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一、填空。
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   。
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3.(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有一部分光被   到空气中。
4.(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   是潜水艇的“眼睛”。
5.(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下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   ,它们就像   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   。
二、选择。
6.(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燃烧的火把 C.镜子
7.(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太阳时,可以看到阳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太阳,就看不到阳光,这不能说明(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塑料软管是不透明的
C.塑料的防水性能较好
8.(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制作潜望镜需要(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9.(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  )观察。
A.面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不需要太阳
10.(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水滴太大
C.小水滴太小
三、判断。
1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1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3.(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只有镜子、幕墙等光滑物体才能反光。(  )
14.(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  )
15.(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利用放大镜,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16.(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江、河、湖、海等处的水,会蒸发到空中,成为大气中的水蒸气。(  )
17.(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中相互转化。(  )
18.(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
19.(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雾和雾霾是同一种自然现象。(  )
四、实验探究。
20.(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
(1)如图所示,该实验在模拟   的应用。
(2)制作该实验道具的镜子必须是   ,最少需要   面。
(3)图中镜子与底面夹角度数为   度。
五、简答题。
2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请简述制造彩虹的方法。
2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请简述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答案】直线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
3.【答案】反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照射到两种介质为空气和镜面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介质,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4.【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通过两个平面镜多次反射,使潜水艇内的人员能够观察到水面以上的情况,因此被称为潜水艇的 “眼睛”。
5.【答案】小水滴;三棱镜;彩虹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实是白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组成的。 下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就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的光分散成七种颜色就形成了彩虹。
6.【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是太阳射到地球反射到月球上形成的光亮;镜子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光;火把燃烧产生的光是光源。故选B。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软管笔直时能看到阳光,弯折后看不到,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同时也能说明塑料软管不透明;而该实验现象与塑料的防水性能无关,故选C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观察,凹透镜和凸透镜主要用于光的折射,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等,因此制作潜望镜需要平面镜,故选 C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10.【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光在潮湿的空气中通过小水滴的折射形成的。当小水滴受热被慢慢蒸发后彩虹就消失了。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亮的亮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自身并不能发光,不符合光源 “自身发光” 的定义,故题干说法错误。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中,物体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穿过小孔后沿直线投射到光屏上,因此该实验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光,区别在于反光的类型不同。镜子、幕墙是光滑物体会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较为集中,看起来反光明显;而粗糙墙面、桌面会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反光不明显,但并非不反光,故题干说法错误。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我们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题目说法正确。
15.【答案】错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主要成分是凸透镜,其作用是对光进行会聚,而将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需要利用光的色散现象,通常需要三棱镜,凸透镜(放大镜)无法实现太阳光的色散,故题干说法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是水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江、河、湖、海等水体中的水会持续发生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这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故题干说法正确。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固态的有冰、雪、霜、液态有江河湖海的水、雨水、气态有水蒸气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如液态水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液态水或凝华变成固态冰,固态冰受热熔化变成液态水,故题干说法正确。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雾是由空气当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所以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能见度1000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雾和霾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雾霾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1)潜望镜
(2)平面镜;2
(3)45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 观察图片得知实验是在模拟潜望镜的应用;因为气球的光先射到潜望镜的第一块平面镜45° ,光 “拐 90° 弯” 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再 “拐 90° 弯” 反射到你的眼睛,实现了 “光两次拐弯,低处看高处”。潜望镜的筒身挡住了周围的多余光线,只有气球的光沿着筒内镜子反射的路线传播,所以看到的气球像更清晰。(2) 潜望镜需要通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且至少需要 2 面平面镜;通常上下各一面,夹角呈特定角度,才能实现从低处观察高处或从水下观察水面以上的情况,因此镜子类型为平面镜,数量最少 2 面。
(3)为了使入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能改变 90 度方向,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通常与底面或水平面成 45 度角,此时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 45 度,满足光的反射规律和观察需求,因此夹角为 45 度。
(1)观察图片,发现实验模拟潜望镜的应用。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二次反射将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需要2面平面镜。
(3)潜望镜的两面镜面要相对且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这样才能将光线平行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21.【答案】用喷雾器背对着阳光朝空中连续喷水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下雨后,空气悬浮着小水滴;当太阳照射下,在小水滴(三棱镜)发生光的色散;也就是我们看到彩虹有七种颜色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 用喷雾器背对着阳光朝空中连续喷水模拟下雨后空气悬浮的小水滴。
22.【答案】自然界中的水蒸气遇冷在低空形成雾,在高空形成云。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面及江河湖海等水体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会随着空气上升或在局部区域聚集。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或在低空遇到冷空气时,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凝结成细小的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大量聚集在一起,在低空形成的就是雾,在高空形成的就是云。
1 / 1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多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一、填空。
