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三 透镜思维导图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透镜(一)分类: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二)光路图相关概念光心: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或发散)的点。对于凸透镜,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实焦点;对于凹透镜,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 凹透镜(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焦点。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二 凸透镜(一)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具体规律如下:当物距 u > 2f(f 为焦距)时,像距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当物距 u = 2f 时,像距 v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 f < u < 2f 时,像距 v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当物距 u = f 时,不成像。当物距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物距 u 与焦距 像的性质 像距 v 与焦距应用f 的关系 正倒 大小 虚实 f 的关系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f2f 投影仪u=f 不成像u(二)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等。2.实验操作: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移动蜡烛和光屏,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3.规律总结: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析讨论(1)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现象原因有哪些?可能原因有: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烛焰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③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3)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光屏上像的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4)成实像时,将烛焰和光屏调换位置时,在光屏上仍能成实像。原因是:光路可逆。(5)用蜡烛进行实验时,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会往上移动,需要进行以下调整,使像重新回到光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屏中央:向上移动光屏、向上移动蜡烛、向下移动凸透镜。知识点三 凸透镜应用(一)照相机利用凸透镜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胶片或感光元件上。(二)投影仪利用凸透镜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将投影片上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三)放大镜利用凸透镜 u < 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放大微小物体,便于观察。知识点四 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结构眼睛的主要结构包括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二)视觉的形成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将其处理为正立的像,从而形成视觉。(三)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原理: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佩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课堂例题题型一:透镜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主要考察透镜分类(凸透镜 /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 / 发散)、焦点和焦距判断,及光路作图。解题需先根据光线折射情况区分透镜类型,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判断焦距可通过 “平行光聚焦法”,即平行光经透镜后会聚(或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光路作图需牢记 “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光线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的规则。1.如图是摄影爱好者阿雅记录的唯美瞬间,她手中握的玻璃球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答案】A【详解】如图她手中握的玻璃球中间厚边缘薄,视线中成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选 A,BCD 不符合题意。2.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详解】A.图中为凹透镜,发散的光被会聚了,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故 A 错误;B.图中为凹透镜,平行光被会聚了,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故 B 错误;C.图中为凸透镜,光线被会聚,并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故 C 正确;D.图中为凹透镜,平行光被发散了,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C。3.下列各图是小明所画的光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后的折射光路,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A. B.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C. D.【答案】B【详解】ACD.由图可知,光经过透镜折射后变得比原来发散了,则透镜为凹透镜,故 ACD 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光经过透镜折射后变得比原来会聚了,则透镜为凸透镜,故 B 符合题意。故选 B。4.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 F 点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D.若在 F 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则该凸透镜对小灯泡发出的光将不具有会聚作用【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O 点为该凸透镜的光心,故 A 错误;B.任意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才会聚于 F 点,故 B 错误;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变,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故 C 正确;D.凸透镜对光始终有会聚作用,若在 F 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根据光的可逆性,对小灯泡发出的光仍具有会聚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C。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可以测量凸透镜焦距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B. 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虚像,它不是能量的聚集C.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 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详解】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太阳光经过透镜后会会聚到一点,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故 A 正确;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不透明的手掌的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的影子,不是由光线会聚而成,不是能量的聚集。故 B 错误。C.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感觉折断了,故 C 错误;D.平静水面上塔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虚像,故 D 错误。故选 A。6.如图表示的是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详解】A.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故 A 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 B 错误;C.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 C 正确;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D.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发散出去,而图中的折射光线是会聚,故 D 错误。故选 C。7.2025 年 1 月 20 日,在第九届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现场用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小红为了研究此现象,让光束透过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投射在墙上,如图乙。 (填“上”或“下”)方眼镜的透镜类型与冰透镜相同,为 透镜。【答案】 下 凸【详解】[1][2]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所以冰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图乙中,上方的透镜下的光斑中间暗,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下方的透镜下的光斑中间亮,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为凸透镜,所以下方的透镜和冰透镜类型相同。8.如图所示,虚线框内透镜为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答案】凹透镜【详解】由图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远离主光轴偏折,因此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为凹透镜。9.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测得其焦距为 10cm,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然后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 10cm 的是 (均选填“甲”“乙”或“丙”);凸 透镜越厚,其焦距越 (选填“长”或“短”)。【答案】 丙 短【详解】[1]乙图中光线在更近的地方会聚,焦距小于 10cm,丙图中光线在更远处会聚,焦距大于 10cm。[2]根据甲乙丙三图可以发现,凸透镜越厚,其焦距越短,聚光能力更强。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0.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 15cm 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 有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在靠近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答案】 会聚 小于【详解】[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比凸透镜还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白纸最初距凸透镜 15cm;将该透镜向纸面在靠近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最小、最亮的点即焦点,距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小于 15cm,所以该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 15cm。11.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答案】【详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12.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经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13.如图所示,画出光线 ab 与 oc 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详解】平行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凹透镜的焦点,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如下图所示:14.如图所示,补全入射光线,画出像 A'B'对应的物体 AB。