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2024八上·浙江期中)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  )
2.(2024八上·浙江期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3.(2024八上·浙江期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4.(2024八上·浙江期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
5.(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老将冯子材率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6.(2024八上·浙江期中)巴黎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敬畏规则,恪守奥林匹克精神,启示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7.(2024八上·浙江期中)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
8.(2024八上·浙江期中)爸爸的汽车被刮擦了,小温觉得爸爸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2024八上·浙江期中)若图中矩形代表中国,下列关于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描述恰当的是(  )
A. B.
C. D.
10.(2024八上·浙江期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壮族同胞说:“我们的家都安在了大草原上。”
B.藏族同胞说:“我们都住在吊脚楼里。”
C.黎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傣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2024八上·浙江期中)读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两侧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地形信息,完成下题。
1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横断山脉 D.昆仑山脉
1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B.乙地比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C.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13.(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诗句描述的地理规律或景观,理解正确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春风”指冬季风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北风”指夏季风
C.“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梅雨”景象
14.(2024八上·浙江期中)关于下图中两条河流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流经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B.甲河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黄金水道”
C.乙河中游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着龙羊峡大坝
D.乙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15.(2024八上·浙江期中)观察下面四幅图,对分界线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口密度分界线
B.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D.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16.(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下列属于战争失败根本原因的是(  )
A.清朝经济落后,再加上统治者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B.统治者昏庸无能,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C.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D.武器落后,旧式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17.(2024八上·浙江期中)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
①都是在日本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下爆发的
②都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
③都提出了指导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④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19.(2024八上·浙江期中)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B.甲午战争中,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徐邦道孤军迎战,血战四天,寡不敌众而战败
C.19世纪70年代,日本派兵进攻台湾,后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D.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20.(2024八上·浙江期中)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21.(2024八上·浙江期中)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形成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此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等一系列主张
B.提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提出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22.(2024八上·浙江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D.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设置英、法、俄文、算学、天文等课程
23.(2024八上·浙江期中)孔胜东是劳模也是志愿者。公交车上,他是平安护送百姓出行的“孔师傅”;修车摊上,他是耐心助人的“孔师傅”。他始终践行着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这启示我们(  )
A.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B.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C.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D.要从社会中获得相应物质支持
24.(2024八上·浙江期中)手机成为“新农机”,直播成为“新农活”。温州市计划到2027年,培训“新农人”10万人次,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可见,网络能(  )
A.快速消除城乡差距 B.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D.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5.(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4年9月1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新增“无运输能力时,列车可拒绝‘买短乘长’的旅客补票和继续乘车”。主要考虑防止列车因严重超员引发各类风险,确保列车运行安全。这表明(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③违反社会规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④我们要内心敬畏规则和遵守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2024八上·浙江期中)读下图漫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企业要守法,善用诚信智慧
③违法必担责,莫碰法律红线
④消费者要确保做到诚信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表中“微点评”与“微行为”相匹配的有(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A “骑手友好社区”,为外卖小哥开通出入绿色通道等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 在高铁上,小杭耐心劝说并制止了正准备吸烟的爷爷 及时提醒、严于律己
C 小宁与同学发生争执,动手打了对方,致其重伤 未成年人、无需担责
D “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系博主自导自演,博主已被行政处罚 行政制裁、远离网络
A.A B.B C.C D.D
28.(2024八上·浙江期中)知识结构图可以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结构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2分)
29.(2024八上·浙江期中)上海至樟木的318国道,被誉为30°N“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中,川藏公路沿途风光旖旎,高山、峡谷、雪山、草原、冰川、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极致,触目可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路的名称往往使用公路的起讫点所在省级单位的简称来命名。据此,川藏公路连接的是   和   两个省级行政区(均填写全称),分别位于   地区和   地区(均填写地理分区)。
(2)暑假时,当我们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却充满春天的气息。请根据图2分别说出拉萨、成都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萨充满春天气息”的缘由。
(3)“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请根据图文信息,说说出现“怒江72拐”现象的原因。为了游客的安全通行,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交通提示语。
30.(2024八上·浙江期中)一次次列强入侵,一个个屈辱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为了更深层次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八年级(5)班同学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时空观念】为了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他们制作了列强侵华年代尺(局部)并查找了相关图片。
【史料实证】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他们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摘抄了其中部分内容。
摘抄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摘抄二: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保持了独立自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请在图1年代尺的①②③处分别填上适当的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2所反映的条约与图3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
