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大单元作业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草原铺锦绣,山河铸赤诚(2分)2.甲:A 乙:B(2分) 3.D(3分)4.这草原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是因为它涌动着爱国的热忱。或:这草原让人魂牵梦绕的原因是它涌动着爱国的热忱。(2分)5.D(3分)6.(8分)(1)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2)山岛竦峙(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5)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7.(2分)示例1:融于雪山的余晖中,是戍边战士巡逻时握紧钢枪的赤诚。示例2:刻于沙漠的胡杨间,是治沙人挥锹时埋下草方格的执着。示例3:淌于界河的波光中,是边防战士踏冰时丈量国界的坚定。二、阅读8.(3分)(1)字典查阅:尝与诸小儿游:曾经(2)成语推断:诸儿竞走取之:跑;俄而雪骤:急9.(2分)诸儿/竞走取之。10.(4分)(1)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2)李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11. (3分)两人都聪明机智。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巧妙比喻雪花,展现出出众的才思;王戎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出道旁李是苦李,体现了他的聪慧善思。12.(3分)郊外闲冬图 农村喜雪图 雪中对话图13.(2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北方冬日里冷得发痛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14.(2分)前一部分以霜为背景,侧重写自然,表现大自然的威力;后一部分以雪为背景,侧重写人,表现人的活力。15.(3分)不可以删去。结尾可谓点睛之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受。①冬天庄重而又静穆,它不是生命的衰落或停止,而是在积蓄力量,孕育新生。作者眼中的冬景美不胜收,让人热爱。②心灵的热爱、思考的力量、感悟的魅力使得人在这样的冬景中成为奇景。16.略(8分)三、名著17.(3分)①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小鲁迅在百草园与蟋蟀、覆盆子等动植物为伴的场景,体现了与小动物为友的经历)② I、J(《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范爱农》讲述了他与范爱农的师友过往)③ D、E(《五猖会》《无常》都反映了鲁迅家乡绍兴的赛会风俗)18.(5分)示例一:选《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回忆了保姆阿长的诸多生活琐事,如她的睡相、规矩,以及她为“我”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的故事。-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阿长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感激与怀念,展现了她淳朴、善良的品质,也体现了鲁迅对底层人物的关注与温情。示例二:选《父亲的病》- 主要内容:回忆了父亲生病期间,“我”为父亲延请各路“名医”治病的过程,描述了这些医生的奇特药方和故作高深的态度,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 主题思想: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那些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所谓“名医”,表达了对父亲的疚与怀念,也反映了旧中国医学的落后与愚昧。示例三:选《五猖会》- 主要内容:写“我”对五猖会的热切期盼,然而在出发前,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背完后“我”对五猖会的兴致大减。- 主题思想:批判了封建家庭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童年的向往,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四、作文19.(40分)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立意。本次半命题作文聚焦初中新生活。审题关键在于紧扣“新”字,它既指初中与小学相比在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等多方面的全新变化,也蕴含着自身在新阶段内心产生的新认知、新成长。补题决定了写作方向,若补“朋友”,立意可着重于新友情带来的温暖陪伴、相互促进与对社交认知的拓展;填“收获”,可从知识增长、技能提升、性格塑造等多方面阐述初中学习与生活给予自己的丰富收获,如学会独立思考、时间管理等;若是“梦想”,则可写初中的新见闻、新经历如何激发自己树立新的理想目标,以及为实现梦想开始的初步探索与决心。二、思路点拨。本题要求写记叙文。以补“成长”为例。开头可通过描写初中校园的独特景象或开学时的难忘场景引入,如“踏入初中校园,那高大的教学楼和陌生的笑脸,宣告着新生活的开启,也预示着我将踏上全新的成长之旅”。中间部分,可从学习、社交、自我认知等角度选材。在学习上,讲述面对难度加大的课程,从起初的手忙脚乱到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体现学习能力的成长;社交方面,叙述与新同学从陌生到熟悉,一起参加活动解决矛盾,收获珍贵友谊,展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成长;自我认知上,写自己参加竞选失败后,从沮丧到反思,最后认识到自身不足并努力改进,突出内心的成熟与成长。结尾总结升华,如“初中生活如同一幅绚丽画卷,我在其中涂抹着成长的色彩,每一笔都蕴含着汗水与欢笑,我将带着这些新成长,继续勇敢前行”,表达对初中新生活与自身成长的珍惜与期待。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大单元作业 火花, ;是边境线上各民族护边员并肩守护界碑,用脚步丈量家国情怀, ;是非遗工坊里鄂温克族与汉族手艺人共绣草原图腾,将日常劳作与文班级 姓名 化记忆绣进丝线, 。一、积累与运用 ①承载着生活的记忆与期盼 ②凝聚着民族的情感与归属学校举行主题为“爱我中华,共谱深情”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③诉说着艺术的传承与惊艳 ④诠释着思想的碰撞与启迪活动一:礼赞草原情,你深情描绘。 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④②①草原铺锦绣,山河铸赤诚。晨光里,静【甲】(A.谧 B.谥)的大兴安岭的露 活动三:北疆家国韵,你从容应答。珠如珍珠般闪耀;暮色中,鲜红的锡林郭勒的晚霞像火焰一样燃烧。极目远眺,牧 塞外天地间,北疆家国韵。初春傍晚,是朱自清所写“傍晚时候,上灯了,一民的马头琴在风中低吟,老人们在草甸上悠闲漫步;花.枝.招.展.的少男少女们望着草 点点黄晕的光,______①_______”。黄河边风光奇特,恍若曹操所写“水何澹澹,原的落日,高兴得喜.出.望.外.;看到咄.咄.逼.人.的牛群吃着青草,小朋友们也心里有了 ② 。”的磅礴。呼伦贝尔的归雁掠过天际,勾起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 ,【乙】着(A.zháo B.zhuó)落,伸出抚摸的小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各.得. ④ 。” 的时序更迭、新旧交替的哲理。鄂尔多斯大草原的落日中,往往让漂泊其.所.。这草原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的原因是它涌动着爱国的热忱所导致的。再听那 者想起马致远的“ ⑤ , ⑥ 。”(《天净沙 秋思》)的断肠吟曲。漫步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旋律里回荡的,是各族儿女对祖国的深情。 乌兰木伦湖边,一轮明月让人想起李白“ ⑦ , ⑧ 。”北疆家国韵,藏1. 