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   。
【答案】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根据对光源的认识,有些物体自身发光,如太阳、正在发光的台灯等。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答案】直线
【解析】【解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路径。
3.(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有一部分光被   到空气中。
【答案】反射;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照射到两种介质为空气和镜面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介质,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4.(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   是潜水艇的“眼睛”。
【答案】潜望镜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通过两个平面镜多次反射,使潜水艇内的人员能够观察到水面以上的情况,因此被称为潜水艇的 “眼睛”。
5.(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下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   ,它们就像   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   。
【答案】小水滴;三棱镜;彩虹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实是白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组成的。 下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就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的光分散成七种颜色就形成了彩虹。
二、选择。
6.(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月亮 B.燃烧的火把 C.镜子
【答案】B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亮不是光源,是太阳射到地球反射到月球上形成的光亮;镜子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光;火把燃烧产生的光是光源。故选B。
7.(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太阳时,可以看到阳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太阳,就看不到阳光,这不能说明(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塑料软管是不透明的
C.塑料的防水性能较好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软管笔直时能看到阳光,弯折后看不到,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同时也能说明塑料软管不透明;而该实验现象与塑料的防水性能无关,故选C正确。
8.(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制作潜望镜需要(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通过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观察,凹透镜和凸透镜主要用于光的折射,如近视镜、远视镜、放大镜等,因此制作潜望镜需要平面镜,故选 C正确。
9.(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  )观察。
A.面对太阳 B.背对太阳 C.不需要太阳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背着太阳观察。彩虹的形成是阳光透过水雾的折射产生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而使不同颜色的光分离。因此只能在光线射来的另一侧看到,也就是背着太阳观察。
10.(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水滴太大
C.小水滴太小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光在潮湿的空气中通过小水滴的折射形成的。当小水滴受热被慢慢蒸发后彩虹就消失了。
三、判断。
1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亮的亮光是反射太阳的光,自身并不能发光,不符合光源 “自身发光” 的定义,故题干说法错误。
1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小孔成像”的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中,物体通过小孔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一现象的本质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穿过小孔后沿直线投射到光屏上,因此该实验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题干说法正确。
13.(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只有镜子、幕墙等光滑物体才能反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光,区别在于反光的类型不同。镜子、幕墙是光滑物体会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线较为集中,看起来反光明显;而粗糙墙面、桌面会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散射,反光不明显,但并非不反光,故题干说法错误。
14.(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我们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方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题目说法正确。
15.(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利用放大镜,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答案】错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主要成分是凸透镜,其作用是对光进行会聚,而将太阳光分解为七种色光需要利用光的色散现象,通常需要三棱镜,凸透镜(放大镜)无法实现太阳光的色散,故题干说法错误。
16.(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江、河、湖、海等处的水,会蒸发到空中,成为大气中的水蒸气。(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是水在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江、河、湖、海等水体中的水会持续发生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这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故题干说法正确。
17.(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自然界中的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中相互转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固态的有冰、雪、霜、液态有江河湖海的水、雨水、气态有水蒸气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如液态水蒸发变成气态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液态水或凝华变成固态冰,固态冰受热熔化变成液态水,故题干说法正确。
18.(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雾是由空气当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滴,所以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中的小水滴。题目说法正确。
19.(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雾和雾霾是同一种自然现象。(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组成,能见度1000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雾和霾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雾霾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题目说法错误。
四、实验探究。
20.(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
(1)如图所示,该实验在模拟   的应用。
(2)制作该实验道具的镜子必须是   ,最少需要   面。
(3)图中镜子与底面夹角度数为   度。
【答案】(1)潜望镜
(2)平面镜;2
(3)45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 观察图片得知实验是在模拟潜望镜的应用;因为气球的光先射到潜望镜的第一块平面镜45° ,光 “拐 90° 弯” 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再 “拐 90° 弯” 反射到你的眼睛,实现了 “光两次拐弯,低处看高处”。潜望镜的筒身挡住了周围的多余光线,只有气球的光沿着筒内镜子反射的路线传播,所以看到的气球像更清晰。(2) 潜望镜需要通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且至少需要 2 面平面镜;通常上下各一面,夹角呈特定角度,才能实现从低处观察高处或从水下观察水面以上的情况,因此镜子类型为平面镜,数量最少 2 面。
(3)为了使入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能改变 90 度方向,潜望镜中的平面镜通常与底面或水平面成 45 度角,此时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 45 度,满足光的反射规律和观察需求,因此夹角为 45 度。
(1)观察图片,发现实验模拟潜望镜的应用。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二次反射将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所以需要2面平面镜。
(3)潜望镜的两面镜面要相对且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这样才能将光线平行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五、简答题。
21.(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请简述制造彩虹的方法。
【答案】用喷雾器背对着阳光朝空中连续喷水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下雨后,空气悬浮着小水滴;当太阳照射下,在小水滴(三棱镜)发生光的色散;也就是我们看到彩虹有七种颜色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 用喷雾器背对着阳光朝空中连续喷水模拟下雨后空气悬浮的小水滴。
22.(2024五上·市中区月考)请简述雾和云的形成过程。
【答案】自然界中的水蒸气遇冷在低空形成雾,在高空形成云。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地面及江河湖海等水体蒸发产生的水蒸气,会随着空气上升或在局部区域聚集。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或在低空遇到冷空气时,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凝结成细小的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大量聚集在一起,在低空形成的就是雾,在高空形成的就是云。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