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详解】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交于凸透镜的焦点;②过凸透镜的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会聚的地方为像 A'对应物体 A 的位置。过 A 作主光轴的垂线,画出对应的物体 AB,作图如下所示15.请根据图所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答案】【详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1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题型二:凸透镜核心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包括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正倒 / 大小 / 虚实)及实验操作。解题先明确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再对应成像特点: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f成正立放大虚像;实验题需注意 “三心等高”(烛焰、透镜、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若光屏无法成像,可能是 u≤f 或三心不等高;涉及物距变化时,遵循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的规律判断像的变化。1.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电子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关于这项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A.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B.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C.物体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后车超车时司机通过显示屏看到后车的像逐渐变大【答案】D【详解】AC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成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 u>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后车超车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司机通过显示屏看到后车的像逐渐变大,故 AC 错误,D 正确;B.光在密度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因而显示屏不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否则看不到显示内容,故 B 错误。故选 D。2.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1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D【详解】A 图中物距为45.0cm-35.0cm=10.0cm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物距等于焦距,光屏不能成像,只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故 AB错误;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不能成像,故 C 错误;D.将凸透镜移动到 55cm,物距为55.0cm-35.0cm=20.0cm像距为75.0cm-55.0cm=20.0cm此时u=v=2f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故 D 正确。故选 D。3.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 a、b 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 a 移向 b 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 L 的位置及焦点 F 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L 位于 b、N 间,其左焦点 F 位于 a、b 间B.L 位于 b、N 间,其左焦点 F 位于 M、a 间C.L 位于 M、a 间,其右焦点 F 位于 a、b 间D.L 位于 M、a 间,其右焦点 F 位于 b、N 间【答案】D【详解】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一定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当物体从 a 移向 b 时,发现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增大,此时物体一定远离凸透镜,并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凸透镜 L 在 M、a 间,其右焦点 F 位于 b、N 间,故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若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等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1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B【详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B。5.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所成的像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水球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水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若王亚平让水球远离自己,则她在水球中的像将会变小D.王亚平的脸部到水球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C【详解】ABD.王亚平面前的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此时的“倒影”是通过凸透镜成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王亚平位于水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此时成的是缩小的实像,所以能成在光屏上,这个水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 ABD 错误;C.若王亚平离水球越远,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变小,故 C 正确。故选 C。6.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发光体距该凸透镜 15 厘米,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答案】A【详解】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发光体距该凸透镜 15cm,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15 厘米处向 30 厘米处移动时,则( )A.像变大 B.像先变大后变小C.像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详解】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15 厘米处向 30 厘米处移动,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1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不断增大,则像距不断缩小,所成的像也变小。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8.如图所示为某款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通过一个简单的三维点云相机对人体进行拍摄,准确识别疫苗注射部位及注射角度,云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识别时,能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注射时,机器人向接种者靠近,拍摄到接种者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 凸 缩小 变大【详解】[1][2]云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识别时,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3]注射时,机器人向接种者靠近,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因此拍摄到接种者的像将变大。9.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 (选填“高”或“低”)些。【答案】 缩小 高【详解】[1]无人机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需要将像拍摄小些,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知,需要无人机飞的高些来增大物距。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当把蜡烛从 a 点移动到 c 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位于 d 点时,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答案】 变大 不能1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详解】[1][2]当把蜡烛从 a 点移动到 c 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当蜡烛位于 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11.如图 1,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如图 2,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与日常生活 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答案】 10.0 投影仪【详解】[1]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2]如图 2,易知物距为 15.0cm,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故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成像原理与日常生活中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12.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 (选填“增大”或“减小”)物距,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答案】 倒立 增大 变小【详解】[1]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照时,景物位于二倍焦距以外,通过手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利用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变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 S 的像点 S ,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 S 的位置,图中O 为光心,F 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 】【详解】从点 S 画两条光线,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 S 的像点 S′。如图所示:14.如图所示为学校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此时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调换位置,仍然可以看见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答案】(1)10.0(2)缩小(3)可逆【详解】(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2)如图乙所示,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应该处于二倍焦距之外,像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调换位置,对调物距和像距,仍然1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可以看见烛焰清晰的像。15.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调到 ;(2)他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 (选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者“正立放大”)清晰的像,该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3)他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0cm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案】 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 照相机 向右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详解】(1)[1]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2]由题意知f=15cm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cm 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 40cm,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照相机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该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3)[4]当物体在光具座上 30cm 刻度线处时,物距等于 20cm,处于 1 倍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近像远的规律可知,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向右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题型三:凸透镜应用围绕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摄像头等)出题。