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2024九上·义乌期中)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以金字塔为重要文明象征的是古代印度文明。(  )
2.(2024九上·义乌期中)公元前5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当政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3.(2024九上·义乌期中)凯撒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
4.(2024九上·义乌期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5.(2024九上·义乌期中)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2024九上·义乌期中)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已发展结对学校471所,惠及10.4万学生,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7.(2024九上·义乌期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8.(2024九上·义乌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9.(2024九上·义乌期中)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解释为“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等含义。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宣扬神话故事 B.法老具有无限权威
C.商品经济发达 D.用神权来强化王权
10.(2024九上·义乌期中)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遗址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还在遗址中发现了纺锤、纺轮以及染缸。从材料中可以得知(  )
A.此地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B.该文明发源于海洋沿岸
C.该地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D.此地出现君主专制国家
11.(2024九上·义乌期中)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12.(2024九上·义乌期中)罗马在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对外扩张战争。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的矛盾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13.(2024九上·义乌期中)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这反映出希腊文明(  )
A.注重吸收创新 B.追求精美绝伦
C.侧重标新立异 D.凸显中西合璧
14.(2024九上·义乌期中)翻开日历,我们可以看到日期显示的是公元2024年,这个年份采用的是公历纪年。公历的制定者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凯撒
15.(2024九上·义乌期中)《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改革”作为高频词出现了145次,“开放”出现了35次,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体现了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向世界释放了我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因为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4九上·义乌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这有利于(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③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  )
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②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这些老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均被写进有关议案、提案中,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从民主的角度解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点告诉我们(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全国两会的议案、提案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④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联合南国早报开展“你有话我带言”2024年全国两会网友建言征集活动,诚邀网友抒已见、聚众智、谋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参与类似的建言征集活动需要我们(  )
①增强民主意识
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④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4九上·义乌期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老百姓可以随时讲出自己遇到的难事、烦心事,这些会成为国家立法的民意基础。老百姓看到自己讲的大白话变成了法律内容十分激动。由此可知,老百姓能够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  )
A.行使国家立法权 B.行使国家监察权
C.感受到政府作用 D.感受到人民民主
21.(2024九上·义乌期中)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消除养老服务差距的要求
B.《意见》的出台,表明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C.发展壮大银发经济,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D.《意见》的实施,能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22.(2024九上·义乌期中)绍兴依托会稽山脉、鉴湖水系、天姥古道等,用唐诗串起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大走廊;赛车、滑雪、玻璃栈道等,让游客畅享“酷玩”;黄酒咖啡、黄酒冰淇淋、黄酒奶茶等,让古老而现代的气息将游人包裹……这体现了绍兴对(  )
①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运用
③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实践
④低碳生活理念的大力宣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24九上·义乌期中)在传统煤炭能源大区内蒙古,一项风电光伏项目在库布齐开工,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 300万吨。该项目的建设(  )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量
②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
③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永志等4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新时代向榜样学习(  )
①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为了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③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2024九上·义乌期中)“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这几句歌词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状况。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一直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对口支援,在产业就业、智力援助、医疗帮扶、企业投资等方面不断为当地送上新“礼包”。这反映了(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各族人民心连心,追求同步发展
④我们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建美好祖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6.(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8月,以“共担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②能完全消除海峡两岸的文化差异
