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重庆市江北区字水中学九年级(上)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小题,共 42分。
1.成都特产香花醋的制作流程包括:研磨粉碎、上笼蒸煮、入瓮发酵、加水调配、消毒杀菌、转移装坛。
下列制醋流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磨粉碎 B. 转移装坛 C. 加水调配 D. 入瓮发酵
2.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
主题的是( )
A. 分类投放垃圾 B. 露天焚烧秸秆 C. 积极植树造林 D. 坚持绿色出行
3.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下列对该实验有关图标的标注不正确的是( )
A. 护目镜 B. 明火
C. 锐器 D. 洗手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氮气制造硝酸 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氩氦刀治疗肿瘤 D. 氩气用作保护气
6.下表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探测的火星表面大气成分,关于火星大气成分,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火星大气成分 二氧化碳 氮气 氩气 其他气体
体积分数 95.30% 2.70% 1.60% 0.40%
第 1 页,共 12 页
A. 火星大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 火星大气与地球大气组成相似
C. 火星暂时不适合人类生存 D. 火星大气不支持燃烧
7.下列有关空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B. 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可用来延长食品保质期
C. 工业上常利用液氮与液氧的密度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D.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78%,稀有气体约0.94%
8.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如图,下列操作符合安全规范的是( )
A. 连接仪器— —将试管抵住实验台,用力塞紧胶塞
B. 加热试管— —先预热,再对准试剂所在部位加热
C. 结束实验— —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D. 整理复位—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清洗
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要鉴别的物质 试剂或操作方法
水与过氧化氢溶液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氧气与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
酒精与糖水 闻气味
木炭与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A. B. C. D.
10.如图是一种简易便携式制氧器,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制氧器中的反应仓相当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该装置不能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 要防止输出氧气的管道堵塞,避免引发安全事故
D. 加湿过滤仓有湿润氧气的效果
第 2 页,共 12 页
11.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四个化学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蜡烛燃烧生成水 B.收集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C.比较 2和 2 3对 2 2分解速率的影响 D.检查装置气密性
A. B. C. D.
1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装置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对该实验
认识不正确的是 ( )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40.0 25.0 12.0
A. 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消耗氧气,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反应结束后,根据表格中数据,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C. 实验完毕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
偏大
D. 遵循节约原则,实验使用铜粉的用量不宜多
第 3 页,共 12 页
13.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衡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 2和 2浓度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图2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
B. 由图可知,蜡烛燃烧不能耗尽装置的氧气
C. 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并产生一定浓度的 2
D. 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5% 2、5% 2和80% 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 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B. 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 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分。
15.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1)洁净的空气属于 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 ______。
(2)航标灯和频闪灯常充入稀有气体,利用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
(3)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
细颗粒物、臭氧外,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第 4 页,共 12 页
Ⅱ.在古代,人们对于空气的成分就已经展开了探究。源自唐朝的《平龙认》手抄本记载:“空气中存在‘阴
阳二气’,用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后就能产生‘阴气’。”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将《平龙认》中有关“阴气”
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4)空气中有“阴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阴气”属于 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
制取方法的优点是 ______。
(5)欧洲人到18世纪以后才知道水里有少量“阴气”存在,“阴气”能够在水中存在的原因是 ______。
16.走进化学实验室,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 仪器的名称:______。
(2)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的操作是______。
(3)取用5 蔗糖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从 中选择字母填写)。
(4)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读数为20 ,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 ,则倒出液体的体
积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10 。
(5)如图所示,小明在称量5.0 硫酸铜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下列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移动游码
B.增加砝码
第 5 页,共 12 页
C.移走适量试剂
D.继续添加试剂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17.如图展示了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通常
情况下, 为暗紫色固体, 、 均为黑色固体, 常用于医疗急救, 是无
色液体, 是光合作用原料。(“→”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 这种物质的气态与液态颜色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请写出②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在纯净的 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3)若要完成实验②,其中需将夹持的仪器______(填仪器名称)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固体 在如图的关系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0分。