解题需先明确设备对应的成像原理:照相机和摄像头利用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利用 f镜利用 u(增大物距),像变小”“投影仪中投影片靠近镜头(减小物距),像变大”。1.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看到正立放大的图文像,在此现象中( )1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水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水滴相当于放大镜C.看到的图文像是实像 D.图文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答案】B【详解】A.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是水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 A 不符合题意;BCD.水滴中间厚边缘薄是水凸透镜,屏幕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对于放大镜,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下列给出的各种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甲: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光的反射B.乙:“字”经放大镜被放大——光的直线传播C.丙: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光的反射D.丁:手影的形成——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答案】C【详解】A.甲: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笔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笔向上弯折,因此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乙:“字”经放大镜被放大,属于凸透镜成像,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C.丙: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C 符合题意;D.丁:手影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3.中华成语博大精深,有些成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与成语“镜花水月”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1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 古代计时圭表 B. 太空“水镜”C. 小孔成像 D. 赵州桥“倒影”【答案】D【详解】“镜花水月”这一成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实际上是物理学中光的反射现象的生动体现。A. 古代计时圭表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圭表在阳光下,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会在特定位置形成影子,根据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计时,故 A 不符合题意。B. 太空 “水镜”,如果是指类似水滴透镜成像等情况,凸透镜成像其成像原理为光的折射 ,故 B 不符合题意。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故 C 不符合题意。D. 赵州桥 “倒影”是桥在水面上形成的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4.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测温、摄像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 B.凸透镜C.平面镜 D.凹面镜【答案】B【详解】根据生活场景,相片小于实物,因此成像特点为缩小的实像,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可以知,摄像镜头是凸透镜,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5.2021 年 6 月 10 日,本年全球唯一的日环食登场,天文爱好者用相机拍摄了这一天象奇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日环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虚像B.日环食在水中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日环食在照相机中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日环食在照相机中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C【详解】A.日环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中间的阴影是被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原因,故 A 错误;B.日环食在水中成的倒影是光在水面上反射形成的,和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故 B 错误;C.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像,故 C 正确;D.日环食在照相机的二倍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 D 错误。故选 C。6.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城市某路口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的镜头拍到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此镜头应用的原理可以用作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眼镜片。【答案】 倒立 远视【详解】[1] 监控器的镜头实质是凸透镜,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拍到的是倒立的实像。[2] 远视眼则是由于眼球的晶状体曲度过小,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导致其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过弱,使得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矫正远视眼,我们需要使用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点前移到视网膜上,故凸透镜可以用在远视眼的矫正眼镜片上。7.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则手机摄像头离二维码的距离肯定大于 (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传感器上成的 是(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2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 二倍焦距 倒立 缩小【详解】[1][2][3]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以外。8.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答案】 凸透镜 虚【详解】[1][2]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9.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利用该幻灯机工作时,光通过凸透镜会发生 ,人们能看到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因为屏幕将幻灯机投射过来的光 进入了人的眼睛(以上两空均选填“折射”或“反射”)。为了能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 厘米范围内。【答案】 折射 反射 10~20【详解】[1][2]光通过幻灯机的凸透镜会发生折射,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屏幕将幻灯机投射过来的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中,人看到屏幕上的像。[3]放映时,幻灯片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 10~20cm 之间。10.如图所示,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图中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2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 凸 倒立【详解】[1][2]摄像头利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11.如图甲所示,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答案】 10.0 照相机【详解】[1]凸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20.0cm-10.0cm=10.0cm[2]由图乙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12.目前,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 的实像。【答案】 凸透 倒立、缩小【详解】[1]摄像头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所以摄像镜头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2]摄像头的成像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人脸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题型四:眼睛和眼镜2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考察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关键区分两者成像位置和矫正透镜。解题先判断视力问题: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矫正;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矫正;分析选项时,先看成像位置是否符合成因,再看矫正透镜类型是否匹配。1.2018 年 8 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学生体质,增强体育锻炼,并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正确的分别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答案】C【详解】表示近视眼成像是折光能力太强,在视网膜前成像,故甲图正确,需要带凹透镜发散,故丙图正确。故选 C。2.2025 年 3 月 1 日,我国的“四维高景一号”03、04 星传回首批影像,影像中地面上的景物纹理清晰。卫星中的相机在拍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中的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B.镜头到地面的距离小于镜头二倍焦距C.相机镜头离地面越远,所成的像越小D.相机镜头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答案】C【详解】A.卫星中的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不是发散作用,故 A 错误;B.卫星在拍摄地面景物时,物距(镜头到地面的距离)远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B错误;C.相机镜头离地面越远,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故 C 正确;D.相机镜头是凸透镜,而矫正近视眼需要凹透镜,因此相机镜头不能用于矫正近视眼,故 D 错误。故选 C。3.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2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答案】A【详解】BD.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大了,因此是发散透镜,是凹透镜,故 BD 错误;AC.近视眼成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导致在视网膜前成像,需要佩戴凹透镜,故 A 正确,C 错误。故选 A。4.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配戴凹透镜能矫正近视眼;②图,眼睛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因;③图,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因;④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说明配戴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综合分析知道,近视眼成因的原理图是③,其矫正的原理图是①,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5.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答案】A【详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2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因;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丙反映了近视眼的矫正,故 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故选 A。