(3)结合年代尺中的相关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4)请给上面的探究学习取一个主题,并谈谈你的认识。
31.(2024八上·浙江期中)近代风云人物,奏响历史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扫描】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正是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史料研读】
材料一:自1860年以来,清朝海军在英国军官的训练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尽管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但是组成几支精英部队还不成问题。……他们也不缺乏武器装备,每天都有大量的进口武器提供给他们。此外,清朝境内有好几家兵工厂在积极投入生产。
——摘编自《在清朝》,载于法国《环球画报》(1883年12月8日)
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是哪位人物的誓言?   (填序号);“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是指哪位人物?   (填序号),他最伟大的功绩是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是图中人物   。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人物。
(3)史料研读中的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说说该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有一种观点认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幸。请联系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来论证。
32.(2024八上·浙江期中)斑马线万象,安全你我他。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运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相关知识,为漫画一中“车让人、人快行”点赞。
(2)运用“遵守规则”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二中暴骑团的行为。
(3)火出圈!CityRide(城市骑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生活休闲方式。为进一步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建言献策。
33.(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4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小滨所在班级以“开展网络清朗行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为主题开展了议题式学习,请你参与。
总议题:开展网络清朗行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子议题 学习资料
子议题1: 缘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子议题2: 聚焦 【概念解读】 “人肉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在网上公布,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
【典型案例】 赵某、成某某等人通过黑客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开盒”曝光某虚拟偶像团体成员和“粉丝”等800余人的隐私信息,并恶意侮辱谩骂受害人,造成恶劣影响。
【法律链接】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253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第246条
子议题3: 行动 “人肉开盒”的恶行,冲破了道德底线,更逾越了法律红线!小滨决心从自身做起,制定自律准则,恪守法规,为打造纯净网络空间尽一己之力。 小滨的自律准则 ①自觉遵守上网规则,做到自律和他律。 ②尊重他人文明有礼,做到礼敬和包容。 ③。 ④。 ……
(1)根据子议题1,分析中央网信办进行“清朗”行动的原因。
(2)根据子议题2,判断赵某、成某某等人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综合上述资料,请你从不同角度续写《小滨的自律准则》,共同维护好网络环境的“天朗气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在黄河以北,故答案错误。
【点评】 渤海就是渤海湾,渤海以南长江入海口以北是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是东海;台湾海峡以南是南海。
2.【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所以该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民族状况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准确识记。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表明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由此得出,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总理衙门”的准确识记。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清军老将冯子材率军出征,打败了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镇南关大捷”的准确识记。
6.【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巴黎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敬畏规则,恪守奥林匹克精神,启示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不是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7.【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的认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对于轻微的车辆刮擦事故,爸爸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和解、向交警或保险公司报案处理等方式解决,这些方法通常比打官司更快捷、成本更低。诉讼通常是最后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题文中 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的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9.【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东临太平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10.【答案】D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祝福,故D正确。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等地区,并非都在大草原上。大草原更多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的典型聚居环境相关,故A错误。
藏族的传统民居有碉房等,但 “吊脚楼” 是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传统民居,不是藏族普遍居住的建筑,故B错误。
青稞酒是藏族的特色饮品,黎族的特色饮品等有山兰酒等,并非用青稞酒招待来客,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民族状况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各民族的聚居环境、传统建筑、特色文化等知识来判断选项正误。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1)要判断该山地,需结合山脉的位置、两侧地形及气候等特征分析。(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需结合表格中气温、降水数据及地形等因素。
11.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纬度接近45°N。从表格看,甲侧平均海拔800-1100米,乙侧平均海拔130-266米,符合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东侧(东北平原,海拔低)的地形特点;且气候上,甲侧年降水量356.5毫米,乙侧年降水量446毫米,也符合大兴安岭西侧相对干旱、东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的气候特征,B正确。
太行山脉大致位于34°N-40°N左右,和题目中的45°N不符,A错误。
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C错误。
昆仑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两侧地形和气候与表格中甲乙两地情况差异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甲地年降水量356.5毫米,乙地年降水量446毫米,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C正确。
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更明显,A错误。
乙地平均海拔比甲地低,根据表格,甲地1月均温-19.8,乙地1月均温-15.5,乙地冬季气温更高,B错误。
乙地比甲地降水多,但乙地7月均温23.5,甲地7月均温19.6,乙地夏季气温更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南国”(南方)已经是春天,春意浓郁,“北国”(北方)还处于冰封状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差异大,C正确。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的 “春风” 指的是夏季风。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而冬季风是从内陆吹向海洋的寒冷干燥的风,并非此处的 “春风”,A错误。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中的 “北风” 是冬季风。冬季风寒冷干燥,带来降温、大风等天气,而夏季风是温暖湿润的,B错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梅雨” 景象,属于南方地区,不是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我国季风气候、南北气温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特殊天气等地理知识,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长江入海口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D正确。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而非上游,A错误。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 “黄金水道”,不是黄河,B错误。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着三峡、葛洲坝等大坝,中游并非水能最丰富区域,且 “青龙羊峡大坝” 位于黄河上游,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道题,需先判断图中两条河流,再结合河流各段特征分析选项。从河流形状可判断,甲是黄河,乙是长江。
15.【答案】C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图①是黑河 - 腾冲一线,这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以西人口密度小,A正确。