③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④能增强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2024九上·义乌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了《我们的梦想》后绘制了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见下图)。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①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B.②我国实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C.③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据此,我们应该(  )
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三、综合题(本题共有4大题,共52分)
29.(2024九上·义乌期中)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邂逅·美索不达米亚”为主题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
第一组同学制作了美索不达米亚发展中三个重要时期的时间轴。
A.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B.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巴比伦城被占领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C.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并长期使用。
联系所学知识,在时间轴上标注每个时期对应的重要史事。(涂字母)
(2)【任务二:查阅文献资料——理解文物前世今生】
第二组同学通过查询文献搜索到一部距今3700年的古老法典,摘录了该法典部分条文于下表中。
法律条文(节选) 结论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结论1: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只存在着两个社会等级——自由民和奴隶。 结论2: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社会地位是一样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第198条 倘彼损毁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之眼,或折断其骨,则赔偿少量钱财。
第199条 倘彼损毁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则应赔偿该奴隶价格的一半。
请根据法律条文,分别判断两条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协助他们修正。
(3)【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
法典石柱及局部图 小A: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部法典中有许多基础性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波斯、古罗马与古巴比伦在法律上有一定的渊源。 小B:这部法典的颁布既不是为了解除债务,也非确立“正义之王”的形象,其实际作用就是使国王成为法律权威的来源。
第三组同学准备以宣讲稿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但他们对法典的“评价”存在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30.(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9月6日上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走近杭温高铁】
材料一: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也是首批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高铁项目。全线正线桥梁105座,隧道76座,桥隧比高达94.7%。为此,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
材料二:我们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和传统作业方法相比,工人钻孔大大减少,爆破效果却得到增强,更节约了时间。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杭温高铁工程部长武兆驰
注: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
杭温高铁投资大,难度高。申请立项时也有反对声音,请你结合材料,说说杭温高铁建设的可行性。
(2)【感受浙里温度】
材料三:杭温高铁建成后,奏响长三角奋进交响曲,高铁沿线浦江、东阳、磐安、仙居等县市区首次开通高铁,圆了当地百姓的高铁梦,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其开通高效增进了长三角最南端温州及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了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了周边小城的发展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中国网》
请你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分析杭温高铁通车的意义。
(3)【助力未来通途】
材料四:杭温高铁串联起了多个国家 4A、5A 级景区,如有着“中国好菜坞”之称的横店影视城,李白诗中的神仙居,以及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楠溪江风景区。杭温高铁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将这些璀璨的明珠串成一条光彩夺目的旅游项链,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钱江晚报》
材料五:产业能否“好风凭借力”?近年来,一趟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满载着各类货物驶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更多城市的货物链接到“世界超市”,让浙江对外贸易的触角伸得更远,也方便了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 ———《浙江宣传》
有人说:杭温高铁意义不止一小时。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一条交通便捷之路。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更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完成填空内容。
(4)杭温高铁的修建,助力我们实现怎样的中国梦?
31.(2024九上·义乌期中)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中国人民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国家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保障。
(1)【汇安邦之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
上述材料印证了哪些所学知识?
(2)【献治理之策】虚假卖惨、炫富拜金、编造“小作文”、扮丑猎奇、制作吸睛标题或封面、贩卖焦虑、煽动群体矛盾……一些网络“自媒体”博主,为了让流量变现,可谓是突破底线。这些网络乱象污染网络环境,直接影响网民上网体验,危害不容小觑。
净化网络环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就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写一篇时事短评。(要求:事理结合,逻辑清晰。)
32.(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市场火爆,来看看九年级某班学生用镜头记录的旅游剪影。
(1)【剪影一:反向游金华】国庆期间,金华各地景区、商场、文化场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金华双龙风景区—依托原有生态环境,开发新兴景点,让人们尽享吸氧之旅;兰溪游埠古镇—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个新兴打卡点;义乌国际商贸城—优选100多家商户,以网络爆款、特色美陈等吸睛元素打造“一店一品”特色旅游购物店铺,让人们在逛游中体验“买买买”的乐趣。
根据材料,概括金华在国庆期间是如何吸粉的?
(2)【剪影二:博物馆涨知识】国庆期间,全国各大博物馆每日接待量水涨船高,纷纷刷新国庆游客接待“纪录”。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期间,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
“博物馆热”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文化魅力?
