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地 理 答 题 卡学校 班级姓名 考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题(8分)(1)(2))(22题(16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3题(14分)(1)(2)(3))(24题(12分)(1)(2)(3))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B B A B A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A C A C B A D1.B 2.A 3.B【解析】1.材料指出,泥盆纪(约4亿年前)珊瑚每年约400条生长线,现代珊瑚每年约365条。珊瑚生长线记录每日生长节律,因此“每年生长线条数”即代表一年包含的天数。地球公转周期由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决定,泥盆纪一年有400天,现代一年有365天,说明一年的时间变短,地球公转周期变短,A错误;一天的时间变长了,直接反映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自转周期变长,B正确;生长线条数与季节变化无关,仅反映昼夜更替频率,C错误;自转周期越长,昼夜温差越大,D错误。故选B。2.地球自转周期从10亿年前的19小时变为现在的24小时,且自转角速度(360°)不变。因此,10亿年前:360°/19≈18.95°/小时;现在:360°/24=15°/小时,相同经度间隔对应的时间差增大,地方时差值增大(例如,15°经度差的时差从10亿年前的约0.79小时变为现在的1小时),A正确,D错误。以每天小时数进行时区划分的话,现代时区数量变多,时区的划分范围变小,B错误。日界线两侧日期差异为“相差一天”,与自转周期无关,差异不变,C错误。故选A。3.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A错误;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B正确;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CD错误。故选B。4.B 5.B 6.A【解析】4.结合图像和三亚市大约位于18°N可以判断,①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此①为冬至日正午太阳光线,②正午太阳高度居中,为二分日正午太阳光线,③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太阳直射三亚时正午太阳光线,④光线出现时,太阳位于三亚市以北,④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18°14'+23°26')可以计算出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8°20',B正确,ACD错误。故选B。5.正午太阳光线由②到④是由春分日到夏至日,当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90°-(18°14'-0)=71°46',太阳直射当地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夏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90°-(23°26′-18°14')=84°48',由此可以判断在此期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90°-71°46'=18°14',B正确。故选B。6.正午太阳光线在③位置时太阳直射当地,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均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7.B 8.A 9.A【解析】7.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乙依次为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图中的“沉积物”可推知丁为沉积岩;则丙为变质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属于乙类岩石,B正确,ACD错误。故选B。8.岩浆岩、变质岩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②属于外力作用,A正确;岩浆通过冷却凝固变为岩浆岩,其中①为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乙,①属于内力作用,B错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重熔再生生成岩浆,④表示重熔再生作用,C错误;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丁,③表示固结成岩作用,D错误。故选A。9.甲为喷出岩,多具气孔构造,A正确;化石在沉积岩中,乙为侵入岩,不可能找到化石,B错误;丙为变质岩,无层理构造,C错误;丁为沉积岩,代表岩石为石灰岩、页岩等,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错误。故选A。10.C 11.A 12.D【解析】10.图中甲处位于海洋,深度大,应为海沟,C正确;岛弧位于大陆架陆地一侧,应出露水面,A错误;海岭位于海洋内,深度较浅,B错误;洋盆地势平坦,等深线稀疏,D错误。故选C。11.图示区域火山分布较广,熔岩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东北侧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润,西南侧气候相对干旱,有沙漠景观,也可能有雅丹地貌景观,但分布不如熔岩地貌广泛,BD错误;该地地处热带,山区海拔在2000 m左右,难以形成冰川,C错误。故选A。12.图中山脉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拔会缓慢上升,D正确,C错误;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B错误;断陷一般形成盆地或裂谷,A错误。故选D。13.D 14.A 15.C【解析】13.甲地岩层向下弯曲,符合向斜的特征,D正确;背斜岩层向上拱起,C错误;甲处岩层没有出现明显的断裂错位,没有出现断层,不属于地垒或地堑,AB错误。故选D。14.岩层裂隙较多,有利于地下水的流动和排泄,使得杨家湾镇附近容易形成地下水疏干区,A正确;岩石质地较软不代表利于地下水排泄,B错误;贵州省毕节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大,C错误;地表蒸发量较大与地下水疏干区的形成关系不大,主要影响的是地表水的收支情况,D错误。故选A。15.