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高一语文答案1.C【解析】“在求新、求精、求真上是相同的”错,原文是“对照来看,二者在求新、求精、求真等方面存在相通之处”,是“相通”而非“相同”。2.C【解析】“层层递进”错,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求新、求精、求真是并列关系。3.D【解析】材料一观点是:要在新时代诠释并践行工匠精神。A项,只强调“行”,否定了“知”;B项,主要强调积累的重要性:C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项,强调知行并重。故选D。4.相同点:两处引用都用来表现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内涵,强调的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2分)不同点:前者通过引用侧重于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角度提出标准和要求,后者侧重于从传统文化中溯源,把握工匠精神传统和现代的联系。(2分)5.①体味工匠精神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鉴古知今,继往开来。②把握工匠精神的意蕴和内涵,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③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在劳动实践中继承、弘扬工匠精神。(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B【解析】“意在烘托‘我们'家对母羊秋天产下羊羔儿抱有希望”错误,根据后文中的“当生产队里开始收割豆子时,母羊跟前还是连一只羊羔子都没有”,可知此处营造丰收的喜悦氛围,意在反衬“我们”家盼望羊羔儿却未能如愿的失落和无奈。7.C【解析】“说明她不近人情”错误,麻闺女儿姑能借给“我们”母羊,对母羊没能生小羊羔儿感到失望,说明她有助人之心。没有留饭可能是出于天气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贫穷和物质匮乏,不能武断地说她“不近人情”。8①内容上,娘让“我”捡羊粪是为了攒肥料,展现了“我”家生活的贫困艰难。②人物形象上,捡羊粪的过程表现出二姐的勤劳懂事和“我”的听话乖巧。③情节上,多次写捡羊粪表现了对羊粪的珍视,而成千上万的羊粪也比不上羊羔儿更烘托出一家人对羊羔的极度盼望和重视。(每点2分)9.①文章通过写一家人盼望母羊生羊羔儿却最终未能如愿,展现了生活的艰辛、无奈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坚持和期望。②这个结局伤感且残酷,更能反映生活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人应该如何面对困境等问题的思考。③最终没能盼来羊羔儿的悲惨结局能够激发读者对小说中人物的同情,增强了小说的情感冲击。(每点2分,答案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穰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张绣,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军师祭酒”,官职名称,由曹操设立,故“军师祭酒”不能断开,“初置军师祭酒”是动宾结构,不应断开,排除BD。“绣”是“救”的宾语,刘表救的对象是“张绣”,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C。1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之后,后人对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分为褒谥、贬谥和平谥。故选C。1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只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错误。从“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颗异焉”可知,曹公年轻时,识得他有雄才大略的是“桥玄、何颗”两人,而非只有桥玄。故选D。13.(1)太祖年轻时就机智敏锐,不注重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奇特。(2)适逢天亮,贼军认为曹公已逃走,就全军出动前去追赶。14.①死后“敛以时服”;②不准以“金玉珍宝”陪葬;③举哀适度,葬毕除服:④将屯如常,各司其职。【参考译文】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太祖从小就机智敏锐,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世人并不看重他: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颗两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不是顺应天命降世的杰出人才是不能济世拯民的,能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您吧!”20岁时,被举荐为孝廉,做了郎官,(随后)出任洛阳北部都尉。建安元年七月,献帝回到洛阳,太祖便赶到洛阳,保卫京都。此时洛阳城已残破不堪,董昭等人劝太祖迁都许县。九月,献帝车出餐辕关,向东进发。自从献帝(被董卓威逼)西迁长安,朝廷日渐混乱,直到此时,宗庙社稷的礼制才得以重新建立起来。建安三年正月,曹公回到许都,初次设置军师祭酒之职。三月,曹公在禳县包围了张绣。五月,刘表派兵救援张绣,切断了曹军的后路。曹公将要撤退,张绣的军队前来追赶,曹公军队(撤退途中)行进困难,于是结成连营,得以慢慢(向后方)行进。到了安众县,张绣和刘表联军守在险要地方,曹公军队前后受敌。曹公便连夜在无法通行的险要之处开凿了一条地下通道,把辎重全部偷运过去,同时布下伏兵。适逢姓名:准考证号:秘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测试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杨。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准。认真,就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一件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工作,从细节入手,才能汇涓涓细流成江海。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摘自李玉滑《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材料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分别对应了工匠的本分、追求、作风和使命。而中国古代文化中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创新精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语文答案.pdf 高一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