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耒阳市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
地 理 答 题 卡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1
题(
8
分)
(1)
(2)
)
(
22
题(1
2
分)
(1)
(2)

3

)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
(
23
题(1
4
分)
(1)
(2)
(3)
)
(
2
4
题(1
6
分)
(1)
(2)

3

)耒阳市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C B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B A C B A D
1.B 2.B
【解析】1.水星轨道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发生“水星凌日”时,太阳、水星和地球应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水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要发生凌日现象,则必须满足该行星位于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之内,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的行星有水星和金星,因此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金星,B正确;火星、土星和天王星公转轨道均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不会发生“凌日”现象,ACD错误,故选B。
3.A 4.A
【解析】3.月球围绕行星地球转,所以月球属于卫星,A正确;地球属于行星,B错误;嫦娥六号属于人造天体,C错误;月壤样品属于月球的一部分,不独立存在,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A。
4.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后,位于月球上,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级别均高于地月系,排除BCD。故选A。
5.C 6.B
【解析】5.根据图中P、Q两地的地理位置判断,P地位于青藏高原,Q地位于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强,而撒哈拉沙漠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此太阳辐射强,因此导致P、Q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影响因素是天气,C正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与地形有关,而撒哈拉地区太阳辐射强与地形关系不大,排除A;两地纬度都不是最低的,因此纬度不是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因素,排除B;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C。
6.读图可知,Q地年日照时数大于3000小时,而P地大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小于3000小时,因此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多,A错误;读图可知,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多大于85×105J/(m2.a),而Q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85×105J/(m2.a),因此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B正确;图中数据表明,Q地日照时数高于P地,而Q地太阳辐射总量低于P地,因此日照时数不能决定太阳辐射总量,C错误;P因海拔高,气候高寒,热量条件差,而Q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温高,热量条件好,因此两地的热量条件不相当,D错误。故选B。
7.A 8.A
【解析】7.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①层为日冕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故此题选A。
8.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产生混乱,而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通信;太阳活动增强时,可能会导致气候的异常,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①③正确;当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由它导致的极光现象会增加,能观看极光的范围扩大,②错;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小,④错。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
9.C 10.C 11.B
【解析】9.图示尼亚加拉瀑布景观中,瀑布本身属于水圈;瀑布下方的岩石属于岩石圈;周围的空气属于大气圈;瀑布周围有植被属于生物圈。因此,该景观体现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共4个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瀑布由水体构成,而水体属于水圈,C正确。大气圈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均不符合主体要素的描述,A、B、D错误。故选C。
11.瀑布的形成过程涉及多个圈层的相互作用:岩石圈的地壳运动形成地势落差,水圈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瀑布,大气圈通过降水补给水体,生物圈可能通过植被影响水循环。这一过程体现了各圈层之间存在物质迁移(如水体在各圈层间的流动)和能量转化(如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正确;四大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并非独立发展,C错误;岩石圈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并非都来自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B。
12.C 13.A 14.B
【解析】12.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大气中氧气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读图可知,29亿年前处于太古宙,已有藻类繁殖,因此藻类生物最可能是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A正确;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均出现在之后的显生宙,BCD错误。故选A。
14.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标志着长达1.6亿年的恐龙时代正式终结,说明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大约为距今约6600万年以前,存在长达1.6亿年的时间(即约距今2.26亿年-距今6600万年),读右图可知,该时段处于中生代三叠纪至白垩纪,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B 16.A 17.C
【解析】15.根据图示可知,甲岸是河曲的凹岸,以侧蚀作用为主,在侵蚀作用下,甲侧河床较陡且水深较深,①④正确,B正确;乙岸是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易形成宽广河漫滩,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16.“裁弯取直”后河道变直、流程缩短,水流速度加快,A正确;流速快使搬运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B错误;水量增大,流速加快,使下切作用增强,C错误;河道“裁弯取直”后排水更通畅,洪涝灾害减轻,D错误。故选A。
17.牛轭湖由河曲“裁弯取直”形成,河曲多在地势平坦、流速慢的平原发育,东北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易形成河曲,进而形成牛轭湖,C正确;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东南丘陵有一定起伏,都不利于河曲发育,ABD错误。故选C。
18.B 19.A 20.D
【解析】1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周边地区沙山主要是由枯水季节裸露的河床、湖床上的泥沙在风力搬运堆积下而形成,属于风力堆积地貌,B正确;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均不会形成沙丘(沙山),ACD错误。故选B。
19.结合所学知识,第四纪末次盛冰期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少,河湖水位低,出露滩涂面积大,沙源丰富。盛冰期海平面下降,该时期受海陆热力性质增大等因素影响,风速大,有利于搬运与堆积大量泥沙,形成沙山,A正确;盛冰期降水少,气温低,植被少,蒸发较弱,BCD错误,故选A。
20.结合所学知识,冬季该区域降水少,河湖出露面积大,沙源丰富,冬季风较强,利于搬运堆积泥沙,沙山发育速度最快,D正确;其余季节,降水相对较多,水位较高,河湖床出露面积较少,冬季风较弱,沙山发育较慢,ABC错误。故选D。
21.(1)火星距离生命宜居带较近,表面温度与地球较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变化幅度较适宜等。
(2)加快:从地球资源环境、人类探索宇宙能力的提高、人造天体带来的安全威胁和探索宇宙意义等方面回答。
或放缓:可从搬离的困难性、地球的特殊性和一定时间内发现宜居星球可能性小。
22.(1)地幔;判断依据:地震震源位于海洋,震源深度50千米,超过了海洋地壳的厚度。
(2)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感觉到左右晃动;鄂霍次克海渔船上人们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原因:纵波传播速度快,且能穿过固、液、气三态,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
