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学情调研一语文学科(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21分)班级举行“勿忘历史,传承精神”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任务一:辨字词真意。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让我们了解那些像诺贝尔一样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再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如舰载机zhèn聋发聩的轰鸣声震撼人心。青铜鼎的铭文里,镌刻着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杀lù ,每一个数字都渗着刺骨的冷,叫人忍不住屏息敛声——那是三十万生灵被窒息的绝望,是文明被践踏的疮痍。面对这场中华民族的国殇,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由衷地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怒火,誓要把历史的真相焐热,绝不让记忆沦为畸形的粉饰。1.(2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屏息敛声( ) ②锐不可当( )答案:bǐng,dāng2.(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杀lù ②zhèn聋发聩①戮 ②振3.(2分)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删掉“通过”或“让”。任务二:察英雄世情。八年级(1)班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形象”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4.(3分)请简要概括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并说说你对此现象的评价:①(2分)图表中的主要信息: ▲②(1分)对此现象的评价: ▲【答案】当前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了解较多,但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评价:我们要了解并关注当代英雄。任务三:颂航天壮举。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官悦杨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第三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航天员陈冬已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经过半,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后续还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华夏经纬网2025-08-18)5.(2分)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答案】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6.(2分)请你结合这则新闻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上联:探汪洋蛟龙入海 下联: ▲【答案】示例1:巡苍穹神舟飞天; 示例2:览深空天宫遨游; 示例3:勘宇宙陈冬(王杰)出舱任务四:琢诗韵雅章。古诗多胜句,山川入品题。王绩《野望》“① ,猎马带禽归”,恰似南京牛首山脚下牧歌悠扬,尽显田园风情;王维《使至塞上》的“② ,长河落日圆”让我们穿行于苍劲雄浑的沙漠中。郦道元的《三峡》的“③ ,④ ,”让我们感受到夏水的湍急。《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⑤ ”,是陶弘景笔下灵动的美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⑥ ”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李白《渡荆门送别》“⑦ ,云生结海楼”,仿佛南京莫愁湖月夜倒影奇幻,景色令人称奇。《与朱元思书》中⑧“ ,千丈见底”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富春江水的碧色可人、清澈美丽。7.(8分)根据古诗文积累,补全语段。答案:①牧人驱犊返,②大漠孤烟直 ③ 夏水襄陵④沿溯阻绝⑤沉鳞竞跃 ⑥谁家新燕啄春泥⑧水皆缥碧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九霄逐梦再问天——神舟十三号发射目击记任军川 于嘉①“升起来啦”“太震撼啦”……遥望着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点火发射、稳稳升空,发射场附近的观众们刹那间欢呼起来,与火箭的隆隆轰鸣形成合奏,响彻天地之间。②远远望去,火箭吐着焰舌、加速升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银灰色烟迹。眼前,黑河倒映着冲天的火光,微风吹过,河面泛起粼粼波光。③只看得见灼灼尾焰的船箭组合体越升越快,直插天宇,渐渐缩小为一个光点。飞向太空,飞向天宫,光点越来越暗,若隐若现,逐渐消失在视野尽头……④戈壁滩上,胡杨林间,黑河岸边,观众三五成群,迟迟不愿离去。有的人打着手电筒,兴奋地说着、笑着;有的追望天边,似乎在努力搜寻飞船踪迹;还有的翻看手机,回味刚刚记录下的震撼瞬间。⑤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迈出中国人探索浩渺太空中的又一步,把中国足迹再一次镌刻在浩瀚宇宙。⑥“这是科学探索与航天梦想最美的相遇!”星空摄影师戴建峰凝视着相机取景器,难掩激动感叹道。他辗转数千公里,早早守候在发射场附近,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⑦对神舟飞天的自豪和骄傲洋溢在人们的脸上。牧民乌尼尔的家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30公里。她跟丈夫平时很早入睡,而今特意熬夜,守在窗前。“神舟就从我家附近飞天,我们特别骄傲,比过节还欢喜。”她说。⑧乌尼尔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摆着一张她与部分中国航天员的合影。这是她受邀参加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表彰活动时拍摄的,她倍感自豪。“三位航天员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我们牧民都为他们加油!”她满怀信心地说。⑨此次太空之旅,三位航天员带人们追星逐梦,并让人们接触新的探索发现。