图②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为界,B正确。
图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为界,而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脉,C错误。
图④是秦岭 - 淮河一线,这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正确。
此题要求选择解读错误的,符合题意的为C。
故答案为C。
【点评】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我国不同地理分界线的相关知识,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鸦片战失败的根本原因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究其根源在于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满后,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项。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A项;
敌视人民,妥协投降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B项;
武器落后,装备陈旧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17.【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正值英法联军侵华时期,与日本列强侵略中国不符,故①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而义和团运动则是“扶清灭洋”,故②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而义和团运动则没有纲领性文件,故③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故④属于共同点。综上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俄国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B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占九龙半岛,不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排除A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侵占中国领土,排除C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没有侵占中国领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准确识记。
19.【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1894年12月”“《日军大屠杀》”,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底,日军侵占辽东半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了2万多中国人,罪行累累,暴露了日本野蛮的真面目。故选D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反映的是平壤之战,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A项。
“甲午战争中,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徐邦道孤军迎战,血战四天,寡不敌众而战败”反映的是辽东之战,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B项。
“19世纪70年代,日本派兵进攻台湾,后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反映的是日本侵略台湾,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旅顺大屠杀。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最终全军覆没,故选D项。
平壤战役是陆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排除B项;
辽东战役是陆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准确识记。
21.【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
“提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维新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
“提出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资政新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22.【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史论”,结合所学可知,史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源的认识与评判,属于史论,故选B项。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关于“《天津条约》”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是关于“火烧圆明园”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设置英、法、俄文、算学、天文等课程”是关于“设立同文馆”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史与史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3.【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孔胜东通过公交车服务、修车助人等实际行动践行志愿与奉献精神,这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所以C正确。
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他参与社区决策或建言。
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孔胜东主动奉献社会,没有体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D不符合题意,孔胜东的行为是无私奉献,而不是为了“获取物质支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4.【答案】D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手机和直播作为“新农机”“新农活”,并计划通过培训“新农人”来助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网络在推动农业升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农村经济模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说明网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所以D正确。
A错误,“快速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和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内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积极影响的认识,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5.【答案】B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新规通过明确“买短乘长”的处理方式,防止列车超员,保障运行安全和乘车秩序,体现了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规则明确后,需要我们内心敬畏规则和遵守规则,才能有效落实,确保公共安全,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错误,题干材料体现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可能面临被拒绝乘车等行政法律责任,但未涉及承担民事责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和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6.【答案】C
【知识点】诚信;自律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某些商家不讲诚信,用工业硫酸熏制新鲜枸杞,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这不仅是不诚信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警示我们,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违法必担责,莫碰法律红线,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企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没有讲诚信。
④错误,漫画告诉我们企业诚信经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和遵章守法的认识,诚信是企业的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效益,长盛不衰。
27.【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 “骑手友好社区”为外卖小哥提供便利,体现了社区积极关注和重视他人的需求,所以A正确。
B错误,“严于律己”强调的是约束自己,而小杭耐心劝说并制止正准备吸烟的爷爷 的行为是“律他“行为,不是严于律己。
C错误,小宁打人致重伤,已涉嫌违法犯罪,虽为未成年人,但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错误,微点评中“远离网络”过于绝对,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应合理使用而非完全远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尊重他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规则,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8.【答案】C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解析】【分析】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隐私权,故C正确。
拘役不属于附加刑,故A错误;
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故B错误;
道德发挥教化作用,法治发挥规范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人身自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29.【答案】(1)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高原山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拉萨位于第一阶梯,海拔高,气温低
(3)途径横断山脉,山路崎岖,地形起伏大。
