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仓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5至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A.承前启后饮鸠止渴赴汤蹈火蔚然成风
高一年级过程性检测(语文学科)
B.承前启后竭泽而渔粉身碎骨蔚然成风
C.承上启下饮鸠止渴赴汤蹈火风靡一时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Ⅱ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D.承上启下竭泽而渔粉身碎骨风靡一时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
案涂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2.(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第I卷
A.但是,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B.因而,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注意事项:
C.因而,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D.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3.(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A.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
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B.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
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
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
C.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
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
,周
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
D.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
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
的短平快”,
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
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
4.(本题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五百多年的诗
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
歌305篇。
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
B.《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
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
韩(韩婴)、毛(毛苌)四家。
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
C.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
,我们的民族也
D.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第2页共12页
第1页共12页故选C。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5至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参考答案
4.A
1.B2.D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并正确运用的能力。
A.“自东周初年至春秋末期”错误。《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承上启下”意思是承接上面的,引出下面的内容。语境
中指人类劳动,创新开拓需要一代接一代,应该用“承前启后”。
故选A。
“饮鸠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竭泽而渔”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
5.B
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境中有“急功近利短平快”的目光短浅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义,应该用“竭泽而渔”。
杨万里《插秧歌》里的节气是芒种。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粉身碎骨”意
A根据“凄凄寒露零”可知是寒露。
思是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前语境中有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牺牲
B根据“水国芒种后可知是芒种。
精神,用“粉身碎骨”更贴切。水滴与“赴汤蹈火”的语境不合。
C根据“天气晚来秋可知是处暑。
“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中性词。“蔚然成风”也说蔚成风气。
D.根据“赤日几时过”可知是大暑。
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褒义词。语境中写钟扬精神的创造力,含
故选B。
褒义,应该用“蔚然成风”。在天津考生领取更多资料
6.D7.A8.C9.C10.D11.(1)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
故选B。
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写句子的能力。
(2)应该一起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
前语境为“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叙述杨氏在困境中支持丈夫李侃坚守职责、保卫城池的事迹,塑造了一位忠勇智
拓的关键意义”,应该在强调目光要长远。后语境为“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竭泽而渔的‘短平快',
慧且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杨氏鼓励丈夫履职尽责,以言行激励百姓,同心协力守城,最终击退强敌,
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可见在说现实生活中的人目光
保全家园。文章展现了杨氏的果敢与担当,强调了忠义与责任的重要性,语言质朴有力,情节紧凑,生
短浅,前后语境是转折关系,排除用“因而连接的BC。再根据A项中有表示递进关系“更”字,与上下
动体现了家国危难中女性的力量与担当。
文逻辑上不相符,排除。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故选D。
A.正确。句意:李希烈攻陷了汴州。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
B正确。句意: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C.正确。句意: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
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存在两处语病。其一为“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成就”与“成功”成分
D超:跨越。句意: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
赘余导致表意重复,据此排除AB;其二“民族复兴、国家发展”语序不当,因为后语境即结尾落在了“我
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中,应该把“民族复兴”放在后面,据此排除D。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答案第1页
共5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