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惠民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惠民文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政治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地处福建西北部山区的三明市,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积极探索十余年,交出了一张患者、医生、医院等多方共赢的改革答卷。经过改革,当地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药价降了,看病方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材料反映出( )
①实践有客观物质性,三明医改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探索
②实践有社会历史性,三明医改经验的推广因不同地区的社会状况而有所差异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三明医改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明市有目的有意识探索医改难题创造出多方共赢的成果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月球上是否存在水?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ULM-1的发现意味着月球上即使在广阔的阳光照射区,也可能存在稳定的水合盐。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推动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一般认为,深海设备必须依赖金属耐压壳,柔性材料在大于四千米海深会失稳坍塌。国内某科研团队利用液态柔性材料,研制出全球首款可适应四千米海深的柔性设备,在万米级压力下通过电场实现主动变形与运动,将环境压力转化为动力源,开启了深海探测的“柔性时代”,勘探效率提升10倍。这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不可避免地包含谬误成分 ②任何认识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和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④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之所以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活力护航,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这是基于( )
①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可以激发我国发展内生动力
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由此可见(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我国坚持群众观点这一党的工作方法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专家胡志晋扎根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在高山上追云观雾18年,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揭示云朵变雨滴的秘密,奠定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模式的基础,2024年获风云成就奖。他坦言,研究的动力源于国家的需要、人民群众的需要。通过胡志晋的事迹,我们可以感悟( )
①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树立价值观
③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 ④要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番茄“变身”记※番茄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前,因为颜色鲜艳,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实,被称为“狼桃”,无人敢食,只是当作一种观赏性植物来对待。 ※16世纪,一位英国人把番茄带回英国并作为礼物献给恋人。从那以后,“爱情果”的名字广为流传。但是,人们只是把它种在庄园里,作为象征爱情的礼物送给恋人。 ※到了17世纪,一位法国画家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番茄,居然没死。于是“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 ※到了18世纪,意大利厨师用番茄做美食,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番茄终于上桌了。 ※目前,番茄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果蔬之一。
①番茄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番茄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5年4月29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广大青年人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把个人奋斗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这告诉我们( )
①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前提
③投身人工智能事业才能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如今,六尺巷声名远扬。从桐城市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到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出推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这条小巷成为传统文化赋能现代治理的经典范本。“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
A.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B.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D.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1. 2024年国庆假期,广大群众走进革命圣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国家博物馆推出“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系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五星红旗和党旗等红色文物。鲜艳的中国红,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参观者驻足。红色旅游成功之处在于( )
①赓续红色血脉,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②振奋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③传承红色基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④用好红色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多元思想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2025年暑期,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遇见云南”系列活动,3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亮相,彝族服饰、坡芽歌书等非遗项目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让大家深入感受非遗的魅力。该活动( )
①为展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②表明文化交融能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③利于增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 ④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5年6月26日,“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服饰文化展”在澳大利亚悉尼开展。展览汇聚精选摄影作品8幅、民族风情图片20幅、传统民族服饰10套以及织锦刺绣精品11件,生动展现了广西民族服饰的绚丽多彩,为海外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盛宴。举办这一活动( )
①能推动文化交流,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②有助于讲好广西故事,促进中澳文化交流
③能加强中澳政治互信,夯实两国合作基础 ④能够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情感共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朱蒙佳是传统非遗光福核雕的手艺人,她雕刻的作品中,有的讲述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有的展现千年运河的勃勃生机;短视频博主朱铁雄以古代英雄传说为基础创作剧情,将变装特效融入国潮元素,成为备受欢迎的“国风变装达人”。这告诉我们( )
①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②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路径
③发展文化产业应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为辅
④文化传承与创新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彰显美学特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5年6月14日,以“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为主题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湖南长沙举行。活动期间发布主题宣传片,举办主题论坛、文物科技创新论坛等,还推出“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等展览。这一系列活动( )
①旨在推动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增强文化自信 ②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文化交流
③借助多样活动形式,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 ④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提升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出现重大变化,又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行动指南。
(1)材料一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无限性”的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6分)
17.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办。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们充分发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夺得40枚金牌,27 枚银牌,24 枚铜牌,共91枚奖牌,创造中国体育代表团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让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交相辉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深植于每一名体育健儿心中。郑钦文在赛场每球必争、永不言弃,为国参赛让她迸发出巨大能量。潘展乐以刷新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后说:“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是体育健儿的奋斗底色。侯志慧在女子举重49公斤级比赛中,迎难而上、挑战极限,最后一举打破挺举奥运会纪录,实现卫冕。
◆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激发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中国花样游泳集体项目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共同面对、互相鼓励,拼下中国花样游泳项目奥运首金。
中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志气、锐气和底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奋力书写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目标汇聚起奋发图强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意义。(6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谈谈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如何向体育健儿学习,在青春的赛道上创造人生佳绩。(8分)
18. 临沂,这片土地上历史名人灿若繁星,文化源远流长。
临沂孔庙作为祭祀孔子的庙宇,是临沂儒学文化的重要传承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是了解临沂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诸葛亮文化旅游区与琅琊名士对话,聆听智圣传奇故事……
近年来,临沂市围绕旅游强市战略,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琅琊”文化与国潮需求完美融合,精心打造旅游精品体系,让文化鲜活有趣、让旅游独具韵味,不仅带火了临沂城市旅游,更拉动了文旅消费。
琅琊古城于 2024年2月2日正式运营,融“大型室内旅游演艺+沉浸式行进街区+美食秀场+N”于一体,累计游客接待量突破530万人次,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国秀·琅琊》《只此琅琊)《水韵琅琊》《灯火兰山·新琅琊》等项目火爆全网、好评如潮,让游客穿越千年沉浸式体验"琅琊之旅”,吸引游客从“过路”到“过夜”,让文旅“网红”变“长红”。琅琊故郡,文化名城,临沂正以“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盛”召唤着远方的旅人。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相关知识,分析“琅琊”文旅的红火对各地发展的借鉴价值。(12分)
19.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
定航向、正导向,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谈创作、论方法,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讲品位、重艺德,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
