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查桥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的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的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三语文限时作业练习 2025.10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卷满 分为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根据课文默写。(8 分)
①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寂寂江山摇落处,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 ,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面对学业的一次次挑战,小锡矢志不渝,坚信“ , ” (用李白《行 路难》中诗句作答)
⑥明月可以表达心愿,远方游子借苏轼《水调歌头》中“ , ”表达美好 的祝愿。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 分)
【甲】如果说江南是一壶酒,那么锡惠二山就是酒里满满的风月。【乙】在濡 ( ▲ ) 湿
.
的烟雨中沿着小径拾级而上,山峦俊 yì ( ▲ ) 秀丽,山势蜿蜒曲折,像一幅丹青长卷。它不 会整个儿打开让你一览无余,而是循着你的脚步慢慢儿开启,层出不穷。山下流淌的古运河, 仿佛银链子紧贴着山的边缘,造化生成的山与人工开凿的河,在此完美诠释出人与自然 ▲ 的 道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丙】虽锡惠无仙,却群贤毕至,鸿儒云集。茶圣陆羽为惠山泉水 所叹;豁达的苏轼独爱惠山赏月;更有才子秦少游,走遍广mào ( ▲ ) 河山后,沉睡惠山一隅。
【丁】两座山,彰显了无锡人的文化性情——质朴、纯真。
(1)给加点字注音。(1 分)
濡 ( ) 湿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俊 yì ( ) 广 mào ( )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 分庭抗礼 B. 相濡以沫 C. 相得益彰 D. 格格不入
(4) 以上语段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D.【丁】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舌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
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
①又如“修已而不贵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
收敛的意思。
②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里,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③比如,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
④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④③
4.综合性学习。(9 分)
锡城中学开展“君子自强不息 ”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帮助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请你探究诗文中关于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4 分)
不怨天,不尤人。 内涵: 自信自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内涵: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内涵:
【任务二】请给下面的演讲提纲,补充一个分论点。(2分)
(
分论点
2:
)分论点 1:远大的志向能规范自己的行为。
中心论点:青少年当志存高远
分论点 3:远大的志向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任务三】你会选择下列哪一个素材作为【任务二】的论据?简述理由。(3分)
A.(范仲淹修学时) 昼夜不息, 冬月惫甚, 以水沃面; 食不给, 至以糜粥继之, 人不能堪 , 仲淹不苦也。
B. 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 可以自己试念试听, 看像不像话, 不像话, 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答:我选 。
二、阅读与鉴赏(61 分)
(一) 诗文联读( 22 分)
【 甲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①
唐 ·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② , 三黜名惭柳士师③。 归 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释】 ①此诗为刘禹锡因写《 玄都观看花君子》 一诗触怒权贵被贬 ,与 同样被贬的柳 宗元在衡阳分手时所作 。②黄丞相: 西汉时贤相黄霸 ,受汉宣帝信任 , 曾两度出任地近长 安的颍川太守 ,结果清名满天下 。 ③柳士师: 春秋时柳下惠因 “ 直道事人 ”三次遭贬黜。
④有所思: 汉歌十八曲之一。
【 乙】
禹锡,字梦得, 中山人 。 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工文章 。时王叔文得幸,禹锡
.
与之交, 尝称其有宰相器 。朝廷大议,多 引 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 宪宗立 ,叔文败 ,斥 朗州司马 。始坐叔文贬者, 虽救不原 。宰相哀其才且困将起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
.
罢之 。久之召还 ,欲任南省郎, 而作《玄都观看花君子》 ,诗语讥忿, 当路不喜 ,又谪守 播州 。 中丞裴度言播猿狄所宅,且其母年八十余,与子死决 , 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乃易连州 , 又徙夔州 。后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 ,至京后,游玄都咏诗,且言:“ 始谪 十年,还辇下,道士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而来,无复一存,唯兔葵 、燕麦,动摇春风耳!” 权近闻者,益薄其行。裴度荐为翰林学士,俄分司东都,迁太子宾客。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
卒。
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年益晏 ,偃蹇寡合 ,乃 以文章 自适,善诗精绝,与 白居易酬
.
