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峰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0分钟,小红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8分钟,( )走得快。A.小明 B.小红 C.无法确定【答案】C【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0分钟,小红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8分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路程未知,故无法确定谁走得快。2.(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既是脊椎动物,又是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鸵鸟 B.中华虎凤蝶 C.金丝猴【答案】C【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大熊猫、白头叶猴、朱鹗、金丝猴等,金丝猴既是脊椎动物,又是我国珍稀动物。3.(2024四上·罗平期中)做脊椎模型不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A.胶带 B.圆纸片 C.石块【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制作脊椎模型需模拟脊椎的结构与功能,材料需具备易塑形、可连接的特点。A.胶带是必要材料,可用于固定模型各部件(如连接代表椎骨的材料),保证结构稳定;B.圆纸片可模拟脊椎的椎骨,质地轻薄且易串联,能还原椎骨的排列形态;C.石块质地坚硬、沉重且无法灵活连接,既难以模拟椎骨的结构,也无法体现脊椎的活动特性,还可能因重量导致模型坍塌,因此不需要准备。故答案为C。4.(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属于鱼类特有的是( )。A.眼睛 B.嘴 C.鳃【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眼睛是多数动物共有的感官器官,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均有眼睛,用于感知光线,并非鱼类特有;B.嘴是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各类脊椎动物(如鸡、猫、蛇)和无脊椎动物(如蝗虫)大多有嘴,功能与鱼类的嘴类似,不具备特有性;C.鳃是鱼类专属的呼吸器官,鱼类通过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从水中获取氧气,这是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关键结构,其他脊椎动物(如两栖类成体用肺、哺乳类用肺)均无鳃,因此是鱼类特有。故答案为C。5.(2024四上·罗平期中)鳄属于( )动物。A.爬行类 B.鱼类 C.哺乳类【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柱可以分为有脊柱动物和无脊柱动物。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昆虫和软体动物。鳄属爬行动物。6.(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B.正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C.鸽子的翅膀长有正羽,尾部没有【答案】A【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两种。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生长在正羽下方,细小而柔软。选项A符合题意。7.(2024四上·罗平期中)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在钢珠运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 )。A.不变 B.背离有磁铁的一方 C.偏向有磁铁的一方【答案】C【知识点】磁力的作用方式【解析】【分析】磁铁有磁性,会吸附铁制品,钢珠从斜面滚下来,会受到磁铁的吸附,偏向有磁铁一方运动。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运动不属于摆动的是( )。A.铁环的运动 B.秋千的运动 C.摆锤的运动【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五种运动方式。秋千的运动、摆锤的运动属于摆动,铁环的运动属于滚动。所以此题选A。9.(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面物体的运动路径是直线的是( )。A.列车进站 B.汽车转弯 C.短道速滑过弯道【答案】A【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人们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A.列车进站属于直线运动;B.汽车转弯行驶的轨迹去曲线的,属于曲线运动;C.短道速滑过弯道的行驶轨迹是曲线的,属于曲线运动。故答案为:A。10.(2024四上·罗平期中)玩风车时我们都会发现,它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的,那么这种运动的形式是( )。A.旋转 B.滚动 C.滑动【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旋转指的物体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所以风车的运动属于旋转。11.(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所以此题选A。12.(2024四上·罗平期中)-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米,则该物体的速度为( )。A.2米/秒 B.3米/秒 C.4米/秒【答案】B【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叫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路程÷时间,30÷10=3(米/秒),所以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米,则该物体的速度为3米/秒。13.(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A.蝙蝠 B.蝴蝶 C.孔雀【答案】C【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根据鸟类的特征可知,孔雀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喙无齿,卵生,体温恒定是鸟类。蝙蝠是哺乳动物,蝴蝶是昆虫。14.(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物体的运动形式属于振动的是( )。A.正在发出响声的钢琴的琴弦B.运动的自行车车轮C.抛出去的铅球【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包括平动、转动、振动、摆动。A.正在发出声音的钢琴的琴弦属于振动;B.运动的自行车车轮是转动;C.抛出去的铅球做曲线运动。15.(2024四上·罗平期中)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发生变化。A.大小 B.位置 C.方向【答案】B【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解析】【分析】平时所说的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6.(2024四上·罗平期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来描述。A.路程 B.速度 C.时间【答案】B【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A.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仅反映“运动了多远”,无法体现快慢(如同样走100米,快走和慢走的路程相同,但快慢不同);B.速度是专门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直接量化快慢(如速度 5米/秒比3米/秒的物体运动更快);C.时间指物体运动持续的长短,仅反映“运动了多久”,与快慢无关(如同样运动5秒,快跑和慢跑的时间相同,但快慢不同)。因此,只有速度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答案为B。17.(2024四上·罗平期中)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 )A.变大 B.变小 C.消失【答案】C【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1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面可以让小车运动得快一点的方法是( )。A.加大动力 B.增加载重量 C.增加车轮数量【答案】A【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让小车运动得快一点的方法是加大动力,增加载重量、增加车轮数量对加快运动无关。19.(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观察到金鱼的腮盖不停张合,这是金鱼在( )A.取食 B.呼吸 C.喝水【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取食是金鱼通过口部摄取食物的行为,通常伴随吞咽动作,而非腮盖单纯的不停张合,二者动作目的不同;B.