(3)“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述简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走向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由此得出,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识记。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实际大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帝国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
4.【答案】正确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5.【答案】错误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 “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 通过浙江与新疆阿拉尔市的学校结对,让两地 10.4 万学生有更多机会交流互动,这种跨区域的教育合作能帮助学生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消除隔阂、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就像 “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它搭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有助于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7.【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9.【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统治神化自己的权力,强调用神权来强化王权,故选D项。
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王权,而非宣扬神话故,排除A项;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法老具有无限权威,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王权,未涉及商品经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王权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可知,体现了摩亨佐·达罗文明农业的发展,而“发现了纺锤、纺轮以及染缸”则体现了纺织等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与“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
印度摩亨佐·达罗遗址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不属于海洋沿岸地区,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摩亨佐·达罗遗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印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印证了中日文化交流,与亚历山大远征无关,排除B项;
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推动了人类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由海外传入中国,与与亚历山大远征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亚历山大远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地区,但是古希腊文明却征服了罗马,贺拉斯的话表明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化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未体现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的矛盾,排除A项。
古罗马城邦和古希腊的城邦产生时间大致相同,古罗马的共和制不是继承古希腊的民主,排除C项。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与材料描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可知,材料反映了希腊古典文明借鉴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希腊文明特征,说明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追求精美绝伦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侧重标新立异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凸显中西合璧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古典文明,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历的制定者”,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凯撒命人以古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后来发展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选D项。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A项;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B项;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公历的缘起。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所以 我国将改革进行,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因此,①③正确。
②错误,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错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6.【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收入分配、就业优先、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服务等政策,关注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观点错误,我们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7.【答案】D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进行奖励,重点在于表彰和激励科研人员及科研成果,这体现了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爱护,能极大地鼓舞广大科研人员,激励他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有利于推动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企业主体地位,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技兴国战略和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18.【答案】B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民生热点,并将这些关切写入议案、提案,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这告诉我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民主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定,议案提案不能“扩大”权利,只能体现和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
④错误,我国人民主要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管理国家事务,不是直接行使权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19.【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参与建言征集活动,需要我们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还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同时要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使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提供帮助,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参与建言征集活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的认识,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0.【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基层立法联系点让老百姓的“大白话”能成为国家立法的民意基础,让公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对国家立法产生影响,这让人民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人民感受到人民民主,所以D正确。
A错误,国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公民个人或基层群众无权直接行使国家立法权。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是收集民意、为立法提供参考。
B错误,监察权属于监察委员会。
C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立法过程,不是政府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21.【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国家发展银发经济, 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这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的美好需求, 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所以C正确。
AD错误,消除 养老服务差距和 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的观点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2.【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绍兴依托会稽山脉、鉴湖水系等自然与文化资源,用“唐诗”串联起“浙东唐诗之路”,将传统诗词文化与旅游体验结合;同时开发“黄酒咖啡、黄酒冰淇淋”等创新产品,把传统黄酒文化融入现代消费场景,这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绍兴以唐诗文化、黄酒文化、特色地貌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酷玩”体验等产业,精准依托本地优势,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这是对比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运用。绍兴的举措,满足了人民对多样化、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实践,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选项观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和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3.【答案】C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内蒙古风电光伏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 300万吨,这说明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②③正确。
①错误,这可以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环境。
④错误, 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4.【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王永志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是爱国,敬业,奉献,创新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新时代向榜样学习 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所以①③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共和国勋章 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没有体现凝聚法治共识,应排除。