唱颇多 。 尝推为 “诗豪 ”, 日 :“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 ”有集四十卷,今传于世。
——选 自《唐才子传》 有删改
5.下列关于【甲】诗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作的诗 。本诗为刘禹锡酬答柳宗元所作。 B .颔联中 “ 重临 ”“三黜 ”指诗人三次被贬 ,并借助典故表达对统治者的不满。
C .颈联中抓住“ 回雁 ”“ 断猿 ”两个意象抒发了诗人与柳宗元此时的离愁别绪。
D .尾联想象别后与友人共吟《有所思》 , 以虚间实,笔姿灵活,言有尽而意无穷。 6.下列关于【乙】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工文章(擅长) B .始坐叔文贬者(因为)
. .
C .益薄其行(迫近) D .恃才而放(依靠)
. .
7.用“/ ”给【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 分)
宰 相 哀 其 才 且 困 将 起 用 之 乃 悉 诏 补 远 州 刺 史 谏 官 奏 罢 之 8.翻译【乙】文中下列句子。(6 分)
(1)时王叔文得幸, 禹锡与之交,尝称其有宰相器。(3 分)
译: (2) 乃以文章自适 ,善诗精绝,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 ( 3 分)
译: 9.结合【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后的心理活动。(3分)
答: 10.关联以上学习过程,并结合课内所学刘禹锡的诗文,探究刘禹锡被称为“诗豪”的原因。(4 分)
答:
(二)(15 分)
【材料一】惠山,坐落于无锡城西,被乾隆皇帝誉为“江南第一山 ”。惠山攀登历史悠久, 自古 便有佛教、道教信众、各方居士、以及陆羽、苏轼等文人墨客登山礼佛、隐居、游玩。惠山各坞 均有通往山顶的古蹬道。
1987 年,在惠山南坡青山公园处(今千步台阶位置)修建索道通往二茅峰顶,用于建造无锡 电视塔,电视塔竣工后,索道功能退化,于 20 世纪 90 年代改为千步台阶,共 1671 级。
1991 年,在惠山西麓惠山国家森林公园修建盘山公路,起于钱荣路中段(今太湖欢乐园南侧), 经莲花山盘旋而上,连通二茅峰、三茅峰,止于惠山第八峰,全长 6.24 千米,宽 6.5 米。
1994 年,在惠山东麓锡惠公园修建观光索道通往头茅峰顶。 (百度百科 有删改)
【材料二】经过近两年的精心打造,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已是锡城市民最受宠的景点之一,5.8 公 里盘山步道更是大家的“心头好 ”。在提升改造中,让爬山市民最头疼的如厕问题得以解决。沿 步道一路向上,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指路牌,扫描牌子上的二维码还能显示行进里程与消耗热量。 到了二茅坪,有一处特意开辟出来的健身场地,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除此之外,每隔一段距 离,有可供休息的凉亭,原木色系的设计,让它们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穿过公园的大门走上步道,一低头就能发现设计者的小心思:树洞、窨井盖、排水渠边画上 了“汤姆和杰瑞 ”……沿路更有很多可爱的标识牌,上面写着“加油哦 ”“努力向上 ”等充满正 能量的语句,市民一路爬、一路看、一路鼓励自己。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展示馆通过提升设计完全变了模样,它不但展示着惠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 历史,也给每位登山者征服山巅的惊喜。展示馆的外围搭建了一些小平台,一排长椅让室外也有 休憩空间;馆内上下两层以原木色为主色调,落地窗与木质卡座的设计,让坐在馆内的游客可以 瞭望山顶美景。 (《江南晚报》有删改) 【材料三】一些地方践行“公园城市 ”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向着更加宜居的目标稳步迈进。城市 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 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建设美丽城市,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城市绿化应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给城市生 态系统健康稳定、老百姓品质生活留足生态空间。
建设美丽城市,也要按科学规律办事。城市绿化应科学选树、科学种树,尽量选择乡土树种, 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除了满足人的需求,也要给动物留下栖息空间,不 断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完整性。 (《人民日报》有删改) 11.阅读材料一,梳理惠山攀登历史。(3 分)