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指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历史文化遗产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光芒,照耀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崭新航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15分)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政治科答案
选择题答案1--5BBCCC 6--10ADDCA 11-15ABCBD
16.14分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2分)
(2)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各不相同,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不断丰富和发展。(2分)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传承。(2分)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各不相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分)
17.(14分)(1)①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丰富和发展。(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分)
③在新时代新征程,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还可以动员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可替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动力。(2分)
(2)①人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积极投身为民服务、为国争光的实践,做好自己本职的学习和工作,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4分)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主动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提升才能素质,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贯彻团结协作,并肩作战作风,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实现价值。(4分)
18.(12分)【答案】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应该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彰显文化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融合发展。(4分)
②社会发展是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各地发展文旅应该遵循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效果。(4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各地开发项目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眼于人民的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体验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4分)
19.(15分)①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艺不能迷失方向,不能发生偏差,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分)
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扎根人民,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3分)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扎根生活,讴歌时代。(3分)
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3分)
⑤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分)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政治科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5 BBCCC
6--10ADDCA 11-15ABCBD
16.14分①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②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
③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
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④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
识的根本目的。(2分)
(2)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各不相同,所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不断丰富和发展。(2分)
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中
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传承。(2分)
③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各不相同,
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分)
17.(14分)(1)①)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体育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
传承、丰富和发展。(2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分)
③在新时代新征程,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不
仅可以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还可以动员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可替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动力。(2分)
(2)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要积极投身为民服务、为国争光的实践,做好自
己本职的学习和工作,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4分)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我们要树立正确价值观,主动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提升才能素质,发
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贯彻团结协作,并肩作战作风,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实现价值。(4分)
18.(12分)【答案】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地应该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彰显文化的力量,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4分)
②社会发展是在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实现的,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各地发展文旅应该
遵循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实现以文塑
旅、以旅彰文的效果。(4分)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和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各地开发项目应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思想,着眼于人民的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体验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和幸福感。(4分)
19.(15分)①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文艺不能迷失方向,
不能发生偏差,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分)
②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扎根人民,
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3分)
③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扎根生活,
讴歌时代。(3分)
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坚定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
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3分)
⑤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分)■
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政治科答题卡
扫描关注错题
班级
姓名
学校
考场号
贴条码区域
座位号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正确填涂■
考生禁填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由监梦老师填涂)
姿
3.主观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错误填涂
缺考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违规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 WW马
客观题(共15题,共45分)
1 [A][B]IC]ID]
6[A][B][C】D]
11 [A][B][C][D]
2IAJ[BJ【c][D]
7【A][B][C】[DJ
12【A][B][C]ID]
3【AJ[B][CJ[D]
8[A][B][C】[D]
13[A】[B][C】ID]
4[A][B][C][D]
9 [A][B][C][D]
14[A][B][C][DJ
5 [A][B][C][D]
10【A][B]【C】[D]
15[A][B][C][D]
主观题(共4题,共55分)
16.((1)8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1页共2页
请保持答题卡干净整洁,不要污损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6分
(2)8分
18.12分
19.15分
请在各题目的作答区域内作答,超出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2页共2页2024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政治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地处福建西北部山区的三明市,在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面前,积极探索十余年,交出了一张患
者、医生、医院等多方共赢的改革答卷。经过改革,当地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药价降了,看病方
便了,健康更有保障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
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材料反映出()
①实践有客观物质性,三明医改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探索
②实践有社会历史性,三明医改经验的推广因不同地区的社会状况而有所差异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三明医改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明市有目的有意识探索医改难题创造出多方共赢的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月球上是否存在水?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了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
未知矿物晶体一一ULM-1。ULM-1的发现意味着月球上即使在广阔的阳光照射区,也可能存在稳定
的水合盐。这为未来月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推动实践的发展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④
C.2③
D.③④
3.一般认为,深海设备必须依赖金属耐压壳,柔性材料在大于四千米海深会失稳坍塌。国内某科研
团队利用液态柔性材料,研制出全球首款可适应四千米海深的柔性设备,在万米级压力下通过电场
实现主动变形与运动,将环境压力转化为动力源,开启了深海探测的“柔性时代”,勘探效率提升
10倍。这表明(
)
①任何真理都不可避免地包含谬误成分
②任何认识都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和代替己有认识的过程
④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
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
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之所以
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因为(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为企业松
绑,为创新除障,为活力护航,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从制约高质量发
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动力和活力。这是基于(
①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改革开放可以激发我国发展内生动力
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③
B.(1D(4
C.②③
D.②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
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
慧和实践”。由此可见(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