呼吸是正确答案。金鱼作为鱼类,依赖鳃进行呼吸——当腮盖张开时,水流进入口腔,再流经鳃丝;鳃丝中的毛细血管能从水中获取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随后腮盖闭合将废水排出。腮盖不停张合,正是为了持续让水流过鳃部,完成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C.喝水并非鱼类的独立行为。鱼类不会像人类一样主动“喝水”,水流进入体内主要是为了辅助呼吸,而非补充水分,且多余水分会通过其他器官排出,不存在“喝水”的需求。故答案为B。20.(2024四上·罗平期中)鸟类的尾巴具有( )的作用。A.减小空气阻力B.帮助鸟类飞翔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答案】C【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A.减小空气阻力主要依赖鸟类流线型的身体(如纺锤状躯干、光滑羽毛),尾巴的形态(如展开时的扇形)并非为了“减小”阻力,反而可能在特定动作中调整阻力以辅助操控,因此该选项错误;B.帮助鸟类飞翔是翅膀的核心功能(翅膀通过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尾巴不直接提供飞翔的动力或升力,无法作为“帮助飞翔”的主要作用,表述过于笼统;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是尾巴的关键作用。飞行中,鸟类通过调整尾巴的角度(如展开、收拢、左右摆动),可在转弯、升降时稳定身体姿态(掌握平衡),还能精准改变飞行方向(如降落时尾巴展开可减速并调整落点方向),这是尾巴最主要且明确的功能,因此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1.(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麻雀 B.金丝猴 C.扬子鳄【答案】A【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金丝猴、扬子鳄属于珍稀动物,麻雀不是珍稀动物。22.(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A.身上有羽毛 B.幼儿时吃奶长大 C.有四只脚【答案】B【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根据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幼儿时吃奶长大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23.(2024四上·罗平期中)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站台是( )。A.运动的 B.静止 C.无法判断【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核心是“参照物”——被选为标准的物体,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变,则是静止的。题目中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需观察“站台”与公交车的位置关系:公交车在持续移动(远离或靠近站台),导致站台相对于公交车的距离和方位不断改变,二者位置发生了明确变化。故答案为A。24.(2024四上·罗平期中)在非洲大草原上,属于静止的物体是( )。A.河边吃草的斑马B.埋伏在草丛中的狮子C.追逐猎物的猎豹【答案】B【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大草原上,以大草原为参照物,河边吃草的斑马、追逐猎物的猎豹相对于大草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埋伏在草丛中的狮子相对于大草原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静止。25.(2024四上·罗平期中)动物王国进行赛跑,都奔跑10秒,运动路程最长的是( )。A.大象 B.黑熊 C.猎豹【答案】C【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经过的距离越长。根据速度比较的认识,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经过的距离越长。动物王国进行赛跑,大象、黑熊、猎豹三种动物中,猎豹的速度最快,都奔跑10秒,运动路程最长的是猎豹。26.(2024四上·罗平期中)与苹果落地的运动路线相同的是( )。A.汽车转弯 B.飞机起飞 C.滑滑梯【答案】B【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形式主要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是直线运动。汽车转弯和滑滑梯是曲线运动,飞机起飞是直线运动。所以此题选B。27.(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有关鱼类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鳃呼吸B.用鳍游泳,C.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鱼用鳃呼吸,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与水生相适应。正确。B、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鳍能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和协调游泳,正确。C、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与水生生活关系不大,错误。所以此题选C。2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全是脊椎动物的一组的是( )。A.大雁、斑马、鲨鱼、猎豹B.沙蚕、蜥蜴、蟾蜍、河马C.水母、螳螂、蝙蝠、翠鸟【答案】A【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大雁、斑马、鲨鱼、猎豹都属于脊椎动物,所以此题选A。29.(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全是鱼类的一组的是( )。A.鲤鱼、草鱼、海鳗、娃娃鱼B.河鲀、鳜鱼、黑鱼、金鱼C.鲨鱼、鲸鱼、鳙鱼、鲢鱼【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鲤鱼、草鱼、海鳗均符合鱼类特征,但娃娃鱼(大鲵) 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且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水陆两栖,不属于鱼类,故A错误;B.河鲀、鳜鱼、黑鱼、金鱼均满足鱼类核心特征 ——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鳍运动,体表有鳞片,全部属于鱼类,故B正确;C.鲨鱼、鳙鱼、鲢鱼均为鱼类,但鲸鱼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幼鲸靠母体乳汁哺育),虽生活在水中,却不属于鱼类,故C错误。B选项正确。30.(2024四上·罗平期中)北极熊可以靠厚厚的皮毛和脂肪来保持体温,因此北极熊是恒温动物。下面也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青蛙 B.东北虎 C.眼镜蛇【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东北虎属于恒温动物。此题选B。31.(2024四上·罗平期中)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属于脊椎动物。 ( )【答案】正确【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2.(2024四上·罗平期中)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鱼类。( )【答案】错误【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鱼类的核心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体表通常覆盖鳞片,且多为卵生(部分如鲨鱼为卵胎生,但仍属鱼类)。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许多并不符合鱼类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鲸鱼、海豚等,虽终生生活在水中,但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等,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可水陆两栖,成体用肺呼吸,不属于鱼类;无脊椎动物:虾、蟹(节肢动物)、章鱼、乌贼(软体动物)等,也生活在水中,但无鱼类的典型结构与特征。故题目说法错误。33.(2024四上·罗平期中)老鹰的羽毛都是实心的,这样的羽毛更坚固,有利于飞行。( )【答案】错误【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老鹰的羽毛并非实心,而是中空结构,从飞行需求来看,实心羽毛会大幅增加体重,导致老鹰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维持飞行,违背了“轻量化”的飞行适应性原则。而中空的羽毛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显著减轻体重,让老鹰更容易升空和长时间滑翔;二是中空结构并非完全空洞,内部有纤细的羽轴分支相互支撑,既能保证羽毛的坚固度,又能维持形态,满足飞行时对空气动力学的需求。