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期中知识测评)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期中知识测评)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一、字词考点演练
1.读音辨析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衣裳(shang) 笨拙(zhuó) 缀满(zhuì)
B.蒙古包(méng) 摇曳(yè) 馥郁(fù)
C.单薄(bó) 冠冕(guān) 鸣啭(zhuàn)
D.勾勒(lēi) 妩媚(wǔ) 旖旎(nǐ)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内蒙(měng méng)古的草原一碧千里,十分辽阔,我真想去那儿蒙(měng méng)受大自然的恩泽。
②薄(bó báo)雾笼罩着湖面,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bó báo)纱。
③他舍(shě shè)不得离开自己住了多年的宿舍(shě shè)。
④冠(guān guàn)军头上戴着的桂冠(guān guàn)格外耀眼。
⑤朝(zhāo cháo)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他朝(zhāo cháo)着学校的方向走去。
2.字形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lǜ tǎn cǎi hóng jīng tàn yī shang mǎ tí
lǐ mào jū shù xiū sè yōu yǎ fēn fāng
bèn zhuō dān bó mó hu huǎng rán yī 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洒脱 竟界 热乎乎 翠色欲流
B.宅院 幽雅 目的地 芬芳馥郁
C.伏案 浑浊 文思泉勇 顾影自怜
D.衣襟 单薄 手榴弹 全神惯注
3.词语理解与运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洒脱(近义词: 反义词: )
拘束(近义词: 反义词: )
羞涩(近义词: 反义词: )
茂盛(近义词: 反义词: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草原 ( )的线条
( )的衣裳 ( )的微笑 ( )的小花 ( )的香气
(3)选词填空。
静寂 安静 宁静 平静
①夜深了,整个村庄显得格外( )。
②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十分( )。
③海面上波涛汹涌,很难让人内心保持( )。
④在这( )的夜里,他独自坐在窗前,思考着人生。
连续 陆续 继续 持续
⑤这场雨已经( )下了三天三夜。
⑥同学们( )走进教室,准备上课。
⑦他休息了一会儿,又( )投入到工作中。
⑧在这次比赛中,他( )两次获得冠军。
(4)照样子,写词语。
AABB 式:熙熙攘攘( ) ( ) ( )
ABCC 式:波光粼粼( ) ( ) ( )
AABC 式:津津有味( ) ( ) ( )
描写绿色的:一碧千里( ) ( ) ( )
描写花香的:芬芳馥郁( ) ( ) ( )
二、句子考点演练
1.修辞判断与仿写
(1)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②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④丁香花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
⑤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
(2)按要求仿写句子。
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句)
仿写:一会儿,一会儿 ,像 。
②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排比句)
仿写:我在 ,使 ;我在 ,使 。
③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拟人句)
仿写:
2.标点符号运用
(1)下列句子中,分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B.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C.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D.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
(2)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①你看( )那片花海(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
②我们在田野里奔跑( )欢笑( )追逐( )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
③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红彤彤的( )一会儿金灿灿的( )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
三、课文内容考点演练
1.《草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云际。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蒙汉情深何忍别,( )!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文段中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有: 。这些句子写出了草原 、 的特点。
②文中画 “ ”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表现了蒙古族人民 的特点。
③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奔跑——( ) 寂静——( ) 喧闹——( )
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它的意思是 。
2.《丁香结》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 )。还有淡淡的( )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 )出。
②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含义是 。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①文段中引用的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其作用是

②作者为什么说 “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③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用“﹏﹏”在文中画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古诗词三首》
(1)默写古诗。
①《宿建德江》
作者:
, 。
, 。
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
, 。
, 。
③《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
