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社会法治学科课堂作业调测卷卷一历史部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一。下图是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年代标尺,其②处是()①②③距今约170方年距今约距今约约6000年前70万年20万年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2.比较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使你更好地琪解问题。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进步性表现在(①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②已经学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懂得人工取火④会打制石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组陈列文物。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贾湖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然A.早期人类的演进B.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C.原始农业的兴起D.陶器的发展4.《史记·周本纪》中写道“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则材料强调的是(A.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礼崩乐坏导致思想混乱C.诸侯崛起操纵国家政治D.战争修烈引发巨大灾难5.在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有的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口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却一无所有。()A.人们对随绑品的爱好不同B.原始农业促进手工业发展C.家甲收减的玉器数量不问D.社会已经出现贫宫分化6.卜列遗址能够实证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是()A.那县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良渚古城遗址7.半坡出土的陶埙和河南舞附出土的骨笛,共同说明这一时期心(A.使用踏制石器B.使用骨器C.出现原始音乐D.发明器8.下列关于我国H代天文、历法说法正确的是()①复期时可能有了历法②滴朝历法·年分为12个月,闰年增加·个月③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刀食的记载④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先后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二者根本区别在于()】A.使用武器不同B.战争规模不同C.战争目的不同D.战争结果不同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A.保卫周王室B.稳定政局C.管理土地和人民D.扩大统治范围11.春秋时期因孔子编订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开始于().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0年D.公元前771年12.清钥末年,河南安啊的农民从地卜挖掘出刻有符号的色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最早出现在()A.炎黄时期B.尧舜禹时期C.夏朝D.商朝13.下列诸侯国组合中,都是晋国演变而来,后来发展为战国七雄的是()A.韩国、案国、魏国B.韩国、赵国、魏国C.赵国、韩国、燕国D.赵国、茶国、魏国14.中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列关于先秦医学说法错误的是()A.华佗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B.相传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C,夏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医药知识D.《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15.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16.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争夺霸主地位,所打出的旗号是()A.“普犬之下,莫非土土”B.“土侯将相宁有种乎”C.“均贫宫”D.“尊王攘夷”17.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酒,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离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货献是(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