④错误, 教育、科技、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5.【答案】D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北京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建设祖国,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错误,我国各民族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同步发展”不符合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6.【答案】C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围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这 能增强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有利于 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差异不可以消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人不走不亲”,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以B表述错误。
A表述正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C表述正确,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表述正确,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认识,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而不是“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中心”。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但不是中心工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中国梦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9.【答案】(1)①一C ②一A ③一B
(2)结论1不正确/错误。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观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
阐述:①《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压迫奴隶,地位不平等②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100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并长期使用。故①一C;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青铜时代”“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200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故②一A;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333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巴比伦城被占领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故③一B。
(2)据【任务二:查阅文献资料——理解文物前世今生】“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损毁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之眼,或折断其骨,则赔偿少量钱财”“倘彼损毁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则应赔偿该奴隶价格的一半”可知,材料信息表明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由此说明“结论1: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只存在着两个社会等级——自由民和奴隶”不正确。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据【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部法典中有许多基础性的价值”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积极影响;据“其实际作用就是使国王成为法律权威的来源”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有消极影响。综上可得出观点为“《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依据所表达的观点,结合【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运用所学知识,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①一C ②一A ③一B。(2)结论1不正确/错误。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3)观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阐述:①《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压迫奴隶,地位不平等②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西亚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答案】(1)①“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也是首批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高铁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
②“杭温高铁建设中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修建高铁时重视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视环境保护,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③“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体现了浙江经济实力较强,基础建设能力强。
④“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体现了高铁建设者们具有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践行了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杭温高铁通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进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更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文旅发展之路。(或更便于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的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是一条对外贸易之路。)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这说明 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
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这体现 浙江经济实力较强,基础建设能力强,有能力建设高铁。
我们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 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高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
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这说明 杭州建设者们的 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可以为杭温高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根据所学, 杭温高铁通车 圆了当地百姓的高铁梦,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其开通高效增进了长三角最南端温州及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了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了周边小城的发展潜力 ,因此意义可以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结合材料说明 杭温高铁通车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增进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缩小地区差距,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更多城市的货物链接到“世界超市”,让浙江对外贸易的触角伸得更远,也方便了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因此杭温高铁更是一条对外贸易之路,文旅发展之路。
(4)怎样的中国梦可以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创新及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1.【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针对网络乱象问题,我认为,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规范网络“自媒体”博主的行为。
政府(行政机关):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乱象行为;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网络平台):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低俗、违法等不良信息;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网民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网络“自媒体”博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合理利用网络。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 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 这说 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这说明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 根据所学,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因此净化网络环境 的时事点评可以从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规范网络行为。政府要 严厉打击网络乱象行为,严格执法。企业要 加强自律, 网络“自媒体”博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合理利用网络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党的领导地位,新型民主,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2.【答案】(1)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惠民。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示例:我认为"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其内在原因。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要求;随着国力增强,人民对国家更认同,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激发探寻璀璨中华文明的意愿。
其次,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成为国民内在需求。再次,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增强了博物馆的魅力。
当然“博物馆热”现象也有其特殊因素。比如假期期间人们的游玩意愿“井喷”,学校教育注重中华文化教育和学生实践力培养,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等,都起了助推作用。而且当前博物馆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观者体验感欠佳,未来可能会收费。但综合考虑,从“博物馆热”的内因及社会发展趋势看,我认为“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金华双龙风景区—依托原有生态环境,开发新兴景点,让人们尽享吸氧之旅 ,这体现 金华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惠民。溪游埠古镇—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个新兴打卡点; 这说明金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网络爆款、特色美陈等吸睛元素打造“一店一品”特色旅游购物店铺,让人们在逛游中体验“买买买”的乐趣,这体现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据此组织答案。
