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澜中学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y关于x的函数中,属于二次函数的是(  )
A.y=2x25x B.y=6x+1 C. D.
2.已知⊙O的半径为3,当OP=5时,点P与⊙O的位置关系为(  )
A.点在圆内 B.点在圆外 C.点在圆上 D.不能确定
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文文家的路程为8km,文文回家所需时间t(单位:h)随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则t与v的函数表达式是(  )
A.t=8v B. C.t D.t=8v2
4.关于二次函数y=3(x1)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B.对称轴是直线x=1
C.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 D.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5.正方形一定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边平行且相等 D.对角线相等
6.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BC=125°,则∠AOC的度数是(  )
A.100° B.110° C.120° D.125°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7.中国结寓意团圆、美满,以独特的东方神韵体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澜澜家有一个菱形中国结装饰如图,测得BD=12cm,AB=10cm,直线EF⊥AB交两对边于点E、F,则线段EF的长为(  )
A.8cm B.10cm C. D.
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Rt△OBA的直角边OB在x轴上,AO、AB分别与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相交于点C、D,且C为AO的中点,过点C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DE.若△BDE的面积为,则k的值为(  )
A. B. C.3 D.6
9.如图,AB是⊙O的直径,AD⊥AB于点A,OD交⊙O于点C,AE⊥OD于点E,
交⊙O于点F,F为的中点,P为线段AB上一动点,若CD=4,则PE+PF的
最小值是(  )
A.4 B.
C.6 D.
(第9题)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A(x1,y1),B(x2,y2)在抛物线y=ax22ax(a>0)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当x1<x2<1时,则y1<y2 B.当x1>x2>1时,则y1<y2
C.当x1<0且y1 y2>0时,则0<x2<2 D.当x1<0且y1 y2<0时,则0<x2<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    .
12.如图1是博物馆屋顶的图片,屋顶由图2中的瓦片构成,瓦片横截面如图3所示,是以点O为圆心,18cm为半径的弧,∠AOB=55°,则的长是    .
图1 图2 图3
(第12题)
13.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A(x1,y2)、B(x2,y2),当x1<0<x2时,有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BD上(不与点B,D重合),EF⊥BC于点F,连结AE,∠AEF=105°,则线段BE的长为    .
15.一块梯形木板ABCD,AD//BC,∠BCD=90°,AD=4,BC=10,CD=6,按如图方式设计一个矩形桌面EFCG(点E在边AB上).当EF=     时,矩形桌面面积最大.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16.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沿弦BC翻折,交AB于D,把沿直径AB
翻折,交BC于点E,过点D作DF⊥BC,点E恰好是翻折后的的中点,则∠ABC的度数为    ,
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2分,第17、18、19、20、21题各8分,第22、23题各10分,第24
题1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3,0)、C(0,6),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这个函数图象的对称轴.
18.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求证:BE=CE.
(第18题)
19.小杭在阅读《天工开物》时,看到一种名为桔槔(gāo)的古代汲水工具(如图1),有一横杆固定于桔槔上O点,并可绕O点转动.在横杆A处连接一竹竿,在横杆B处固定300N的物体,且OB=1m.若图中人物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当改变点A与点O的距离l时,横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小杭记录了拉力的大小F与l的变化,如下表:
点A与点O的距离l/m 1 1.5 2 2.5 3
拉力的大小F/N 300 200 150 120 100
(1)小杭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发现, F是l的函数.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中对应的
点,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2)根据以上数据和图象,判断F是l的什么函数?直接写出F关于l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取值范围). 并判断当OA的长增大时,拉力F是增大还是减小?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第19题)
20.如图,AB是⊙O的一条弦,OD⊥AB于点C,交⊙O于点D,点E在⊙O上.
(1)若点B是的中点,求证:AB=DE;
(2)若CD=2,AB=12,求⊙O的半径r.
(第20题)
21.已知二次函数ymx+m1(m为常数).
(1)若点(2,1)在该函数图象上,则m=    ;
(2)证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3)若该函数图象上有两个点A(m+1,y1)、B(m+p,y2),当y1<y2时,直接写出p的取值范围.
22.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BA延长线上一点,连结ED、EC,EC交AD于点G,作CF//ED交AB于点F,DC=DE.
(1)求证:四边形CDEF是菱形;
(2)若BC=3,CD=5,求AG的长.
(第22题)
23.许多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如图1是撑开后的户外遮阳伞,它的外形可以近似地看成抛物线.在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伞柄在y轴上,坐标原点O为伞骨OA,OB的交点.点C为抛物线的顶点,点A,B在抛物线上,OA,OB关于y轴对称.点A、C的坐标分别是(6,2),(0,4).
图1 图2
(第23题)
(1)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
(2)求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x取值范围);
(3)如图2,以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1,将抛物线向左平移m(m>0)个单位,得到一条新抛物线,以新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2.若S1=2S2,求m的值.
24. 如图1,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G是上一点,AG,DC的延长线交于点F,作AH⊥DG于点H.
(1)求证:∠FGC=∠AGD;
(2)如图2,若GD=GF,GC平分∠DGF,则的值为   ;
(3)猜想线段DH,HG,C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1 图2 (备用图)
(第24题)
文澜中学2025学年初三第二次考试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B B D C C D
二、填空题
11.(0,3) 12.cm 13.m>2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对称轴:直线x=1
18. 证明:连结AE
∵AB是直径,
∴∠AEB=90°,
∴AE⊥BC.
∵AB=AC,
∴AE是边BC上的中线,
∴BE=CE;
19. (1)如图所示:
(3)F是l的反比例函数,函数表达式为F,
当OA的长增大时,拉力F减小,
理由:在第一象限内,F随l的增大而减小.
20. (1) ∵点B是的中点,
∴,
∵OD⊥AB于点C,交⊙O于点D,
∴,
∴,
∴,
∴DE=AB;
(2) 连结OA,
∵OD⊥AB,AB=6,
∴AC=BCAB=6,
∵CD=2,
∴OC=r﹣2=OA﹣CD,
在直角三角形AOC中,AO2=OC2+AC2,
∴r2=(r﹣2)2+62,解得r=10,
∴⊙O的半径10.
21. (1) 2;
(2)由题可知