故题目说法错误。34.(2024四上·罗平期中)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答案】正确【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力与运动状态【解析】【解答】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运动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静止的物质。35.(2024四上·罗平期中)行驶着的载货卡车上的人看到卡车上的货物是静止的。( )【答案】正确【知识点】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是“参照物”——若研究对象(货物)与参照物(车上的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货物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题目中,参照物是“行驶着的载货卡车上的人”,研究对象是“卡车上的货物”。由于人和货物都处于同一辆行驶的卡车上,二者会随卡车一起同步运动(速度、方向完全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相对于车上的人的距离、方位始终没有改变,位置关系保持稳定。所以两者之间是静止的。题目说法正确。36.(2024四上·罗平期中)距离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答案】错误【知识点】距离与时间【解析】【分析】比较物体的速度快慢有两种方法,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距离。当时间条件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可通过距离判断:在相同时间段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说明其运动速度越快;若经过的距离越短,则运动速度相对越慢。37.(2024四上·罗平期中)直升飞机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方式。 ( )【答案】正确【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复合运动,包括升降运动和平移运动,它通过旋翼产生升力,并利用尾桨产生反扭矩来保持平稳飞行。38.(2024四上·罗平期中)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答案】正确【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每一款弹簧秤都有其设计时确定的最大测量值,这一数值在物理测量中被称作“量程”,是弹簧秤的核心性能参数之一。在使用弹簧秤进行测量时,有一项关键注意事项:必须保证所测量的力始终在其量程范围之内。这是因为弹簧秤的工作依赖弹簧的弹性形变,若施加的力超出量程,弹簧会从可恢复的弹性形变转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形变,不仅会导致测量结果失真,还会对弹簧秤造成永久性损坏,使其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因此,当需要测量的力可能超过现有弹簧秤的量程时,切勿强行使用,应更换量程更大的弹簧秤,或根据测量需求选用其他合适类型的测力计(如电子测力计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完好性。题目说法正确。39.(2024四上·罗平期中)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答案】正确【解析】【解答】采取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即是体积不限,重的物体容易沉,而轻的物体容易上浮。从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跟物体的重量密切相关,故本题正确。【分析】本题考查如果体积相同,物体重量的轻重与沉浮之间的关系。40.(2024四上·罗平期中)水中的鱼可以随意游动,所以它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 )【答案】错误【知识点】浮力【解析】【分析】水中的鱼能随意游动,恰恰离不开水的浮力,而非不受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鱼的身体浸在水中时,会排开一定体积的水,这部分水的重力就是鱼受到的浮力。鱼之所以能自由沉浮、游动,是因为它能通过调节自身(如收缩或舒张鱼鳔)来改变排开水的体积:当鱼鳔充气膨胀时,鱼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量增多,浮力随之增大,鱼就能向上浮;当鱼鳔放气收缩时,排开水的量减少,浮力变小,鱼则能向下沉。若没有浮力,鱼会因自身重力直接沉到水底,根本无法随意游动。因此,“鱼不受水的浮力”的说法不符合科学原理,是错误的。41.(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想通过做脊柱模型,研究脊柱的作用。帮他完成下列实验记录。(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①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②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③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2)将脊柱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这是在模拟人的_______活动。A.弯腰 B.屈膝 C.曲臂(3)将脊柱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发现脊柱模型( )。A.会倒下B.不能向各个方向倾斜C.可以向各个方向倾斜,并且不会倒下(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脊柱不具备的作用是( )。A.支撑身体B.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C.提升肺活量(5)拓展:如果脊柱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我们的身体将( )。A.更加灵活 B.不能灵活运动 C.变得更健康【答案】(1)③①②(2)A(3)C(4)C(5)B【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制作脊柱模型需遵循“先准备部件,再组装连接,最后固定成型”的逻辑。首先要完成基础部件的加工,即③在圆纸片中心打孔—— 圆纸片模拟脊柱间的椎间盘,打孔是为后续穿棉线(模拟脊柱周围的韧带)做准备,这是组装的前提;接着进行组装,即①在相邻线轴(模拟椎骨)间垫圆纸片,用棉线穿起—— 先将代表椎骨的线轴与代表椎间盘的圆纸片按 “线轴-圆纸片-线轴” 的真实脊柱结构排列,再用棉线串联,确保模型结构符合脊柱的基本组成;最后是固定成型,即②拉直棉线并固定两端—— 拉直棉线能让模型保持稳定的线性结构,模拟脊柱的支撑形态,固定线头则避免部件松散,保证模型可用于后续研究脊柱作用的实验。(2)在脊柱模型中,线轴模拟椎骨,整体模型对应人体脊柱。当将模型立在桌面,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这一动作模拟的是脊柱自身沿侧面方向的弯曲。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只有弯腰活动是通过脊柱向一侧或前方弯曲实现的,与模型的动作完全匹配。因此,该操作是在模拟人的弯腰活动,故选A。(3)将脊柱模型竖直立在桌面上,随后尝试让模型上方的线轴(模拟椎骨)向不同方向倾斜。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脊柱模型不仅可以灵活地向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发生倾斜,而且在倾斜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不会倾倒。这一现象正体现了脊柱模型对人体脊柱功能的模拟——人体脊柱本身就具备多方向活动的灵活性,同时能依靠自身结构和周围组织维持躯干稳定,避免身体失衡。结合实验观察到的“可向各方向倾斜且不倒下”的特征,因此选C。(4)A.支撑身体:实验中脊柱模型能竖直立在桌面上,且倾斜时始终保持稳定不倒下,这与人体脊柱支撑躯干、维持身体站立姿态的功能一致,说明支撑身体是脊柱的作用。B.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实验中让模型上方的线轴(模拟椎骨)向不同方向倾斜,模型能灵活完成多方向活动,对应人体脊柱可带动躯干完成弯腰、转身等动作,证明脊柱具备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的作用。C.提升肺活量:肺活量主要与胸腔容积变化相关,依赖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胸廓扩大或缩小来实现,与脊柱的支撑、运动功能无直接关联,因此提升肺活量并非脊柱具备的作用。(5)结合脊柱模型实验与人体脊柱的结构特点可知,人体脊柱由多节椎骨组成,相邻椎骨间有椎间盘缓冲,这种“一节一节”的分段结构是其实现灵活运动的关键——正是分段设计,让脊柱能向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倾斜,带动躯干完成弯腰、转身等动作。若脊柱变成一整根,会失去分段结构带来的活动空间:就像把模型中串联的线轴换成一根坚硬的长杆,无论如何施力,长杆都难以向不同方向灵活弯曲。此时,身体无法依靠脊柱完成弯腰、扭转等基础动作,运动灵活性会完全丧失。而“更加灵活”与结构变化后的结果相反,“变得更健康”也无科学依据,因此选B。42.