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流市马岭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北流市马岭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一训练题(第3期)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积累运用(22分)
班级正在开展“友谊之光”主题活动,以下是部分演说词,请你阅读后完成1—6题。
【整理资料】
友谊之光
朋友是生命长河中闪烁的星chén( ), 在寂寥的夜晚,以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为彼此 照亮前行的方向。这份温暖,足以 世间所有的寒凉。①朋友,是在你迷茫时为你指引方向的明灯,是在你哭泣时给你肩膀依靠的港湾,是在你成功时与你分享喜悦的知己。②这份情谊, 如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醇。真正的友谊,不是锦上添花的绚烂,而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不是花言巧语的敷衍,而是默默陪伴的长情。③因为风雨如何肆虐,我们始终并肩而立,守护着这
份珍责的情谊。友谊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它藏在每一个会心的微笑里,藏在每一次真诚的拥抱中,藏在每一句贴心的问候间。④岁月流转,这份情谊将永远熠熠生辉。
1.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2分)
(1)星ché n ( 辰 晨 ) ( 2 ) 宝 藏 (cáng zàng)
2. 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抵 御 B. 抵挡 C. 妨碍 D. 阻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于朋友的成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 他们志同道合,在事业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并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B. 跟这帮狐朋狗友来往,你早晚会进监狱。
C. 他们患难与共,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友谊更加牢固。
D. 他们义结金兰,在遇到困难时,总会相互帮助,共同度过难关。
4. 语段标序号的4个句子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2分)
( 填序 号填 ) 修 改 :
5.请在语段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组织活动】
6. 明星中学准备开展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我设计】各社团为配合本次宣传需要,开展特色活动,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项社 团活动。(2分)
示例:文学社:“有朋远来”诗歌朗诵会
(2)【专家我邀请】9月30日下午2点,在学校会议中心举办“有朋自远方来”迎新会,学生 会主席小玉同学要代表学校邀请电台的李洋老师来参加本次活动,并请他诵读经典汉代诗歌 《客从远方来》。请你帮助小玉同学完成邀请。(4分)
7.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6分)
主题 文学常识和名句 出处
自然 ① (人名)登临碣石山,写下“② , 百草丰茂”,呈现出草木繁茂的生机勃勃之态;漂泊在外的王湾, 放眼而望,“潮平两岸阔,③ ”,展现了一幅恢 宏阔大、风平浪静、帆船顺风而行的壮美画面。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情怀 李白初离蜀地,秋夜乘船,写下的“④ , 影 入 平羌江水流”给了我们“月亮走,我也走”的美妙感觉。 《峨眉山月歌》
感慨 杜甫与李龟年久别重逢,他不由感慨:“⑤ ⑥ ”,表达了这次的幸会难得。 《江南逢李龟年》
二、阅读(48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材料 一 】
“手机依赖症”是 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用手机 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受损。比如说,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手机,即使没有需 要,也会常常不由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手机必须随身携带, 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 不守舍; 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感觉很失落,严重时还会产生焦 虑、烦躁、抑郁、自我挫败感。
(选自《手机依赖症》,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教育行政部门、学 校、学生及家长有哪些要求
答复: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 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 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 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 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节选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材料四】
缘何放不下
从社会氛围层面,我们的各行各业,从我们的购物到教育到交际行为,都严重地依赖手机, 几乎到了离开手机不能运转的地步,比如您是否可以想象,在大中城市,如果某一天突然断网,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觉得不适
消费社会的各种声光电广告也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您:消费才是你活着的正 义 。
为此有的人甚至把消费当作“信仰”,曾经有少年为了买名牌手机,卖了自己的单侧肾脏, 之后不慎感染,生命垂危;有女孩子为了一个名牌包包,出卖了自己的贞操;有学生气愤父母不 给买名牌手机,挥刀向亲人 ……