, 。
,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渚: 客:
②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 跳珠:
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别枝: 鸣:
(3)按要求填空。
①《宿建德江》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羁旅愁思的诗句是: , 。
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西湖骤雨忽晴奇景的诗句是: , 。
③《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表现乡村夏夜优美景色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丰收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4.《花之歌》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文段中,作者把花比作 、 、 、 等,表达了作者对花的 之情。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①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 ②“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这句话表达了花怎样的品质?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拓展阅读
1.阅读《好一朵木槿花》,完成练习。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接下来该是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是外来户,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瞧过它。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②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原来,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③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①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褶,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紫色的流光抛撒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⑤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1)对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面比作绿色的波浪,生动地描绘了园中绿草丛生的画面。
B.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木槿花人格化,形象地写出紫花娇嫩的姿态。
C将木槿花瓣比作蝉翼,在小园中显得奇特另类,暗含作者对木槿花的轻视态度。
D.表现了作者在小园中初见紫色木槿花时的欣喜和对它由衷的喜爱之情。
(2)阅读全文,作者对木花态度变化的过程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视→欣赏→惊喜→期待 B.惊喜→轻视→期待→欣赏
C.轻视→惊喜→欣赏→期待 D.惊喜→轻视一欣赏→怀念
(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的安排有何妙处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B.都表现了木槿活泼、坚实的生命状态。
C.用前后对木槿的认识和情感作对比,表现出木槿平凡朴实、乐观自得的品质。
D.令文章情感变化曲折有致,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4)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5)作者为什么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 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文题深层含义的解。

2.阅读古诗《桃花溪》,完成练习。
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②飞桥:高桥。③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④尽日:整天,整日。⑤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解释词语:
飞桥: 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 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 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 ,追求 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3.提升阅读。
燕子来时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请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3)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

(4)请简要分析第⑦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③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纵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五、写作考点演练
题目:《假如我是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 “一棵树”“一只小鸟”“一朵云” 等,想象自己变成所填事物后的经历。
②按照一定顺序叙事,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不少于 400 字。
考点测试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1)衣裳( ) A.shang B.cháng (2)缀满( ) A.zuì B.zhuì
(3)单薄( ) A.bó B.báo (4)冠冕( ) A.guān B.guàn
(5)鸣啭( ) A.zhuǎn B.zhuàn (6)参差( ) A.cān B.cēn
(7)芭蕉( ) A.bā B.pā (8)恍然( ) A.huǎng B.guāng
(9)馥郁( ) A.fù B.xù (10)婆娑( ) A.suō B.shuō
2.读拼音,写词语。
才艺展示开始了,身子dān bó的女孩子们略带羞涩,给大家表演了模仿明星走红 dì tǎn的情境;看起来bèn zhuō的男孩子们一点儿也不jū shù,十分sǎ tuō,他们敞开yī shang,为大家表演了中国式摔跤的精彩招式……同学们都露出了huì xīn的wēi xiào。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巾飘带舞 一碧千里 顾影自怜
