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5年7月,我国探日卫星“羲和号”观测到太阳发生了一次日珥爆发事件。预计到2030年太阳活动达到谷值前,太阳活动仍可能出现大规模爆发,并引发强地磁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正在工作的“羲和号”( )
A.绕地球运动,收集地球气象资料 B.绕太阳运动,用于中转地球通信
C.绕地球运动,监测太阳活动 D.绕太阳运动,观测极光现象
2.与正在工作的“羲和号”属于同一类型的天体是( )
A.流星体 B.天王星 C.哈雷彗星 D.月球
3.推测本轮太阳活动峰年出现在( )
A.2019年 B.2022年 C.2024年 D.2027年
2024年12月27日,智利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警报系统站发现一颗编号为2024YR4的小行星,该小行星的轨道呈现拉长的椭圆形,近日点位于地球轨道以内,远日点则接近木星轨道,绕太阳一圈需约4年。下图为该小行星的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小题。
4.对小行星2024YR4的推测,正确的是( )
A.公转速度比地球更快 B.所属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C.可能与土星发生碰撞 D.可能会穿越火星公转轨道
5.小行星2024YR4表面没有气体,其原因是( )
A.距离太阳太远 B.体积质量太小 C.表面温度太高 D.自转速度太快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乘组在巴丹吉林沙漠戈壁带中的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圆满完成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待发射的神舟十三号属于天体
B.在轨运行的神舟十三号不属于天体
C.着陆后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属于天体
D.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与地球可以构成天体系统
7.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会经过和地面失联的“黑障区”,“黑障区”大约出现在地面35-80km的大气层间。下列有关“黑障区”所在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高度升高,气温先升后降 B.多雷电云雨天气
C.完全位于平流层 D.空气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西藏地区太阳能和水能资源丰富。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建,该水电站预计总装机规模约为6000万千瓦。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太阳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主要形式是电磁波 B.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C.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D.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升高而增加
9.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A.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
B.分布有雅鲁藏布江,水汽易沿河谷深入,太阳辐射强
C.纬度低,雨季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D.植被覆盖率低,遮阳效果差,太阳辐射强
10.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水能的根本能量来源相同的是( )
①风能 ②地热能 ③煤炭 ④核能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5年6月,我国学者在宁夏发现大面积恐龙足迹群,产于白垩纪早期岩层中,包括12条行迹、158枚足迹。其中一条行迹显示恐龙在转弯时步幅骤减、足部旋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群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
12.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白垩纪末期陨石撞击事件 B.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C.地球内部软流层物质组成 D.恐龙运动行为及古环境
13.若在恐龙足迹岩层下方发现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可推断( )
A.该地曾经历了海陆变迁 B.三叶虫与恐龙共存
C.陨石撞击改变生物演化 D.太阳辐射强度突变
地震预警是地震台站根据监测到的地震波的初期信息,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将预警信息发送给手机用户。四川某网友对比两次地震预警信息(见下图)后发现,它们都强调了横波到达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手机用户收到的地震预警( )
A.是地震发生前预测的数据 B.利用了两种地震波的速度差
C.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无关 D.可帮助手机用户避免地震影响
15.地震预警信息中均强调横波到达时间,是因为横波( )
A.传播速度更快 B.可通过介质多 C.破坏性更强 D.更容易监测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运动员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速度通常可达到200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如图示意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当运动员在中纬度30千米高空下降时,下降到对流层,滑行的水平距离约( )
A.18千米 B.33千米 C.48千米 D.57千米
17.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和A、B层比,在C层最需要准备的是( )
A.防辐射衣 B.御寒服 C.氧气瓶 D.雨衣
下图为某地出土的不同古生物化石复原图以及地质年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古生物复原图 地质年代 生物特点
距今约2650万年 巨犀体型高大,以林木树冠上的叶片为食
距今约1600万年 铲齿象下颌极度拉长,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似铲子,以水草为食
距今约1000万年 三趾马三趾着地,适应森林、沼泽环境
距今约200万年 真马体表毛发较厚,为单蹄结构,适应草原奔跑
18.古生物化石( )
A.分布在板岩等岩石中 B.分布的岩石层理结构明显
C.形成过程与石林相似 D.埋藏越浅形成年代越久远
19.依据表格可知,距今2650~200万年期间该地自然环境变化特点大致是( )
①降水增多②降水减少③气温升高④气温降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接照射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而室外综合温度指受太阳直接照射和长波辐射等影响,结合室外空气温度得到的数值。下图表示某月拉萨一建筑表面各朝向(包括东、南、西、北朝向和水平面)室外综合温度日变化,图中曲线重合处只显示一条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甲、乙、丙、丁朝向依次表示( )
A.东、南、西、北 B.南、西、北、东
C.西、北、东、南 D.北、东、南、西
