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提纲 班 姓名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自然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 资源,如 ;一类是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些) 资源,如 。●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我国资源的特点是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不足 。①陆地面积——世界第三,人均1/2;②矿产资源——世界第三,人均1/2;③耕地面积——世界第四,人均2/5;④森林面积——世界第六,人均1/3 ;⑤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人均1/4。第二节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分为 农业用地 、 建设用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等。耕地、林地、草地为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有 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是 类型齐全、总量丰富(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不利条件是 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主要利用土地类型分布很不均匀 。2、我国草地和耕地、林地的分布区界限是 400 mm等降水量线(耕地、林地主要在季风区,草地主要在非季风区)。●草地主要分布在 西部降水量不足400mm的半干旱 区,主要发展畜牧业。●耕地分布在 东部湿润、半湿润 区的 平原 、 丘陵 ,适宜发展种植业 。①耕地分为 水田 、 旱地 ,水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 湿润 区,旱地在秦岭-淮河以北的 半湿润 区。②耕地与水资源的南北差异。 北方——水少地多(耕地资源比例大,占60%;但水资源比例仅占20%)。 南方——水多地少(耕地资源比例小,占40%;但水资源比例达到80%)●林地分布在 东部湿润 区的 山地 ,适宜发展 林业 。3、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4、说说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书P71、P73)①城市用地,占用大量耕地;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严重;③乱砍滥伐,加剧水土流失;④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对策::①实行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和保护;③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④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⑤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另见P73活动题)5、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每年的 6月25日 为全国土地日。第三节 水资源1、水资源指的是 淡水 资源。地球淡水资源主要储藏在 冰川、深层地下水中,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河流水 和 淡水湖泊水 。2、受 季区 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①从时间上看, 夏秋多 , 冬春少 ;●解决措施:兴修水库。②从空间分布看, 南丰北缺 ,特别是 华北 、 西北 ,缺水最为严重, 水土 配合不合理,加剧了北方缺水状况。●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3、我国水资源现状: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②时空分布不均;③水污染、水浪费严重。●解决措施:①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 跨流域调水 。其中最重要的调水工程是 南水北调 工程,是把 长江 水系的水调往华北、西北,分 东线、中线、西线 三条调水路线。其中 东线方案 是最易实施的,因经 京杭运河 。②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方法是 兴修水库 。③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 节水 比 调水 更重要。 3月22日 是世界水日。(P80 认识节水标志)我国土地和水资源南北分布存在差异,南方 土少水多 ,北方 土多水少 ,水土配备不合理。 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地区是 华北平原。为缓解北方地区用水紧张,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是:南水北调 。●①【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 西北地区 缺水问题 。 优点——水质好; 缺点——工程复杂,施工难。●②【中线】从长江中游的汉江 上游的 丹江口水库 引水,跨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入北京、天津。→解决 华北地区 缺水问题。 优点——可以自流,水质好;缺点——工程量大。●③【东线】从长江下游引水,经 京杭运河 北上,在山东西部过黄河,至天津、北京 。优点——工程量小;缺点——水质差。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提纲 班 姓名 第一节 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作用重大,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先行官” 。2、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汽车、火车、船舶、飞机 等工具的运输,其方式主要是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 公路 是最机动灵活的运输方式,可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而 铁路 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4、历史上的我国四大“米市”: 长沙(湖南)、九江(江西)、芜湖(安徽)、无锡(江苏) 。5、读图P88,了解我国三横五纵铁路线及经过的主要城市。●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分别有哪些铁路交汇。●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东西向)●五纵:京哈—京沪、京九、京广、北同蒲-太焦-焦柳、宝成—成昆(南北向)其他:大秦线、南疆线和已通车的青藏线(青藏线解决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线——京广线4、同蒲线(大同—孟塬)——太焦线——焦柳线5、包兰线——宝中级(宝鸡—中卫)——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6、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7、陇海线——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一段是: 陇海-兰新-北疆 线。起于 连云港,其终点到达欧洲荷兰的 鹿特丹 。连接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结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是 宝成铁路 。京沪线与长江干流交汇于 南京、上海;京广线与长江干流交汇于 武汉 。我国海拔最高、解决西藏没有铁路历史的铁路是 青藏铁路 。大秦铁路的作用: 晋煤外运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与 货物性质 、 速度 、价格、 运输量 有关。●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 航空 运送;●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 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 铁路或水路运输 。运输方式特点优点缺点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运量最小,费用最高铁路运输速度快、费用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水路运输费用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12、我国高速铁路主要分布在地势第 (三) 级阶梯上,第(一)级阶梯暂无高速铁路。13、高速铁路的优势:①速度快,节省时间(利于异地快速交往,拉动经济发展);②舒适,便于旅游观光(利于发展旅游业) 。第二节 农业1、农业部门包括: 种植业 、 畜牧业 、 林业 、 渔业 等。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 。3、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①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条件、农民的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的鼓励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考虑自然条件,其次再看社会经济条件。4、农业的地区分布: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部地区(非季风区)、东部地区(季风区)。●西部地区(非季风区)以 畜牧业 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 牧区、 新疆 牧区、 青海 牧区、 西藏 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季风区)的农业部门有 种植业 、 林业 、 渔业 。 5、西部非季风区的四大牧区的优良牲畜品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牛、三河马 。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④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6、东部季风区的三大林区是: 东北 林区(针叶林多)、 东南 林区(经济林盛)、 西南林区(树种繁多)。其中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是天然林,东南林区主要是人工经济林。 7、东部季风区淡水渔业最发达集中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8、东部季风区两大油料作物生产区:①长江油菜带 ,②黄淮花生带 。 9、东西部三大棉区:①新疆南部、 ②黄河流域 、③长江流域 。 10、农作物包括 粮食 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 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 粮食作物:南方水稻,北方小麦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油料作物: 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 11、中国由于有“夏热”的优势,形成了 长江流域 、 黄河流域 、 新疆南部 三大棉区。 12、主要地形区的农作物: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 华北平原: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黄土高原:小米(谷子) 。 青藏高原:青稞、小麦、豌豆 。汾渭平原:小麦、玉米 。 河套平原:小麦 。甘肃、新疆绿洲:小麦、棉花 。 华南地区:水稻、甘蔗 。 13、东部季风区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 14、东部季风区南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地区差异。耕地类型(原因:降水差异)作物熟制(原因:热量差异)主要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大豆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二熟;一年三熟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北小麦花生甜菜秦岭—淮河以南水稻油菜甘蔗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发展现状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产量、位次、生产能力等面临挑战问题严重: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发展方向与对策①建立商品粮基地②发展多种经营③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第三节 工业1、工业部门的分类: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 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2、工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 主导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3、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东密中多西部少——①东部沿海 工业中心 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②中部 地区工业中心较多;③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 稀疏。4、工业的合理分布——中国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②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资源配置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③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资源匮泛、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沪宁杭)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靠近港澳、邻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前店后厂”的外向型经济)。5、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其能源主要是煤炭、水能 。山西省煤最多,有 乌金之乡的称号。6、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原因是:①国家政策的优势(“西部大开发策略”);②自然资源丰富;③生产成本低 。7、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北京中关村 ,被称为“中国硅谷”。 “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决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知识和技术 。8、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部门: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 。9、读P105图4.23得出结论:中国高新技术特 起步晚 ,发展迅猛 。10、我国高新技术的分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大中城市,呈现出 大分散、小集中 的分布特点。●东 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远高于 中、西 部地区,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地区 成为高新技术聚集的地区。11、我国商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①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②分布:依附于大中城市,大分散小集中;③地区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