发展阶段 攀登方式 作用
古代 古蹬道
1987年 建造电视塔
20世纪90年代 攀登、游玩
12.结合材料二,说说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在改造中哪些举措践行了材料三中“公园城市”理念?(3 分)
答: 13.请结合链接材料及两位网友的讨论,谈谈如何进一步优化惠山森林公园建设。(6 分)
链接:根据《中国植被区划》 ,惠山地区的植物区位于亚热带植物区系向温带植物区系过渡 地带,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但该区原生自然植被已不存在, 现有森林群落主要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经人工造林形成的。
网友小语:森林公园中现针叶林遭受虫病危害,每年出现大量枯死;局部地块因松树死亡, 形成以落叶树种为主的灌丛,冬季显得十分荒凉与萧条,且火灾隐患较大。
网友小文:森林游憩的可入性差。次生林缺乏抚育,林内荆棘杂灌丛生,游客很难进入林内, 影响了风景林游憩功能的发挥。
答: 14.下列内容不符合“公园城市 ”理念的一项是(3分) ( )
A. 工作人员巡检公园基础设施设备。
B. 园林部门大量引进外来树种,为森林添加色彩。
C. 执法部门文明劝离无证游商。
D. 园区安装直饮水装置。
(三)(16 分)
满山蕲艾香 徐鲁
①一到 5 月,又闻满山蕲艾香,又见遍野蕲艾青。
②湖北蕲春县,古时叫蕲州,蕲春盛产的艾草就叫“蕲艾 ”。
③每年 5 月到 7 月,是蕲艾的采收期。以往几年里,一到 5 月,在薪春县赤东镇陈云村驻村 的老唐,就会邀我到蕲春乡间走一走,闻一闻漫山遍野的蕲艾香。去年,老唐已经退休,回到了 省城。但他对蕲春山山岭岭的感情,是割舍不了的。几乎每个月,甚至每隔一两个星期,他都要 回到蕲春去住上一晚。
④老唐高中一毕业就参军入伍,成了昆仑山下喀什河畔一名光荣的戍边战士。度过了二十多 年为国戍边的军旅岁月后,老唐披着一身风沙,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湖北,在省委直属机关工作。 2008 年,老唐主动请缨,担任派驻农村小康工作队队长,在鄂东蕲春县八里湖农场驻队一年,当 了真正的“ 田舍郎 ”。2017 年,他再度请缨,奔赴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在蕲春县赤东镇陈云村担 任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⑤在赤东镇驻村的日子里,在鄂东的山岭河谷间,老唐和扶贫队员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 参与了脱贫攻坚这部伟大的新时代“创业史 ”的书写。他们付出心血、智慧和力量,催开了漫山 遍岭的映山红,也迎来了遍布山野的蕲艾香。
⑥“得亏了老唐他们啰!一个塆子一个塆子地跑,一道畈一道畈地看。四年下来,陈云村总 算是‘鲤鱼跳龙门 ’,从以往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无人不晓的脱贫攻坚‘示范村 ’。”类似 的话语,我从赤东镇不少乡亲口里听到过。
⑦脱贫攻坚战结束后,老唐仍舍不得离开赤东镇,于是他第三次请缨,坚持留在由脱贫攻坚 就地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队里,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这时候,老唐已近花甲。
⑧“ 以前,赤东镇的乡亲也喜欢种植蕲艾,但都是小打小闹,附加值不高,成不了‘ 气候 ’。” 老唐和工作队驻村这些年,带领乡亲们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种植蕲艾,用小艾草背后的大产 业,托起了农民的致富梦。今天,浓浓的蕲艾香不仅弥漫在赤东镇各个塘子和山山岭岭上,也成 了薪春县的一张“产业名片 ”。
⑨除了带领乡亲们种植蕲艾,用艾草创造幸福的新生活,老唐这位老兵还有一手“绝活儿 ”, 就是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这是他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驻村这些年里,哪怕白天的工作再苦 再累,每天收工后,待到村塆里人声消歇、灯火稀落、虫声唧唧之时,往往是老唐在那间简陋的 宿舍里静心写小楷的最佳时刻。静夜里伴着虫声和蛙声写字,几乎成为老唐雷打不动的“夜课 ”。
⑩老唐一手漂亮的小楷,在小小山乡也赢得了众多父老乡亲的称赞。他以自己的笔墨能够作 为春联贴在乡亲们的门框上为荣。他在驻村期间写的不少幅漂亮的小楷,都顺手送给了乡亲们, 有的被村民拿去给小孩当字帖用了。他深知,他和工作队队员在山村工作,既要扶贫,也要“扶 志 ”和“扶智 ”。他希望自己写的字能够雅俗共赏,为乡村道德文明建设,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起到一点润物无声的作用。