6.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初高中生近视率高达 80%,国家卫生健康委于 2023 年 7 月 25 日开展“启明行动”,主题是:重视儿童眼保健,守护孩子明眸“视”界。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ad B.bd C.ac D.bc【答案】C【详解】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应佩戴具有发散光线功能的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重新呈现在视网膜上。故图ac 符合题意。故选 C。7.小明周末和朋友相约一起爬黄山,他站在稍远一点不戴眼镜时看迎客松感觉很模糊,戴上眼镜看迎客松就很清晰了,则小明的视力问题和需要佩戴的眼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凹透镜 B.近视眼、凸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答案】A【详解】小明站在稍远一点不戴眼镜时看迎客松感觉模糊,戴上眼镜能看清,说明小明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物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佩戴凹透镜能使像后移,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近视眼。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用来矫正远视眼的。所以小明需要佩戴凹透镜,故 A 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 A。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选填“A”“B”)。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 甲 丁 B【详解】[1]甲图,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乙图,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2] [3]丙图,是用凸透镜来矫正的,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丁图,是用凹透镜来矫正的,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故 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9.近年来,青少年眼睛近视日趋严重,我们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眼,图中 图是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答案】 会聚 前面 乙【详解】[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面,而不是落在视网膜上。[3]矫正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图乙中佩戴的是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图甲佩戴的是凸透镜,是矫正远视眼的原理图。10.如图所示,透过该眼镜,发现字变小了,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它的实质 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眼睛成因之一是长时间用眼后,晶状体变厚,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 膜(选填“前”或“后”)。【答案】 近视镜 凹透镜 前2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详解】[1]透过眼镜看到字变小,说明该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判断为近视镜。[2]近视镜的实质是凹透镜,因为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成像变小。[3]近视眼的成因之一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导致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造成视物模糊。11.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所示, 图(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选填“凸”或“凹”)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 乙 凹 倒立【详解】[1][2][3]由乙图可知,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是近视眼的成因,故图中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2.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矫正 用(选填“凹”或“凸”)透镜。【答案】 倒立 乙 凹【详解】[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故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由图可知,图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3]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具有发散光线功能的凹透镜,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随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实像的是( )2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 用照相机拍下的月亮的照片B. 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C. 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D. 岸边植物的倒影【答案】A【详解】A.用照相机拍下的月亮的照,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 A 符合题意;B.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 B 不符合题意;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影子不是像,故 C 不符合题意;D.岸边植物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小华对光学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分组正确的是A.倒立——缩小像——照相 机正立——放大像——放大镜B.红外线——杀菌、消毒紫外线——夜视仪C.老花镜——凹透镜近视镜——凸透镜D.实像——凹透镜虚像——凸透镜【答案】A【详解】当凸透镜的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2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大镜,故 A 正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夜视仪利用了红外线成像技术;紫外线可用来消毒、杀菌,故 B 错误;老花眼是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像呈在视网膜上,近视镜是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故 C 错误;凹透镜只能成虚像,不能成实像,凸透镜既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故 D 错误,故选 A.3.小文到青海湖旅游时,用照相机记录了青海湖的美景。以下物体与照相机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投影仪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放大镜【答案】C【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照相机原理;A.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 A 不符合题意;B.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且凹透镜不成实像,故 B 不符合题意 ;C.监控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故 C 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4.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答案】A【详解】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 A 正确;B.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对所有的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 B 错误;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 C 错误;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能力越强,故 D 错误。故选 A。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 20cm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D.若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 10cm,则在另一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D【详解】AB.由①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实验②中,此时物距u=50cm﹣35cm=15cm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2f>u>fv>2f即像距大于 2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AB 正确,不符合题意;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所成的像会变小,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 10cm,即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小于 10cm,才能在另一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6.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间某位置后,观察到光屏中央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蜡烛移至“45厘米”刻度处,再移动光屏,看到的现象是( )3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不成像【答案】D【详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0cm故 f=10.0cm,若将蜡烛移至 45cm 处,则物距为 5.0cm,小于 1 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不成像。故选 D。7.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答案】 照相机 凹透镜【详解】[1]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推迟会聚。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提前会聚。为了使远处物体的像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8.2021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别让手机“偷走”孩子的梦想,而且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3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应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答案】 甲 凹透镜【详解】[1]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造成近视眼。由图知道,甲是近视眼的成因。[2]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9.光刻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制作的关键一环,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纳米级集成电路“雕刻”时,透过镂空掩膜的紫外线通过缩图透镜后在硅片上成倒立 的实像;当将镂空掩膜远离缩图透镜时,调整硅片位置,硅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答案】 缩小 变小【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缩图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则掩膜上的电路在硅片上成的像应变小,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当将镂空掩膜远离缩图透镜时,硅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变小。10.如图所示是用蜡烛完成的两个光学实验。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乙是用蜡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将器材按图中的位置摆放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该成像特点制成的;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向上方移动”“向下方移动”或“仍在原来的位置”)。【答案】 不同 放大 投影仪 向上方移动3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详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是光的折射,两者的原理不同。