(2024四上·罗平期中)周末,小科发现公园的广场上有许多鸽子,鸽子飞走后,在地上留下了一些不一的羽毛。他将羽毛捡回家进行了观察。(1)这些羽毛中,①呈扇形排列,带有羽管,叫作 ;②细小而柔软,叫作 。(填“正羽”或“绒羽”)(2)小科先在①号羽毛上滴一些水,发现水滴 (填“会”或“不会”)被羽毛吸收,由此推断①号羽毛具有 功能;然后将①号羽毛的羽根剪断,发现里面是 (填“实心”或“空心”)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 (填“减轻”或“加重”)鸽子的体重,利于鸽子飞行。(3)小科还发现②号羽毛像棉花一样蓬松,由此推断②号羽毛的主要作用是 。(填“便于飞行”或“保持体温”)【答案】(1)正羽;绒羽(2)不会;防水;空心;减轻(3)保持体温【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1)①“呈扇形排列,带有羽管”:正羽是鸟类羽毛的主要类型,其核心特征是具有中空的羽管(支撑羽毛结构),羽片呈扇形展开,主要覆盖在鸟类身体表面,作用是辅助飞行、保护身体,与描述完全匹配,因此①为正羽。②“细小而柔软”:绒羽通常生长在正羽下方,结构上没有明显的羽管,羽枝纤细柔软且呈放射状排列,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隔绝热量,为鸟类保暖,符合 “细小柔软” 的特点,因此②为绒羽。(2)小科先在①号羽毛上滴了一些水,观察到水滴并未被羽毛吸收,而是顺着羽面滑落。这一现象表明,①号羽毛的表面能阻挡水分渗透,由此可推断它具有防水功能——这种功能能让鸽子在雨天或接触水时,身体不易被浸湿,避免体重因吸水增加而影响飞行,同时也能保护羽毛下的皮肤。接着,他将这根大羽毛的羽根剪断,发现内部的羽管呈空心状态。这种空心结构是鸟类羽毛适应飞行的重要特征:在保证羽管具备足够支撑力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羽毛自身的重量,进而减轻鸽子的整体体重,让鸽子在飞行时更省力,更利于长时间翱翔。(3)②号羽毛为绒羽,其核心结构特点是羽枝纤细柔软、无明显羽管,且呈放射状蓬松排列。这种蓬松结构能在羽毛间储存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鸽子身体热量的散失,形成一层“保温层”,就像棉花通过蓬松储存空气实现保暖一样。而“便于飞行”是正羽的主要功能,绒羽无辅助飞行的结构优势,因此②号羽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体温。43.(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用细线、小车、垫圈等材料安装了一辆小缆车,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小缆车的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下表是他的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垫圈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5 4秒32 4秒88 4秒50 4秒5010 2秒07 2秒48 2秒36 2秒3615 1秒04 1秒13 1秒18 1秒13(1)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做3次实验,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实验的时间充足,不做白不做B.老师规定做3次,没有办法C.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几次实验的数据都不一样,我认为是( )。A.测量的秒表有问题 B.实验中的正常误差 C.实验时操作失误(3)实验中的小缆车是靠垫圈的拉力前进的,这个拉力就是垫圈受到的 。(4)实验中,不能改变的条件是( )。A.垫圈的数量 B.运动的距离 C.运动的时间(5)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垫圈数量越大,产生的拉力越 ,小车运动得更 。【答案】(1)C(2)B(3)重力(4)B(5)大;快【知识点】重力;拉力【解析】【分析】(1)在科学实验中,单次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每组至少做3次实验,本质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收集更多数据,再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抵消单次实验中的偶然误差,让最终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选项C正确。(2)在该“小缆车拉力大小与运动关系”实验中,表格里每组实验的三次数据均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实验中存在正常误差。科学实验中,即使实验器材完好、操作步骤规范,也难以完全避免误差——比如计时时人眼观察与手部按表的反应存在微小延迟,每次延迟时间不同;或者桌面虽光滑,但可能有细微杂质导致小车阻力略有差异。这些误差并非由工具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而是实验中的正常现象。(3)在地球上,地球会对周围所有物体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受重力影响,所有物体都会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比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人站立时对地面产生压力,本质上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重力是物体因地球吸引而受到的、方向始终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在小缆车实验中,小缆车能向前前进,依靠的是垫圈产生的拉力。而这个拉力的来源,正是垫圈自身受到的重力:当垫圈被细线悬挂在小缆车前方时,垫圈在重力作用下会竖直向下运动,通过细线将向下的重力转化为拉动小缆车在水平桌面上前进的拉力。也就是说,实验里拉动小缆车的拉力,本质就是垫圈受到的重力。(4)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垫圈数量,由于垫圈数量改变,小车的运动距离也随之发生改变。选项B正确。(5)通过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我们能清晰得出关于小缆车拉力与运动关系的结论:当垫圈数量增多时,其产生的拉力会随之变大,小车完成固定距离的运动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运动速度也因此更快;反之,当垫圈数量减少时,对应的拉力会变小,小车完成相同距离运动的时间会延长,运动速度则更慢。44.(2024四上·罗平期中)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兰兰提出了以下猜想: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兰兰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做了如下实验探究。(1)实验中兰兰拉动木块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2)若要验证猜想A,应选择 两图实验进行研究。(3)若要验证猜想B,应选择 两图实验进行研究。(4)经过实验,兰兰采集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信息。接触面 压力状况 摩擦力/N 平均摩擦力/N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光滑木板 一个木块 1 1 1 1光滑木板 一个木块加一个重物 1.5 1.3 1.3 1.4粗糙木块 一个木块 2 2 2 2由上表可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越 ,压力越 ,摩擦力越大。【答案】等于;甲丙;甲乙;粗糙;大【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1)当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水平拉力,以及接触面给木块的水平摩擦力,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读数。(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遵循控制变量法,即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同时保持另一个因素不变,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明确该变量对滑动摩擦力的具体影响。要验证猜想A时,需要选择甲和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通过只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验证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要想验证猜想B,则需要只改变压力大小,即只改变物体的重量,需要选择甲和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4)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当物体重量一致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致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1 / 1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峰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0分钟,小红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8分钟,( )走得快。