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 10 月单元练习试卷
九年级语文学科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 分)
诗是迷醉心怀的智慧、诗是内心 之叹息,诗是文学大观园里一道最妖ráo 的风景。读《沁园春 · 雪》,我们可以感受毛主席激荡的豪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可以体会作者那深沉的敬意,我们可以dì听诗人恳切的絮语;读《乡愁》,我们可以 作者渴望两岸统一的初心;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可以感受大自然"四月天"的娉婷,读《我看》,我们可以畅想那摇曳的 自由。与诗为伴,每一天都深受震hàn。诗歌已经 到民族的血液中, 地影响着中华儿女。 诗歌不仅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①妖 ráo ( ) ②震 hàn ( ) ③dì ( ) 听 ④摇曳 ( )
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翻覆 触摸 穿透 默默无闻
B.翻覆 抚摸 渗透 默默无闻
C.翻腾 触摸 渗透 潜移默化
D.翻腾 抚摸 穿透 潜移默化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改后的句子。(2 分)
4、默写古诗文名句。(8 分)
前路曲折时,我们或许会踌躇停留,如韩愈的悲慨①“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但我们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抱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
一)]);失意沮丧时,我们也会如③ 一般感叹“____________,怜君何事
到天涯! ”(《长沙过贾谊宅》 ) ,不过我们终会明 白④“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论境遇如何,我们都要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等待木秀于林的时刻。
5、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 ”)的生活痛哭……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 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 ”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孙光萱
6、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作答。
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鍾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事件及武松杀人的原因。( 2 分)
二、阅读与理解(50 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21 分)
【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 。南合沅湘③ , 北合汉沔④ ,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 , 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篷户瓮牖⑨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强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⑩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
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君(张怀民) 的家乡。⑦齐安:黄州。⑧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⑨篷户瓮牖:篷户,用篷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⑩乌:哪里。
【丙】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7、用“/ ”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今 张 君 不 以 谪 为 患 窃 会 计 之 余 功 而 自 放 山 水 之 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百废具兴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其势益张 (4)濯长江之清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投以骨
B.揖西山之 白云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其流奔放肆大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或异二者之为 乌睹其为快也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 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11、【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士大夫之“乐 ”,但“乐 ”的内涵又有所不同。请分别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4 分)
12、小文读过【丙】文产生了一些阅读的疑惑,说:“在这首词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范仲淹,他也会思家,也会悲苦,这似乎有悖于他所推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宏大的人生境界。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结合【 甲】 【丙】两篇文本说说理由。(4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4 分)材料一
以下是 9 月 20 日苏超比赛日程表:
场次 比赛时间 对阵双方 比赛地点
第 73 场 15:00 连云港 VS 镇江 连云港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第 74 场 15:00 淮安 VS 徐州 淮安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第 75 场 15:00 扬州 VS 盐城 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
第 76 场 15:00 苏州 VS 常州 昆山市奥体中心体育场
第 77 场 15:00 无锡 VS 南通 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
第 78 场 15:00 南京 VS 宿迁 江苏省五台山体育中心体育场
注:苏超比赛的地点分布全省,推动了各市之间的游客流动材料二
飞身鱼跃救险,高接低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封堵必进之球……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4 轮,盐城队客场挑战宿迁队,17 岁主力门将严子航以单场7 次精彩扑救成为全网焦点。“为了不丢球,拼上性命也要救 ”,这位被球迷亲切称为“零
封门神 ”的少年,在“苏超 ”赛场上以勇气与技术诠释青春的热血与锋芒。
“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天才,不过是天道酬勤的必然 ”,这句网络热评道破了“苏超 ”青春风暴的本质——表面看是业余赛事,内核却是江苏足球青训成果的“秀场 ”。早上6 点的海门,城市还在睡梦中,珂缔缘俱乐部的70 余名小球员已经开始挥汗如雨。带球、传球、射门这些基本功需要千锤百炼,更要磨砺永不言弃的意志。迄今为止从这里走出的 160 余名球员中,既有为国争光的国字号选手,更有在“苏超 ”闪耀的草根英雄。
(摘自《中国江苏网》,2025 年 7 月 10 日,有删改)
材料三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显而易见,“苏超 ”与江苏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既展现了文化繁荣与经济进步的协同发展,又彰显了人民群众对物质富足与精神充盈的双重追求。从内在逻辑来看,正是“文化—人—经济 ”三者的相互促进与转化,实现了“ 以文化人、以人化经、以经育文 ”的辩证循环,这与人文经济学重构发展价值的核心理念——注重“人 ”的主体性回归不谋而合。深入挖掘“苏超 ”所蕴含的人文经济学特征,有助于探寻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人文经济学视野下,“苏超 ”已然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治理的一次积极探索,其本质是城市探索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的文明新实践。以足球为媒介,“ 苏超 ”在赛事引流中创造经济发展契机,在唤醒乡愁中重塑地域文化认同,在城市互动中展现江苏文化魅力,在全民参与中涵养文明素养,拓展了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实践的路径。其经验表明,只有当城市发展与人文价值、个体幸福、文明进步同频共振时,城市才能真正成为“诗意栖居 ”的理想之地,才能实现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深层追求。
(摘自《光明网》,2025 年 7 月 11 日,有删改)
13 、对以上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苏超 ”赛事覆盖江苏全省,通过多城市主场联动推动足球文化普及。
B. “苏超 ”是青训成果的展示平台,其成功源于长期刻苦训练。
C. “苏超 ”以足球为媒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地域文化认同。
D. “苏超 ”的本质是以培养国字号球员为目标的经济驱动型赛事。
14 、 王先生是南通人,9 月 20 日在无锡出差,他想利用空闲去现场观看有家乡球队参与的比赛。请根据材料一,用第一人称向王先生推荐合适的比赛。(3 分)
15 、结合材料二的上下文,谈谈你对网络热评“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天才,不过