B.孤芳自赏 心驰神往 全神贯注
C.翠色欲流 映入眼帘 平淡无味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找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1)我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心地笑了。( )
(2)花儿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 )
(3)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
(4)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以“河流”为题,分别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2)用一组排比句,写一写你眼中的课间活动。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句中的标点符号没有错误。( )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宿建德江》中都写到了“月”,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完全不一样。( )
(4)《花之歌》这篇课文的想象非常奇特,课文中把花儿比作“黑夜星空的眼睛”和“白昼硕大无朋的独眼”,令人印象深刻。( )
二、积累运用。
1.按课文原文填空。
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
2.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蒙汉情深何忍别, 。
(2)野旷天低树, 。
(3) ,还来就菊花。
(4) ,听取蛙声一片。
(5)黑云翻墨未遮山, 。
三、阅读感悟。
1.《草原》课内片段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A】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B】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C】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读画横线的句子,汽车走了( )里,才到达目的地。
A.四百五十 B.三百 C.一百五十
(2)用“ ”画出具体描写“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的句子。
(3)读画浪纹线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 。
2.开心阅读。
童年河
赵丽宏
雪弟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来接他去上海。
可雪弟并不高兴,他不想离开亲婆,他喜欢乡下父亲和小镇上很多来送别的人说话,亲婆也在忙着招呼客人。雪弟一个人悄悄地从后门走了出去。
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很多好闻的气味,那是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是油菜花的香味。这里只要是有水的地方,水边就会长芦苇,芦苇就是河流的绿色花边。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有几只鸟在鸣叫,它们躲在树里,可满世界都能听见它们快活的歌唱。雪弟每天看见很多鸟,大大小小,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有黑色的大鸟,也有彩色的小鸟。乌鸦、喜鹊、鹁鸪、鹭鸶、麻雀、燕子、绣眼、乌鸫、白头翁、百灵鸟还有很多雪弟叫不出名字的鸟,雪弟觉得用一个“鸟”字就能概括它们,那么多好看的羽毛,那么多好听的鸣唱,都在一个“鸟”字里藏着呢。
[A]河对岸就是广阔无边的田野。田里的油菜花正在盛开,那一大片金黄,就像天上的太阳光都洒落在地上,亮得刺眼睛。金黄色的阳光里,飘着一缕缕粉红色的云,这是紫云英在开花。雪弟喜欢这种贴地而长的绿草,喜欢它们开的花,一大片小花集合在一起,就成了地上的红云。雪弟不明白,农民为什么不多种一点紫云英,他觉得紫云英开花比油菜花好看。不过油菜花和紫云英一起开花,两种颜色交织在一起,会更美。雪弟看过画报里的花,它们比他天天看到的这些花,差得远了。[B]雪弟听见耳畔嗡嗡响,这是蜜蜂在飞,它们正忙着在花丛里采蜜呢。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雪弟跟着姆妈去过几次上海,那里多的是房子和马路,还有数不清的人,没有河,没有紫云英和油菜花,没有鸟和鱼。如果能变成一只蜜蜂,他想现在就飞到油菜地里躲起来……
(1)乡下生活给雪弟留下了怎样的记忆?( )
A.贫困穷乏 B.惬意自然 C.陌生疏离 D.孤独无伴
(2)父亲到乡下来接雪弟去上海,雪弟却并不高兴,原因是( )。
A.雪弟想一个人去上海。
B.雪弟不想离开亲婆,他喜欢乡下。
C.雪弟想让母亲到乡下接他去上海。
(3)为什么雪弟觉得“它们比他天天看到的这些花,差得远了”?( )。
A.因为画报里的花种类单一,颜色不美。
B.因为画报里的花画得不像,不够逼真。
C.因为画报里的花不够亲切,没有生机。
(4)阅读文章,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分析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下面的句子描写了一幅美景图,请先阅读句子,再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这里只要是有水的地方,水边就会长芦苇,芦苇就是河流的绿色花边。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
①上面的句子是按照水边、河岸、空中的顺序来写美景的。( )
②句子中描写了芦苇、绿树、云朵等景物,它们组成了画面的内容。( )
③句子中“绿色的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地一片绿色,把云朵也“染”绿了的景象。( )
④句子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美景的,表现了绿在大地上一“流”动,把云也变绿了的景象。( )
(6)“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中的“这一切”指的是( )。
A.房子和马路 B.乡下的一切 C.小鸟和蜜蜂
(7)你身边有什么美丽的景色让你难以忘记?请从动态、静态或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一下这处景色。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国旅游日
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用30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遍及当时14个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的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
(1)右图是“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2)2011年是首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怎样理解这一主题?

(3)假如暑假即将来临,你打算怎样“背起行囊走四方”?

