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手工艺,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对传统手工艺的技艺流程、作品形态等进行全方位记录,形成数字化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能够永久保存传统手工艺的珍贵资料,还方便研究者和爱好者随时查阅与学习。例如,利用3D建模技术,可以精确呈现传统陶瓷的造型与纹理,让人们直观感受其工艺之美。同时,数字技术搭建的电商平台,打破了传统手工艺销售的地域限制,拓宽了市场渠道。
手工艺人可以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展示作品制作过程,增加产品附加值。数字营销还能根据消费者的浏览和购买数据,精准推送产品,提高销售效率。此外,数字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无限可能。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师能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如将传统刺绣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韵味,又满足了时尚需求。
(摘编自《数字时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新机遇》)
材料二:
尽管数字技术为传统手工艺带来诸多机遇,但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设备购置、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对于许多小型手工作坊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导致数字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人才短缺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大多专注于手工技艺,对数字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有限,而专业的数字技术人才又缺乏对手工艺文化的深入理解,难以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如何保持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数字化展示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对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价值呈现不足,使得观众难以真正领略其魅力。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技术对传统手工艺技艺流程等进行记录形成的数字化档案,具有永久保存和方便查阅学习的特点。
B. 电商平台借助数字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手工艺人可通过直播等方式直接与消费者互动,提高销售效率。
C. 传统手工艺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大,小型手工作坊因资金问题无法开展数字化工作,进程十分缓慢
D. 传统手工艺从业者和专业数字技术人才存在各自的局限,不利于传统手工艺与数字技术的有效融合。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要利用数字技术,就能将传统手工艺的珍贵资料永久保存下来,并让人们随时查阅学习。
B. 数字营销能精准推送产品,是因为它能根据消费者的浏览和购买数据了解消费者喜好。
C. 把传统刺绣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只是为了满足时尚需求,与传统文化无关。
D. 数字化展示只要不追求视觉效果,就能充分呈现传统手工艺的核心价值,让观众领略其魅力。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手工艺一项是( )
A. 某传统手工艺人坚持传统制作工艺,手工打造精美木雕作品,在当地小有名气。
B. 一群爱好者自发组织,实地走访传统手工艺人,记录他们的制作过程并整理成册。
C. 某传统陶瓷作坊引入数字化设备,对陶瓷制作过程进行监控,提高了产品质量。
D. 某设计师利用数字设计软件,将传统剪纸元素融入现代家居设计,产品大受欢迎。
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手工艺的具体表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暖砚
李铭
羊山人秦黎明,早些年闯荡关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听从不抵抗命令,致使东北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沦陷。东北抗日的义勇军奋勇杀敌,无奈军事上的劣势太过明显。
秦黎明参加义勇军队伍,上去顶了两天,队伍即被击溃。秦黎明一条腿被炮弹皮击中,落下了瘸腿的残疾。此后,秦黎明在羊山乡间务农。
十里八村的红白喜事,秦黎明都去帮忙。因为写得一手好字,红白喜事需要的喜联和挽联都归他写。主人还会热情邀请秦黎明做账房先生,帮助记录收下的礼金。当地有玄羊寺,早些年的寺名也出自他的手笔。到了年根底下,秦黎明就义务给乡亲们写春联。
寒风凛冽,白雪皑皑。鞭炮声声一岁除,家家门前换旧符。红纸黑字,秦黎明那字苍劲有力,贴到门前能呼唤春风。秦黎明深得当地村民信赖,威望渐高,人送雅号“秦秀才”。
日本人第一次攻打清风岭,不但扑了空,还被打死两个鬼子兵。日本人很是气恼,调动了不少人马前来扫荡。到羊山镇晃荡一圈,拐进山坳的时候,看见了一家门上的春联,为首的鬼子头山田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
这一年年根底下,秦黎明家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
他跟其他前来索春联的乡亲打扮差不多,戴着一顶狗皮帽子,把一张大红的纸捧过来。那时候,十里八村求秦黎明写春联的百姓很多,大多数都是自己带着红纸,讲究的还会带上一条猪肉或者一瓶烧酒作为答谢。
秦黎明接过乡亲们的红纸来,三叠四叠,然后取一条黑线,摁住叠好的红纸,用黑线切纸。细线很锋利。秦黎明手一抖,细线便“唰唰”将红纸齐齐割断。秦黎明端坐,从桌下取一方砚台,摆在方桌上。
不速之客眼睛一亮,目不转睛地盯紧了这方砚台。
冬季天寒地冷,写毛笔字时砚台总会冻冰,研墨的时候或是打滑,或是难以研开。秦黎明轻轻将墨研开,墨汁均匀,毛笔蘸上去,饱满欲滴。七字锦也好,十字句也罢,秦黎明铺好红纸,略一停顿,挥手就写。中途他即便再蘸墨,也不见气脉神韵断了。待他一气呵成将字写完,再看砚台之上,墨汁刚好用完,那砚台上竟然有温润之气飘荡,似檀香萦绕,似晨雾微散。
不速之客开口叫绝。
秦黎明朝着不速之客问:“先生,索何联对?”