A.小明 B.小红 C.无法确定2.(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既是脊椎动物,又是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鸵鸟 B.中华虎凤蝶 C.金丝猴3.(2024四上·罗平期中)做脊椎模型不需要准备的材料是( )。A.胶带 B.圆纸片 C.石块4.(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属于鱼类特有的是( )。A.眼睛 B.嘴 C.鳃5.(2024四上·罗平期中)鳄属于( )动物。A.爬行类 B.鱼类 C.哺乳类6.(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上的大型羽片B.正羽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C.鸽子的翅膀长有正羽,尾部没有7.(2024四上·罗平期中)让钢珠从斜面顶端滚下,在钢珠运动路径的一侧放一块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 )。A.不变 B.背离有磁铁的一方 C.偏向有磁铁的一方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运动不属于摆动的是( )。A.铁环的运动 B.秋千的运动 C.摆锤的运动9.(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面物体的运动路径是直线的是( )。A.列车进站 B.汽车转弯 C.短道速滑过弯道10.(2024四上·罗平期中)玩风车时我们都会发现,它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的,那么这种运动的形式是( )。A.旋转 B.滚动 C.滑动11.(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12.(2024四上·罗平期中)-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米,则该物体的速度为( )。A.2米/秒 B.3米/秒 C.4米/秒13.(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 )A.蝙蝠 B.蝴蝶 C.孔雀14.(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物体的运动形式属于振动的是( )。A.正在发出响声的钢琴的琴弦B.运动的自行车车轮C.抛出去的铅球15.(2024四上·罗平期中)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 )发生变化。A.大小 B.位置 C.方向16.(2024四上·罗平期中)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来描述。A.路程 B.速度 C.时间17.(2024四上·罗平期中)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 )A.变大 B.变小 C.消失1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面可以让小车运动得快一点的方法是( )。A.加大动力 B.增加载重量 C.增加车轮数量19.(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观察到金鱼的腮盖不停张合,这是金鱼在( )A.取食 B.呼吸 C.喝水20.(2024四上·罗平期中)鸟类的尾巴具有( )的作用。A.减小空气阻力B.帮助鸟类飞翔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21.(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不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A.麻雀 B.金丝猴 C.扬子鳄22.(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A.身上有羽毛 B.幼儿时吃奶长大 C.有四只脚23.(2024四上·罗平期中)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站台是( )。A.运动的 B.静止 C.无法判断24.(2024四上·罗平期中)在非洲大草原上,属于静止的物体是( )。A.河边吃草的斑马B.埋伏在草丛中的狮子C.追逐猎物的猎豹25.(2024四上·罗平期中)动物王国进行赛跑,都奔跑10秒,运动路程最长的是( )。A.大象 B.黑熊 C.猎豹26.(2024四上·罗平期中)与苹果落地的运动路线相同的是( )。A.汽车转弯 B.飞机起飞 C.滑滑梯27.(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有关鱼类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鳃呼吸B.用鳍游泳,C.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28.(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全是脊椎动物的一组的是( )。A.大雁、斑马、鲨鱼、猎豹B.沙蚕、蜥蜴、蟾蜍、河马C.水母、螳螂、蝙蝠、翠鸟29.(2024四上·罗平期中)下列全是鱼类的一组的是( )。A.鲤鱼、草鱼、海鳗、娃娃鱼B.河鲀、鳜鱼、黑鱼、金鱼C.鲨鱼、鲸鱼、鳙鱼、鲢鱼30.(2024四上·罗平期中)北极熊可以靠厚厚的皮毛和脂肪来保持体温,因此北极熊是恒温动物。下面也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青蛙 B.东北虎 C.眼镜蛇31.(2024四上·罗平期中)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属于脊椎动物。 ( )32.(2024四上·罗平期中)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是鱼类。( )33.(2024四上·罗平期中)老鹰的羽毛都是实心的,这样的羽毛更坚固,有利于飞行。( )34.(2024四上·罗平期中)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5.(2024四上·罗平期中)行驶着的载货卡车上的人看到卡车上的货物是静止的。( )36.(2024四上·罗平期中)距离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37.(2024四上·罗平期中)直升飞机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方式。 ( )38.(2024四上·罗平期中)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 )39.(2024四上·罗平期中)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40.(2024四上·罗平期中)水中的鱼可以随意游动,所以它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 )41.(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想通过做脊柱模型,研究脊柱的作用。帮他完成下列实验记录。(1)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填序号)①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②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③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2)将脊柱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这是在模拟人的_______活动。A.弯腰 B.屈膝 C.曲臂(3)将脊柱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发现脊柱模型( )。A.会倒下B.不能向各个方向倾斜C.可以向各个方向倾斜,并且不会倒下(4)根据以上实验,我们可以知道脊柱不具备的作用是( )。A.支撑身体B.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C.提升肺活量(5)拓展:如果脊柱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我们的身体将( )。A.更加灵活 B.不能灵活运动 C.变得更健康42.(2024四上·罗平期中)周末,小科发现公园的广场上有许多鸽子,鸽子飞走后,在地上留下了一些不一的羽毛。他将羽毛捡回家进行了观察。(1)这些羽毛中,①呈扇形排列,带有羽管,叫作 ;②细小而柔软,叫作 。(填“正羽”或“绒羽”)(2)小科先在①号羽毛上滴一些水,发现水滴 (填“会”或“不会”)被羽毛吸收,由此推断①号羽毛具有 功能;然后将①号羽毛的羽根剪断,发现里面是 (填“实心”或“空心”)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 (填“减轻”或“加重”)鸽子的体重,利于鸽子飞行。(3)小科还发现②号羽毛像棉花一样蓬松,由此推断②号羽毛的主要作用是 。(填“便于飞行”或“保持体温”)43.