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导 入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
谈到李白,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便是: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学习目标
1.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赏析手法: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等)。
3.“七言为主,杂言交错”的语言形式。
1.表达方式的转变与诗人情感的变化。
2.主旨:梦境蕴含的精神追求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内涵。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____,号_______。其诗风________,_______,语言_______,音律_______,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是屈原之后极具个性特色、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____”之美誉,与____并称“李杜”。
太白
青莲居士
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
流转自然
和谐多变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早发白帝城》
诗仙
杜甫
作者生平
1.读书与蜀中游历时期:5-25岁。
学习儒家经典,喜好纵横术、剑术,受道家思想影响。
2.壮游与求仕期:26-42岁。
为实现远大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广交豪杰,诗名远播。
3. 三年长安辉煌期:42-44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后受到朝中权贵排挤,被玄宗赐金放还。
4.再次游历时期:44-55岁。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再次漫游,此年遇到杜甫。
政治上失意,选择求仙访道,成为一名道士,也是创作的高峰期。
5.安史之乱时期:55-62岁。
永王李璘起兵,李白怀着报国热情加入其幕府。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
6. 从军折回,病逝当涂:62岁,“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742,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下,李白得玄宗赏识,奉翰林院。已经40多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唐玄宗仅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侍从。主要任务是写作诗文,点缀盛世 ,与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相去甚远。
李白一身傲骨,不肯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排挤,甚至连唐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放还”为名,逐出京城。“由布衣而卿相”的梦想从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亦题《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贰·整体感知
解题
梦中游历:说明内容的虚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
所梦内容。天姥山,在今天的浙江新昌的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古诗体式——吟,属于歌行体,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特点:篇幅较多,容量大 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说明写作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梦游诗、游仙诗
留别诗
文学知识
乐府
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
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歌、行、吟、曲、引等,都属于乐府诗。
文学知识
游仙诗:顾名思义,是“漫游仙境之诗”,道教诗词的一种。作者大多身当乱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向往神仙之说,抒发不满和忧愁。
内容:①描绘仙人、仙境、漫游天境、服食采药、长生不死等;
②借游仙表达对自由逍遥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隐喻与批判。
艺术手法: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善用神仙典故,具备浪漫色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yínɡ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fēi,訇hōnɡ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jì/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jí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理清思路
这首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梦中
梦后
梦前
(1)梦游之因
(2)梦游之景
(3)梦游之叹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景色模糊不清
名作动,谈论
有时
遮蔽
超出
古:确实;今:信息
古:暗;今:熄灭
梦游之因
偏斜,倒下
东海三仙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仙山是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东巡访仙求药、祈求长生不老的地方,是蓬莱神仙文化的源头。
文学常识
五岳:
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
东岳泰山(海拔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缘景明情觅仙踪
衬托:以仙山虚幻来衬托天姥山真实可感(以虚衬实),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增添天姥山的神秘色彩。
对比:用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凸显其高大巍峨。
夸张:“连天”“向天横”“拔”“掩”等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
诗人游的是天姥山,为何要先谈瀛洲?
为何又提到五岳、赤城、天台等名山?
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知识锦囊
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用相似或相反事物作为陪衬的一种修辞方式。 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 用相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以充分反映主要事物。 是以美好的景物来生乐, 以凄苦的景物来衬哀, 或以次要的人物来衬主要人物。
反衬是用相反或相对的事物作陪衬以突出主要事物, 是“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如: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即用蝉噪、 鸟鸣反衬深山密林中的幽静宜人。
梦游之因
手法
情感
梦游之因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向天横-苍天
拔五岳-五岳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烟涛微茫
对比
夸张
衬托
联想、
对比
以虚衬实
峻拔雄伟
神秘巍峨
热情向往
意境
入梦缘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代指越人的话
清澈
依据
同“渡”
梦游之景
穿
昏暗,天黑
像飞一样,动作状