(3)火山喷发后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中,接着沉降后进入水圈或被生物圈吸入、滞留。
23.(1)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
(2)内力: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纬度高且多山,冰川侵蚀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强。
(3)峡湾地貌的形成顺序:②③①。形成过程:在高纬度地区,冰川深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深入海洋的U形槽谷底部,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
24.(1)甲为光球层;乙为色球层;丙为日冕层。
(2)在太阳活动期间,色球层上的耀斑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这些辐射能到达地球时,引起了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
(3)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及电网系统;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安全等。耒阳市第二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试题
地 理
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5×20=50分)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下图为“水星凌日”时水星在太阳表面的“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星凌日”时,能正确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太阳系中还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火星 B.金星 C.土星 D.天王星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返回舱携带月球背面吕姆克山脉区域的月壤样品成功着陆地球,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此次任务中,嫦娥六号着陆器搭载了“月基光学望远镜”,在月球表面开展天文观测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材料中涉及天体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月球——卫星 B.地球——恒星
C.嫦娥六号——自然天体 D.月壤样品——天体
4.嫦娥六号着陆器在月球表面开展观测时,其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P、Q两地太阳辐射强的共同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天气 D.下垫面性质
6.P、Q两地相比可知( )
A.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 B.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 D.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太阳部分,但部分大气层需要借助特制仪器或特殊天文现象时才能看到。下图示意太阳的大气分层以及太阳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太阳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层为日冕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光球层
B.①层为日冕层,②层为光球层,③层为色球层
C.①层为光球层,②层为色球层,③层为日冕层
D.①层为色球层,②层为日冕层,③层为光球层
8.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数量多的年份,地球( )
①易产生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通信 ②两极极光易受影响,能观看极光的范围明显缩小
③对气候有一定影响,旱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④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全球气候变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美国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0.构成该景观主体要素所属的圈层(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11.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在距今约6600万年前,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标志着长达1.6亿年的恐龙时代正式终结。图为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地质时期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特点是( )
A.持续性增长 B.波动下降 C.波动上升 D.先增后减
13.大约29亿年前,氧气含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
A.藻类生物 B.被子植物 C.裸子植物 D.蕨类植物
14.据材料推测恐龙生活的地质时期为( )
A.寒武纪至奥陶纪 B.三叠纪至白垩纪
C.二叠纪至三叠纪 D.侏罗纪至新近纪
下图为1998年长江中游某河段的河流形态示意图。因河流多次“裁弯取直”,在长江干流北侧形成多个牛轭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乙岸相比,甲岸( )
①岸陡水深 ②河漫滩广 ③沉积为主 ④侧蚀明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发生“裁弯取直”后,河流( )
A.水流速度加快 B.泥沙淤积增多 C.下切作用减弱 D.洪涝灾害加重
17.除长江中下游外,我国牛轭湖分布较多的是( )
A.横断山区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东南丘陵
鄱阳湖周边区域分布着众多沙山,主要是在第四纪末次盛冰期形成。下图分别为鄱阳湖周边区域沙山分布图和沙山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鄱阳湖周边沙山属于( )
A.风力侵蚀地貌 B.风力堆积地貌 C.流水侵蚀地貌 D.流水堆积地貌
19.第四纪末次盛冰期有利于沙山形成的条件是( )
A.降水少,风速大 B.降水多,水域面积广
C.气温低,植被多 D.光照强,蒸发较旺盛
20.推测目前鄱阳湖周边地区沙山发育最快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共50分)
21.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表是地球和火星的部分物理性质统计表。(8分)
自转周期(地球=1) 表面温度(K) 大气特征
地球 1.00 288 以氮气、氧气为主的大气
火星 1.03 210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1)在探索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存在生命可能性最大的行星,结合图表说明原因。(4分)
(2)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等威胁,有人认为应加快探索宜居星球的步伐,寻找新的家园。也有人认为应放缓探索步伐,将更多精力用于保护地球家园,你赞同哪个观点,并阐明理由。(4分)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24年8月18日3时10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发生7.0级地震,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有明显震感,震中5000m范围内平均海拔约-658m。在地震发生前不久,堪察加半岛的希韦卢奇火山开始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度近9000米。下图示意此次地震的位置。
(1)判断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地球内部圈层,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对比地震发生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与鄂霍次克海渔船上人们感觉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简要分析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在地球外部圈层的迁移过程。(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南美洲有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众多高峰终年被冰雪覆盖,图1为其山顶的典型景观。南美洲南端常年盛行强劲的西风,西海岸海岸线曲折破碎,多峡湾地貌,图2为峡湾地貌的形成示意图。图3为南美洲略图。
(1)指出图1中典型的冰川地貌类型。(4分)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南美洲南端西海岸海岸线破碎的原因。(4分)
(3)指出图1中峡湾地貌的形成顺序,并描述南美洲南端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太阳外部结构是指太阳大气层,也是太阳活动现象集中的场所,常见的太阳活动现象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这些现象分别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下图示意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
(1)指出图中太阳外部结构甲、乙、丙的名称。(6分)
(2)分析太阳耀斑引起地球磁暴的主要原因。(4分)
(3)简述太阳耀斑爆发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