警示语如“连续急弯,缓慢通行”、“悬崖路窄,谨慎驾驶”等等。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公路的名称往往使用公路的起讫点所在省级单位的简称来命名。据此,川藏公路连接的是1和2两个省级行政区(均填写全称),分别位于3地区和4地区(均填写地理分区)。第 (1) 空和第 (2) 空:“川” 是四川省的简称,“藏” 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所以川藏公路连接的是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第 (3) 空:四川省位于秦岭 - 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第 (4) 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2)此题要求根据图2分别说出拉萨、成都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萨充满春天气息”的缘由。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可知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充满春天气息” 的缘由: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时,相较于成都的炎热,拉萨的气温较为凉爽,给人以春天的感觉。
(3)此题要求根据图文信息,说说出现“怒江72拐”现象的原因。为了游客的安全通行,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交通提示语。出现 “怒江 72 拐” 现象的原因:“怒江 72 拐” 所在区域山高谷深,地势起伏极大。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地形,公路只能沿着山体蜿蜒曲折地修建,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弯道。交通提示语:怒江 72 拐,弯道密布险象生;减速慢行,平安赏景记心中。
【点评】此题考查获取地图信息、我国行政区域、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了解我国主要行政区域自然环境特点。(2)了解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3)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说明,言之成理即可。
30.【答案】(1)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摘抄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抄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主题: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言之有理,跟近代史主题相符即可。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①: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①对应时间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②对应时间是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③: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从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据材料【时空观念】“图2”“图3”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反映的是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等四大通商口岸等,图3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摘抄一:据材料摘抄一“……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抄二:据材料摘抄二“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主题:据材料信息“一次次列强入侵,一个个屈辱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阐述分析了近代列强对华的一系列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所以材料主题可撰写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故答案为:(1)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辛丑条约》 ;③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摘抄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摘抄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主题: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言之有理,跟近代史主题相符即可。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点评】本题以近代列强侵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1.【答案】(1)②;①;收复新疆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指的是③或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3)洋务运动。
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人物扫描】“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禁烟运动;据材料【人物扫描】“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结合所学可知,此诗句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故第1空、②;第2空、①;第3空、收复新疆。
(2)据材料【人物扫描】“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可知,此联反映的是甲午抗日民族英雄,对应图③。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3)事件:据材料一“自1860年以来,清朝海军在英国军官的训练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清朝境内有好几家兵工厂在积极投入生产”,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代起,洋务派学习西方,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据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据材料二“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可知,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②、①、收复新疆。(2)第1空、“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指的是③或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3)洋务运动。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与反侵略斗争、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2.【答案】(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漫画一中的车让人、人快行的行为有利于展现司机和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漫画一中的车让人、人快行行为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暴骑团的行为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暴骑团不顾交通信号灯,肆意闯红灯、追逐竞速,给正常通行的行人和车辆带来极大困扰,损害了社会或集体或他人的合法的权利。骑行者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3)开设骑行专用道;开展更多骑行赛事和活动;增设骑行路线标志和路口引导标识;加强非机动车道路修复验收检查;夜骑的骑友做好灯光照明、反光标识,控制好速度;为骑友提供城市道路整洁和亮丽的骑行环境等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漫画一车让人的行为是文明有礼的表现,值得点赞的原因可以从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行为展现司机和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暴骑团的行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评析可以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暴骑团没有正确处理好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损害了社会或集体或他人的合法的权利,骑行者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本题为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开设骑行专用道;开展更多骑行赛事和活动;增设骑行路线标志和路口引导标识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3.【答案】(1)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但仍存在一定的网络违法行为,网络信息良莠不全。
(2)属于犯罪行为,赵某、成某某等人通过黑客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开盒”网暴等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第 253、246 条,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符合应受刑罚处罚性。
(3)从网络角度: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合理利用网络;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等不良信息;恪守道法、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自觉保护个人隐私,提高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等。
从守法的角度: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知识点】网络交往;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自律
【解析】【分析】(1)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这说明中央网信办进行“清朗”行动的原因是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此外,网络信息良莠不全, 存在一定的网络违法行为。据此组织答案。
(2)根据相关链接中的刑法规定可知, 赵某、成某某等人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共同维护好网络环境的“天朗气清”的做法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和遵章守法的角度分析回答,具体可以从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法、遵守法律,自觉保护个人隐私,提高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合理利用网络,遵章守法,预防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 / 1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2024八上·浙江期中)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在黄河以北,故答案错误。
【点评】 渤海就是渤海湾,渤海以南长江入海口以北是黄海;长江口到台湾海峡是东海;台湾海峡以南是南海。
2.(2024八上·浙江期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的分布特点。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所以该表述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民族状况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2024八上·浙江期中)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答案】正确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准确识记。