闻着浓浓的蕲艾香,欣赏着贴在村民家门框上的一副副对联,我笑着说:“老唐,都说字 如其人,因为你心中有爱,一心一意为了乡亲,所以你写的字也更好看了。 ”老唐听了,慌忙地 摇摇手说: “不敢当不敢当,我就是个老兵,一辈子都脱不了‘ 田舍郎 ’的本色。 ”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 5 月 1 日 7 版)
任务:你班准备将以上故事拍摄成微电影,导演要将文本改编成影视剧本,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5.【厘清剧情】老唐先后三次请缨去了哪里?做了什么?(2 分) 第一次请缨:去八里湖农场,当“ 田舍郎 ”从事农村工作。
第二次请缨: ① 第三次请缨: ②
16.【角色塑造】主角老唐是一位真实的扶贫村干部,拍摄影片时力求还原其真实的形象,请你结 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人物形象。(6 分)
答:
17.【特写】如果你是导演,会截取哪段文字拍摄特写镜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择原因。(4 分)
答:
18.【确定剧名】你是否赞成直接用《满山蕲艾香》作为本剧的剧名?请阐述理由。(3分)
答:
(四)(9 分)
19.班级开展“名著中的‘ 山 ’”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言中, “遇林而起 ”的“林 ”是指 ① (地名) ,“遇 山而富 ”的“ 山 ”是指 ② (地名), “遇水而兴 ”是指加入梁山,“遇江而止 ”是 指他听到钱塘江的潮信声后圆寂。(2 分)
(2)四句偈言,写尽鲁达一生。你认为以上哪个地点对鲁达最重要,为什么?(3分)
答: (3)《西游记》 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有的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
你从“五行山 ”“火焰山 ”中任选一个结合情节说说你的理解。(4 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60 分)
岁月馨香,时光知味。进入初三,回首一路走来的那些时光:在拼搏中你感悟到青春的美好, 在书卷中你感悟到求知的乐趣,在挫折中你感悟到坚持的意义……所有经历都不负时光。
请以“才知时光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6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9 分)
1.(8 分)①月是故乡明 ②怜君何事到天涯 ③槲叶落山路 ④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9 分)(1)(1 分)rú (2)(2 分)逸 袤 (3)(3 分)C (4)(3 分)C
3.(3 分) C
4.(9 分)(1)(4 分)①不屈不挠 ②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2)(2分)示例:远大的志向带给我们奋斗的动力(言之成理即可)
(3)(3分)选 A。这则素材写范仲淹从小立志于天下,刻苦学习,磨练自己的意志,最终成就了一番 事业。从而证明青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言之成理即可)
二、阅读与鉴赏(61 分)
(一)(22 分) 5.(3 分)B
6.(3 分)C
7.(3 分)宰相哀其才且困/将起用之/乃悉诏补远州刺史/谏官奏罢之
8.(1)(3分)当时王叔文受到宠信,刘禹锡与他交往, 曾经称赞他有宰相的才能。
(2)(3分)(白居易)就用写文章来自我排解,他擅长写诗,精湛绝妙,与白居易互相唱和很多。
9.(3分)十四年后,刘禹锡再次游览玄都观,看到曾经茂如云霞的桃树如今不复存在,感慨人事全非。(2 分)表达了对权贵的讽刺,流露出刘禹锡乐观与不屈、傲岸的一面。(1 分)
10.(4 分)从诗歌的思想情感来说,刘禹锡的诗文风格豪放。如《秋词》 中“晴空一鹤排云上 ”呈现出秋 高气爽、万里晴空的开阔景象(或 :《浪淘沙》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描绘了 黄河来自天边,奔腾万里的壮丽图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 ”两句从沉郁中振起,诗人抛开了个人悲苦,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 够结合课内外任何一首进行解读均可)(2分)
从刘禹锡的个性上来说,他乐观豁达,不畏权贵。他豪放,敢于讥讽权贵,十四年前因游玄都 观作诗而被贬,十四年后因不屈重游玄都观。(2 分)
(二)(15 分)
11.(3分)①礼佛、隐居、游玩 ②索道 ③千步台阶、盘山公路、索道
12.(3 分)解决如厕问题;设置指路牌;扫描牌子上的二维码还能显示行进里程与消耗热量;添置健身器
材;可供休息的原木色系设计的凉亭;沿路设置正能量口号的标识牌。(任意三点即可)
13.(6 分)①培植优良乡土树种,发掘当地特色景观树种。②清除病死树、濒死树,消除山火隐患。③补
植常绿树种,改善冬季森林景观④进行适当疏伐,开辟漫步道,增强风景林的休憩功能。 14.(3 分)B
(三)(15 分)
