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3 名句名篇默写(解析版)一、名句名篇默写1.古诗默写。(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古诗中常常会写到“月”。借“月”可绘景,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 ”写出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借“月”可寄情,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受降城外月如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落、逢、遥、怜、降。2.默写填空。(1) ,山岛竦峙。(《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6)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情感。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 , 。(本试卷中已经出现的诗句除外)【答案】水何澹澹 杨花落尽子规啼 枯藤老树昏鸦 学而不思则罔 博学而笃志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落、啼、藤、鸦、罔、博、笃、涯”等字词容易写错。(6)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按照题干要求,选取表达思乡之情的连续两句诗词作答即可。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7)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8)班会课上,老师用“ , ”来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勉励同学们勤学善思。(《<论语>十二章》)【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风正一帆悬 枯藤老树昏鸦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夜征人尽望乡 择其善者而从之 逝者如斯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帆、悬、藤、鸦、渝、择、逝、罔、殆。4.古诗文默写。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乡书何处达, 。③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④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⑤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答案】闻道龙标过五溪 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不逾矩 博学而笃志 一夜征人尽望乡【详解】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溪、雁、藤、鸦、逾、矩、笃、征”等字的正确书写。5.默写(1)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感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 , 。(3)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答案】归雁洛阳边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雁、逝、斯、昼、博、笃、随、郎”等字词容易写错。6.默写。(1)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4)在《论语》中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① ,② 。(5)《<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① ,② 。(6)春天,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而担心的李白写下“① ”,这种春景渲染出一片凄凉伤感的气氛;春潮上涨,与江岸齐平,春风和顺,面对此景,停驻在北固山下的诗人王湾写下“② ,③ ”。【答案】博学而笃志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杨花落尽子规啼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博、笃、罔、殆、悬”等字容易写错。7.(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论语》中说:“ , 。”这两句阐明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请从自己积累的这类诗中选择两句,你选择的是“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答案】山岛竦峙 枯藤老树昏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竦、峙、藤、昏、鸦、罔、殆。第(4)题描写出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8.默写。(1)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2)《<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3)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 ”的暮春之景,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 ”的深秋之景,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请你也写出一句含有“春”或“秋”字的诗句: 。【答案】回乐烽前沙似雪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杨花落尽子规啼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示例:春眠不觉晓/自古逢秋悲寂寥/塞下秋来风景异/窗含西岭千秋雪/春花秋月何时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罔、殆、藤”等字词容易写错。第六空:万紫千红总是春/当春乃发生/春来江水绿如蓝/巴山夜雨涨秋池/银烛秋光冷画屏/湖光秋月两相和9.默写。(1)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六年小学时光匆匆而逝,有同学不禁发问:时间都去哪了?此时,你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感叹:“ , 。”【答案】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 小桥流水人家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生、逝”等字词容易写错。10.默写填空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 ,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④有人说:“阅读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不同时代的人对话。”有同学据此设计了“对话鲁迅”展区,请补全文段。面对《五猖会》中的小鲁迅痛苦地背自己不懂、不喜欢也根本不引以为乐的古文时,也许孔子会感叹“ , ”,并劝其父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面对大鲁迅在日本看到“日暮里”三个字,联想到落日而想家时,也许马致远会吟诵出“ , ”。【答案】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博学而笃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夜郎、笃、涯”等字词容易写错。11.默写。(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古诗中有不少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你能想到的连续两句是: ① , ② 。(3)《〈论语〉十二章》在学习方面给我们很多启发,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学习之道 课文原句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 ① , ② 。学习兴趣很重要 ③ , ④ 。要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 ⑤ 。【答案】海日生残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舍昼夜【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古诗中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2.默写。(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雨是大自然的精灵,牵动诗人的情思,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请写出带有“雨”字的一句古诗: 。(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答案】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风正一帆悬 杨花落尽子规啼 遥怜故园菊 示例一:好雨知时节 示例二:天街小雨润如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灿烂、悬、啼、遥、菊”等字词容易写错。第(5)小题写出带有“雨”字的一句古诗即可。示例一:夜来风雨声;示例二:空山新雨后。13.默写(1) ,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 。(《春》)【答案】东临碣石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君直到夜郎西 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碣、澹澹、竦峙、萧瑟、郎、朗润。14.默写(1)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观沧海》)(4)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教诲对我们当代人都有很大启发。如“ , ”一章就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答案】归雁洛阳边 枯藤老树昏鸦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落花时节又逢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雁、藤、澹澹、竦峙”等字词容易写错。15.默写。(1)秋天有数不尽的韵味。“峨眉山月半轮秋,① ”,李白在这样的秋夜离开故土,满怀憧憬,外出闯荡;“② ,应傍战场开”,行军的岑参在这样的联想中表达情怀,既思念家乡,更呼唤和平。登高望远是秋,悠然赏菊是秋,独爱枫林是秋……如此斑斓多姿的秋景,如此韵味十足的诗情!(2)《论语》十二章中,指明“学”与“思”之间紧密关联的一句是:“① ,② ”;表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一句是:“③ , ④ ”。【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 遥怜故园菊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影、羌、遥、罔、殆、帅、匹”等字的正确书写。16.默写。(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3) ,若出其里。(《观沧海》)(4)水何澹澹, 。(《观沧海》)(5)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7)古人的许多诗句中都有表现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写出你熟知的一句“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星汉灿烂 山岛竦峙 随君直到夜郎西 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本题需要注意“善、竦峙、郎、雁、洛”等字词的正确书写。第(7)题写出表现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即可,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7.