“能看到航天员拍摄的太空美景”“能体验太空上的别样春节”……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转发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写上一句句寄语。⑩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肖浩泽是天文迷。他曾现场观看过神舟十二号发射,震撼的场面令他久久难忘。这几天,他时刻关注神舟十三号的动态。“我最期待航天员王亚平阿姨在空间站开讲‘太空第二课’。”肖浩泽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在发射场外围,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公安局古日乃边境派出所民警参与安保工作。民警们除了设卡检查、巡逻执勤外,还深入牧民家,讲解发射前后注意事项。“我们作为‘航天护卫队’成员执行此次任务,为国家航天事业出力,感到十分光荣。”该派出所教导员巴雅尔说。 夜愈深,观众渐散去。黑色天幕与皎洁月光映衬下,身姿挺拔的胡杨、随风轻摆的红柳,静静守护在这广袤的戈壁滩上,守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守候一次次的点火运行。8 这是一篇新闻通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通讯的主要内容。(3分)示例一:人们观看(1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1分),内心激动,充满期待(1分)。示例二: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1分),让观众表达出对航天事业的关注、热爱与期待(2分)。(注意,这则新闻通讯与消息不一样,不能只看第一段,还要关注后文写各种人物的表现。)9. 文章除了描写戈壁滩上聚集的观众外,还具体描绘一些人物、事件和感受,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表格。(4分)人物 事件 感受①星空摄影师戴建峰 捕捉飞船升空的完美轨迹和精彩瞬间 激动牧民乌尼尔 ②熬夜,守在窗前 骄傲、欢喜四年级学生肖浩泽 ③时刻关注神舟十三号的动态,期待“太空第二课” 久久难忘派出所教导员巴雅尔 设卡检查、巡逻执勤,讲解发射前后注意事项。 ④感到十分光荣10. 请从任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黑色天幕与皎洁月光映衬下,身姿挺拔的胡杨、随风轻摆的红柳,静静守护在这广袤的戈壁滩上,守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守候一次次的点火运行。示例1:这句话用了拟人修辞,赋予胡杨、红柳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写出航天事业的 “见证者” 与 “陪伴者”,如同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让抽象的 “坚守精神” 变得具体可感。示例2:颜色对比强烈,用 “黑色天幕” 与 “皎洁月光” 形成强烈对比,“黑色” 凸显了戈壁夜晚的深邃、广袤,“皎洁” 则赋予月光明亮、纯净的质感,两种颜色搭配,瞬间勾勒出 “月夜戈壁” 大漠景象。示例3:用词精准:“挺拔”“轻摆” 两个词精准写出胡杨和红柳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 胡杨的坚硬、直立与红柳的柔韧、灵动形成反差,让景物不再是单调的 “戈壁植物”,而是给人坚韧、向上的感觉。示例4:动静结合, “黑色天幕”“皎洁月光”“身姿挺拔的胡杨”“广袤的戈壁滩”,这些 “静景” 奠定了画面 “静谧、庄重” 的基调,呼应航天事业背后 “默默坚守” 的氛围;“随风轻摆的红柳”,一个 “摆” 字为静谧的画面注入轻柔的动感,既符合红柳的植物特性,又让整个场景不至于沉闷,如同 “静态画卷中的细微呼吸”。示例5:托物言志,胡杨以 “挺拔” 的姿态扎根戈壁,红柳以柔韧的生命力适应环境,它们 “静静守护” 的状态,恰是航天人 “扎根戈壁、默默奉献、坚守岗位” 精神的象征。借植物的特征,赞颂了航天事业背后的 “坚守精神”。(以上分析,学生意思对即可)11. 文章中不止一次写到“观众”的表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1)文章写“观众”的表现,再现神舟十三号发射的现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2分)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火箭发射时给观众的冲击力。(2分) ;表现人们对航天事业的关注、热爱;展现人们为祖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而感到骄傲、自豪。(2分)(2)文章通过描写各种人的反应,构建出一幅全民参与、共同见证的立体画面(2分),对应标题 “九霄逐梦再问天” 点明核心(2分),同时说明观众的表现恰好是“逐梦问天”这一主题的具象化,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背后的全民力量与家国情怀(2分)。 (以上答案任写一点给满分,意思到即可)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各题。【消息回放】2023雨果奖在成都揭晓 中国作家海漄获奖①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共评选出17类雨果奖奖项和2类非雨果奖奖项,中国“90后”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这也是雨果奖首次在中国揭晓和颁奖。②雨果奖是为纪念雨果·根斯巴克,由世界科幻协会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期间所颁发的年度奖项。该奖项设立于1953年。雨果奖和另外一个奖项——星云奖,都是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③海漄在获奖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并没有预感到自己会拿奖,只是从头到尾有一种“有没有可能拿奖”的畅想,但没敢往后面多想,“一直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笼罩着自己”。而这次能获得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今后一定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回馈读者”。他的《时空画师》灵感源自《千里江山图》作者、画家王希孟的人生经历,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推理与科幻相结合,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以及“当时”的故事。④海漄在谈及喜欢的科幻题材,他表示,目前未来的创作不会局限在一个方面,最终“写的东西一定是根植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民族的题材都会尝试,其他包括悬疑、奇幻等元素”。(有删改)【人物访谈】2023年10月22日 晶报记者专访海漄①晶报:《时空画师》是你最满意的作品吗?②海漄:作为作者,我肯定会有自己的偏好,《时空画师》应该是在想象力和历史传奇中平衡最好的。