[2][3]由图乙得,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是利用该成像特点制成的。[4]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由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得,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方移动。11.如图所示,完成凹透镜两条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答案】【详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12.请根据图甲所示光路,在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小明患有近视,他能清晰得看到近处物体 S,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答案】【详解】图甲中右侧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发散一些,说明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该透镜是凹透镜,如图所示:3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他能清晰得看到近处物体 S,所以,成像正好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13.画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答案 】【详解】由于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上,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不发生折射,沿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如下图所示:14.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小光将蜡烛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 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答案】 同一高度上 10.0 缩小 照相机【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2]因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物距等于两倍焦距,由图可知,物距等于 20.0cm,所以焦距为 10.0cm。(3)[3][4]移动前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15.卓玛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木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当蜡烛放在 35cm 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4)实验结束后,交流时发现使用蜡烛进行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卓玛想利用 LED 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甲”“旧”“上”“王”几个汉字中,适合做成 LED 光源的字是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 放大 投影仪(4) 上【详解】(1)根据平行光于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后会过焦点得知,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3)由图乙可知,将蜡烛移至 35cm 刻度处,此时2 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因为凸透镜成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适合做 LED 光源的汉字是上字。课后提升1.如图所示为一同学用照相机拍摄的同一个茶杯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拍照时,茶杯所成的像位于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焦距一定,左图照片茶杯的像较小,拍摄时照相机镜头离茶杯较近D.图照片茶杯的像较大,拍摄时物距小于镜头焦距【答案】B【详解】ABD.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利用照相机拍照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位于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 AD 错误,B 正确;C.照相机焦距一定,图甲照片茶杯的像较小,像距较小,物距较大,所以拍摄时照相机镜头离茶杯较远,故 C 错误。故选 B。2.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去某景区旅游时用手机拍摄的一张照片。下列关于手机摄像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手机摄像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C.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照相时,要使像变大,手机应远离所拍景物【答案】C【详解】A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 AB 错误,C 正确;D.照相时,要使像变大,需要增大像距、减小物距,所以手机应靠近所拍景物,故 D 错误。故选 C。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6cmC.先向左移动蜡烛,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只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答案】C【详解】A.由图得,物距小于像距,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A 错误;B.该凸透镜的焦距满足f u 20.0cm 2 f2 f<v 30.0cm则1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是 16cm,故 B 错误;C.凸透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同,先向左移动蜡烛,再将凸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可以增大像距,只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像距更大,不能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故 D 错误。故选 C。4.2023 年 12 月 16 日 14 时,贵阳轨道交通 3 号线开通运营,贵阳轨道交通步入“连线成网”新时代。如图所示为贵阳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刷脸”验证成功后就能开闸进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显示屏上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B.“刷脸”过程中,人脸是光源C.用于“刷脸”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3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D.乘客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小【答案】C【详解】A.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所以显示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 A 错误;B.人脸不会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 B 错误;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所以,“刷脸”时面部需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人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 D 错误。故选 C。5.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广告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投射到地面上。下列关于其成像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所成的像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投影片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要想使所成的像大一点且清晰仅需将投影片靠近镜头【答案】B【详解】广告投射灯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投射到地面,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像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投影片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所成的像大一点且清晰,像距变大,物距变小,需将胶片靠近镜头、镜头远离地面,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6.根据图,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cm。【答案】15.03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详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则凸透镜的焦距f 65.0cm 50.0cm 15.0cm7.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应该用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这种透镜对光有 作用。【答案】 照相机 凹 发散【详解】[1]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2][3]近视眼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图甲表示近视眼,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8.“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使角膜形成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形似近视眼镜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答案】 倒立 凹透镜【详解】[1] 眼睛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 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9.小刚用照相机将花坛的鲜花拍摄下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 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鲜花。【答案】 凸 会聚 靠近【详解】[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3]照相机所成的是实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靠近鲜花。10.如图是小明参加校园摄影大赛的参赛作品,夕阳下的沙滩上有一颗水晶球,透过水晶球可以看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景色,此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填生活应用)原理相同。【答案】 缩小 照相机【详解】[1]透过水晶球看远处的景色,物距大,像距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透过水晶球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景色。3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2]由于透过水晶球看远处景物是倒立、缩小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体距离凸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的原理相同。11.中国古代时,人们就不仅知道凸透镜能取火,还能映物放大成虚像。请将图中凸透镜放大成虚像的光路图补充完整。①画出折射光线②标出 S 的像点 S 的位置(保留画图轨迹)【答案】【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过光心得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用虚线反向延长两条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就是 S 的像 S’。如图所示:12.如图所示,完成该透镜光路。【答案】【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4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3.A 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 F 和 A 点在光屏上的像 A'的位置。【答案 】【详解】从 A 点做过光心 O 的光线,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交光屏与一点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过光心的光线会聚于一点 A';这个点就是 A 的像点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和主光轴的交点 F 就是焦点,如图14.小曹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1)【猜想与假设】小曹发现使用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篮球架时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篮球架,使用同一个凸透镜看近处的课本时却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课本。