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4年,某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剧。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③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④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鲜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使生产力绝对发展,而这种发展和资本在其中运动、并且只能在其中运动的独特的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冲突”。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④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933年,美国大萧条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倒牛奶"事件。威斯康星州的奶农们将大量新鲜牛奶倒入下水道,而同一时期纽约街头却有大量失业工人排队领取救济食品。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当年美国共销毁了1000万英亩棉花,屠宰了600万头猪,而全国有1/4的工人失业。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后来分析,这场危机源于“生产过剩”——美国工业产值在1920-1929年间增长了50%,但工人工资仅增长2%。针对上述历史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销毁产品是解决生产过剩的必要措施,能快速恢复市场供需平衡
②社会的生产能力远超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③罗斯福新政证明,通过政府干预可以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④只要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类似的危机就难以避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消费主义是一种自20世纪初以来在欧美社会流行的文化现象,其核心思想是将消费视为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通过消费商品和服务来追求个人满足、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主张商品不仅是实用品,更是社会地位或价值观的象征(如奢侈品代表“成功”),推崇“现在购买,以后支付”的“即时满足”逻辑。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 )
①解决了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
②降低了普通工人家庭消费成本和债务负担
③加剧了消费的盲目扩大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④维护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阿西莫格鲁认为经济学应当抛弃“资本主义”这个概念,因为只有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是“攫取性”的,还有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是“包容性”的,马克思等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的传统观点,都是以偏概全的。阿西莫格鲁的观点( )
①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②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回避资本家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最大利润的事实
④否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到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这一论断( )
①揭露了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秘密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③说明了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反映了无产阶级因被剥削导致贫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看不见的线”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阶级剥削的隐蔽性
②劳动价格的提高使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发生根本改变
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了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④无产阶级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获得真正解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下调至 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底告别“3A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其进行揭露和批判,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下列能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
①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除资产阶级议会制
②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倡导人人平等
③倡导并组织各族人民自愿建立国家联盟
④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共产党宣言》发表30多年后,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初步成果就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
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步骤
③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④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法国航空管制员于2025年7月1日开始举行为期三天的罢工,抗议工作条件和薪资问题。此次罢工导致法国各大机场出现大规模航班取消和延误,影响旅客的行程。近些年,欧洲国家时常出现的“罢工潮”( )
①原因在于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
②体现出以生产绝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是伴随资本主义的痼疾
③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经济斗争
④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追随者众多的原因是( )
①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②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它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
④它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他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的。由此可见(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社会主义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立足现实基础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曾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论调甚嚣尘上。能够有力驳斥以上论调的是( )
①西方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并享受现代化成果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③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④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东欧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受苏联影响和本国革命形势推动,纷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也通过自身的革命斗争取得胜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①反映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必然面临曲折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
③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广泛传播 ④极大冲击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于202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抗战胜利为后续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②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③抗战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做主人
④抗战胜利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④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纪念日。100余年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山河依然破碎,积贫积弱未改。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 )
①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由中国封建势力妥协性造成的
③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的体现 ④帝国主义入侵导致的必然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宋代的司马光认为,农民无论怎样痛苦,总不改业,因为他们不知道在种田以外,还有什么路可走。假如你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农民,选择哪条出路最有可能彻底改变自身命运( )
A.前往沿海城市谋生,进入工厂成为产业工人
B.学习先进生产技术,通过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C.加入革命武装力量,团结起来参与土地革命
D.接受封建地主剥削,维持封建传统农耕生产
21.某班开展“我的韶山行”革命研学活动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该班开展的“我的韶山行”革命研学活动(研学路线图如下),旨在让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到( )
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共产主义的兴起
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以及实践本源
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本色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分为五大部分: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幻想着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
②民族资产阶级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③无产阶级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④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助于认清近代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肩负着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三大任务
②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④它的革命前途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帝国主义之所以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因为( )
①在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封建主义的势力仍然极为强大
②它们担心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有可能成为自己竞争对手
③内外反动派共同反对使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④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才符合他们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先后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并推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意味着我国( )
①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1950年,毛泽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几个政策问题》一文中指出,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要采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到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
②中国应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当时中国处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④中国消灭了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未消灭民族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1952年国营经济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2.8%,“一五计划”随即开启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成功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点燃了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由此可知( )
①“一化三改”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④国营经济的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成就,被称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④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
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1953至1957年“一五”计划的五年间,人民群众满怀对工业化的憧憬,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汽车、拖拉机、飞机、手表、电视机……一件件工业品从无到有被制造出来。五年间,新中国取得的工业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广大人民扬眉吐气,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赖,对新中国充满自豪。出现这一伟大历史局面的政治原因在于( )
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②阶级矛盾退出历史舞台使新中国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政治保证
④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发展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 )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党的二十大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八大作为我们党全面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据此作出关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规定,形成了正确的路线,从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了解的内容有( )
①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说明( )
①“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让中国成为了科技强国
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苏联的援助是中国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重要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完全照抄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
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期间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某校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参观地点的感悟,对应正确的有( )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北京天安门城楼 感悟:毛泽东主席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参观地点: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感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 ④参观地点:中国航天博物馆 感悟: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我国取得了科技发展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1917年—194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节选):
时间 内容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7月 党的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1927年8月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927年10月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1937年5月 中共中央明确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
1945年4~6月 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47年9月 中国共产党发出“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号召
1949年3月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必”
1949年10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7.梦想是永恒的信念,梦想是拼搏的精神,梦想是炽热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以下征文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的思想动向:
人物 梦想
甲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乙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丙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有,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丁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根据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概括当时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的梦想,并分析他们梦想出现的主要原因。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发表文告,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我国各种近代化梦想的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结合材料,简要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D B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C C A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C C D B C C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D D D B
36.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③明确历史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战线政策,有效团结了广泛的抗日力量,增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④注重党的自身建设,保障了党的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原卷无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37.(1)梦想:①政治上,希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治;②经济上,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主要原因:①国内: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断扩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②国际:1917年后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38.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