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固始一中九年级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7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生活处处有物理,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一块冻肉,过一会儿看到其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一种现象:用湿手触摸片刻会感觉手指被“黏”住了,这是因为手上的水发生(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打开暖风白雾就会消失,这时白雾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3如图所示是某九年级学生在科技馆触摸静电起电球后的场景,这位同学的头发“爆开”的原因是头发带上(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胶棒带,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丙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如图甲所示是一台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状态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此冲程的能量转化情况与(选填“乙”或“丙”)图相同,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10次,飞轮的转速为r/min。5.“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将酒盏漂浮在清冽的溪水上随溪流动,会降低酒的温度,在这个过程中,酒的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酒的内能,若酒盏里质量为100g,温度为30℃的酒在漂流过程中,放出了1700!的热量,酒的温度降低至℃[C酒=3.4x103J/kg·。℃)1。6.“早穿皮袄午穿纱”表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砂石的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2kg的水从75℃降低到25℃,放出的热量为J。[c*=4.2x10J/kg·℃)]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一一“雪消”是熔化现象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一“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B.物体的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C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9.下列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温度高,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使人感到凉快,原因是水的比热容大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海面吹向沙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