4.(2024八上·浙江期中)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
【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表明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由此得出,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总理衙门”的准确识记。
5.(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老将冯子材率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3-1885年,中法战争中,清军老将冯子材率军出征,打败了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镇南关大捷”的准确识记。
6.(2024八上·浙江期中)巴黎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敬畏规则,恪守奥林匹克精神,启示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巴黎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敬畏规则,恪守奥林匹克精神,启示我们要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不是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社会规则为耻。
7.(2024八上·浙江期中)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预防犯罪的认识,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8.(2024八上·浙江期中)爸爸的汽车被刮擦了,小温觉得爸爸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对于轻微的车辆刮擦事故,爸爸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和解、向交警或保险公司报案处理等方式解决,这些方法通常比打官司更快捷、成本更低。诉讼通常是最后的选择,而不是唯一的选择,所以题文中 只能通过打官司来维权的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权利守程序的认识,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2024八上·浙江期中)若图中矩形代表中国,下列关于中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描述恰当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东临太平洋。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间的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10.(2024八上·浙江期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A.壮族同胞说:“我们的家都安在了大草原上。”
B.藏族同胞说:“我们都住在吊脚楼里。”
C.黎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的来客。”
D.傣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答案】D
【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解析】【分析】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祝福,故D正确。
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等地区,并非都在大草原上。大草原更多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的典型聚居环境相关,故A错误。
藏族的传统民居有碉房等,但 “吊脚楼” 是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传统民居,不是藏族普遍居住的建筑,故B错误。
青稞酒是藏族的特色饮品,黎族的特色饮品等有山兰酒等,并非用青稞酒招待来客,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民族状况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各民族的聚居环境、传统建筑、特色文化等知识来判断选项正误。
(2024八上·浙江期中)读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两侧甲、乙两地的气候和地形信息,完成下题。
1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横断山脉 D.昆仑山脉
1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B.乙地比甲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C.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1)要判断该山地,需结合山脉的位置、两侧地形及气候等特征分析。(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差异,需结合表格中气温、降水数据及地形等因素。
11.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纬度接近45°N。从表格看,甲侧平均海拔800-1100米,乙侧平均海拔130-266米,符合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东侧(东北平原,海拔低)的地形特点;且气候上,甲侧年降水量356.5毫米,乙侧年降水量446毫米,也符合大兴安岭西侧相对干旱、东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的气候特征,B正确。
太行山脉大致位于34°N-40°N左右,和题目中的45°N不符,A错误。
横断山脉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C错误。
昆仑山脉是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两侧地形和气候与表格中甲乙两地情况差异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2.甲地年降水量356.5毫米,乙地年降水量446毫米,甲地比乙地降水少,较为干旱,C正确。
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乙地受夏季风影响更明显,A错误。
乙地平均海拔比甲地低,根据表格,甲地1月均温-19.8,乙地1月均温-15.5,乙地冬季气温更高,B错误。
乙地比甲地降水多,但乙地7月均温23.5,甲地7月均温19.6,乙地夏季气温更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列诗句描述的地理规律或景观,理解正确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春风”指冬季风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北风”指夏季风
C.“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梅雨”景象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分析】“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南国”(南方)已经是春天,春意浓郁,“北国”(北方)还处于冰封状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气温差异大,C正确。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的 “春风” 指的是夏季风。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夏季风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而冬季风是从内陆吹向海洋的寒冷干燥的风,并非此处的 “春风”,A错误。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中的 “北风” 是冬季风。冬季风寒冷干燥,带来降温、大风等天气,而夏季风是温暖湿润的,B错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梅雨” 景象,属于南方地区,不是北方地区,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我国季风气候、南北气温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特殊天气等地理知识,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14.(2024八上·浙江期中)关于下图中两条河流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上游流经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B.甲河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黄金水道”
C.乙河中游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着龙羊峡大坝
D.乙河入海口附近的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答案】D
【知识点】长江、黄河
【解析】【分析】长江入海口附近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是著名的 “鱼米之乡”,D正确。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区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而非上游,A错误。
长江下游江阔水深,被誉为 “黄金水道”,不是黄河,B错误。
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分布着三峡、葛洲坝等大坝,中游并非水能最丰富区域,且 “青龙羊峡大坝” 位于黄河上游,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的河流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解决这道题,需先判断图中两条河流,再结合河流各段特征分析选项。从河流形状可判断,甲是黄河,乙是长江。
15.(2024八上·浙江期中)观察下面四幅图,对分界线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①——人口密度分界线
B.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③——第一、二阶梯分界线
D.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答案】C
【知识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图①是黑河 - 腾冲一线,这是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以西人口密度小,A正确。
图②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为界,B正确。
图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 - 太行山 - 巫山 - 雪峰山为界,而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脉,C错误。
图④是秦岭 - 淮河一线,这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D正确。
此题要求选择解读错误的,符合题意的为C。
故答案为C。
【点评】要解决这道题,需结合我国不同地理分界线的相关知识,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
16.(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下列属于战争失败根本原因的是(  )
