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天津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检测语文学试卷
注意事项:
一、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二、答卷前请务必将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
三、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量填涂;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卷或其它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待春风吹散余寒,踏青便是________。但是,您可曾想过,“春风又绿江南岸”中春风明明是吹绿了江南,为什么春季出游不用“踏绿”而用“踏青”?“青色”与“春色”到底有何内在联系?
《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分别为“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缴”,其中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例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发现古人不难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又可以是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的“黑”;还可以是王安石“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的“黄绿色”。为何古人有时会将“苍、蓝、碧、翠、绿”统称为“青”?其实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青色为何受到中国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________在笔墨之间,________在瓷器之上,________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取材于余智鹏《青色为何受国人青睐》,《光明日报》2021.2,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赏心乐事 凝固 挥洒 织造
B. 赏心悦目 挥洒 织造 凝固
C. 赏心乐事 挥洒 凝固 织造
D. 赏心悦目 凝固 织造 挥洒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B. 然而,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C. 古人对于青的指代不难发现并不明确,然而,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D. 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蓝”
3. 下列和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荀子 先秦法家学派
B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杜甫 唐朝诗人
C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 “诗三百”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
D 大江东去,浪淘尽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豪放派
A. A B. B C. C D. D
二、,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 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
随着95后和00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场。他们的主流画像是: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
(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
当95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自己,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潮流,而让自己陷入囊中羞涩的窘境。《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0.4%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愉悦,那么人们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抢购。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年轻人热衷通过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
(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 》)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好运等情绪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 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性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 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
D. 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成为一种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制定营销策略,这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
B. “情绪消费”借助社交媒体形成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也侧面反映出数字时代对人们消费观的影响。
C. 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表明情绪商品已经成为95后和00后消费者的必需品。
D. 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着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全然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
6.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 )
A. 汇晋醋大成,酿传世经典。 B. 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C.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怎样工作 D. 打开门,看见花,房子才是家。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陀。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嗔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黎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华佗传》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志。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蓄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③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④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⑤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选自刘禹锡的《华佗论》
【注】①荀文若:即荀彧。②仓舒:即曹冲。③虞翻:吴国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获罪被贬官交州(今广州)。④应泰山:即应劭,曾任泰山太守,故称应泰山。《三国志》载,孔融任北海太守曾用一人,后又要杀死他。有人问原因,孔融解释此人初时好就提拔他,今日变坏就要杀掉他,并以“应泰山也曾举荐一孝廉,后又把其杀了”举例。⑤文举,孔融的字。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 上道:上路
B. 彼壬人皆曰 壬人:巧言谄媚的人
C.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 厌:厌恶
D.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 原:原来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无所知,因破取/因击沛公于坐
B. 乃多受其货不加治/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 为曹公所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 执死生之柄者/蚓无爪牙之利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B.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C.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D.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10. 下列六句分为四组,能直接表现华佗医术高超的一组是( )
①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③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④佗针鬲,随手而差
⑤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⑥佗术实工,人命系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记叙了华佗一生的主要事迹,华佗虽身为名医,却常为自己选择的职业感到后悔。
B. 华佗为曹操治了一段时间的病后回了家,以妻子生病为由不肯回,没过多久被曹操发现这是借口,于是他被押解到许昌。
C. 《华佗论》的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D. 在刘禹锡看来,曹操恼恨华佗不能医治小儿子的病就杀死他,此事和“曹操残杀孔融,孙权流放虞翻”性质一样。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13. 同样写“华佗之死”这件事,陈寿和刘禹锡表达的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第Ⅱ卷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14. 下列对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四句中的叠词“家家”“处处”增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B. 芒种时节,家家户户都忙于农事,可是诗人整日躺在竹床上,他的懒惰反衬农民的勤劳。
C. 年迈而短发稀疏的诗人,享受着时雨带来的那一份清凉,体现了他自由而安闲的心态。
D. 作者调动了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了自己清幽的居住环境,富有生活情趣。
15. 诗人在结尾处,写到野老击壤歌颂虞舜、唐尧时代那样的美好生活,诗中写到哪些美好生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6. 默写。
(1)_________,食野之苹。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
(4)_________,枉用相存。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
(6)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7)指点江山,___________。
(8)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9)《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的话表明贤才多多益善。
(10)《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1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四、写作(4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父母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倾听朋友的心声,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倾听时间,感受岁月的痕迹;倾听风雨,感受自然的魅力;倾听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倾听是一种享受,倾听是一种收获,倾听是一种分享,倾听更是一种乐趣。
学会倾听,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世界的声音是那么的美好;学会倾听,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学会倾听,让更多需要爱的人们能够释放自己心中的痛,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爱,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与悲痛。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体验,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你在横线上补写适当的内容,并以此作为题目;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D
3.【答案】A
【答案】4. B 5. C 6. D
【答案】7. D 8. C
9. A 10. B
11. D 12. (1)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
(2)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
13. ①陈寿:对华佗高超医术的赞美,对华佗之死以及医术失传深感惋惜;②刘禹锡:强烈谴责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行为,表达了对华佗被害的愤慨。
【答案】14. B 15. ①芒种时节,农人忙碌劳作,表现了农村因时而作、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②诗人闲躺观景饮酒,情趣盎然,表现了老有所安、老有所乐的悠闲自在生活。
③劳者乐农桑,天下太平,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
16.【答案】 ①. 呦呦鹿鸣 ②. 唯有杜康 ③. 浪遏飞舟 ④. 越陌度阡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⑥. 风急天高猿啸哀 ⑦. 激扬文字 ⑧.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⑨. 山不厌高 ⑩. 海不厌深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谈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17.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