∵(m﹣1)2≥0,
∴(m﹣1)2+1>0,
∴Δ>0,
∴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3)p>1或p<﹣1.
22.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AB=CD,
∵CF∥ED,
∴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DC=DE.
∴四边形CDEF是菱形;
(2)如图,连接GF,
∵四边形CDEF是菱形,
∴CF=CD=5,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AB=∠B=90°,DA=BC=3,
∴BF4,
∵AB=CD=5,
∴AF=AB﹣BF=5﹣4=1,
在△CDG和△CFG中,

∴△CDG≌△CFG(SAS),
∴FG=GD,
∴FG=GD=AD﹣AG=3﹣AG,
在Rt△FGA中,FG2=AF2+AG2,
∴(3﹣AG)2=12+AG2,解得AG.
23.(1)B(-6,2)
(2)由题意可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4,将点A(6,2)代入得
解得,
∴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
(3)设平移后的抛物线对应的关系式为,
当x=0时,得,
此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设为,
∵平移后抛物线和x轴交点间的距离不变,且S1=2S2,
∴,
∴,
解得m=6(负值已舍)或m(负值已舍),
∴m的值为6或.
24. (1) (1)证明:
∵四边形ADCG为圆的内接四边形,
∴∠FGC=∠ADC.
∵AB是直径, CD⊥AB,
∴,
∴∠ADC=∠AGD,
∴∠FGC=∠AGD;
(2)4.
(3) 解: DH=HG+CG.理由:
在DG的延长线上截取GM=GC,连接AM,
∵∠AGM=∠DGF,∠FGC=∠AGD,
∴∠AGM=∠DGC+∠FGC=∠DGC+∠AGD=∠AGC.
在△AGC和△AGM中,

∴△AGC≌△AGM(SAS),
∴AC=AM.
∵AB是⊙O的直径,弦CD⊥AB,
∴,
∴AD=AC,
∴AD=AM,
∵AH⊥DG,
∴DH=HM,
∴DH=HG+GM=HG+GC.
初三年级数学试卷 第1页 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