请怀赤诚之心,用正楷准确、端正地书写活动主题“草原铺锦绣,山河铸赤诚”。 于草原的晨雾里,是牧人勒马时望向界碑的目光;北疆家国韵, , 。2.同学们阅读文稿时,对【甲】【乙】两处字形、字音使用不确定,请选出正确项。 6.请结合语境,将空缺的古诗文补写完整。3.下面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7.请仿照划线句“藏于草原的晨雾里,是牧人勒马时望向界碑的目光;”补全后面A.花枝招展 B.喜出望外 C.咄咄逼人 D. 各得其所 的句子,要求:结构一致,体现北疆元素与家国情怀。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二、阅读活动二:共谱团结曲,你智慧解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1 题。【甲】咏雪5.在下列材料横线处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北疆文化,是那达慕大会上各族儿女共跳安代舞的身影,以肢体艺术绽放交融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之美, ;是草原村落里蒙汉群众围坐毡房共酿奶酒,在生活互动中碰撞智慧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乙】道旁李树 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8.阅读文言文,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字典查阅 ①品尝②试探、尝试③曾 尝.与诸小儿游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板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经④经历、经受 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里,不成语推断 走马观花 诸儿竞走.取之 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暴风骤雨 俄而雪骤 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9.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诸 儿 竞 走 取 之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10.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1)未若柳絮因风起。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11. 【甲】文中的谢道韫和【乙】文中的王戎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要分析。有了空间。(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 12-16 题。冬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上喷着蒸汽。小媳妇们都喜欢来井边贾平凹 洗萝卜,手泡在水里,不忍提出来。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 这家老婆婆,穿得臃臃肿肿,手上也戴了蹄形手套,在炕上摇纺车。猫不再去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曾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 恋爱了,蜷在身边,头尾相接,赶也赶不走。孩子们却醒得早,趴在玻璃窗上往外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 看。玻璃上一层水汽,擦开一块,看见院里的电线,差不多指头粗了:2“奶奶,电线肿了。” 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冬景里的奇景。“那是落了雪。”奶奶说。 (略有删改)“那你在纺雪吗?线穗子也肿了。” 12.作者围绕“冬景”依次描写了三幅冬景图,分别 、 、 。他们就跑到屋外去,张着嘴,让雪花落进去,但那雪还未到嘴里,就总是化了。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他们不怕冷,尤其是孩子,互相抓着雪,丢在脖子里,大呼大叫。 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地生疼。雪还在下着,好大的雪。 14.本文前后两部分(以时间为界限)写的都是人与自然,但侧重点不同,表现的一个人在雪地里默默地走着,观赏者冬景。前脚踏出一个脚印,后脚丫离起, 内涵也不同,试作说明。脚印又被雪抹去。前无去者,后无来人,他觉得有些超尘,想起一首诗,又道不出 15.有人认为文章结尾段“两个陌生人,在天地一色的雪地上观赏冬景,却也成了来。 冬景里的奇景”可以删去,联系全文,谈谈你的观点。“你在干什么 ”一个声音。 16. 请从“夏夜蝉鸣”“秋雨街头”“春野微风”等你熟悉的季节场景中,任选一他回过头来,看见一棵树下靠着一个雪桩。他吓了一跳,那雪桩动起来,雪从 个进行描写,完成一段 100 字左右的微文。要求:(1)内容围绕所选季节场景展身上落下去,像脱落掉的锈斑,是一个人。 开,画面感清晰;(2)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感官细节(如触觉、视觉、听觉、“我在作诗。”他说。“你就是一首诗。”那个人说。“你在干什么 ”“看 嗅觉等)。绿。”“绿在哪儿 ”“绿在树权上。”树上早没有了叶子,一群小鸟栖在枝上, 三、名著阅读一动不动,是一树会唱的绿叶。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还看到什么吗 ”“太阳,太阳的红光。”“下雪天没有太阳的。”“太阳 种多样, 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且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为了难道会封冻吗 瞧你的脸,多红;太阳的光看不见了,却红了你的脸。” 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学校举办了有关经典名著读书交流会。他叫起来了:“你这么喜欢冬天!”“冬天是庄严的,静穆的,使每个人去沉思, 17.读原著而不再轻浮。”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可惜冬天的白色那么单调……”“哪里!白是一切色的最丰富的底色。”“啊, 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冬天是个卫生日子啊!”“是的,是在做分娩前准备的伟大的孕妇。”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孕妇 ”“不是孕育着春天吗 ”说完,两个人默默地笑了。 批判,令人回味无穷。3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③的横线上。(每一处填 1篇文章的序号即可)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18.悟主题《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请从下面三篇中任选一篇,简述主要内容并概括主题思想。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父亲的病》 ③《五猖会》四、写作19.今年,我们开启了初中的生活。走进新学校,遇见新老师,结识新同学,开启了人生之路上的新征程!新的环境,新的朋友,让我们有了新故事、新发现、新感受,也有了新愿望。请将《上初中,我有了新__________》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朋友”“收获”“梦想”……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写一篇记叙文。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不少于 500 字。(3)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和班级名。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docx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