于是提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特点可能与 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曹找到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为了使像可以成在 ,小曹先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物距 像距 像高 像的正/cm /cm /cm 倒1 30 15 1 倒立2 20 20 2 倒立4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3 15 30 4 倒立(2)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曹估测出烛焰的高度约为 2cm。然后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合适的位置,使光屏上成最清晰明亮的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通过分析数据后小曹解释看到倒立、缩小的篮球架的原因是 。(3)小曹发现将蜡烛继续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至一倍焦距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最清晰明亮的像,原因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所成的像是 ,无法成在光屏上。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拓展与应用】在做完上表中第三组实验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曹又找到了一个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替换实验中的凸透镜。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最清晰明亮的像,需要将光屏向 移动。【答案】(1) 物距 光屏的中央(2)u>2f(3) 虚像 放大镜 左【详解】(1)[1]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小曹看到了不同特点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像特点可能跟物距有关。[2]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是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表中第 1 组数据可知,u=3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小曹看到倒立、缩小的篮球架的原因是 u>2f。(3)[1][2]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曹又找到了一个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替换实验中的凸透镜,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会使得所成的像靠近透镜,因此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最清晰明亮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1)实验前,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此时小明不小心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是否还会出现光斑: ;(选填“是”或“否”)(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4)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 f=5cm 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1)同一高度上(2) 10.0 是(3) 放大 投影仪(4)近视【详解】(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小明应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cm。[2]在实验过程中,若小明不小心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此时光依然能够通过凸透镜未被遮住的其他部分在光屏上出现光斑,但由于通过的光变少,光斑亮度会变暗。(3)[1][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 u=25.0cm-10.0cm=15.0cm物距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4)若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 f=5cm 的凸透镜,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会使像成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即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在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4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专题三 透镜思维导图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透镜(一)分类:透镜分为凹透镜和凸透镜。(二)光路图相关概念光心: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或发散)的点。对于凸透镜,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实焦点;对于凹透镜,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凸透镜 凹透镜(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虚焦点。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二 凸透镜(一)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指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具体规律如下:当物距 u > 2f(f 为焦距)时,像距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当物距 u = 2f 时,像距 v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 f < u < 2f 时,像距 v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当物距 u = f 时,不成像。当物距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物距 u 与焦距 f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v 与焦距 正倒 大小 虚实 f 的关系 应用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f2f 投影仪u=f 不成像u(二)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等。2.实验操作: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点燃蜡烛,移动蜡烛和光屏,观察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3.规律总结: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析讨论(1)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让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现象原因有哪些?可能原因有: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②烛焰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③发光二极管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3)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光屏上像的性质不变,还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4)成实像时,将烛焰和光屏调换位置时,在光屏上仍能成实像。原因是:光路可逆。(5)用蜡烛进行实验时,随着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会往上移动,需要进行以下调整,使像重新回到光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屏中央:向上移动光屏、向上移动蜡烛、向下移动凸透镜。知识点三 凸透镜应用(一)照相机利用凸透镜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胶片或感光元件上。(二)投影仪利用凸透镜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将投影片上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三)放大镜利用凸透镜 u < f 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放大微小物体,便于观察。知识点四 眼睛和眼镜(一)眼睛结构眼睛的主要结构包括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二)视觉的形成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将其处理为正立的像,从而形成视觉。(三)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原理: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使得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矫正:近视眼:佩戴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佩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课堂例题题型一:透镜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主要考察透镜分类(凸透镜 /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 / 发散)、焦点和焦距判断,及光路作图。解题需先根据光线折射情况区分透镜类型,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判断焦距可通过 “平行光聚焦法”,即平行光经透镜后会聚(或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光路作图需牢记 “过光心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光线过焦点(或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的规则。1.如图是摄影爱好者阿雅记录的唯美瞬间,她手中握的玻璃球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2.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 B.C. D.3.下列各图是小明所画的光经过透镜(图中未画出)后的折射光路,其中是凸透镜的是( )A. B.C. D.4.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 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 F 点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D.若在 F 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则该凸透镜对小灯泡发出的光将不具有会聚作用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可以测量凸透镜焦距B. 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虚像,它不是能量的聚集C.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 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6.如图表示的是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图,其中画法正确的是( )A. B.C. D.7.2025 年 1 月 20 日,在第九届亚冬会火种采集仪式上,现场用图甲中的冰透镜成功点燃了火炬。小红为了研究此现象,让光束透过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投射在墙上,如图乙。 (填“上”或“下”)方眼镜的透镜类型与冰透镜相同,为 透镜。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8.如图所示,虚线框内透镜为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9.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测得其焦距为 10cm,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然后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 10cm 的是 (均选填“甲”“乙”或“丙”);凸透镜越厚,其焦距越 (选填“长”或“短”)。10.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 15cm 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在靠近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11.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12.如图甲所示,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3.如图所示,画出光线 ab 与 oc 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保留作图痕迹。14.如图所示,补全入射光线,画出像 A'B'对应的物体 AB。15.请根据图所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题型二:凸透镜核心考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包括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正倒 / 大小 / 虚实)及实验操作。