A.清朝经济落后,再加上统治者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B.统治者昏庸无能,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C.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D.武器落后,旧式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鸦片战失败的根本原因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究其根源在于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满后,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项。
经济落后,闭关锁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A项;
敌视人民,妥协投降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B项;
武器落后,装备陈旧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是根源,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鸦片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17.(2024八上·浙江期中)比较法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两次著名的农民运动,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
①都是在日本列强侵略中国的背景下爆发的
②都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
③都提出了指导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④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信息“不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正值英法联军侵华时期,与日本列强侵略中国不符,故①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而义和团运动则是“扶清灭洋”,故②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而义和团运动则没有纲领性文件,故③不属于共同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故④属于共同点。综上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18.(2024八上·浙江期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俄国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故选B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占九龙半岛,不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排除A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没有侵占中国领土,排除C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没有侵占中国领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准确识记。
19.(2024八上·浙江期中)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史实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B.甲午战争中,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徐邦道孤军迎战,血战四天,寡不敌众而战败
C.19世纪70年代,日本派兵进攻台湾,后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D.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1894年12月”“《日军大屠杀》”,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底,日军侵占辽东半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了2万多中国人,罪行累累,暴露了日本野蛮的真面目。故选D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反映的是平壤之战,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A项。
“甲午战争中,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徐邦道孤军迎战,血战四天,寡不敌众而战败”反映的是辽东之战,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B项。
“19世纪70年代,日本派兵进攻台湾,后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反映的是日本侵略台湾,与旅顺大屠杀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旅顺大屠杀。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4八上·浙江期中)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最终全军覆没,故选D项。
平壤战役是陆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排除B项;
辽东战役是陆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战争”的准确识记。
21.(2024八上·浙江期中)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形成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此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等一系列主张
B.提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D.提出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故选A项。
“提出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戊戌维新的内容之一,排除B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C项;
“提出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的是洋务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资政新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
22.(2024八上·浙江期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D.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设置英、法、俄文、算学、天文等课程
【答案】B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史论”,结合所学可知,史论是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故“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根源的认识与评判,属于史论,故选B项。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关于“《天津条约》”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是关于“火烧圆明园”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设置英、法、俄文、算学、天文等课程”是关于“设立同文馆”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史与史论。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23.(2024八上·浙江期中)孔胜东是劳模也是志愿者。公交车上,他是平安护送百姓出行的“孔师傅”;修车摊上,他是耐心助人的“孔师傅”。他始终践行着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这启示我们(  )
A.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B.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C.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D.要从社会中获得相应物质支持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孔胜东通过公交车服务、修车助人等实际行动践行志愿与奉献精神,这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所以C正确。
A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他参与社区决策或建言。
B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孔胜东主动奉献社会,没有体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D不符合题意,孔胜东的行为是无私奉献,而不是为了“获取物质支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4.(2024八上·浙江期中)手机成为“新农机”,直播成为“新农活”。温州市计划到2027年,培训“新农人”10万人次,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可见,网络能(  )
A.快速消除城乡差距 B.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D.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答案】D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手机和直播作为“新农机”“新农活”,并计划通过培训“新农人”来助力乡村振兴,这体现了网络在推动农业升级、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农村经济模式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说明网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所以D正确。
A错误,“快速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BC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和促进民主政治进步的内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积极影响的认识,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5.(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4年9月1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新增“无运输能力时,列车可拒绝‘买短乘长’的旅客补票和继续乘车”。主要考虑防止列车因严重超员引发各类风险,确保列车运行安全。这表明(  )
①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②制定规则是为了限制人们的自由
③违反社会规则要承担民事责任
④我们要内心敬畏规则和遵守规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新规通过明确“买短乘长”的处理方式,防止列车超员,保障运行安全和乘车秩序,体现了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规则明确后,需要我们内心敬畏规则和遵守规则,才能有效落实,确保公共安全,所以①④正确。
②错误,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错误,题干材料体现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可能面临被拒绝乘车等行政法律责任,但未涉及承担民事责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规则和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6.(2024八上·浙江期中)读下图漫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
②企业要守法,善用诚信智慧
③违法必担责,莫碰法律红线