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天净沙 秋思》)(4)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王湾《次北固山下》)【答案】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峨眉山月半轮秋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芦管、峨眉、生”等字词容易写错。18.默写。(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咏雪》)(5)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答案】秋风萧瑟 风正一帆悬 枯藤老树昏鸦 大雪纷纷何所似 思君不见下渝州【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萧瑟、悬、枯藤、渝州”等字词容易写错。19.默写。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②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③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喜欢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 ”一句中,借夕阳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应傍战场开”一句中,借菊花表达了对沦陷家乡的思念;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句中,借芦笛表达了征人的思乡情绪。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教诲对我们当代人都有很大启发。如“ , ”一句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答案】思君不见下渝州 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寄愁心与明月 断肠人在天涯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详解】考查默写。注意“渝州、逢、愁、涯、遥、征、好”等字书写。20.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中 , 两句蕴含自然理趣,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答案】随君直到夜郎西 枯藤老树昏鸦 僵卧孤村不自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郎、藤、僵卧、寂寥、生。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3 名句名篇默写(解析版)一、名句名篇默写1.古诗默写。(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古诗中常常会写到“月”。借“月”可绘景,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 ”写出了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景致,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借“月”可寄情,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随君直到夜郎西”。2.默写填空。(1) ,山岛竦峙。(《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5)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6)思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意象表达这种情感。请写出两句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 , 。(本试卷中已经出现的诗句除外)3.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4)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7)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8)班会课上,老师用“ , ”来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勉励同学们勤学善思。(《<论语>十二章》)4.古诗文默写。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乡书何处达, 。③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④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⑤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5.默写(1)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面对东流逝水,感叹时光匆匆、往者不可复追的句子是: , 。(3)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运用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与关怀。6.默写。(1)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4)在《论语》中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① ,② 。(5)《<论语>十二章》中,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含哲理相同的两句是:① ,② 。(6)春天,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而担心的李白写下“① ”,这种春景渲染出一片凄凉伤感的气氛;春潮上涨,与江岸齐平,春风和顺,面对此景,停驻在北固山下的诗人王湾写下“② ,③ ”。7.(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论语》中说:“ , 。”这两句阐明了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4)“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请从自己积累的这类诗中选择两句,你选择的是“ ,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8.默写。(1)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2)《<论语>十二章》中体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3) “伤春悲秋”是古代诗歌常见主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 ”的暮春之景,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借“ ”的深秋之景,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氛围;请你也写出一句含有“春”或“秋”字的诗句: 。9.默写。(1)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六年小学时光匆匆而逝,有同学不禁发问:时间都去哪了?此时,你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感叹:“ , 。”10.默写填空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 ,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④有人说:“阅读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让不同时代的人对话。”有同学据此设计了“对话鲁迅”展区,请补全文段。面对《五猖会》中的小鲁迅痛苦地背自己不懂、不喜欢也根本不引以为乐的古文时,也许孔子会感叹“ , ”,并劝其父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面对大鲁迅在日本看到“日暮里”三个字,联想到落日而想家时,也许马致远会吟诵出“ , ”。11.默写。(1)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2)古诗中有不少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你能想到的连续两句是: ① , ② 。(3)《〈论语〉十二章》在学习方面给我们很多启发,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学习之道 课文原句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 ① , ② 。学习兴趣很重要 ③ , ④ 。要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 ⑤ 。12.默写。(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5)雨是大自然的精灵,牵动诗人的情思,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请写出带有“雨”字的一句古诗: 。(本试卷出现的诗句除外)13.默写(1) ,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观沧海》)(2)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 , 。(《春》)14.默写(1)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观沧海》)(4)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教诲对我们当代人都有很大启发。如“ , ”一章就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15.默写。(1)秋天有数不尽的韵味。“峨眉山月半轮秋,① ”,李白在这样的秋夜离开故土,满怀憧憬,外出闯荡;“② ,应傍战场开”,行军的岑参在这样的联想中表达情怀,既思念家乡,更呼唤和平。登高望远是秋,悠然赏菊是秋,独爱枫林是秋……如此斑斓多姿的秋景,如此韵味十足的诗情!(2)《论语》十二章中,指明“学”与“思”之间紧密关联的一句是:“① ,② ”;表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一句是:“③ , ④ ”。16.默写。(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3) ,若出其里。(《观沧海》)(4)水何澹澹, 。(《观沧海》)(5)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7)古人的许多诗句中都有表现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写出你熟知的一句“ , ”。17.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的上下句。(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诗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天净沙 秋思》)(4)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王湾《次北固山下》)18.默写。(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咏雪》)(5)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9.默写。①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②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③古诗词中,诗人们往往喜欢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 ”一句中,借夕阳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应傍战场开”一句中,借菊花表达了对沦陷家乡的思念;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句中,借芦笛表达了征人的思乡情绪。④《<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教诲对我们当代人都有很大启发。如“ , ”一句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20.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5)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中 , 两句蕴含自然理趣,说明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3 名句名篇默写(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专题03 名句名篇默写(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