解题先明确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再对应成像特点: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f可能是 u≤f 或三心不等高;涉及物距变化时,遵循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的规律判断像的变化。1.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电子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关于这项技术叙述正确的是( )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B.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C.物体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虚像D.后车超车时司机通过显示屏看到后车的像逐渐变大2.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B.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D.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3.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一物体放在 a、b 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当物体从 a 移向 b 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下列关于凸透镜 L 的位置及焦点 F 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L 位于 b、N 间,其左焦点 F 位于 a、b 间B.L 位于 b、N 间,其左焦点 F 位于 M、a 间C.L 位于 M、a 间,其右焦点 F 位于 a、b 间D.L 位于 M、a 间,其右焦点 F 位于 b、N 间4.一凸透镜的焦距为 ,若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等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5.在天宫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所成的像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这个水球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B.水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若王亚平让水球远离自己,则她在水球中的像将会变小D.王亚平的脸部到水球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6.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发光体距该凸透镜 15 厘米,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A.放大的实像 B.缩小的实像C.等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7.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 15 厘米处向 30 厘米处移动时,则( )A.像变大 B.像先变大后变小C.像变小 D.像先变小后变大8.如图所示为某款智能无针疫苗注射机器人,通过一个简单的三维点云相机对人体进行拍摄,准确识别疫苗注射部位及注射角度,云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识别时,能成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注射时,机器人向接种者靠近,拍摄到接种者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如图为无人机航拍时的照片.航拍时,物体通过镜头成倒立 的实像,为了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那么需要无人机飞的 (选填“高”或“低”)些。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当把蜡烛从 a 点移动到 c 的过程中,像的大小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位于 d 点时,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1.如图 1,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如图 2,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与日常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12.手机强大的拍照功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便利,景物通过手机镜头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像。如图所示,小明利用自拍杆进行自拍,与手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 (选填“增大”或“减小”)物距,手机感光元件上的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新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 S 的像点 S ,画出光路图确定像点 S 的位置,图中O 为光心,F 为焦点(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4.如图所示为学校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此时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与光屏调换位置,仍然可以看见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15.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 15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调到 ;(2)他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1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 (选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者“正立放大”)清晰的像,该成像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3)他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0cm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题型三:凸透镜应用围绕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摄像头等)出题。解题需先明确设备对应的成像原理:照相机和摄像头利用 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利用 f镜利用 u大物距),像变小”“投影仪中投影片靠近镜头(减小物距),像变大”。1.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看到正立放大的图文像,在此现象中( )A.水滴对光有发散作用 B.水滴相当于放大镜C.看到的图文像是实像 D.图文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2.下列给出的各种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1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甲: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光的反射B.乙:“字”经放大镜被放大——光的直线传播C.丙: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光的反射D.丁:手影的形成——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3.中华成语博大精深,有些成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与成语“镜花水月”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古代计时圭表 B. 太空“水镜”C. 小孔成像 D. 赵州桥“倒影”4.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测温、摄像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 )A.凹透镜 B.凸透镜C.平面镜 D.凹面镜5.2021 年 6 月 10 日,本年全球唯一的日环食登场,天文爱好者用相机拍摄了这一天象奇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日环食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形成的虚像1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B.日环食在水中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日环食在照相机中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日环食在照相机中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6.如图所示,是安装在城市某路口的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的镜头拍到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此镜头应用的原理可以用作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眼镜片。7.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则手机摄像头离二维码的距离肯定大于 (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8.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9.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幻灯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 厘米。利用该幻灯机工作时,光通过凸透镜会发生,人们能看到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因为屏幕将幻灯机投射过来的光 进入了人的眼睛(以上两空均选填“折射”或“反射”)。为了能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 厘米范围内。10.如图所示,公共汽车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监控器”,图中摄像头的1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11.如图甲所示,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恰好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12.目前,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镜,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人脸,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 的实像。题型四:眼睛和眼镜考察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关键区分两者成像位置和矫正透镜。解题先判断视力问题: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矫正;远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需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矫正;分析选项时,先看成像位置是否符合成因,再看矫正透镜类型是否匹配。1.2018 年 8 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学生体质,增强体育锻炼,并且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正确的分别是( )14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2.2025 年 3 月 1 日,我国的“四维高景一号”03、04 星传回首批影像,影像中地面上的景物纹理清晰。卫星中的相机在拍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中的相机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B.镜头到地面的距离小于镜头二倍焦距C.相机镜头离地面越远,所成的像越小D.相机镜头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3.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 )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4.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5.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图中能模拟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的图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6.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初高中生近视率高达 80%,国家卫生健康委于 2023 年 7 月 25 日开展“启明行动”,主题是:重视儿童眼保健,守护孩子明眸“视”界。如图所示,模拟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15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ad B.bd C.ac D.bc7.小明周末和朋友相约一起爬黄山,他站在稍远一点不戴眼镜时看迎客松感觉很模糊,戴上眼镜看迎客松就很清晰了,则小明的视力问题和需要佩戴的眼镜分别是( )A.近视眼、凹透镜 B.近视眼、凸透镜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8.