④消费者要确保做到诚信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诚信;自律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某些商家不讲诚信,用工业硫酸熏制新鲜枸杞,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这不仅是不诚信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警示我们,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违法必担责,莫碰法律红线,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企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没有讲诚信。
④错误,漫画告诉我们企业诚信经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和遵章守法的认识,诚信是企业的的无形资产,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效益,长盛不衰。
27.(2024八上·浙江期中)下表中“微点评”与“微行为”相匹配的有(  )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A “骑手友好社区”,为外卖小哥开通出入绿色通道等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B 在高铁上,小杭耐心劝说并制止了正准备吸烟的爷爷 及时提醒、严于律己
C 小宁与同学发生争执,动手打了对方,致其重伤 未成年人、无需担责
D “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系博主自导自演,博主已被行政处罚 行政制裁、远离网络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网络交往;塑造良好道德;自律
【解析】【分析】 “骑手友好社区”为外卖小哥提供便利,体现了社区积极关注和重视他人的需求,所以A正确。
B错误,“严于律己”强调的是约束自己,而小杭耐心劝说并制止正准备吸烟的爷爷 的行为是“律他“行为,不是严于律己。
C错误,小宁打人致重伤,已涉嫌违法犯罪,虽为未成年人,但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错误,微点评中“远离网络”过于绝对,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应合理使用而非完全远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尊重他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规则,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尊重他人要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28.(2024八上·浙江期中)知识结构图可以明晰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结构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解析】【分析】人身自由包括人格尊严,人格尊严包括隐私权,故C正确。
拘役不属于附加刑,故A错误;
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故B错误;
道德发挥教化作用,法治发挥规范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人身自由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52分)
29.(2024八上·浙江期中)上海至樟木的318国道,被誉为30°N“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中,川藏公路沿途风光旖旎,高山、峡谷、雪山、草原、冰川、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极致,触目可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公路的名称往往使用公路的起讫点所在省级单位的简称来命名。据此,川藏公路连接的是   和   两个省级行政区(均填写全称),分别位于   地区和   地区(均填写地理分区)。
(2)暑假时,当我们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却充满春天的气息。请根据图2分别说出拉萨、成都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萨充满春天气息”的缘由。
(3)“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请根据图文信息,说说出现“怒江72拐”现象的原因。为了游客的安全通行,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交通提示语。
【答案】(1)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2)高原山地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拉萨位于第一阶梯,海拔高,气温低
(3)途径横断山脉,山路崎岖,地形起伏大。
警示语如“连续急弯,缓慢通行”、“悬崖路窄,谨慎驾驶”等等。
【知识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公路的名称往往使用公路的起讫点所在省级单位的简称来命名。据此,川藏公路连接的是1和2两个省级行政区(均填写全称),分别位于3地区和4地区(均填写地理分区)。第 (1) 空和第 (2) 空:“川” 是四川省的简称,“藏” 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所以川藏公路连接的是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第 (3) 空:四川省位于秦岭 - 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第 (4) 空: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2)此题要求根据图2分别说出拉萨、成都的气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萨充满春天气息”的缘由。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可知拉萨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成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充满春天气息” 的缘由: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时,相较于成都的炎热,拉萨的气温较为凉爽,给人以春天的感觉。
(3)此题要求根据图文信息,说说出现“怒江72拐”现象的原因。为了游客的安全通行,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交通提示语。出现 “怒江 72 拐” 现象的原因:“怒江 72 拐” 所在区域山高谷深,地势起伏极大。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地形,公路只能沿着山体蜿蜒曲折地修建,从而形成了众多的弯道。交通提示语:怒江 72 拐,弯道密布险象生;减速慢行,平安赏景记心中。
【点评】此题考查获取地图信息、我国行政区域、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了解我国主要行政区域自然环境特点。(2)了解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3)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说明,言之成理即可。
30.(2024八上·浙江期中)一次次列强入侵,一个个屈辱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为了更深层次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八年级(5)班同学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时空观念】为了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他们制作了列强侵华年代尺(局部)并查找了相关图片。
【史料实证】为了更好的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他们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摘抄了其中部分内容。
摘抄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摘抄二: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保持了独立自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请在图1年代尺的①②③处分别填上适当的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2所反映的条约与图3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
(3)结合年代尺中的相关内容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
(4)请给上面的探究学习取一个主题,并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辛丑条约》
③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摘抄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抄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主题: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言之有理,跟近代史主题相符即可。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①: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①对应时间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②对应时间是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③:据材料“列强侵华年代尺”可知,从1840年以来,列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据材料【时空观念】“图2”“图3”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反映的是甲午战争,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苏州、杭州等四大通商口岸等,图3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说明:《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摘抄一:据材料摘抄一“……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抄二:据材料摘抄二“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并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主题:据材料信息“一次次列强入侵,一个个屈辱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主要阐述分析了近代列强对华的一系列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所以材料主题可撰写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
认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故答案为:(1)①第二次鸦片战争;②《辛丑条约》 ;③中国社会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了图一所示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从此中国被列强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猎物。到 19 世纪末,导致图二中列强纷纷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摘抄一: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摘抄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4)主题: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的血泪史。言之有理,跟近代史主题相符即可。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好好读书等。