(2) 文化魅力即价值,因此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会持续升温。从材料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可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要求 。从图二大学生人数变化可知, 文化素养提升成为国民内在需求。再次,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增强了博物馆的魅力。
此外, 学校教育注重中华文化教育和学生实践力培养,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等,都起了助推作用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 / 1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本题共有8小题,共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2024九上·义乌期中)产生于尼罗河流域、以金字塔为重要文明象征的是古代印度文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上·义乌期中)公元前5世纪后期,亚历山大当政期间,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走向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由此得出,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准确识记。
3.(2024九上·义乌期中)凯撒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实际大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帝国的建立。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罗马帝国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上·义乌期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5.(2024九上·义乌期中)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答案】错误
【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认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2024九上·义乌期中)浙江和新疆阿拉尔市“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已发展结对学校471所,惠及10.4万学生,这将有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 “百校十万‘石榴籽’工程” 通过浙江与新疆阿拉尔市的学校结对,让两地 10.4 万学生有更多机会交流互动,这种跨区域的教育合作能帮助学生增进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消除隔阂、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就像 “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它搭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有助于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7.(2024九上·义乌期中)“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所以题干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8.(2024九上·义乌期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9.(2024九上·义乌期中)古埃及君王的王名通常被解释为“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等含义。这反映了古埃及(  )
A.宣扬神话故事 B.法老具有无限权威
C.商品经济发达 D.用神权来强化王权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的主人与太阳神”“太阳神属于我”“我的主人是太阳神”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统治神化自己的权力,强调用神权来强化王权,故选D项。
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王权,而非宣扬神话故,排除A项;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法老具有无限权威,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王权,未涉及商品经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王权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0.(2024九上·义乌期中)考古学家在摩亨佐·达罗遗址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还在遗址中发现了纺锤、纺轮以及染缸。从材料中可以得知(  )
A.此地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B.该文明发源于海洋沿岸
C.该地农业和手工业发达 D.此地出现君主专制国家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如大麦、小麦、豆类、芝麻、蔬菜、棉花等”可知,体现了摩亨佐·达罗文明农业的发展,而“发现了纺锤、纺轮以及染缸”则体现了纺织等手工业的发展,故选C项。
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与“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和大量农作物”等信息不符,排除A项;
印度摩亨佐·达罗遗址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不属于海洋沿岸地区,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摩亨佐·达罗遗址。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古代印度文明的相关史实。
11.(2024九上·义乌期中)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众多的城市,“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能为此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 B.位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C.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 D.传入中国的马铃薯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东西方在这一时期频繁互动和深度融合”,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刻有希腊式长袍的印度佛像”印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
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印证了中日文化交流,与亚历山大远征无关,排除B项;
应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推动了人类远洋航海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后,马铃薯由海外传入中国,与与亚历山大远征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亚历山大远征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12.(2024九上·义乌期中)罗马在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对外扩张战争。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的矛盾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答案】B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地区,但是古希腊文明却征服了罗马,贺拉斯的话表明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化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未体现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的矛盾,排除A项。
古罗马城邦和古希腊的城邦产生时间大致相同,古罗马的共和制不是继承古希腊的民主,排除C项。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与材料描述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3.(2024九上·义乌期中)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这反映出希腊文明(  )
A.注重吸收创新 B.追求精美绝伦
C.侧重标新立异 D.凸显中西合璧
【答案】A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大量借用了过去的文明”“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特征”可知,材料反映了希腊古典文明借鉴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希腊文明特征,说明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故选A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追求精美绝伦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侧重标新立异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C项;
材料反映了希腊文明注重吸收创新,凸显中西合璧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希腊古典文明,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4.(2024九上·义乌期中)翻开日历,我们可以看到日期显示的是公元2024年,这个年份采用的是公历纪年。公历的制定者是(  )
A.德谟克利特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凯撒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罗马文明
【解析】【分析】据题干“公历的制定者”,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凯撒命人以古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后来发展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选D项。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A项;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B项;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公历的制定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公历的缘起。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相关史实。
15.(2024九上·义乌期中)《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改革”作为高频词出现了145次,“开放”出现了35次,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体现了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向世界释放了我国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因为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③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所以 我国将改革进行,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因此,①③正确。