是天道酬勤的必然 ”理解。(4 分)
16 、 某校开展“人文江苏 ”主题征文,要求用排比句式多角度概括“苏超 ”的价值。请结合三则材料,补全句子:(3 分)
苏超之美,美在________ ,美在________ ,美在________。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问题。(15 分)
诗歌创作课
文珠老师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
为了备课,文老师把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都买了回来,研究如何上好诗歌创作课。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拨儿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还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 ”,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下面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 ”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 ”
这一下,孩子们可有话说了。
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拽着别人猛掰菜帮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 ”奶奶卖完菜,会挑着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她用这些菜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是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泼洒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
文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 ”
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 ”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她的名字。 ”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 ”话虽这么说,但奶奶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一百次“倪学仙 ”三个字。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
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 ”
文老师抬起手,向着那个孩子竖了竖大拇指:“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 ”
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 上百斤橘子,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 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先用小刀把橘皮内侧的白色 经络削去,把橘皮切成细末,在石臼中进一步舂烂,加入葵花籽油,隔水蒸两个小时;接着,把橙黄的香油过滤出来,在油中再加入蜂蜡,隔水加热搅拌,使蜂蜡融化,趁 热注入一个个带盖儿的小瓷瓶中,等待凝固。这就是橘皮香膏了。奶奶不仅给儿媳妇 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 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 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七十岁了还用香膏。 ”
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
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
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创作一首敏锐而独特的小诗,并非她这个老师的功劳,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是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泉水汩汩流淌而已。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作者明前茶)
17 、作品写了三个奶奶,她们分别因什么事而发脾气?请简要概括(3 分)
18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 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文老师说的话,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4 分)
20 、好的课堂源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堂诗歌创作课让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4分)
三、作文(60 分)
21、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每个人这一生都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告别虽有些伤感,但是也蕴藏着希望。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朗读者》七期卷首语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 600 字;
(3) 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九上语文9月月考参考答案
(4分)妖娆 震撼 谛听 ye
(2分)C
(2分)诗歌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8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长卿 寂寂江山摇落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分)C
6、(2分)血溅鸳鸯楼。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张都监和张团练、蒋门神等设计要在飞云浦“结果”武松
7、(2分)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8、(4分)(1)同“俱”,全、都。 (2)这 (3)更加 (4)洗涤
9、(3分)C
10、(4分)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11、(4分)甲文是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这种“乐”体现了心怀天下旷达胸襟和爱国爱民的情怀;乙文写张君虽遭贬谪,却能借亭以赏景,借清风白云之景以遣怀,这是一份随遇而安、豁达洒脱的文人之乐和旷达胸怀。
12、(4分)不同意。丙词写诗人戍守西北边防,流露了自己的守边之愁,思家之苦,这是人之常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范仲淹;但同时他也关注到了千千万万的将士的“征夫之泪”、“白发之愁”,表达的并非是一己之愁;还写到“燕然未勒”,表达出渴望建立战功,为国效劳,这同样反映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追求。
参考译文:
【乙】长江流出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阔大。从南边与沅水、湘水汇聚,向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波水流水势浩大,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美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如今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13、(2分)D
(3分)王先生,您好!为您找到了一场非常合适的比赛:对阵双方是无锡VS南通,时间地点为9月20日15:00,宜兴市体育中心体育场。这是南通队的客场比赛,地点就在您出差的城市,非常方便您去现场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
15、(4分)由“飞身鱼跃救险”“17岁主力门将严子航以单场7次精彩扑救成为全网焦点”可知,严子航的出色表现看似“横空出世的天才”,但这并非偶然。由“早上6点的海门,城市还在睡梦中,珂缔缘俱乐部的70余名小球员已经开始挥汗如雨。带球、传球、射门这些基本功需要千锤百炼,更要磨砺永不言弃的意志”可知球员的成功源于长期的刻苦训练,即“天道酬勤”。因此这句话否定了“天才论”,强调了勤奋和长期积累的决定性作用。
16、(3分) ①. 全省联动的赛事布局 ②. 青训成果的闪耀舞台 ③. 唤醒乡愁的文化认同 ④. 全民参与的文明素养 ⑤. 人文与经济的相融共生
17、(3分)(1)买菜人剥一层脆生生的菜叶才肯称;(2)练签名,签不好;(3)果贩子压低橘子收购价。(每点1分)
18、(4分)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再现了奶奶练签字时的艰难情形,表现奶奶的倔强性格。
19、(4分)内容上:文老师的第一句话引出了课堂话题情境;文老师后面两句话,对孩子们的讲述分别给予总结和欣赏(或鼓励,或认可)。表现了文老师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的启发式教育。结构上:引出下文,串联孩子们的发言,让文章结构更为紧凑。(内容和结构各2分)
20、(4分)启示:从孩子们的角度:(1)要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或关心长辈,了解长辈);(2)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发现美好)。从老师的角度: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释放心灵深处的诗意和灵感。(每点2分,若学生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21、作文(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