无论何时,最有资格评议作品的始终是读者。③晶报:《时空画师》里硬核的科幻元素其实并不多,它比较“不类型”。④海漄:我曾经痴迷各类历史剧。《时空画师》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画作中不少景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分布在全国各地,并无轨迹规律可循。画家“希孟”,作此画时年仅十八岁,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可能在少年之时便饱览大宋山河么?或许是一个科幻作者的自觉,也许,我能借助科幻的力量,为这位少年天才续上一段没有遗憾的人生?在不同维度,时间可能是线性的,也可能不是,这让它的预测成为可能。当然,这只是故事中的设定而已。据我所知,雨果奖对于科幻元素的“软硬”,是否“稀薄”还是很宽容的。⑤晶报:⑥海漄:是的,人在历史中都是渺小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闪烁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创造一个个恍若纪录片般真实,历史般厚重,但又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用其中角色的挣扎和反抗来体现人类的勇气。历史本身就是极为精彩和丰富的,我总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一星半点与脑海中故事不谋而合的交汇点。⑦晶报:我们知道科幻写作的圈子其实并不那么大,更多靠相互取暖。你觉得科幻写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来支持呢?⑧海漄:通过诸多平台、作者、爱好者的长期耕耘,现在科幻写作的环境已经好很多了,今年在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任何东西要取得成果必定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作者们沉下心来,努力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市场和读者考验的作品,这也是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我们的作者在未来需要去努力的方向。(有删改)【专家解读】中国科幻小说扬帆出海①2011年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将短篇小说《丽江的鱼儿们》翻译成英语在网上发表。2014年又把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第一部翻译成英语出版,受到了爱好者的追捧。许多优秀翻译者,将原作直接译为各种语种。2016年《三体》第一部的德译本大获成功。2017年的《胶囊》杂志创刊,这个杂志代表了另一类中国科幻小说的国际传播载体。2020年,德国出版社引入中国科幻短篇小说选集《碎星星》和短篇小说集《量子之梦》。多方努力令更多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的声音得以在另一个文化语境中引发共鸣与回响。②如果说刘慈欣以气势恢宏的《三体》系列提供了新版本的宇宙史诗,持续震撼着全球科幻迷,那么,他的同代人韩松则通过《潜艇》《佛性》这样的短篇作品,展示了海外读者前所未见的荒诞离奇又颇有哲理的幻想世界,而新一代科幻作家陈楸帆则在《荒潮》中糅合了后人类奇景和中国南方岛屿的社会形貌,这些作品都得到了读者的高度关注。科幻作家们让他们的作品透出特殊的光泽与质感,为世界科幻文学增添引人注目的亮色。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生代科幻作者有着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的成长与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同步。他们对技术文明及其困境的感知,对世界与中国复杂关系的体验,折射出中国作为新兴技术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自觉或不自觉地书写了自己当下的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我们相信,这条路将向着无穷远处延展,将迎来更多星光闪耀的灿烂时刻。(作者李双志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选文有删改)12. 下面对新闻内容解读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这是“雨果奖”首次揭晓和颁奖。B. 《时空画师》在想象力和历史传奇中平衡最好的,作家海漄认为这是他最满意的作品。C. 世界各国读者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关注,也从刘慈欣扩展到其他同代作家和更年轻的新生代作家。D. 中国科幻文学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作者们沉下心来努力创作,创作环境就会越来越好。13. 小语在读完材料一的新闻后,发现它在结构安排上有点问题,请你运用所学过的新闻结构的相关知识,向他说明如何改动和改动的理由。14. 阅读“人物采访”内容,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晶报记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15. 请根据材料说说中国科幻小说能扬帆出海的原因。【答案】12. C 13. 第二段要移到最后,根据新闻的“倒金字塔原则”重要内容递减原则,第二段是讲述“雨果奖”的背景,应该放到主体的后面。14. 你的科幻创作更多是涉及历史题材,为什么想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创作科幻作品呢?15. ①翻译者和出版社的努力令中国科幻小说能传播到国外。②科幻作家的不断努力:他们的作品既有丰富的想象,又融合了中国元素。③新生代科幻作者一方面有着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的成长与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同步。④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得到了国际科幻界的认可。⑤科幻小说创作的环境越来越好,得到了科幻爱好者的追捧。阅读古诗文,完成9—12题。(13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6.(4分)参考下面提供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答案】① A ② 极 ③ 白色 ④ 才17..翻译下面句子(2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山间各种景物!18.(2分)下列对《三峡》《河水龙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中的“绝”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断”,后者意为“消失”。