②错误,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④错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6.(2024九上·义乌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这有利于(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③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引领全体人民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收入分配、就业优先、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服务等政策,关注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有利于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观点错误,我们要实现的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7.(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并向他们表示祝贺。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有利于(  )
①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②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分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重大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进行奖励,重点在于表彰和激励科研人员及科研成果,这体现了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爱护,能极大地鼓舞广大科研人员,激励他们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有利于推动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企业主体地位,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科技兴国战略和加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认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18.(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问题有: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这些老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均被写进有关议案、提案中,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从民主的角度解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点告诉我们(  )
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全国两会的议案、提案扩大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④人民群众可以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民生热点,并将这些关切写入议案、提案,让人们感受到温情暖意。这告诉我们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民主权利由宪法和法律确定,议案提案不能“扩大”权利,只能体现和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
④错误,我国人民主要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管理国家事务,不是直接行使权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19.(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联合南国早报开展“你有话我带言”2024年全国两会网友建言征集活动,诚邀网友抒已见、聚众智、谋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参与类似的建言征集活动需要我们(  )
①增强民主意识
②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③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④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参与建言征集活动,需要我们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还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国家和社会发展为己任,关心国家大事,同时要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使提出的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提供帮助,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参与建言征集活动无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的认识,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0.(2024九上·义乌期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老百姓可以随时讲出自己遇到的难事、烦心事,这些会成为国家立法的民意基础。老百姓看到自己讲的大白话变成了法律内容十分激动。由此可知,老百姓能够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  )
A.行使国家立法权 B.行使国家监察权
C.感受到政府作用 D.感受到人民民主
【答案】D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基层立法联系点让老百姓的“大白话”能成为国家立法的民意基础,让公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对国家立法产生影响,这让人民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地位,让人民感受到人民民主,所以D正确。
A错误,国家立法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公民个人或基层群众无权直接行使国家立法权。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是收集民意、为立法提供参考。
B错误,监察权属于监察委员会。
C错误,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立法过程,不是政府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21.(2024九上·义乌期中)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消除养老服务差距的要求
B.《意见》的出台,表明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C.发展壮大银发经济,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D.《意见》的实施,能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答案】C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国家发展银发经济, 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这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的美好需求, 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所以C正确。
AD错误,消除 养老服务差距和 彻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的观点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2.(2024九上·义乌期中)绍兴依托会稽山脉、鉴湖水系、天姥古道等,用唐诗串起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大走廊;赛车、滑雪、玻璃栈道等,让游客畅享“酷玩”;黄酒咖啡、黄酒冰淇淋、黄酒奶茶等,让古老而现代的气息将游人包裹……这体现了绍兴对(  )
①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运用
③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实践
④低碳生活理念的大力宣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绍兴依托会稽山脉、鉴湖水系等自然与文化资源,用“唐诗”串联起“浙东唐诗之路”,将传统诗词文化与旅游体验结合;同时开发“黄酒咖啡、黄酒冰淇淋”等创新产品,把传统黄酒文化融入现代消费场景,这体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绍兴以唐诗文化、黄酒文化、特色地貌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酷玩”体验等产业,精准依托本地优势,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这是对比区域经济发展原则的运用。绍兴的举措,满足了人民对多样化、高品质文化旅游体验的需求,是缓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实践,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选项观点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和共享发展成果的认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3.(2024九上·义乌期中)在传统煤炭能源大区内蒙古,一项风电光伏项目在库布齐开工,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 300万吨。该项目的建设(  )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资源的供应量
②有利于内蒙古地区的环境保护
③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可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 内蒙古风电光伏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100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 300万吨,这说明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体现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②③正确。
①错误,这可以节约煤炭资源,保护环境。
④错误, 根本上解决当地能源问题的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4.(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永志等4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汇聚起共襄强国盛举的磅礴力量。”新时代向榜样学习(  )
①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为了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
③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王永志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是爱国,敬业,奉献,创新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新时代向榜样学习 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所以①③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共和国勋章 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没有体现凝聚法治共识,应排除。
④错误, 教育、科技、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5.(2024九上·义乌期中)“五十六朵鲜花共栽一个盆,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这几句歌词展现了我国各民族紧密联系的状况。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一直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对口支援,在产业就业、智力援助、医疗帮扶、企业投资等方面不断为当地送上新“礼包”。这反映了(  )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我国各族人民心连心,追求同步发展
④我们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建美好祖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北京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五十六棵翠竹共连一条根,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就能把祖国建设得繁花似锦,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建设祖国,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错误,我国各民族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同步发展”不符合我国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6.(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8月,以“共担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在福建厦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围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②能完全消除海峡两岸的文化差异