四、台。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假如”,比如“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孙悟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请以“假如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想象作文,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答案
考点演练
一、1.(1)C
(2)①měng méng ②bó báo ③shě shè ④guàn guān ⑤zhāo cháo
2.(1)绿毯 彩虹 惊叹 衣裳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幽雅 芬芳
笨拙 单薄 模糊 恍然 衣襟
(2)B
3.(1)洒脱(近义词:潇洒;反义词:拘束)
拘束(近义词:拘谨;反义词:洒脱)
羞涩(近义词:腼腆;反义词:大方)
茂盛(近义词:繁茂;反义词:稀疏)
(2)(清新)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辽阔)的草原 (柔美)的线条
(漂亮)的衣裳 (甜蜜)的微笑 (美丽)的小花 (浓郁)的香气
(3)①静寂 ②安静 ③平静 ④宁静 ⑤持续 ⑥陆续 ⑦继续 ⑧连续
(4)AABB 式:干干净净 明明白白 整整齐齐
ABCC 式:喜气洋洋 白发苍苍 小心翼翼
AABC 式:念念不忘 头头是道 欣欣向荣
描写绿色的:翠色欲流 郁郁葱葱 青山绿水
描写花香的:香气扑鼻 沁人心脾 桂馥兰香
二、1.(1)①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 ④拟人、比喻 ⑤排比
(2)①小鸟 飞到树上 落在地上 停在哪里都 给这片树林增添了活泼的音符
②校园里绽放 校园景色更加美丽 小溪里歌唱 小溪流水更加动听
③路边的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2.(1)B
解析:A、C、D 项中分号前后不是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应用逗号。
(2)①, , , , 。
②、 、 , 。
③, , , , 。
三、1.(1)①柔美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②惊叹 舒服 久立四望 低吟
③天涯碧草话斜阳
(2)①“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辽阔 静寂
②比喻 穿着各色衣裳疾驰的马队 彩虹 热情好客
③疾驰 静寂 热闹
④点明中心 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舍不得马上分别,大家在夕阳下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惜别之情
2.(1)①朦胧;幽雅;分辨
②人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生活更有意义
(2)①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下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做铺垫,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②因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线条模糊,色彩交融,更具美感,所以作者说 “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③“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理解: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就像丁香结一样,虽然会带来烦恼,但也让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3.(1)①《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③《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2)①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指诗人自己
②像墨汁一样翻滚;像跳动的珍珠
③横斜的树枝;鸣叫
(3)①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②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③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四)《花之歌》
(1)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赞美和喜爱
(2)①拟人,如“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比喻,如“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②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不自卑也不自傲的品质。启发:我们也要像花一样,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既不过分关注自身,也不骄傲自满。
四、1.(1)C
(2)C
(3)B
(4)在布满砖块钢筋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木槿花竟然还能顽强地生长,作者被这种在重压之下顽强生长不轻易屈服的精神震撼到了,感到钦佩。
(5)木槿花奇特,不娇气,生命力顽强,无论是在荒园中,还是在重压下,都能顽强生存,不畏艰难,开出薄如蝉翼的花瓣。文题中的“好”字,既体现了木槿花花开的美丽,又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它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2.(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 渔人 世外桃源 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1)①美丽、优雅;②傍人而居,小鸟依人;③给人希望。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眼睛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燕子越来越少,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也许将不复存在。