【点评】本题以近代列强侵华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1.(2024八上·浙江期中)近代风云人物,奏响历史强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扫描】
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正是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史料研读】
材料一:自1860年以来,清朝海军在英国军官的训练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尽管训练有素的海军官兵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但是组成几支精英部队还不成问题。……他们也不缺乏武器装备,每天都有大量的进口武器提供给他们。此外,清朝境内有好几家兵工厂在积极投入生产。
——摘编自《在清朝》,载于法国《环球画报》(1883年12月8日)
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是哪位人物的誓言?   (填序号);“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是指哪位人物?   (填序号),他最伟大的功绩是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是图中人物   。请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人物。
(3)史料研读中的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说说该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有一种观点认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幸。请联系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来论证。
【答案】(1)②;①;收复新疆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指的是③或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3)洋务运动。
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人物扫描】“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禁烟运动;据材料【人物扫描】“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结合所学可知,此诗句反映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故第1空、②;第2空、①;第3空、收复新疆。
(2)据材料【人物扫描】“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可知,此联反映的是甲午抗日民族英雄,对应图③。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3)事件:据材料一“自1860年以来,清朝海军在英国军官的训练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清朝境内有好几家兵工厂在积极投入生产”,结合所学可知,1960年代起,洋务派学习西方,引进先进军事科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4)据材料二“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据材料二“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可知,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答案为:(1)②、①、收复新疆。(2)第1空、“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指的是③或邓世昌。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代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 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或邓世昌是甲午海战中著名爱国将领,任致远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3)洋务运动。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4)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必须谋求制度的变革挽救民族危亡。《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诏《眀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与反侵略斗争、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32.(2024八上·浙江期中)斑马线万象,安全你我他。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运用“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相关知识,为漫画一中“车让人、人快行”点赞。
(2)运用“遵守规则”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二中暴骑团的行为。
(3)火出圈!CityRide(城市骑行)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和生活休闲方式。为进一步打造骑行友好城市建言献策。
【答案】(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漫画一中的车让人、人快行的行为有利于展现司机和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漫画一中的车让人、人快行行为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2)暴骑团的行为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暴骑团不顾交通信号灯,肆意闯红灯、追逐竞速,给正常通行的行人和车辆带来极大困扰,损害了社会或集体或他人的合法的权利。骑行者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3)开设骑行专用道;开展更多骑行赛事和活动;增设骑行路线标志和路口引导标识;加强非机动车道路修复验收检查;夜骑的骑友做好灯光照明、反光标识,控制好速度;为骑友提供城市道路整洁和亮丽的骑行环境等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漫画一车让人的行为是文明有礼的表现,值得点赞的原因可以从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行为展现司机和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2)暴骑团的行为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评析可以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暴骑团没有正确处理好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损害了社会或集体或他人的合法的权利,骑行者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本题为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开设骑行专用道;开展更多骑行赛事和活动;增设骑行路线标志和路口引导标识等。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觉遵守规则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3.(2024八上·浙江期中)2024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小滨所在班级以“开展网络清朗行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为主题开展了议题式学习,请你参与。
总议题:开展网络清朗行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子议题 学习资料
子议题1: 缘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
子议题2: 聚焦 【概念解读】 “人肉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并在网上公布,引导网民对被“开盒”者进行网暴。
【典型案例】 赵某、成某某等人通过黑客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开盒”曝光某虚拟偶像团体成员和“粉丝”等800余人的隐私信息,并恶意侮辱谩骂受害人,造成恶劣影响。
【法律链接】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253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第246条
子议题3: 行动 “人肉开盒”的恶行,冲破了道德底线,更逾越了法律红线!小滨决心从自身做起,制定自律准则,恪守法规,为打造纯净网络空间尽一己之力。 小滨的自律准则 ①自觉遵守上网规则,做到自律和他律。 ②尊重他人文明有礼,做到礼敬和包容。 ③。 ④。 ……
(1)根据子议题1,分析中央网信办进行“清朗”行动的原因。
(2)根据子议题2,判断赵某、成某某等人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综合上述资料,请你从不同角度续写《小滨的自律准则》,共同维护好网络环境的“天朗气清”。
【答案】(1)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但仍存在一定的网络违法行为,网络信息良莠不全。
(2)属于犯罪行为,赵某、成某某等人通过黑客等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开盒”网暴等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刑法第 253、246 条,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符合应受刑罚处罚性。
(3)从网络角度: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合理利用网络;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等不良信息;恪守道法、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自觉保护个人隐私,提高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等。
从守法的角度: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
【知识点】网络交往;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自律
【解析】【分析】(1) 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这说明中央网信办进行“清朗”行动的原因是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此外,网络信息良莠不全, 存在一定的网络违法行为。据此组织答案。
(2)根据相关链接中的刑法规定可知, 赵某、成某某等人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理由可以从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共同维护好网络环境的“天朗气清”的做法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和遵章守法的角度分析回答,具体可以从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法、遵守法律,自觉保护个人隐私,提高网络素养和网络道德。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合理利用网络,遵章守法,预防犯罪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