③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④能增强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第六届海峡两岸人文学论坛围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这 能增强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有利于 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差异不可以消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人不走不亲”,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2024九上·义乌期中)某同学在学习了《我们的梦想》后绘制了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见下图)。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  )
A.①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
B.②我国实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C.③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20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所以B表述错误。
A表述正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C表述正确,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表述正确,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认识,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年度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据此,我们应该(  )
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②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报告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这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我国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而不是“以改革创新为工作中心”。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但不是中心工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如何实现中国梦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综合题(本题共有4大题,共52分)
29.(2024九上·义乌期中)古代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邂逅·美索不达米亚”为主题开展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
第一组同学制作了美索不达米亚发展中三个重要时期的时间轴。
A.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B.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巴比伦城被占领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C.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并长期使用。
联系所学知识,在时间轴上标注每个时期对应的重要史事。(涂字母)
(2)【任务二:查阅文献资料——理解文物前世今生】
第二组同学通过查询文献搜索到一部距今3700年的古老法典,摘录了该法典部分条文于下表中。
法律条文(节选) 结论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结论1: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只存在着两个社会等级——自由民和奴隶。 结论2: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社会地位是一样的,无高低贵贱之分。
第198条 倘彼损毁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之眼,或折断其骨,则赔偿少量钱财。
第199条 倘彼损毁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则应赔偿该奴隶价格的一半。
请根据法律条文,分别判断两条结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你协助他们修正。
(3)【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
法典石柱及局部图 小A: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部法典中有许多基础性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古埃及、波斯、古罗马与古巴比伦在法律上有一定的渊源。 小B:这部法典的颁布既不是为了解除债务,也非确立“正义之王”的形象,其实际作用就是使国王成为法律权威的来源。
第三组同学准备以宣讲稿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但他们对法典的“评价”存在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答案】(1)①一C ②一A ③一B
(2)结论1不正确/错误。
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3)观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
阐述:①《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压迫奴隶,地位不平等②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1)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100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并长期使用。故①一C;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青铜时代”“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1200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故②一A;据【任务一:制作时间轴——探寻文明发展脉络】“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333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巴比伦城被占领并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故③一B。
(2)据【任务二:查阅文献资料——理解文物前世今生】“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倘彼损毁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之眼,或折断其骨,则赔偿少量钱财”“倘彼损毁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则应赔偿该奴隶价格的一半”可知,材料信息表明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由此说明“结论1: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只存在着两个社会等级——自由民和奴隶”不正确。
(3)本题为观点论述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据【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从法律角度来看,这部法典中有许多基础性的价值”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积极影响;据“其实际作用就是使国王成为法律权威的来源”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有消极影响。综上可得出观点为“《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依据所表达的观点,结合【任务三:推介学习成果——感受文明价值传承】,运用所学知识,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①一C ②一A ③一B。(2)结论1不正确/错误。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3)观点:《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阐述:①《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是为了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延续等级制度下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压迫奴隶,地位不平等②但同时这部法典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为后世法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西亚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30.(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9月6日上午,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走近杭温高铁】
材料一: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也是首批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高铁项目。全线正线桥梁105座,隧道76座,桥隧比高达94.7%。为此,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
材料二:我们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和传统作业方法相比,工人钻孔大大减少,爆破效果却得到增强,更节约了时间。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杭温高铁工程部长武兆驰
注: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
杭温高铁投资大,难度高。申请立项时也有反对声音,请你结合材料,说说杭温高铁建设的可行性。
(2)【感受浙里温度】
材料三:杭温高铁建成后,奏响长三角奋进交响曲,高铁沿线浦江、东阳、磐安、仙居等县市区首次开通高铁,圆了当地百姓的高铁梦,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其开通高效增进了长三角最南端温州及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了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了周边小城的发展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中国网》
请你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分析杭温高铁通车的意义。
(3)【助力未来通途】
材料四:杭温高铁串联起了多个国家 4A、5A 级景区,如有着“中国好菜坞”之称的横店影视城,李白诗中的神仙居,以及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楠溪江风景区。杭温高铁就像一条美丽的丝带,将这些璀璨的明珠串成一条光彩夺目的旅游项链,为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钱江晚报》
材料五:产业能否“好风凭借力”?近年来,一趟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满载着各类货物驶向不同国家和地区。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更多城市的货物链接到“世界超市”,让浙江对外贸易的触角伸得更远,也方便了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 ———《浙江宣传》
有人说:杭温高铁意义不止一小时。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是一条交通便捷之路。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更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完成填空内容。
(4)杭温高铁的修建,助力我们实现怎样的中国梦?