(4)结尾对燕子越来越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点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许将成为过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惋惜与忧虑,深化了主题。
(5)BD
五、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我正站在梧桐树梢梳理羽毛。灰褐色的羽翼上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抖一抖便落进叶缝里,惊起几只躲在暗处的蚜虫。
我是一只普通的麻雀,住在城郊那片老槐树林里。每天天刚亮,树洞里的雏鸟便会发出细碎的啾鸣,那是催我觅食的信号。扑棱棱展开翅膀,气流从羽间穿过的感觉像丝绸拂过皮肤,掠过麦田时,穗尖的晨露会打湿尾羽。
村口的老磨坊是觅食的好地方。石碾子转动时总会洒下金黄的麦粒,磨坊主家的花猫总爱蜷在门槛上打盹。我知道它假寐时耳朵也在警惕地转动,便和同伴们约定好,由最机灵的灰头先去试探。等花猫尾巴不耐烦地甩动时,我们便哄笑着飞开,留下满地啄剩的谷壳。
正午的阳光晒得羽毛发烫时,我喜欢躲在芦苇荡里。风穿过苇叶的声音像歌谣,水面倒映着云朵流动的影子。偶尔有小鱼跃出水面,银亮的鳞片在阳光下一闪,便搅碎了满池云影。这时翠鸟会像箭一样俯冲下来,叼着战利品停在我旁边的苇杆上,偏着头打量我这个不速之客。
傍晚的槐树林最热闹。乌鸦大叔会讲城里的新鲜事,说有会飞的铁鸟在楼宇间穿梭;燕子姐妹刚从南方回来,尾羽上还带着热带的暖意。我们挤在最高的枝桠上,看夕阳把云朵染成蜜色,听归巢的鸽子带着铜铃般的哨音掠过天际。
有天夜里,我被奇怪的声响惊醒。月光下,几个戴头灯的人正在砍伐树林边缘的老榆树。电锯的轰鸣震得树叶簌簌落下,我看见猫头鹰扑棱着翅膀飞远,它的巢就筑在那棵树的树洞里。
第二天清晨,我在断枝间发现一枚破碎的蛋壳。当推土机碾过最后一片灌木丛时,我衔着一颗麦粒飞向远方。翅膀下的风景渐渐变成陌生的屋顶,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呛得我直咳嗽。
直到看见那片新栽的树苗,我才停下疲惫的翅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给树苗浇水,她的竹篮里放着装满谷物的小碗。我落在她伸出的指尖上,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忽然明白,真正的家园从来不止于一片树林,更在每个善待生灵的心田里。
考点检测
一、1.(1)A (2)B (3)A (4)A (5)B (6)B (7)A (8)A (9)A (10)A
2.单薄 地毯 笨拙 拘束 洒脱 衣裳 会心 微笑
3.C
4.(1)会意 (2)摇摆 (3)潇洒 (4)回忆
5.(1)远远望去,长长的河流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河流唱着欢快的歌向远方奔去。
(2)下课了,操场上沸腾了起来。有的同学打篮球;有的同学打排球;有的同学打羽毛球……开心极了!
(3)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4)而这些哲理,难道人类已经完全领悟了吗?
(5)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刹那间吹散了满天的乌云。站在望湖楼上往下看去,西湖上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6.(1)× (2)√ (3)√ (4)×?
二、1.惊叹 舒服 久立四望 奇丽的小诗 无限乐趣
2.(1)天涯碧草话斜阳 (2)江清月近人 (3)待到重阳日 (4)稻花香里说丰年 (5)白雨跳珠乱入船
三、1.(1)C (2)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B (4)迎接远客
2.(1)B
(2)B
(3)C
(4)A句从静态的角度描绘了田野中油菜花和紫云英交织的美丽景色,B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了蜜蜂采蜜的情景。这两处景物描写表现了乡下景色的美丽,表达了雪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5)①√ ②× ③× ④×
(6)B
(7)示例:清澈见底的溪水里,鱼儿三五成群,悠闲地游动着。它们时而挤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时而静静凝视,好像在欣赏晚霞的奇丽。
3.(1)在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
(2)示例:该主题提倡我们不仅要多读书,也要多出去旅行,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3)示例:暑假里,我打算带上一本名著,跟着父母去旅游。
四、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晨光漫过窗台时,我发现铅笔盒里躺着支发亮的毛笔。笔杆泛着乌木的光泽,狼毫尖上凝着一点金芒 —— 这竟是马良的神笔。
楼下的阿婆又在捡废纸盒。她佝偻着背,塑料绳在肩头勒出红痕。我握紧神笔在草稿本上画了辆小推车,车轮沾着新鲜的泥土。窗台外突然传来车轮滚动的咕噜声,阿婆正推着崭新的推车笑,车斗里的纸板箱码得整整齐齐。
放学路上,流浪猫蜷缩在垃圾桶旁发抖。我蹲在梧桐树下画了座木板小屋,屋顶铺着稻草,门楣挂着风铃。转身时,墙角真的立着座小房子,猫咪正用爪子拨弄铃铛,叮当作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电视里说西部草原在干旱。我铺开画纸,笔尖饱蘸蓝颜料,蜿蜒的河流便在纸上活过来。画到第三笔时,窗外飘进湿润的草香,新闻里的牧民正举着水桶欢呼,镜头扫过处,羊群正低头饮着新涌出的泉水。
深夜画画时,笔尖突然顿住。纸上的孤儿院屋顶裂着缝,我添了片瓦,又画了棵会结果的苹果树。月光落进画里,树影在地板上轻轻摇晃。第二天报纸说,那所孤儿院昨夜长出棵苹果树,枝头挂满了红苹果。
神笔渐渐褪去金光时,我终于懂得,它从不是用来满足私欲的魔法。当最后一笔落在盲童的画板上,让她画出会唱歌的萤火虫时,笔杆化作星屑融进风里。而那些被温暖过的角落,正悄悄长出新的希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