不速之客说:“随意赐联。”
秦黎明点头,并不急,往茶壶里续水。
“恕我眼拙,这方砚台可是传说中的暖砚?”不速之客问。
秦黎明微微一笑。白居易有诗句:“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北方暖砚大体分为两类:水暖砚和火暖砚。顾名思义,水暖砚就是在墨堂下面凿出空腔,注入热水暖砚;“火暖”当然就是用炭火了。火暖型暖砚要经受炭火的长时间烘烤,端石、红丝石、洮石等滋润柔滑的砚石很容易被烤焦开裂,所以只能选用质地致密、硬度更高的宝石制砚。这些宝石可遇而不可求,属于文房中的奢侈品,一般寒士难能用上。
不速之客追问道:“您这方暖砚不是水暖砚台,也不是火暖砚台啊!”
秦黎明站起身来说:“先生也不是俗人,一眼便看出端倪。这方暖砚,由天然的石头制成,这石头在我们羊山当地被称作‘诚石’。诚石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在严寒之下研墨而不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采得宝石制暖砚,可遇而不可求啊!”
秦黎明说罢,屏气,凝神,在暖砚上蘸墨,一挥而就一副联对,待墨迹干后递给了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离去,家人张罗着过新年,秦黎明不慌不忙,把暖砚放在桌子上,带着家人赶紧进山躲避。当夜,村庄突然被鬼子和伪军包围。鬼子兵冲进秦黎明家,抢走了桌上的暖砚。
三日后,朝阳县城鬼子头山田的寓所中,他焚香净手,拿出这方暖砚来。山田动手研墨,却发现暖砚早已经不暖,变得冷冰冰的,成了一方冰石。山田仔细辨认,这确实像是那天看到的暖砚。它在秦黎明的手下是那样温润从容,怎么到了自己手上却变得如此冷酷无情!