【答案】(1)①“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也是首批国家发改委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高铁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
②“杭温高铁建设中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修建高铁时重视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视环境保护,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③“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体现了浙江经济实力较强,基础建设能力强。
④“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体现了高铁建设者们具有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践行了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杭温高铁通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进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更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一条文旅发展之路。(或更便于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的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是一条对外贸易之路。)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杭温高铁是首条国务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高铁项目,这说明 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
浙江2024年上半年GDP累计为4.09万亿元,成绩喜人,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四,这体现 浙江经济实力较强,基础建设能力强,有能力建设高铁。
我们在隧道的爆破施工工艺上进行创新。 创新方法的使用让炸药用量少了将近一半,更环保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说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高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
杭温高铁的建设者们默默奉献、辛勤奋斗了四个春秋,这说明 杭州建设者们的 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可以为杭温高铁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根据所学, 杭温高铁通车 圆了当地百姓的高铁梦,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其开通高效增进了长三角最南端温州及沿线城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了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了周边小城的发展潜力 ,因此意义可以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结合材料说明 杭温高铁通车 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增进沿线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联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缩小地区差距,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杭温高铁的开通,将更多城市的货物链接到“世界超市”,让浙江对外贸易的触角伸得更远,也方便了在义乌的世界商人到沿线各个城市参观、交流、合作,因此杭温高铁更是一条对外贸易之路,文旅发展之路。
(4)怎样的中国梦可以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
【点评】本题考查对共同富裕,创新及其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1.(2024九上·义乌期中)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中国人民的意志得到充分体现,国家主人翁地位得到有效保障。
(1)【汇安邦之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都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
上述材料印证了哪些所学知识?
(2)【献治理之策】虚假卖惨、炫富拜金、编造“小作文”、扮丑猎奇、制作吸睛标题或封面、贩卖焦虑、煽动群体矛盾……一些网络“自媒体”博主,为了让流量变现,可谓是突破底线。这些网络乱象污染网络环境,直接影响网民上网体验,危害不容小觑。
净化网络环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就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写一篇时事短评。(要求:事理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针对网络乱象问题,我认为,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规范网络“自媒体”博主的行为。
政府(行政机关):要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乱象行为;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企业(网络平台):加强自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审核,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低俗、违法等不良信息;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网民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网络“自媒体”博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合理利用网络。
【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分析】(1) 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制定重要文件, 这说 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党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这说明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 根据所学,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因此净化网络环境 的时事点评可以从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规范网络行为。政府要 严厉打击网络乱象行为,严格执法。企业要 加强自律, 网络“自媒体”博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合理利用网络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党的领导地位,新型民主,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2.(2024九上·义乌期中)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市场火爆,来看看九年级某班学生用镜头记录的旅游剪影。
(1)【剪影一:反向游金华】国庆期间,金华各地景区、商场、文化场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金华双龙风景区—依托原有生态环境,开发新兴景点,让人们尽享吸氧之旅;兰溪游埠古镇—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个新兴打卡点;义乌国际商贸城—优选100多家商户,以网络爆款、特色美陈等吸睛元素打造“一店一品”特色旅游购物店铺,让人们在逛游中体验“买买买”的乐趣。
根据材料,概括金华在国庆期间是如何吸粉的?
(2)【剪影二:博物馆涨知识】国庆期间,全国各大博物馆每日接待量水涨船高,纷纷刷新国庆游客接待“纪录”。同学们在博物馆参观期间,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
“博物馆热”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文化魅力?
(3)“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论证严密,表述简洁)
【答案】(1)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惠民。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示例:我认为"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其内在原因。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要求;随着国力增强,人民对国家更认同,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激发探寻璀璨中华文明的意愿。
其次,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成为国民内在需求。再次,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增强了博物馆的魅力。
当然“博物馆热”现象也有其特殊因素。比如假期期间人们的游玩意愿“井喷”,学校教育注重中华文化教育和学生实践力培养,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等,都起了助推作用。而且当前博物馆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观者体验感欠佳,未来可能会收费。但综合考虑,从“博物馆热”的内因及社会发展趋势看,我认为“博物馆热"会持续升温。
【知识点】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1) 金华双龙风景区—依托原有生态环境,开发新兴景点,让人们尽享吸氧之旅 ,这体现 金华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惠民。溪游埠古镇—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融合,成为了一个新兴打卡点; 这说明金华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网络爆款、特色美陈等吸睛元素打造“一店一品”特色旅游购物店铺,让人们在逛游中体验“买买买”的乐趣,这体现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据此组织答案。
(2) 文化魅力即价值,因此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会持续升温。从材料中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可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要求 。从图二大学生人数变化可知, 文化素养提升成为国民内在需求。再次,博物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改革,极大增强了博物馆的魅力。
此外, 学校教育注重中华文化教育和学生实践力培养,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等,都起了助推作用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