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答案
1.C【解析】“在求新、求精、求真上是相同的”错,原文是“对照来看,二者在求新、求精、求真等方面存在相
通之处”,是“相通”而非“相同”。
2.C【解析】“层层递进”错,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求新、求精、求真是并列关系。
3.D【解析】材料一观点是:要在新时代诠释并践行工匠精神。A项,只强调“行”,否定了“知”;B项,主要强调
积累的重要性:C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项,强调知行并重。故选D。
4.相同点:两处引用都用来表现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内涵,强调的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2分)不同点:前者通
过引用侧重于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角度提出标准和要求,后者侧重于从传统文化中溯源,把握工匠精神传统和现代
的联系。(2分)
5.①体味工匠精神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鉴古知今,继往开来。②把握工匠精神的意蕴和内涵,用工匠精神严格
要求自己。③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劳动实践中继承、弘扬工匠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
情给分)
6.B【解析】“意在烘托‘我们'家对母羊秋天产下羊羔儿抱有希望”错误,根据后文中的“当生产队里开始收割
豆子时,母羊跟前还是连一只羊羔子都没有”,可知此处营造丰收的喜悦氛围,意在反衬“我们”家盼望羊羔儿却
未能如愿的失落和无奈。
7.C【解析】“说明她不近人情”错误,麻闺女儿姑能借给“我们”母羊,对母羊没能生小羊羔儿感到失望,说明
她有助人之心。没有留饭可能是出于天气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贫穷和物质匮乏,不能武断地说她“不近人情”。
8①内容上,娘让“我”捡羊粪是为了攒肥料,展现了“我”家生活的贫困艰难。②人物形象上,捡羊粪的过程表
现出二姐的勤劳懂事和“我”的听话乖巧。③情节上,多次写捡羊粪表现了对羊粪的珍视,而成千上万的羊粪也比
不上羊羔儿更烘托出一家人对羊羔的极度盼望和重视。(每点2分)
9.①文章通过写一家人盼望母羊生羊羔儿却最终未能如愿,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无奈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期
望。②这个结局伤感且残酷,更能反映生活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人应该如何面对困境等问题的思考。③最终没能盼
来羊羔儿的悲惨结局能够激发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同情,增强了小说的情感冲击。(每点2分,答案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
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张绣,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军师祭酒”,
官职名称,由曹操设立,故“军师祭酒”不能断开,“初置军师祭酒”是动宾结构,不应断开,排除BD。“绣”是
“救”的宾语,刘表救的对象是“张绣”,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C。
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是指
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之后,后人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分为褒谥、贬谥和平谥。
故选C。
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只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错误。从“故世人未之奇也: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可知,曹公年轻时,识得他有雄才大略的是“桥玄、何颗”两人,而非只有桥玄。故
选D。
13.(1)太祖年轻时就机智敏锐,不注重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奇特。(2)适逢天亮,贼
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军出动前去追赶。
14.①死后“敛以时服”;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③举哀适度,葬毕除服:④将屯如常,各司其职。
【参考译文】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太祖从小就机智敏锐,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世人并
不看重他: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颗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不是顺应天命降世的
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吧!”20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做了郎官,(随后)出任洛
阳北部都尉。建安元年七月,献帝回到洛阳,太祖便赶到洛阳,保卫京都。此时洛阳城已残破不堪,董昭等人劝太
祖迁都许县。九月,献帝车出餐辕关,向东进发。自从献帝(被董卓威逼)西迁长安,朝廷日渐混乱,直到此时,宗
庙社稷的礼制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建安三年正月,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禳县包
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张绣,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撤退
途中)行进困难,于是结成连营,得以慢慢(向后方)行进。到了安众县,张绣和刘表联军守在险要地方,曹公军
队前后受敌。曹公便连夜在无法通行的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把辎重全部偷运过去,同时布下伏兵。适逢姓名:
准考证号:
秘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
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
匠魂的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
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杨。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
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
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
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
巧夺天工,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
如磨”的精准。认真,就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
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
一件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
工作,从细节入手,才能汇涓涓细流成江海。
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
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
勇攀行业顶峰,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
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摘自李玉滑《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材料二: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分别对应
了工匠的本分、追求、作风和使命。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精
高一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