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莆田第二十五中学八上物理月考试卷班级 姓名 座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2分)1.下列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 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 B. 一个实心球的质量约为30kgC. 跑步的速度约为60m/s D. 50米跑的满分成绩约为6min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3.小明同学到美洲游学,观察到世界上最小的蛋——蜂鸟的鸟蛋。如图所示,这是蜂鸟的鸟窝与小明的食指指头的对比照片,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蜂鸟鸟窝的宽度约为( )A. 4mm B. 4cm C. 9mm D. 9cm4.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C. D.5.有四位同学用同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14.30cm、14.27cm、14.29cm、14.27cm,则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 14.27cm B. 14.28cm C. 14.283cm D. 14.30cm6.关于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无关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其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段内,其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7.古诗“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中作者能分辨出演奏的乐器是琵琶,是根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频率 D. 音色8.2025年国庆期间,小安从莆田坐动车去福州,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认为动车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A. 路边的树 B. 小安 C. 动车 D. 动车上的座椅9.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1,所用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A.2:1 B.1:2 C.8:1 D.1:810.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前一半路程24m内的速度是8m/s,在后一半路程24m内的速度是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9m/s B.9.2m/s C.9.6m/s D.10m/s1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影响的是( )A. 摩托车装消声器 B. 火车站安装隔音玻璃C. 住宅区禁鸣喇叭 D. 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1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13.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4.甲同学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乙都向西运动C.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D.甲.乙都向东运动.15.观察图中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响度相同 B. 甲、乙音调相同C. 甲、乙音色相同 D. 甲、乙响度不同16. 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运动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 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 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D.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7.完成单位换算或填上适当的单位。(1)60cm=__________m; (2)2m/s=__________km/h;(3)课桌的高度为80__________; (4)教室的高度为3.6__________。1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传播(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19.如图甲所示的圆柱体直径为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的机械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20.成语“引吭高歌”和“曲高和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21. 蚊子的翅膀在1s内振动了600次,振动频率是__________Hz。蝴蝶的翅膀在1s内振动6次。当蚊子和蝴蝶飞到你身边时,闭上眼的你能听到的是__________(选填“蝴蝶”或“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22.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在运动时,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选填“甲”或“乙”)。三、作图题(4分)23.根据我们学过的速度公式,在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物体做匀速直线的图像。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24.物理学习小组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计时;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目的是便于测量 ;(2)如图甲中AB段的距离sAB= cm;如果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 (选填“偏大”或“偏小”);(3)如图乙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它在整个4min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25.小华想探究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做了如下实验。 (1)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用塑料密封袋密封后浸没在水中,还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这现象说明 ;(2)如图所示,然后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随着瓶内空气被不断抽出,听到的声音变 (选填“小”或“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并且可以由此推论:声音不能在 传播;(3)抽气一段时间后,小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造成该现象可能原因是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26.如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几个小实验。(1)在教室里,小明敲响B音叉时,与A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2)小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同时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如图乙所示,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钢尺,看到钢尺的振动 (填“变快”“不变”或“变慢”),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3)然后,小明用手将钢尺压在桌沿上,另一只手轻拨钢尺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钢尺,这时钢尺的上下摆动幅度变大,听其响度变大,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五、计算题18分(3分+6分+9分)27.“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若他在平直公路上300s内匀速行驶了1500m,则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28.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定为超速。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是0.2h,两监测点A、B相距20km,全程限速90km/h,如图所示。求:(1)该汽车在此区间的速度为多少?(2)若另一辆汽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路段,则它需要多少时间?29.周末,小王一家开车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是小王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王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他车上速度表显示此时的车速是54km/h,小王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4s到B处,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声速是340m/s)。求:(1)汽车行驶路程AB;(2)声音4s内传播距离;(3)发声处A点距山崖的距离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