断层切断了火山岩,说明断层的形成时间晚于火山喷发活动,A错误;图中只存在一层火山岩,至少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火山喷发,B错误;图中沉积岩分布范围较广,说明该地至少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地壳下降,接受了大量沉积,C正确;泥岩位于灰岩的下部,沉积时间早于灰岩,D错误。故选C。16.A 17.C【解析】16.图中的河流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故A正确;阶地是河流沉积层在地壳上升后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错误;图中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故C错误;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故D错误。所以选A。17.分布在①河漫滩,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故A错误;阶地②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并且植被丰富不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分布的理由,故B错误;阶地③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最适宜分布耕地及居住地,故C正确;阶地④地势太高,居住不方便,故D错误。所以选C。18.B 19.A 20.D【解析】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近地面风场图位于华北地区,丙丁之间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为槽线,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为冷锋,甲乙之间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为槽线,位于低压中心的右侧,为暖锋,该地位于北半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丁位于冷锋前方,为暖气团,且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此时为7月,丁气团为湿气团,所以丁处气团的性质为暖湿,B正确,ACD错误。故选B。19.该地位于北半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丁之间为冷锋,甲乙之间为暖锋,冷锋向偏南方向移动,暖锋向偏北方向移动,冷锋主要为锋后雨,丙位于冷锋锋后,丁位于冷锋锋前,降水主要分布在丙地;暖锋主要为锋前雨,甲位于暖锋锋前,乙位于暖锋锋后,降水主要分布在甲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位置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应为低压槽往外延伸的部分,A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低压中心位于两个虚线的中间,整体位于该图示地区的南部,C错误,D正确。故选D。21.(1)夏至;理由:由图中两条经线的数值变化可知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说明该图为北极点俯视图;由AC段为晨线可知图中右半部分为黑夜,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所以是夏至。(2)新一天的范围:120°W—0°—180°22.(1)水平方向: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下沉运动天气情况:晴朗(2)①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②气温较高;③气压较低;④风力较大(有扬沙,能见度低)。(3)①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②气温偏高使地表解冻早,而植被尚未生长,导致沙源地土质疏松,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③干旱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23.(1)热带草原气候。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2℃以上,全年皆夏,终年高温,属于热带气候;年降水量1000mm以上,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降水少,分为明显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2)夏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气流膨胀上升,带来丰富的对流雨,形成湿季;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地受来自撒哈拉沙漠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形成干季。(3)以草本植物为主,形成茫茫的大草原;在草原上生长稀疏的乔木树种;湿季草木葱绿,生机勃勃;干季草木枯黄,有些树木落叶,一片凋零。24.(1)自上而下风化程度减弱。原因:梅岭上部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上部花岗岩多裂隙,节理发育,水分更易渗透,加速风化。(2)花岗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裂隙,然后在风化、侵蚀作用下崩解;花岗岩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坡面向下滚落;聚集在地势较低的山谷或缓山坡上,形成倒石堆。(3)倒石堆花岗岩岩块棱边和棱角部位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更易受风化侵蚀作用影响;棱角不断消失,圆化程度提高,最终形成裸露的石蛋地貌。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试题地 理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研究发现,大约10亿年前,地球完成一次自转可能仅需19个小时;现在地球上的一天大约持续24小时。珊瑚化石的生长线(类似树木年轮)记录了每日的生长节律。泥盆纪(约4亿年前)珊瑚每年约400条生长线,而现代珊瑚每年约365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材料中地球珊瑚化石生长线条数的变化直接反映了( )A.地球公转周期明显变长 B.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C.泥盆纪四季变化更明显 D.现代昼夜温差更小2.地球自转周期从10亿年前的19小时变为现在的24小时,对地球上时间计算的影响是( )A.相同经度间隔的时差增大 B.时区的划分范围变大C.