
B.返回舱的速度v=200 m/s时,加速度为-20 m/s2
C.返回舱落地前一直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
D.返回舱落地前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10.如图所示,带有固定挡板P和定滑轮的木板垫高后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挡板P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与P、A不连接),细线跨过定滑轮后连接着质量为m的物块B,另一端连接着轻质挂钩(滑轮左侧的细线与木板平行、滑轮右侧的细线竖直),A、B处于静止状态。现将钩码C挂于挂钩上,由静止释放后,发现C的速度最大时,A、B恰好分离。已知木板足够长,所有摩擦不计,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的质量为0.6m
B.C轻挂于挂钩的瞬间,A、B间的挤压力变为原来的一半
C.细线弹力的最大值为0.6mg
D.只要C的质量足够大,就可以在C挂上去的瞬间A、B分离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1.(7分)某同学在研究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时,用频闪照相机连续记录下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的闪光周期为0.05 s,测得x1=5.66 cm、x3=15.40 cm,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可得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不考虑实验误差,图中x2=     cm。
12.(9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其质量m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的简图如图甲。
(1)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乙,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其中s1=7.06 cm、s2=7.68 cm、s3=8.30 cm、s4=8.92 cm,已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保持槽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小车的a-图线,并依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    。
小车加 速度a/(m·s-2) 小车质量m/kg /kg-1
1 1.9 0.25 4.0
2 1.72 0.29 3.45
3 1.49 0.33 3.03
4 1.25 0.40 2.50
5 1.00 0.50 2.00
6 0.75 0.71 1.41
7 0.50 1.00 1.00
8 0.30 1.67 0.60
(3)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槽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丁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主要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如图所示,一个磁性黑板擦吸附在竖直黑板上,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黑板擦的质量为0.2 kg,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是10 N,两者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设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1)求黑板对黑板擦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若对黑板擦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1.2 N的恒力F,求此时黑板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14.(14分)如图所示,水平光滑轻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小球左侧连有一根轻质弹簧,小球右侧连有一段轻绳,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已知小球的重力为20 N,轻绳的拉力为20 N,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sin 37°=0.6,cos 37°=0.8。求:
(1)弹簧的伸长量。
(2)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
15.(16分)某同学自制了一个加速度计,其构造如图所示:一根轻杆的下端固定一个小球,上端装在水平轴O上,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将白硬纸放在轻杆摆动的平面上,并刻上刻度,由此可以直接读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使用时,加速度计的右端朝汽车前进的方向,硬纸上的刻度线b在经过O点的竖直线上。在汽车前进时,若轻杆稳定地指在c处(刻度线c和O点的连线与Ob间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g取9.8 m/s2。
(1)在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2)在c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是多少
(3)在汽车前进时,若轻杆稳定地指在d处(刻度线d和O点的连线与Ob间的夹角为45°),则0.5 s内汽车速度变化了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和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小和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大小相等,二者方向相反,故C项正确。
2.C 解析:设物体下落的总时间是t,建筑物总高为h,对物体下落的全程,有h=gt2,对物体自建筑物顶部下落h的过程,有h=g(t-1)2,联立解得t=3 s,h=45 m,故C项正确。
3.C 解析: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其受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静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sin 37°=ma,解得f=0.6mg+ma,C项正确、D项错误;小物块受到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故A、B项错误。
4.A 解析:以木块1为研究对象,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弹簧对木块1的拉力与木块1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衡,即k(x-l)=2μmg,解得x=l+,故A项正确。
5.B 解析:根据x=v0t+at2=12t-0.1 t2,可知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v0=12 m/s,加速度a=-0.2 m/s2,故A、C项错误;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t== s=60 s,故B项正确;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通过的路程x=v0t+at2=12×60 m-×0.2×602 m=360 m,故D项错误。
6.D 解析:对A、B组成的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有(mA+mB)gsin α-μ(mA+mB)gcos α=(mA+mB)a,解得a=2 m/s2<6 m/s2,A、B项错误;对A进行隔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gsin α-μmAgcos α-FT=mAa,解得FT=0,C项错误、D项正确。
7.B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接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1==1.5 m/s,v2==3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a===0.5 m/s2,故B项正确。
8.BC 解析:4 N与7 N的合力最大为11 N,最小为3 N,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力的大小应该满足3 N≤F3≤11 N,故B、C项正确。
9.BD 解析:返回舱的速度v=200 m/s时,加速度等于图线ab的斜率k,即a= m/s2=-20 m/s2,A项错误、B项正确;返回舱落地前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C项错误、D项正确。
10.AC 解析:C的速度最大时,加速度为0,此时aB=aC=0,对C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细线的拉力F1=mCg;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F1=mgsin θ,联立解得mC=0.6m,故A项正确。未挂C时,A、B静止,以A、B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方程可知F弹=3mgsin 37°=1.8mg,弹簧弹力方向沿斜面向上,隔离A,由受力平衡可知F弹=FBA+2mgsin 37°,解得FBA=0.6mg;挂上C时,对C,由牛顿第二定律,有0.6mg-F拉=0.6ma,对A、B组成的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拉+F弹-3mgsin 37°=3ma,联立两式解得a=g,隔离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弹-FBA'-2mgsin 37°=2ma,将加速度a=g 代入上式,解得FBA'=mg,故B项错误。由A选项分析可知,细线的最大拉力F'=mCg=0.6mg,故C项正确。弹簧弹力不能突变,所以即使C的质量足够大,也不可能在C挂上去的瞬间A、B就分离,故D项错误。
11.9.74 10.53
解析:由x3-x1=4at2,得a=,代入数据解得a=9.74 m/s2,由x2-x1=2at2,解得x2=10.53 cm。
12.(1)0.62
(2)见解析图 a=
(3)平衡摩擦过度
解析:(1)利用逐差法可得s4+s3-s2-s1=4aT2,解得a== m/s2=0.62 m/s2。
(2)根据题目提供的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对应的倒数的有关数据,可在坐标系中描出8个对应点,用一条直线连接各点,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大致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得到的a-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
(3)由题图丁可知,当拉力F为零时,加速度a并不为零,说明平衡摩擦过度了。
13.解:(1)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竖直方向有f=mg=0.2×10 N=2 N
方向竖直向上。 
(2)黑板擦与黑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N=0.3×10 N=3 N
若对黑板擦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1.2 N的恒力F,则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恒力的合力大小F合=mg+F=0.2×10 N+1.2 N=3.2 N>fm
黑板擦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f'=fm=3 N,方向竖直向上。
14.解:(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小球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知Tx=Tsin 53°=F
对弹簧,由胡克定律得F=kx
解得x=8 cm。
(2)由小球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知Ty+FN=G
其中Ty=Tcos 53°
解得FN=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8 N。
15.解:(1)当轻杆与Ob重合时,小球所受合力为0,其加速度为0,汽车的加速度亦为0,故b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0。
(2)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轻杆对小球的拉力正交分解,如图所示
则沿水平方向,有Fsin θ=ma1
竖直方向有Fcos θ-mg=0
联立解得小球的加速度a1≈5.66 m/s2,方向水平向右
即c处应标的加速度数值为5.66 m/s2。
(3)若轻杆与Od重合,同理可得mgtan 45°=ma2
解得a2=gtan 45°=9.8 m/s2,方向水平向左
由于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在0.5 s内,汽车的速度应减小,减小量Δv=a2Δt=9.8×0.5 m/s=4.9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