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亦需要矫正。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图。对近视眼矫正,是利用了 (选填“A”“B”)。A.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B.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9.近年来,青少年眼睛近视日趋严重,我们要养成良好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面”或“后面”)就会形成近视眼,图中 图是矫正近视眼的原理图。10.如图所示,透过该眼镜,发现字变小了,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它的实质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该眼睛成因之一是长时间用眼后,晶状体变厚,眼睛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16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1.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选填“凸”或“凹”)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12.人眼相当于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由于不合理使用手机,小华患上了近视眼,图 (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图,矫正用(选填“凹”或“凸”)透镜。随堂练习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实像的是( )A. 用照相机拍下的月亮的照片 B. 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C. 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D. 岸边植物的倒影2.小华对光学知识做了如下梳理,其中分组正确的是A.倒立——缩小像——照相机 正立——放大像——放大镜B.红外线——杀菌、消毒 紫外线——夜视仪C.老花镜——凹透镜 近视镜——凸透镜D.实像——凹透镜 虚像——凸透镜3.小文到青海湖旅游时,用照相机记录了青海湖的美景。以下物体与照相机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17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投影仪 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 D.放大镜4.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D.凸透镜的焦距越大,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实验②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 20cm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小D.若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大于 10cm,则在另一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虚像6.在如图所示光具座上,将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光屏间某位置后,观察到光屏中央成清晰等大的像。若将蜡烛移至“45厘米”刻度处,再移动光屏,看到的现象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光屏上不成像7.如图甲所示是人的眼球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类似;如图乙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成像示意图,可以用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矫正,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18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8.2021 年 1 月 15 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别让手机“偷走”孩子的梦想,而且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应配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9.光刻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制作的关键一环,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纳米级集成电路“雕刻”时,透过镂空掩膜的紫外线通过缩图透镜后在硅片上成倒立 的实像;当将镂空掩膜远离缩图透镜时,调整硅片位置,硅片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10.如图所示是用蜡烛完成的两个光学实验。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与“潭清疑水浅”中“水浅”形成原理 (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乙是用蜡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将器材按图中的位置摆放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利用该成像特点制成的;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 (选填“向上方移动”“向下方移动”或“仍在原来的位置”)。11.如图所示,完成凹透镜两条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19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2.请根据图甲所示光路,在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小明患有近视,他能清晰得看到近处物体 S,请完成图乙中的光路。13.画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14.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小光将蜡烛向左移动,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15.卓玛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木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当蜡烛放在 35cm 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4)实验结束后,交流时发现使用蜡烛进行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卓玛想利用 LED 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甲”“旧”“上”“王”几个汉字中,适合做成 LED 光源的字是 。20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课后提升1.如图所示为一同学用照相机拍摄的同一个茶杯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拍照时,茶杯所成的像位于照相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照相机焦距一定,左图照片茶杯的像较小,拍摄时照相机镜头离茶杯较近D.图照片茶杯的像较大,拍摄时物距小于镜头焦距2.如图所示,这是小明去某景区旅游时用手机拍摄的一张照片。下列关于手机摄像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手机摄像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C.手机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照相时,要使像变大,手机应远离所拍景物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B.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16cmC.先向左移动蜡烛,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只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2023 年 12 月 16 日 14 时,贵阳轨道交通 3 号线开通运营,贵阳轨道交通步入“连线成网”新时代。如图所示为贵阳地铁的刷脸乘车系统,乘客进站时只需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刷脸”验证成功后就能开闸进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A.显示屏上的彩色画面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B.“刷脸”过程中,人脸是光源C.用于“刷脸”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乘客靠近摄像头时,成的像会变小5.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广告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投射到地面上。下列关于其成像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B.所成的像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投影片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D.要想使所成的像大一点且清晰仅需将投影片靠近镜头6.根据图,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f= cm。7.眼球的结构类似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青少年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容易患上近视,近视眼应该用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这种透镜对光有 作用。8.“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使角膜形成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形似近视眼镜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9.小刚用照相机将花坛的鲜花拍摄下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 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鲜花。22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10.如图是小明参加校园摄影大赛的参赛作品,夕阳下的沙滩上有一颗水晶球,透过水晶球可以看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景色,此时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填生活应用)原理相同。11.中国古代时,人们就不仅知道凸透镜能取火,还能映物放大成虚像。请将图中凸透镜放大成虚像的光路图补充完整。①画出折射光线②标出 S 的像点 S 的位置(保留画图轨迹)12.如图所示,完成该透镜光路。13.A 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 F 和 A 点在光屏上的像 的位置。14.小曹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1)【猜想与假设】小曹发现使用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篮球架时可以看到倒立、缩小的篮球架,使用同一个凸透镜看近处的课本时却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课本。于是提出猜想:凸透镜成像特点可能与 有关。【设计并进行实验】小曹找到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为了使像可以成在 ,小曹先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32026·初中物理·一轮复习物距 像距 像高 像的正/cm /cm /cm倒1 30 15 1 倒立2 20 20 2 倒立3 15 30 4 倒立(2)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曹估测出烛焰的高度约为 2cm。然后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合适的位置,使光屏上成最清晰明亮的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上表。通过分析数据后小曹解释看到倒立、缩小的篮球架的原因是 。(3)小曹发现将蜡烛继续向凸透镜方向移动至一倍焦距以内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最清晰明亮的像,原因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所成的像是 ,无法成在光屏上。生活中的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拓展与应用】在做完上表中第三组实验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曹又找到了一个焦距为 5cm 的凸透镜替换实验中的凸透镜。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最清晰明亮的像,需要将光屏向 移动。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1)实验前,小明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此时小明不小心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是否还会出现光斑: ;(选填“是”或“否”)(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 f=5cm 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三透镜 专题三透镜(原卷版).docx 专题三透镜 专题三透镜(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