(2024四上·罗平期中)小明用细线、小车、垫圈等材料安装了一辆小缆车,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小缆车的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下表是他的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垫圈数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取值5 4秒32 4秒88 4秒50 4秒5010 2秒07 2秒48 2秒36 2秒3615 1秒04 1秒13 1秒18 1秒13(1)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做3次实验,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实验的时间充足,不做白不做B.老师规定做3次,没有办法C.获得更多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几次实验的数据都不一样,我认为是( )。A.测量的秒表有问题 B.实验中的正常误差 C.实验时操作失误(3)实验中的小缆车是靠垫圈的拉力前进的,这个拉力就是垫圈受到的 。(4)实验中,不能改变的条件是( )。A.垫圈的数量 B.运动的距离 C.运动的时间(5)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垫圈数量越大,产生的拉力越 ,小车运动得更 。44.(2024四上·罗平期中)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在运动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兰兰提出了以下猜想:A.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B.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兰兰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做了如下实验探究。(1)实验中兰兰拉动木块做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2)若要验证猜想A,应选择 两图实验进行研究。(3)若要验证猜想B,应选择 两图实验进行研究。(4)经过实验,兰兰采集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信息。接触面 压力状况 摩擦力/N 平均摩擦力/N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光滑木板 一个木块 1 1 1 1光滑木板 一个木块加一个重物 1.5 1.3 1.3 1.4粗糙木块 一个木块 2 2 2 2由上表可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越 ,压力越 ,摩擦力越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0分钟,小红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8分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路程未知,故无法确定谁走得快。2.【答案】C【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我国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大熊猫、白头叶猴、朱鹗、金丝猴等,金丝猴既是脊椎动物,又是我国珍稀动物。3.【答案】C【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制作脊椎模型需模拟脊椎的结构与功能,材料需具备易塑形、可连接的特点。A.胶带是必要材料,可用于固定模型各部件(如连接代表椎骨的材料),保证结构稳定;B.圆纸片可模拟脊椎的椎骨,质地轻薄且易串联,能还原椎骨的排列形态;C.石块质地坚硬、沉重且无法灵活连接,既难以模拟椎骨的结构,也无法体现脊椎的活动特性,还可能因重量导致模型坍塌,因此不需要准备。故答案为C。4.【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眼睛是多数动物共有的感官器官,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均有眼睛,用于感知光线,并非鱼类特有;B.嘴是动物摄取食物的器官,各类脊椎动物(如鸡、猫、蛇)和无脊椎动物(如蝗虫)大多有嘴,功能与鱼类的嘴类似,不具备特有性;C.鳃是鱼类专属的呼吸器官,鱼类通过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从水中获取氧气,这是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关键结构,其他脊椎动物(如两栖类成体用肺、哺乳类用肺)均无鳃,因此是鱼类特有。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有没有脊柱可以分为有脊柱动物和无脊柱动物。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柱动物还可以分为昆虫和软体动物。鳄属爬行动物。6.【答案】A【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两种。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生长在正羽下方,细小而柔软。选项A符合题意。7.【答案】C【知识点】磁力的作用方式【解析】【分析】磁铁有磁性,会吸附铁制品,钢珠从斜面滚下来,会受到磁铁的吸附,偏向有磁铁一方运动。8.【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五种运动方式。秋千的运动、摆锤的运动属于摆动,铁环的运动属于滚动。所以此题选A。9.【答案】A【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人们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A.列车进站属于直线运动;B.汽车转弯行驶的轨迹去曲线的,属于曲线运动;C.短道速滑过弯道的行驶轨迹是曲线的,属于曲线运动。故答案为:A。10.【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旋转指的物体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所以风车的运动属于旋转。11.【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所以此题选A。12.【答案】B【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叫速度,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路程÷时间,30÷10=3(米/秒),所以物体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米,则该物体的速度为3米/秒。13.【答案】C【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根据鸟类的特征可知,孔雀体表覆盖着羽毛,有喙无齿,卵生,体温恒定是鸟类。蝙蝠是哺乳动物,蝴蝶是昆虫。14.【答案】A【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包括平动、转动、振动、摆动。A.正在发出声音的钢琴的琴弦属于振动;B.运动的自行车车轮是转动;C.抛出去的铅球做曲线运动。15.【答案】B【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解析】【分析】平时所说的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6.【答案】B【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A.路程指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仅反映“运动了多远”,无法体现快慢(如同样走100米,快走和慢走的路程相同,但快慢不同);B.速度是专门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能直接量化快慢(如速度 5米/秒比3米/秒的物体运动更快);C.时间指物体运动持续的长短,仅反映“运动了多久”,与快慢无关(如同样运动5秒,快跑和慢跑的时间相同,但快慢不同)。因此,只有速度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答案为B。17.【答案】C【知识点】弹力【解析】【分析】 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18.【答案】A【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解析】【分析】根据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让小车运动得快一点的方法是加大动力,增加载重量、增加车轮数量对加快运动无关。19.【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取食是金鱼通过口部摄取食物的行为,通常伴随吞咽动作,而非腮盖单纯的不停张合,二者动作目的不同;B.呼吸是正确答案。金鱼作为鱼类,依赖鳃进行呼吸——当腮盖张开时,水流进入口腔,再流经鳃丝;鳃丝中的毛细血管能从水中获取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随后腮盖闭合将废水排出。腮盖不停张合,正是为了持续让水流过鳃部,完成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C.喝水并非鱼类的独立行为。鱼类不会像人类一样主动“喝水”,水流进入体内主要是为了辅助呼吸,而非补充水分,且多余水分会通过其他器官排出,不存在“喝水”的需求。故答案为B。20.【答案】C【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A.减小空气阻力主要依赖鸟类流线型的身体(如纺锤状躯干、光滑羽毛),尾巴的形态(如展开时的扇形)并非为了“减小”阻力,反而可能在特定动作中调整阻力以辅助操控,因此该选项错误;B.