21.室外综合温度最大值乙朝向低于丁朝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气温 C.风速 D.降水
冻雨是由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滴接触低温物体后立即冻结的特殊降水,它的形成与暖层密切相关。冰晶下落至暖层(>0℃)后转化成雨滴,继续下落经过冷层(<0℃)时形成过冷雨滴,这些过冷雨滴降至0℃以下地表时,会瞬间冻结形成冻雨。下图为2020年11月内蒙古通辽市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冻雨发生前后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由图中气象数据可知,该时段通辽地区( )
A.17日8时开始出现冻雨天气 B.冻雨发生在18日8时至20时
C.逆温层逐渐削弱且向高空伸展 D.19日8时为雨夹雪天气
23.暖层对冻雨形成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 )
A.充足水汽 B.稳定大气 C.融化条件 D.凝结条件
如图为我国某季风气候区前一天晚上及当天不同时刻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当地逆温层开始消失出现在( )
A.前一天19:00 B.当天07:00 C.当天10:00 D.当天16:00
25.关于图示时段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现象,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凌晨出现强降水天气 B.正午大气污染严重
C.日落后对流大幅增强 D.日出时刻雾气弥漫
二、综合题
2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磁暴是一种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2024年3月2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地磁暴预警称,3月24日至26日3天可能出现地磁活动,其中3月25日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
图1 地磁暴发生时的太阳 图2 太阳系模式图
(1)图1中导致这场磁暴产生的太阳活动是 ,位于太阳大气的 层。
(2)剧烈的太阳活动不会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是( )
A.全球各地降水量异常 B.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
C.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D.航天发射任务暂停
(3)磁暴的监测通常依赖于卫星,这些卫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并在地球大气的 (大气垂直分层)运行。图2中表示水星的是 (填字母),它属于 (填写行星类型)。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 、共面性、近圆性。
(4)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不定项选择)。
A.火山喷发 B.生物出现 C.水体运动
D.潮汐现象 E.地形起伏 F.大气运动
(5)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从宇宙环境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 。从地球自身条件角度看,图2中能反映出的是 。
(6)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使得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但生物开始大规模向陆地发展是在 (单选: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而人类则是在新生代的 (单选:A.新近纪 B.第四纪)诞生。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四川泸州市泸县(北纬29.20度,东经105.34度)发生了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甲图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
A.拉萨 B.乌鲁木齐 C.上海 D.北京
(2)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要了解地球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是 ,材料二乙图中A为 波,B为 波,并写出判断依据 。
(3)在地壳等厚度线图中,0km表示 (界面)。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
(4)地幔是 (填字母),物质状态为 (填“固态”或“液态”或“气态”),依据是 。
28.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层大气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该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2)B层气温变化的成因是在22~27km的高度范围内存在 层(填名称),它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 。
(3)B层下部有利于航空飞行的原因是 。
(4)C层80~120km的高空会产生 (现象),80~500km高空的 层(填名称)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5)A层 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D A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B C D A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C C D
26.(1) 耀斑 色球
(2)B
(3) 地月系 高层大气 A 类地行星 同向性
(4)BCF
(5) 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或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或有适宜的温度)
(6) A B
27.(1)A
(2)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在2900千米深度附近消失,B波传播速度快
(3) 莫霍 从西北向东南(自西向东)递减
(4) E 固态 横波能够通过
28.(1)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 臭氧(O3)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3)空气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多晴朗天气(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4) 流星 电离
(5)二氧化碳(CO2)发展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工业碳回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等。
29.(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2)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太阳辐射总量低。
(3)乙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发电量大;人口和城市较少,电能消费量小,电量节余较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