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3分)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蕴 溯 聆(2)D(3)解析:“无不令人不叹为观止”否定不当,改为“无不令人叹为观止”。3. 参考答案示例:(能列举出磨难2分,能写出影响4分)保尔·柯察金磨难: 在严寒与疾病中修筑铁路,最终患上重伤寒,濒临死亡。影响:磨砺了他钢铁般的革命意志,让他深刻理解了牺牲与奉献,精神得到升华。孙悟空磨难: 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失去自由。影响:消磨了他的狂傲与野性,促使他反思,为后来护送唐僧取经奠定了心理基础。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7分)4.“笑”运用了拟人(或者乐景衬哀情)手法,描绘出清明时节桃花李花争相绽放的情态,与后文荒冢生愁形成鲜明对比(与下句中的“愁”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5.人生无论贤愚,最后都变成了蓬蒿草,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以及对社会不平的愤激(或者被贬的愤懑)。(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6.B7.(1)加恩惠于人(2)拜访或前往 (3)困厄8.(1)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9. 材料二中的“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材料一中的“进”指当宰相,“退”指当良医。参考译文:材料一:范仲淹还未显达时,曾经去神祠求签祈祷,说:“将来我能当丞相吗?”(然后抽签)结果表明不可以。然后又(再次求签)祈祷,说:“不行的话,那我就当个良医。”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过了一会儿,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的志向。”某一天,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恐怕有一点太卑微了吧?”范仲淹回答说:“唉,怎么会如此呢?古人说:‘常常善于挽救他人,因而才没有被遗弃的人;常常善于拯救万物,因而也没有被废弃的物’,能够普济万民的,当然只有宰相能做到。既然(求签结果表明)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救人利泽万物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治疗君亲的疾病,下可以救助贫民的困厄,中能够保身长年。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10. A11.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温暖及依偎在母亲身旁时的美好,表达了他内心的温馨愉悦之情。(2)“弥漫”是指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的弥漫是指母亲的病痛萦绕在他心中,而随着母亲对花的喜爱找到了情感的依托,让他内心对母亲的愧疚和伤感渐渐释怀。12. ①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它们却未击倒她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小山村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②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③从容、认真、执著。在生命平凡或绚烂、健康或痴呆的日子里从容看花品谈花语。13. ①每一种花都在展示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②与化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③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著,在花开花落中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14.( B )(3分)15. (1)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2)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3)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16.举例论证。列举启超、鲁迅、张志新的事例,具体证明“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全文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12分)17.(3分)C(各省市表述不准确,这是北京市的措施)18.((3分)全国电影票房春节七天连续破10亿元,刷新纪录(大意即可)19.(6分)①今年春节档影片题材多元、类型丰富。②电影高品质,制作精良,科技的融入,不断推陈出新,有看点和创新点。③各大影院增加设施升级,提升观众体验。④政府主管部门和经营者采取惠民举措,促进电影市场火热。⑤变换讲述方式,关注不同年龄群体。⑥观感体验丰富,带来对未来的思考期许。20.作文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全卷共7页,3大题,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1)《醉翁亭记》中“”,大意是说“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2)鲁迅留学日本,见到“日暮里”而起相思之情,正如崔颢在《黄鹤楼》中所言“(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小语是班级“诵读经典,做礼雅少年”活动的主持人。以下是她撰写的部分主持词,请你一起参与主持词的修改,根据语境完成下面小题。(9分)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在四季。《诗经》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帷幕。从此,光辉的篇章纷至沓来,无不令人不叹为观止。中国古诗词y心n①涵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精神和文化,有的(),使人读之清醒;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怅惘:还有的追sù②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我们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感知生活,从容地面对生活,成为一个大写的中国人。六月,是草木茂盛、雎鸠鸣唱的季节:六月,也是拨开雾霭、()羁绊的季节。为了激发同学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举行一次“诵读经典,做礼雅少年”的班级朗诵活动。在这充满诗意、充满激情的日子,让我们选择经典、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跟随诗人,看江山妩媚,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11ng③听圣哲先贤的教海感受()人心的力量。(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②③(2)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迷漫震耳欲聋挣脱震撼B.弥漫震耳欲聋逃脱震动C.迷漫振聋发聩逃脱震动D.弥漫振聋发聩挣脱震撼(3)对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3、名著整本书阅读(6分)“磨难”是成长的催化剂。请列举保尔·柯察金或孙悟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重大磨难(2分),并简述这次磨难对保尔或孙悟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7分)清明北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甘焚死不公侯③。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别人请自己吃饭。③士:指介子推,春秋时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4.请分析“佳节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达效果。(3分)5.请分析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材料一:范文正公微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 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材料二: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九上语文试卷答案(1).docx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