帮助鸟类飞翔是翅膀的核心功能(翅膀通过扇动产生升力和推力),尾巴不直接提供飞翔的动力或升力,无法作为“帮助飞翔”的主要作用,表述过于笼统;C.掌握平衡、控制方向是尾巴的关键作用。飞行中,鸟类通过调整尾巴的角度(如展开、收拢、左右摆动),可在转弯、升降时稳定身体姿态(掌握平衡),还能精准改变飞行方向(如降落时尾巴展开可减速并调整落点方向),这是尾巴最主要且明确的功能,因此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21.【答案】A【知识点】珍稀动物【解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我国珍稀植物有珙桐、人参、水杉、银杏、金花茶等。我国珍稀动物有大熊猫、藏羚羊、扬子鳄、白鳍豚、亚洲象、金丝猴等。金丝猴、扬子鳄属于珍稀动物,麻雀不是珍稀动物。22.【答案】B【知识点】哺乳动物【解析】【分析】根据对哺乳动物的了解,幼儿时吃奶长大属于哺乳动物的特征。23.【答案】A【知识点】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核心是“参照物”——被选为标准的物体,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变,则是静止的。题目中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需观察“站台”与公交车的位置关系:公交车在持续移动(远离或靠近站台),导致站台相对于公交车的距离和方位不断改变,二者位置发生了明确变化。故答案为A。24.【答案】B【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大草原上,以大草原为参照物,河边吃草的斑马、追逐猎物的猎豹相对于大草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埋伏在草丛中的狮子相对于大草原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属于静止。25.【答案】C【知识点】速度【解析】【分析】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经过的距离越长。根据速度比较的认识,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经过的距离越长。动物王国进行赛跑,大象、黑熊、猎豹三种动物中,猎豹的速度最快,都奔跑10秒,运动路程最长的是猎豹。26.【答案】B【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解析】【分析】物体运动的形式主要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我们把这个方向叫竖直向下,是直线运动。汽车转弯和滑滑梯是曲线运动,飞机起飞是直线运动。所以此题选B。27.【答案】C【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鱼用鳃呼吸,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与水生相适应。正确。B、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鳍能保持身体在水中的平衡和协调游泳,正确。C、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与水生生活关系不大,错误。所以此题选C。28.【答案】A【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大雁、斑马、鲨鱼、猎豹都属于脊椎动物,所以此题选A。29.【答案】B【知识点】鱼的特点【解析】【分析】A.鲤鱼、草鱼、海鳗均符合鱼类特征,但娃娃鱼(大鲵) 是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且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水陆两栖,不属于鱼类,故A错误;B.河鲀、鳜鱼、黑鱼、金鱼均满足鱼类核心特征 ——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鳍运动,体表有鳞片,全部属于鱼类,故B正确;C.鲨鱼、鳙鱼、鲢鱼均为鱼类,但鲸鱼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幼鲸靠母体乳汁哺育),虽生活在水中,却不属于鱼类,故C错误。B选项正确。30.【答案】B【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东北虎属于恒温动物。此题选B。31.【答案】正确【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具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32.【答案】错误【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鱼类的核心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体表通常覆盖鳞片,且多为卵生(部分如鲨鱼为卵胎生,但仍属鱼类)。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许多并不符合鱼类特征,例如:哺乳动物:鲸鱼、海豚等,虽终生生活在水中,但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青蛙、娃娃鱼(大鲵)等,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可水陆两栖,成体用肺呼吸,不属于鱼类;无脊椎动物:虾、蟹(节肢动物)、章鱼、乌贼(软体动物)等,也生活在水中,但无鱼类的典型结构与特征。故题目说法错误。33.【答案】错误【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老鹰的羽毛并非实心,而是中空结构,从飞行需求来看,实心羽毛会大幅增加体重,导致老鹰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维持飞行,违背了“轻量化”的飞行适应性原则。而中空的羽毛有两大核心优势:一是显著减轻体重,让老鹰更容易升空和长时间滑翔;二是中空结构并非完全空洞,内部有纤细的羽轴分支相互支撑,既能保证羽毛的坚固度,又能维持形态,满足飞行时对空气动力学的需求。故题目说法错误。34.【答案】正确【知识点】描述物体的运动;力与运动状态【解析】【解答】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所以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运动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分析】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静止的物质。35.【答案】正确【知识点】参照物【解析】【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关键是“参照物”——若研究对象(货物)与参照物(车上的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货物相对于该参照物是静止的。题目中,参照物是“行驶着的载货卡车上的人”,研究对象是“卡车上的货物”。由于人和货物都处于同一辆行驶的卡车上,二者会随卡车一起同步运动(速度、方向完全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相对于车上的人的距离、方位始终没有改变,位置关系保持稳定。所以两者之间是静止的。题目说法正确。36.【答案】错误【知识点】距离与时间【解析】【分析】比较物体的速度快慢有两种方法,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相同比距离。当时间条件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可通过距离判断:在相同时间段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说明其运动速度越快;若经过的距离越短,则运动速度相对越慢。37.【答案】正确【知识点】运动形式【解析】【分析】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复合运动,包括升降运动和平移运动,它通过旋翼产生升力,并利用尾桨产生反扭矩来保持平稳飞行。38.【答案】正确【知识点】弹簧测力计【解析】【分析】每一款弹簧秤都有其设计时确定的最大测量值,这一数值在物理测量中被称作“量程”,是弹簧秤的核心性能参数之一。在使用弹簧秤进行测量时,有一项关键注意事项:必须保证所测量的力始终在其量程范围之内。这是因为弹簧秤的工作依赖弹簧的弹性形变,若施加的力超出量程,弹簧会从可恢复的弹性形变转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形变,不仅会导致测量结果失真,还会对弹簧秤造成永久性损坏,使其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因此,当需要测量的力可能超过现有弹簧秤的量程时,切勿强行使用,应更换量程更大的弹簧秤,或根据测量需求选用其他合适类型的测力计(如电子测力计等),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设备的完好性。题目说法正确。39.【答案】正确【解析】【解答】采取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即是体积不限,重的物体容易沉,而轻的物体容易上浮。从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跟物体的重量密切相关,故本题正确。【分析】本题考查如果体积相同,物体重量的轻重与沉浮之间的关系。40.【答案】错误【知识点】浮力【解析】【分析】水中的鱼能随意游动,恰恰离不开水的浮力,而非不受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鱼的身体浸在水中时,会排开一定体积的水,这部分水的重力就是鱼受到的浮力。