B.甲文引用渔人歌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C.“信哉!”一句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对河水冲破岩石、具有非凡力量的惊叹。D.乙文画横线句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河水临空泻落、奔腾向前的气势。【答案】D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乙文画横线句中“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用矛盾的逻辑激发思考,用留白的语言拓展适用场景,用自然的立场弱化说教。这种 “以象喻理、以柔显刚” 的表达技巧,里面没有夸张,不是表现河水气势。故选D。19.(4分)两个语段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从两文中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表达效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意为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作者不直接描写三峡山的高峻,而是通过写只有在特定时间才能见到日月这一现象,(1分)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2分)【乙】文同类手法句子:“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1分)或: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译文】【乙】这块石头最初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河道被水流冲刷而变得宽广,两岸高峻幽深,倾斜的崖壁倒转过来守护着河道,巨大的岩石濒临危崖,看似要坠落却又稳稳倚靠在那里。古人有句话说:“水不是石凿,却能穿透岩石。” 确实如此啊!河道中水流相互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来来往往远远观望的人,常常感觉像有雾露沾湿身体,窥探深处时,会让人惊心动魄。这里的水流还会掀起万寻高的巨浪,悬挂的瀑布高达千丈,浑浊的洪水像赑屃(古代传说中力大无穷的神龟)发怒般汹涌,波涛像山峦奔腾一样翻滚,深流冲毁坚固的堤岸,一直延伸到下游河口。这时才明白,慎子所说的 “(船只)从龙门顺流而下,漂浮着竹子(随波疾驰),即使是四匹马拉的快车也追赶不上”,并非虚言。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0.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的惆怅之情和思乡之情。前四句写昔人乘鹤而去,只余空楼千百年来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动,诗人吊古伤今,生发怅之情:后两句描写日暮时分,诗人遥望家乡却只见江雾迷蒙,生发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情感,2分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分。共4分。若分条作答,分析合理亦可。若有其他理解分析合理亦可酌情给分)《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5分)21.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A____)(2 分)A. 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他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B. 书中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C. 作品是按照 “探寻红色中国” 的时间顺序来记录的,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作品。D. 书中提到红军长征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事迹,展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解析:2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 分)他是一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喜欢吃辣椒,晚上一般十一二点才睡,早晨五六点起床。(1)文段中的 “他” 是谁?(1分)(2)结合原著,说说 “他” 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2 分)(1)毛泽东 (2)毛泽东体现了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勤奋好学、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等品质。第三部分 作文(40分)23. 曾经有一个地方,繁花绽有声;曾经有一片风景,我真想永远不和它告别。请以“真想留住这片风景”为题,写作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写一篇记叙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真想留住这片风景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片风景,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每当我翻开它,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与留恋。那是我童年时的故乡,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地方,我真想永远留住这片风景。故乡的清晨总是在鸡鸣声中拉开序幕。第一缕阳光洒在屋顶的瓦片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若隐若现,像是一幅水墨画。我常常跟着爷爷沿着乡间小路散步,路边的野花野草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似乎在向我们打招呼。村边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夏日里,我和小伙伴们在溪边嬉戏。我们捉小鱼、小虾,看着它们在手中的小桶里游来游去,我们的笑声在溪水上空回荡。溪边有一棵古老的垂柳,它的柳枝垂落在水面,像是一位温婉的女子在梳洗她的长发。我们玩累了,就躺在垂柳下的草地上,听着蝉鸣,望着蓝天,那种惬意至今难以忘怀。傍晚时分,村子里升起袅袅炊烟。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整个村庄都被笼罩在这温暖的色彩之中。农忙归来的人们扛着农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大家相互打着招呼,谈论着一天的劳作。