15.(2 分)①到蕲春县赤东镇陈云村,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②在赤东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发展种植蕲艾 大产业。
16.(6 分)①心系群众,肯钻研。从他带领乡亲们规模化、产业化、精细化种植蕲艾,用小艾草背后的大 产业,托起了农民的致富梦。②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他多次请缨,年近花甲,还坚持留在由 脱贫攻坚就地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队里,奋战在乡村振兴第一线。③吃苦耐劳,不贪图享受。 他“一个塆子一个塆子地跑,一道畈一道畈地看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④有远见卓识。他
深知,要扶贫,也要“扶志 ”和“扶智 ”。⑤朴实谦虚。他听了乡亲们的赞美后慌忙摇手,说 自己一辈子都脱不了‘ 田舍郎 ’的本色。(任意三点)
17.(4 分)示例:我选择“静夜里伴着虫声和蛙声写字,几乎成为老唐雷打不动的‘夜课 ’。 ”以声衬静, 刻画了老唐夜晚坚持练字的形象,为下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铺垫。
18.(3 分)赞成。(1)点明了帮困的方式,老唐带领村民种蕲艾。(2)描绘了近年来乡村的变化和发展, 暗示了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3)赞美老唐那样的扶贫干部扎根乡村、造福乡亲的精神。(4) 语言优美典雅,有诗意,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9 分)
19. (1)(2 分)①野猪林;②二龙山
(2)(3 分)示例:我认为野猪林最重要,因为鲁达在野猪林救下被高俅手下陷害的林冲,这一事件 不仅展现了鲁达的忠义和勇敢,也标志着他人生轨迹的重要转折点——他因此得罪了高 俅,最终走上了反抗之路。
(3)(4 分)示例:火焰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孙悟空三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虽然前两次都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最终成功借到了芭蕉扇。这告
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 三、表达与交流(60 分)
分类 得分 评分项目
一类 60—54 分 1.主题积极,立意深刻,情感真挚,个性鲜明。 2.选材突出主题,新颖独创,善于抓取生活真实。 3.围绕中心布局谋篇,思路清晰,详略得当。 4.表达得体准确,语言流畅生动,富有个性。 5.能根据需要巧妙运用写作技巧。 6.分段合理。文面整洁,书写美观,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基本无病句和错别字。
二类 53—48 分 1.主题积极,立意较深刻,情感真实,个性较鲜明。 2.选材符合主题,能抓取生活真实。 3.围绕中心布局谋篇,思路清楚,详略较得当。 4.表达准确,语言通顺,有个性。 5.能根据需要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6.分段合理。文面整洁,书写规范,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有个别病句、错别字, 不影响文意。
三类 47—42 分 1.主题明确,立意清楚,情感基本真实。 2.选材基本符合主题,内容比较真实。 3.能基本围绕中心布局谋篇,思路基本清楚,详略基本得当。 4.表达基本准确,语言基本通顺。 5.能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 6.分段基本合理。文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少量 病句、错别字,基本不影响文意。
四类 41—36 分 1.主题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楚,情感不够真实。 2.选材尚能符合主题,内容空泛。 3.尚能围绕中心布局谋篇,思路不够清楚,详略不够得当。 4.表达不够准确,语言不够通顺。 5.缺乏写作技巧。 6.分段不合理。文面不够整洁,书写不够规范,能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病句、 错别字较多,影响文意。
五类 35—21 分 1.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2.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六类 20 分以下 1.主题消极。 2.文不成篇(主体事件未写完且少于 300 字)。 3.严重抄袭(雷同达 85%以上)。
评分注意事项:
建议切入分 4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