18.我们一起参与到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
Ⅰ.这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
(4)若用 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该从______端通入(填“ ”或“ ”),检验该装置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
是______。
Ⅱ.同学们开始探究氧气的性质。
(5)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______。该实验中的氧气最好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第 6 页,共 12 页
(6)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若在实验中,观察到发出白光后,铁丝并未燃烧,原因是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中放了少量的
水,水的作用是______。
Ⅲ.兴趣小组又对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了再探究,如下图所示。
(7) 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 1、 4,关闭 2、 3,其中打开 1的目的是______,点燃 中的红磷
后,立即伸入 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请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待红磷熄灭、 装置冷却后,
打开 3,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9.2024年4月25日我国“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为保证宇航员的正常生命活动,空间站内
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图1循环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常需要利用二氧化碳等物质制氧气,其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2)补充氧气的化学反应有______(填序号),此系统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空间站需模拟地球的大气环境。
第 7 页,共 12 页
①法拉第认为,“空气进入肺部,碳与氧立即结合,即使外面天寒地冻,我们也能通过呼吸迅速产生二氧
化碳。一切反应都恰到好处地进行着。呼吸与燃烧有着巧妙且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伴随呼吸过程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从而维持人体的体温正常。
②成年人每次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部分)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成分 的化学符号
为______。
(4)请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比较空间站内空气和宇航员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操作 现象 结论
在空间站内空气中: ______ 在宇航员呼出 空间站内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宇航员呼
______
气体中: ______ 出气体中氧气含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10分。
20.小菲和小超两位同学开展了“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其他催化剂”的实践活动。
(1)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活动一】寻找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其他催化剂
(2)谷物面粉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谷物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是绿色植物
______的产物。
【活动二】比较催化剂及其种类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一: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图1实验装置,分别在装有1.0 不同种类催化剂的烧瓶中加入10 3%过
氧化氢溶液,记录并处理15分钟内的数据(如图2)。
第 8 页,共 12 页
(3)图2中曲线 段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4)谷物面粉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______。
(5)结合图2和表1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6)结合图2分析,选择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______。
表1不同谷物面粉的比表面积
谷物面粉种类 比表面积/ 2 1
红豆面粉 21.34
黄豆面粉 13.47
绿豆面粉 41.70
小麦面粉 8.90
玉米面粉 15.31
【活动三】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二: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在装有不同质量、催化效果最好的谷物面粉的
烧瓶中加入10 3%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前180 的压强 时间曲线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有关实验的数据(如
表2)。(资料:曲线斜率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表2实验二的相关实验数据
第 9 页,共 12 页
组别 3%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谷物面粉质量/ 压强最大值/ 曲线斜率/ 1
1 10 0.6 125.2 0.1205
2 10 0.8 130.2 0.1332
3 10 1.0 134.8 0.1952
4 10 1.2 139.0 0.2369
5 10 1.4 140.5 0.2692
6 10 1.6 136.5 0.2460
7 10 1.8 132.7 0.2223
(7)若用谷物面粉代替二氧化锰进行实验,谷物面粉等药品及其用量的最佳组合是 ______。
(8)结合催化剂的特点和图2中的数据,请你提出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______。
第 10 页,共 12 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混合物;氮气或 2;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 2; ;
物理;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少量氧气能溶于水中
16.燃烧匙;
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试剂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竖立起来;
、 ;
小于;

17.不同;
点燃
+ 2 → 2;化合反应;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坩埚钳;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防止中上部的氧气逸出;
生成物;催化剂
第 11 页,共 12 页
18.长颈漏斗;

; 4 → 2 4 + 2 + 2;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 端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集满;
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排水法;
点燃
+ 2 → 3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氧气,使氧
气不足;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点燃
释放 中继续产生的氧气,防止气压过大; + 2 → 2 5;烧杯 中的水倒吸到 中
19.呼吸作用;
①③;水(答案不唯一);
①放出;
② 2;
分别收集空间站内空气和宇航员呼出气体,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着的木条继续燃烧;;着的木条很快熄

20.2 2 2 2 2 + 2 ↑;
光合作用;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绿豆面粉;
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效果越好;
催化效果好;
1.4 绿豆面粉;
探究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否相同
第 12 页,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