此时,我家的小院里也热闹起来,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晚餐,饭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分享着一天的趣事,其乐融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离开了故乡去外地读初中。故乡的那片风景也在岁月的变迁中发生了改变。但在我的心中,它永远是最美丽、最温暖的存在。我真想留住这片风景,留住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留住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留住那浓浓的乡情。它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片心中永恒的风景。【解析】2.选材构思。本文要求写成记叙文,选材:如家庭亲情类。可以写一家人在春节团聚包饺子的场景。大家分工协作,欢声笑语,长辈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小孩子在一旁嬉戏,温暖的灯光洒在每个人脸上,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作为“风景”,体现家庭的温馨,让人想留住。或是校园友情类。如毕业前夕,全班同学一起在校园的大树下拍毕业照。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摆着各种搞怪又充满创意的姿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大家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这种充满青春活力和纯真友情的场景是值得留住的“风景”。构思:开头可以用抒情的方式引出这片想留住的“风景”,如“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一幅画面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那是我真想留住的风景”;中间详细描述风景的内容,包括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结尾再次强调对这片风景的留恋,如“我知道时光无法停留,但这片风景会永远印在我的心间,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八年级学情调研一语文学科(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21分)班级举行“勿忘历史,传承精神”学习活动,请你参加任务一:辨字词真意。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遗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当”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让我们了解那些像诺贝尔一样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再读《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如舰载机zhè聋发聩的轰鸣声震撼人心。青铜鼎的铭文里,镌刻着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杀心一,每一个数字都渗着刺骨的冷,叫人忍不住屏息敛声一一那是三十万生灵被室息的绝望,是文明被践踏的疮痍。面对这场中华民族的国殇,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由衷地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怒火,誓要把历史的真相焐热,绝不让记忆沦为畸形的粉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屏息敛声(②锐不可当(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杀1ù②zhèn聋发聩3.文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任务二:察英雄世情。八年级(1)班开展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班会,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形象”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100%88%90%82%80%80%70%67%40%33%18%20%812%0%了解不了解了解不了解了解不了解了解不了解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当代英雄动漫、电影英雄4.请简要概括图表中的主要信息,并说说你对此现象的评价:(3分)①图表中的主要信息:(2分)②对此现象的评价:(1分)任务三:颂航天壮举。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北京8月15日电(记者官悦杨子)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第三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航天员陈冬已完成6次出舱活动,成为目前在舱外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目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已经过半,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验正在稳步推进,后续还将重点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5.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2分)6.请你结合这则新闻的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2分)上联:探汪洋蛟龙入海下联:任务四:琢诗韵雅章。古诗多胜句,山川入品题。王绩《野望》“①,猎马带禽归”,恰似南京牛首山脚下牧歌悠扬,尽显田园风情:王维《使至塞上》的“②长河落日圆”让我们穿行于苍劲雄浑的沙漠中。郦道元的《三峡》的“③④”让我们感受到夏水的湍急。《答谢中书书》中“夕日欲颓,⑤”,是陶弘景笔下灵动的美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⑥”描绘了早春的动态图景;李白《渡荆门送别》“⑦云生结海楼”,仿佛南京莫愁湖月夜倒影奇幻,景色令人称奇。《与朱元思书》中⑧“,千丈见底”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富春江水的碧色可人、清澈美丽。7.根据古诗文积累,补全语段。(8分)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docx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