不知不觉
我想依越人的话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灵运住宿过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岸边的猿猴发出凄清的啼叫声。我脚上穿着谢灵运当年登山穿过的那种木屐,亲自登上直上云霄的山路。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半空中天鸡报晓的啼叫。山岩重重叠叠,山路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山花,依倚着怪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动词,震响
梦游之景
名作动,下雨
天空
使动,使……战栗/震惊
闪电。列 通“裂”
形容声音很大
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动着岩石和泉水,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结构助词,的
梦游之景
名作动,弹奏
主谓间,取独
恍然、猛然
回旋、运转
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驾乘着云彩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拉车回转,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如此景象让我的魂魄忽然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头床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仙境)消失了。
结构助词,的
结构助词,的
原来
四大景点图 景物 意境 手法 作者心情
月夜剡溪图
登山奇观图
山中夜景图
仙人盛会图
梦游之景--第二段
请从意象、意境、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来分析画面,完成以下表格。
月夜剡溪图
意象: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意境:
清幽、寂静
情感:
急切兴奋,心驰神往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夸张,急切兴奋
拟人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1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
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登山奇观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
青云梯、海日、天鸡、花、石
意境:
壮美、雄奇
手法:
用典、视听
情感:
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山中夜景图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
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烟
意境:
恐怖、惊悚(离奇险怪)
手法:
夸张、视觉、听觉
情感:
诗人为之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
闪电、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意境:
热闹盛大、富丽堂皇、光辉灿烂
手法:
铺陈、夸张、拟人
情感:
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兴奋愉快的心情
赏析四幅画面的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③情——点手法,品情感
文本研读
图景 景物(意象) 表现手法 特色(意境) 作者心情/情感
月夜飞渡图
登山奇观图
山中夜景图
仙人盛会图
请从意象、手法及意境特点、思想感情等角度来分析画面,完成以下表格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明净清幽
急切、兴奋
夸张、拟人
用典
青云梯、海日、天鸡迷花、奇石
用典、
视听结合
雄奇壮美
沉浸、神往流连忘返
悸动惊恐
陶醉神往惊叹艳羡
惊心动魄、光怪陆离
富丽堂皇、热闹盛大
列缺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夸张、拟人、
视觉、听觉
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烟
铺陈、拟人、想象、夸张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诗人由梦转醒的诗句是什么?心情如何?从哪里可看出来?
文本研读
失落留恋,痛苦惆怅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游之景
梦游之景
月夜飞渡
登山奇观
铺陈、拟人
夸张、拟人
山中夜景
洞天奇景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青云梯、海日、天鸡
列缺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用典、视听、夸张
拟人、视听结合
魂归枕席
急切、兴奋
沉浸、神往
魂魄动
起长嗟
惟枕席
失烟霞
流连忘返悸动惊恐
迷离恍惚
惊叹艳羡
失意留恋
痛苦惆怅
明净清幽
雄奇壮美
惊心动魄、光怪陆离
富丽堂皇、热闹盛大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对比
文本研读
表现主题: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对比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等待
梦游之叹
名作动,侍奉
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
人世间行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让我不开心呢?
文本研读
世事虚幻无常,快乐短暂,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1.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绝不与恶势力妥协;及时行乐,同时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遁世的思想。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深入研读——梦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的眉毛本来是朝上的,“摧眉”,就是使人的眉毛低垂,我们日常说的“低眉顺眼”,就是顺从听话的意思。
摧眉:
折腰:
人的腰杆子本应该是挺直的,“折腰”就是把人的腰杆子打折了,陶渊明说“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五斗米”会让人低眉折腰,失去做人的尊严。
某种意义上,李白是封建社会的特立独行者,是卓异的存在,他替我们说出了心中压抑已久的话语,他在各个时代都能找到知音,就在于他的诗句穿越时空,获得了一种恒久的生命力。
文本研读
赏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了主旨,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①蔑视权贵、厌恶官场的傲岸不屈的精神。
②维护个人尊严的精神,追求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③壮志难酬的失意和落寞。
梦游之叹
梦游之叹
世事虚幻无常(及时行乐)
追求乐土
憎恨现实、蔑视权贵
豪迈气概
直抒胸臆
主题
多维探究
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像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积极。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慨叹,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一如孔子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争取,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思考探究
李白虽避世,却又不像陶渊明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他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李白的思想集“儒、道、侠”于一体,既有儒家的积极用世,又有道家的逍遥避世,还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李白在被权贵排挤压制后,看透了朝廷及官场的黑暗,他意识到自身的个性难与权贵为伍,更不愿过摧眉折腰、阿谀逢迎的奴性生活,因此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绝尘而去,浪迹名山大川之间,活出自己率性、自由的人生风采。
思考探究
小结


现实
梦境
现实
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壮美雄奇
白天景象
洞天仙境
神奇壮丽
富丽堂皇
魂归枕席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夜晚景象
阴森恐怖
自由傲岸
蔑视权贵
总结
诗人以记梦为由,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表达了诗人憎恶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诗人不满黑暗现实、蔑视权贵的思想。
1.丰富的想象 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2.大胆的夸张 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3.瑰丽的色彩 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
4.奇特的构思 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
整体把握
从本诗看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风格
5.参差的语言 七言为主,杂言交错,随情感自由变换
知识整合



学习检测














我欲因之梦吴越
知识整合
词类活用
1.云青青兮欲雨
2.虎鼓瑟兮鸾回车
3.对此欲倒东南倾
4.古来万事东流水
5.栗深林兮惊层巅
6.使我不得开心颜
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
东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东:名词活用作状语,向东
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舒展
栗、惊: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
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着
课堂小练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课堂小练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
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现实为实,梦幻为虚。”
简而言之,“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眼见的、已知的、具体的、客观的;“虚”指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是已逝的、未来的、抽象的、主观的。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当前之景为实,过往之景(回忆)为虚
例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二是眼前之景为实,未来之景(想象)为虚
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是客观之景为实,幻想之景(虚幻世界,梦境,愿望)为虚
例如: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知识链接——虚实结合】
四是己方之景为实,对方之景为虚。
例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作用:使诗意含蓄蕴藉,大大丰富诗的意象,拓展诗的意境,给读者以广阔的审美空间和充盈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