日界线两侧日期差异变小 D.全球地方时差值减小3.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 D.季节变化王明在海南省三亚市(18°14'N,109°31'E)进行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他观察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有所变化。下图为王明绘制的二分二至日和太阳直射当地时的正午太阳光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当正午太阳光线在①位置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A.41°40' B.48°20' C.49°46' D.71°46'5.在正午太阳光线由②移动至④期间,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A.13°02' B.18°14' C.23°26' D.36°28'6.当正午太阳光线在③位置时,当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分别是( )A.东北、西北 B.正东、正西 C.东南、西南 D.东南、西北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⑤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岩石中,花岗岩属( )A.甲类岩石 B.乙类岩石 C.丙类岩石 D.丁类岩石8.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 B.①—喷出作用 C.④—地壳下沉 D.③—高温熔融9.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 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下图为某区域陆地及海底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甲处的地形为( )A.岛弧 B.海岭 C.海沟 D.洋盆11.图示区域分布最广的地貌景观最可能是( )A.熔岩地貌 B.雅丹地貌C.冰川地貌 D.沙丘地貌12.图中连绵山脉最可能( )A.因断陷构造,整体陷落 B.因板块张裂,火山活动频繁C.因板块张裂,迅速下降 D.因板块挤压,缓慢上升下图为贵州省毕节市杨家湾镇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地堑 B.地垒 C.背斜 D.向斜14.杨家湾镇附近能够形成地下水疏干区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裂隙较多 B.岩石质地较软C.年降水量较小 D.地表蒸发量较大15.据图判断,该地( )A.断层的形成时间早于火山喷发活动 B.至少经历了两次较大规模火山喷发C.至少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地壳下降 D.泥岩的沉积时间晚于灰岩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17.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A.分布在①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下图为7月华北地区某日的近地面风场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丁处气团的性质为( )A.冷干 B.暖湿 C.冷湿 D.暖干19.该日降水主要分布于( )A.甲丙 B.甲丁 C.乙丁 D.乙丙20.图中虚线部位是( )A.高压脊,高压中心位于北部 B.高压脊,高压中心位于南部C.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北部 D.低压槽,低压中心位于南部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晨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1)写出图示节气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2)在图上标注两条日界线,写出新一天的范围。(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2024年1~5月,蒙古国和我国北部地区气候严重异常。2~4月沙尘频繁在我国北方多地刷“存在感”,让人感觉沙尘“持续在线”。4月9日~11日我国北方再一次发生了大范围沙尘天气。下图为“2024年4月9日16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1)描述图中A位置天气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情况。(6分)(2)推测此时西乌尔特天气状况(从气温、气压、风向、风力等角度描述)。(4分)(3)分析2024年1~5月,蒙古国和我国北部地区沙尘暴频发的原因。(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气压带和风带是影响气候的直接因素。下表为非洲北部某地气温与降水量统计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mm) 10 5 20 30 90 140 210 370 180 60 20 10气温(℃) 23 25 31 33 32 29 27 28 28 27 26 24(1)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并说明依据。(6分)(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3)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植被的主要特征。(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江西省南昌市梅岭主要以元古宙花岗岩为地质基础,在长期的构造抬升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大小不同、磨圆度各异的堆积石块,广泛分布于山谷和缓山坡上,并在最后形成裸露的石蛋(表面光滑,无明显棱角)地貌。图1示意梅岭裸露花岗岩形成倒石堆的过程,图2示意裸露岩石的球状风化过程。(1)指出梅岭花岗岩自上而下风化程度的差异,并简析原因。(4分)(2)据图描述梅岭倒石堆的形成过程。(4分)(3)分析梅岭倒石堆演变成裸露石蛋地貌的原因。(4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 答题卡.docx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地理答案.docx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二10月份月考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