鬼子兵带进来汉奸,他给山田解说了秦黎明写的那副对联: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田脸色铁青,愤恨地盯着那方冷冰冰的暖砚。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写放鞭炮与贴春联的场景,表现了村民在特殊局势下的自信与文化传承。
B. 山田到镇上扫荡的目的是想抢夺暖砚,并假扮村民,借索春联之际来看端倪。
C. “不速之客”到来时的打扮与带红纸的细节,表明他来索春联前已经打探好情况。
D. 秦黎明挥毫的自然气韵与山田拿砚时焚香净手的矫饰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6.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黎明早年参加过抗日义勇军,这为后文秦黎明写给“不速之客”春联内容作铺垫。
B. 文中写山田带兵来羊山镇扫荡时看到了门上贴的春联,“记在了心里”为下文不速之客的到来埋下伏笔。
C. 文中对秦黎明询问“不速之客”对联内容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点头”“往茶壶里续水”等表现出他的从容不迫。
D. 文末写山田愤恨地盯着“暖砚”,暗示他将会找秦黎明报复,预示秦黎明的悲惨结局。
7. 请简要分析秦黎明这一人物形象。
8. 小说结尾处描写暖砚在山田手中失效这一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劝学》和《师说》的节选,完成各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节选)
(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节选)
9.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马十驾(一天的行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 锲而舍之(刻)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C. 今之众人(一般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D.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疑惑)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小学而大遗”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木直中绳, 以为轮
11. 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道遇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13.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按要求涂黑。
读此则为王者A师矣B后十年C兴D十三年孺子见我E济北F穀城山下黄石G即我矣。
14. 对文中加点词与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句式结构相同。
B. “衣褐”中的“衣”,意思是穿着,与“衣锦还乡”中的“衣”含义相同。
C. “平明”即黎明、天亮之意,与“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含义相同。
D. “良业为取履”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为”用法相同,均表被动。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灭之时,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孺子可教。张良曾游于下邳,对老人的无礼要求,张良一直谦恭,深得好评。
C. 张良知错能改。面对老人的多次怒斥,张良忍气吞声,一再改错,收获意外之喜。
D. 此事虽怪不怪。世人认为老人是神仙,苏轼认为老人可能是隐士出山来教化张良。
16.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17. 材料二中强调了《论语》“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慧,请从材料一中概括分析张良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这种智慧。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②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送到田间的早饭。②政令: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开冻变松的土壤现出万物生长之气,老农不辞辛劳,夜起喂养饥饿的耕牛。
B. 颔联写春雨浇遍大地,正是耕作的好时机,看似客观的叙述里蕴含着作者的喜悦。
C. 颈联写妇子前来送饭、探看,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体现了农家的温馨和谐。
D. 尾联意思是说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安定生活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
1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T行业人才辈出,出现了学生业绩赶超师傅的事例,许多师傅用韩愈《师说》中的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唐宋诗词上下句都写到数字,通过数字对举强化意象,以增强韵律感和表现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6小题,18分)
2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籼稻(xiān) 放号(hào) 罅隙(xià) 挥斥方遒(qiú)
B. 消弭(mǐ) 兜鍪(máo) 讪讪(shàn) 百舸争流(gě)
C. 场圃(pǔ) 揳入(qì) 稻菽(shū) 千载难逢(zǎi)
D. 霓虹(ní) 淤泥(yū) 包扎(zhā) 出类拔萃(cuì)
2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蹩脚 烟俱 撕裂 默守成规
B. 卷帜 磕头 蜡炬 不事雕琢
C. 寥廓 挑剔 慰籍 鞠躬尽瘁
D. 糟粕 铆钉 孱头 霞蔚云蒸
2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是残羹冷炙。
B. 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 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D. 《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24. 小明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作为新生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我殷切地期望大家在新学期伊始,能够撑起勤奋的风帆。
B. 丹心系杏坛,育得桃李开。在全体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曾在这里放飞了梦想。