鱼之所以能自由沉浮、游动,是因为它能通过调节自身(如收缩或舒张鱼鳔)来改变排开水的体积:当鱼鳔充气膨胀时,鱼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量增多,浮力随之增大,鱼就能向上浮;当鱼鳔放气收缩时,排开水的量减少,浮力变小,鱼则能向下沉。若没有浮力,鱼会因自身重力直接沉到水底,根本无法随意游动。因此,“鱼不受水的浮力”的说法不符合科学原理,是错误的。41.【答案】(1)③①②(2)A(3)C(4)C(5)B【知识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解析】【分析】(1)制作脊柱模型需遵循“先准备部件,再组装连接,最后固定成型”的逻辑。首先要完成基础部件的加工,即③在圆纸片中心打孔—— 圆纸片模拟脊柱间的椎间盘,打孔是为后续穿棉线(模拟脊柱周围的韧带)做准备,这是组装的前提;接着进行组装,即①在相邻线轴(模拟椎骨)间垫圆纸片,用棉线穿起—— 先将代表椎骨的线轴与代表椎间盘的圆纸片按 “线轴-圆纸片-线轴” 的真实脊柱结构排列,再用棉线串联,确保模型结构符合脊柱的基本组成;最后是固定成型,即②拉直棉线并固定两端—— 拉直棉线能让模型保持稳定的线性结构,模拟脊柱的支撑形态,固定线头则避免部件松散,保证模型可用于后续研究脊柱作用的实验。(2)在脊柱模型中,线轴模拟椎骨,整体模型对应人体脊柱。当将模型立在桌面,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时,这一动作模拟的是脊柱自身沿侧面方向的弯曲。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只有弯腰活动是通过脊柱向一侧或前方弯曲实现的,与模型的动作完全匹配。因此,该操作是在模拟人的弯腰活动,故选A。(3)将脊柱模型竖直立在桌面上,随后尝试让模型上方的线轴(模拟椎骨)向不同方向倾斜。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脊柱模型不仅可以灵活地向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发生倾斜,而且在倾斜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不会倾倒。这一现象正体现了脊柱模型对人体脊柱功能的模拟——人体脊柱本身就具备多方向活动的灵活性,同时能依靠自身结构和周围组织维持躯干稳定,避免身体失衡。结合实验观察到的“可向各方向倾斜且不倒下”的特征,因此选C。(4)A.支撑身体:实验中脊柱模型能竖直立在桌面上,且倾斜时始终保持稳定不倒下,这与人体脊柱支撑躯干、维持身体站立姿态的功能一致,说明支撑身体是脊柱的作用。B.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实验中让模型上方的线轴(模拟椎骨)向不同方向倾斜,模型能灵活完成多方向活动,对应人体脊柱可带动躯干完成弯腰、转身等动作,证明脊柱具备使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的作用。C.提升肺活量:肺活量主要与胸腔容积变化相关,依赖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的收缩与舒张,带动胸廓扩大或缩小来实现,与脊柱的支撑、运动功能无直接关联,因此提升肺活量并非脊柱具备的作用。(5)结合脊柱模型实验与人体脊柱的结构特点可知,人体脊柱由多节椎骨组成,相邻椎骨间有椎间盘缓冲,这种“一节一节”的分段结构是其实现灵活运动的关键——正是分段设计,让脊柱能向前后、左右等多个方向倾斜,带动躯干完成弯腰、转身等动作。若脊柱变成一整根,会失去分段结构带来的活动空间:就像把模型中串联的线轴换成一根坚硬的长杆,无论如何施力,长杆都难以向不同方向灵活弯曲。此时,身体无法依靠脊柱完成弯腰、扭转等基础动作,运动灵活性会完全丧失。而“更加灵活”与结构变化后的结果相反,“变得更健康”也无科学依据,因此选B。42.【答案】(1)正羽;绒羽(2)不会;防水;空心;减轻(3)保持体温【知识点】鸟类【解析】【分析】(1)①“呈扇形排列,带有羽管”:正羽是鸟类羽毛的主要类型,其核心特征是具有中空的羽管(支撑羽毛结构),羽片呈扇形展开,主要覆盖在鸟类身体表面,作用是辅助飞行、保护身体,与描述完全匹配,因此①为正羽。②“细小而柔软”:绒羽通常生长在正羽下方,结构上没有明显的羽管,羽枝纤细柔软且呈放射状排列,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隔绝热量,为鸟类保暖,符合 “细小柔软” 的特点,因此②为绒羽。(2)小科先在①号羽毛上滴了一些水,观察到水滴并未被羽毛吸收,而是顺着羽面滑落。这一现象表明,①号羽毛的表面能阻挡水分渗透,由此可推断它具有防水功能——这种功能能让鸽子在雨天或接触水时,身体不易被浸湿,避免体重因吸水增加而影响飞行,同时也能保护羽毛下的皮肤。接着,他将这根大羽毛的羽根剪断,发现内部的羽管呈空心状态。这种空心结构是鸟类羽毛适应飞行的重要特征:在保证羽管具备足够支撑力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减少羽毛自身的重量,进而减轻鸽子的整体体重,让鸽子在飞行时更省力,更利于长时间翱翔。(3)②号羽毛为绒羽,其核心结构特点是羽枝纤细柔软、无明显羽管,且呈放射状蓬松排列。这种蓬松结构能在羽毛间储存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鸽子身体热量的散失,形成一层“保温层”,就像棉花通过蓬松储存空气实现保暖一样。而“便于飞行”是正羽的主要功能,绒羽无辅助飞行的结构优势,因此②号羽毛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体温。43.【答案】(1)C(2)B(3)重力(4)B(5)大;快【知识点】重力;拉力【解析】【分析】(1)在科学实验中,单次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每组至少做3次实验,本质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收集更多数据,再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抵消单次实验中的偶然误差,让最终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选项C正确。(2)在该“小缆车拉力大小与运动关系”实验中,表格里每组实验的三次数据均存在差异,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是实验中存在正常误差。科学实验中,即使实验器材完好、操作步骤规范,也难以完全避免误差——比如计时时人眼观察与手部按表的反应存在微小延迟,每次延迟时间不同;或者桌面虽光滑,但可能有细微杂质导致小车阻力略有差异。这些误差并非由工具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而是实验中的正常现象。(3)在地球上,地球会对周围所有物体产生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受重力影响,所有物体都会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下的力,比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人站立时对地面产生压力,本质上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重力是物体因地球吸引而受到的、方向始终向下的拉力或压力。 在小缆车实验中,小缆车能向前前进,依靠的是垫圈产生的拉力。而这个拉力的来源,正是垫圈自身受到的重力:当垫圈被细线悬挂在小缆车前方时,垫圈在重力作用下会竖直向下运动,通过细线将向下的重力转化为拉动小缆车在水平桌面上前进的拉力。也就是说,实验里拉动小缆车的拉力,本质就是垫圈受到的重力。(4)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垫圈数量,由于垫圈数量改变,小车的运动距离也随之发生改变。选项B正确。(5)通过分析实验表格中的数据,我们能清晰得出关于小缆车拉力与运动关系的结论:当垫圈数量增多时,其产生的拉力会随之变大,小车完成固定距离的运动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运动速度也因此更快;反之,当垫圈数量减少时,对应的拉力会变小,小车完成相同距离运动的时间会延长,运动速度则更慢。44.【答案】等于;甲丙;甲乙;粗糙;大【知识点】摩擦力【解析】【分析】(1)当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水平拉力,以及接触面给木块的水平摩擦力,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读数。(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遵循控制变量法,即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同时保持另一个因素不变,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明确该变量对滑动摩擦力的具体影响。要验证猜想A时,需要选择甲和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通过只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验证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要想验证猜想B,则需要只改变压力大小,即只改变物体的重量,需要选择甲和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4)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当物体重量一致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致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峰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腊峰小学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