C. 关于如何度过三年的高中生活,刚才校长的一席话可谓抛砖引玉,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D. 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们要率先垂范,用自身的文明言行爱护校园,并引导他人也做文明的传播者。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板、粉笔、板书的起源要追溯到11世纪,当时波斯学者比鲁尼描述了学校的孩子们在石板上写字的情景,之后,人们发明了黑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今天,有些科学家、教师仍然醉心于在教学中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和画画。这样的情景在电影《美丽心灵》《奥本海默》中都有精妙表现,展现了科学家对板书的“痴情”。
下列句中的引号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痴情”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摩挲这本书时,或许思绪会接上“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老庄思想。
B. 开篇点明地点、时间,并直赋其事,以“痛饮”一词写出诗人借酒来排遣愁绪
C. 评委专家库不唯出身、不唯“帽子”,只是考虑青年科学家的潜力与未来可能的收获。
D. “川藏第一隧”——二郎山隧道,将我们通行天堑二郎山的时间缩短了。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如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弓,距今约8000年。而制造漆器所采用的漆,则来自漆树。漆树原产于中国,属落叶乔木,性喜阳光,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贫瘠能力强。它发达的根系可以形成一张绿色水网,不仅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而且能产生丰富的氧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下列句子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
A. 春天的时候,人们仿佛可以听得到花儿们的欢声和笑语。
B. 跑道烫化了选手们的运动鞋,终点线灼红了观众的眼眶。
C. 阅读是生命的加油站,为我们行万里路提供了充足能量。
D. 笔墨记录着时代的发展过程,也呈现了世界的沧桑巨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汉字历经( ),有着无穷魅力。汉字具有 ① 。汉字的象形,是依据事物的特征画形,把事物的形状描绘下来,并随汉字的演变过程不断规范而固定;汉字的会意,与汉字的象形特征密切相联,见到汉字形状就知其意思:象形和会意和谐地融合在汉字结构中。
汉字结构,有一种稳重端庄的整体感,这表现在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处于相互对应、相互平衡的状态中。汉字结构, ② ,即人们见到汉字,一种审美愉悦之情就会( )。这是因为汉字的形态具有艺术特质,也就是说汉字的偏旁、部首大都是对自然形状的描绘,能使人一下子进入到所创造的意境里。汉字的构形往往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质,如“忍”字,就像 ③ ,形象地表现出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更传达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心态。像这样传达出传统文化的汉字( )。这一特性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中国汉字还有神奇的社会功效,就是中华民族在( )的生存土地上能维持着南腔北调的民众彼此相沟通的大一统局面,这得益于汉字所起的维系团结的重要作用。今天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2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漫长岁月 油然而生 不胜枚举 广袤无垠
B. 峥嵘岁月 应运而生 恒河沙数 一望无际
C. 峥嵘岁月 油然而生 恒河沙数 广袤无垠
D. 漫长岁月 应运而生 不胜枚举 一望无际
2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B.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还可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
C. 穿越历史云烟,搜寻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D. 穿越历史云烟,追溯文字初创和演变过程,不仅可以挖掘贮存在汉字中的文化基因,还可体认先民的文化创造力。
2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50分)
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密码,这一生就是解密的过程。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 4. ①记录与保存:对传统手工艺的技艺流程、作品形态等进行全方位记录,形成永久保存且方便
查阅学习的数字化档案。
②拓宽销售渠道:借助电商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手工艺人可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数字营销
能精准推送产品,提高销售效率。
③创新设计: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
5. B 6. D
7. ①沉稳机智、从容不迫。秦黎明一开始便识破了“不速之客”的身份,并从容淡定地应对;②爱国勇敢、
不畏强敌。九一八事变后秦黎明参加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面对侵略者头目,他冒着被识破的风险写下对联来表达心志。
8. ①(情节结构方面)呼应前文伏笔,通过“诚石”属性呼应秦黎明强调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暗示只有心怀赤诚者才能唤醒暖砚的神奇;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形成强烈对比,暖砚在秦黎明手中温润从容,
在山田处却冰冷失效,突出侵略者与爱国者的本质差异。③(主题意蕴方面)深化主题,以器物选择主人
的奇幻设定,象征民族气节不可玷污,坚守民族大义者能够获得精神的力量。
9. D 10. B
11. C 12. 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13 BDF
14. D 15. B
16. “和老人约会,却后到,为什么?”说完就走了,说:“五天后早点来。”
17. ①“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指遇到事情谨慎小心,善于谋划就能成功。
②博浪沙刺秦准备周密,行动失败后,果断更名换姓、隐匿行踪。
③圯上受书时隐忍及后续蛰伏反思,最终助刘邦成就大业。
18. C 19. ①对农家春日忙碌和辛勤劳作的赞美;
②为农家温馨、和睦的生活感到高兴;
③对王安石变法后政令繁多而无用的嘲讽(批判、否定)。
20.①. 吾尝跂而望矣 ②.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 师不
必贤于弟子 ⑤. 两个黄鹂鸣翠柳 ⑥. 一行白鹭上青天(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1-26.ADCBC C
27. A 28. D
29. ①象形和会意的特性
②还有一种审美感 ③一把刀插在心上
30.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