从教育的角度看,确实学校和家长都需要做更多。无可否认,一些先行的学校做得比较好, 比如一些高中设立班级保管箱,学生进入校园即把手机收上来统一保管,但还是有一些学校,还 没来得及采取更细化的措施。
在家庭领域,确实有许多家长做出表率,首先自己不过度使用手机。其次,尽量抽时间管理 好家里的电子设备密码,对孩子的手机等使用行为有所监督。但是,也仍然有一些家长,警惕意 识并未很好建立,或者自己本人就严重依赖手机,管教起孩子来,也因而比较无力。
(选自《手机依赖症:放下才能自在的相遇》,有删改)
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根据材料一可知,“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多见于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因使 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消失的心理疾病。
B. 从材料三可知,学生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有时简单粗暴管理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C. 材料三中加点的词语“原则上”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生不能把手机带到校园,但特 殊情况下允许。“原则上”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D.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校可以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9. 根据材料二,你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4分)
10. 如何避免孩子患上“手机综合症” 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三点建议。(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又见黄河口
高方
①若干年前,黄河多次注入黄海,混浊的泥沙将近岸的海水由蓝色染成黄色。这便是“黄海” 名字的由来。
②那一年,姨父刚初中毕业,是一名十七岁的翩翩少年,他考上的是一所半工半读中专技校, 隶属于一个名叫“九二三厂”的保密单位,毕业后可以定向进入该单位工作。那个年代,考上技 校就可以领到工资,是无比光荣的事。
③姨父只知道“九二三厂”与石油有关。那时,一首铿锵有力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传遍大江南北,召唤着有志青年投身这条新征程。
④奔赴胜利油田的姨父是学生大军中的一员。他们先是坐着绿皮火车来到油田附近的车站。 一辆辆解放牌卡车早已在车站等候他们。姨父他们坐在露天的车斗里颠簸着,只觉得脑壳被晃得像散了黄儿的鸡蛋。
⑤初到这片荒原,姨父眼里只看见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那是石油和暗夜;一种是白色, 那是盐碱地和芦苇花。
⑥黄河像一条摆尾的巨兽,从这里注入渤海,留下一片狼藉的滩涂。姨父的内心先是生起了 阵阵恐惧,努力恢复平静后,又被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助和感伤湮没。
⑦由于学校还没有竣工,教室才刚刚搭好框架,姨父他们也纷纷参与到校舍的建设中。芦苇、 泥巴和成的土坯砖,建造的房屋墙壁厚,冬暖夏凉。几个组抬土铺到地基里, 一点儿一点儿把地 面填平 。
⑧一间学生宿舍住十几个人,铁质的上下铺随着一个翻身的动作就嘎吱作响。水管里流出来 的水混浊且苦涩,难以下咽,这些都让同学们想家的思绪一点点累积。 一到晚上,经常有几个同 学结伴跑到大野地,抱头一顿痛哭。
⑨荒野的夜,是最难挨的。 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摇着没了踪影。
⑩后来,为了不让想家的情绪蔓延,同学们约定:不准掉眼泪。于是晚上大家便凑在一起唱 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声朗读诗人艾青写给石油人的诗,“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 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 …… "
年轻的人们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主意了。空旷的荒野里,不管白昼还是黑夜,他们都用歌声 来驱散恐惧和孤独。当月亮钻出云彩时,他们的脸一下子明亮起来,像是投射在幕布上的剪影, 随着嘴巴一张一合地歌唱,头也微微摇动,眼睛在黑暗里闪着灼灼的光。
当姨父每日和荒原万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长,变得强壮,那些伤感 的情绪逐渐黯淡下去。
一晃人到中年,姨父调入胜利油田工会做宣传工作,这让他有机会深入一线,记录下更多 油田人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姨父絮叨着讲很多井喷抢险的故事。他把眉毛、眼睛拧在一起, 口中描绘的场景像一幕幕斑驳的电影。
⑤他边讲边挥舞着手臂,模拟那冲天的油柱。时隔几十年,他仍然可以清晰地还原很多细节, 比如:“现场气浪滚滚,声响很大,趴在耳边说话也很难听清楚,现场讲方案、下指令大多是通 过一块小黑板。”
姨父记忆里定格的画面还有1986年的孤东会战,一万余名职工和民工投入战斗,大干一 百天,没有休息日,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再后来,花甲之年的二姨和姨父退休,两人回到了黄海之滨的故乡。那段奋斗于渤海之滨, 承载着岁月芳华的记忆暂时封存。
去年初秋,我随作协采风团来到了黄河入海口,见到了姨父故事里的热土。
这里已经没有一点儿荒滩的影子,我的眼眸被绿色充盈。
回去后,我把手机里拍下的照片一一拿给姨父看。他戴着老花镜,连连点头,说道:“拍 得不错,后生可畏!”
那天他坐在窗前,逆光之下,我看到了一张剪影。无数奔波于黄海、渤海之间的人们, 他们留下了时代奋斗的诗篇,藏在时光盒子里,等待某个瞬间被开启。
11.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展现了姨父人生不同阶段的经历,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
① 扎根荒原 人到中年 ④
帮忙搭建校舍 ② ③ 回到黄海之滨的故乡
12.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作用。(3分)
黑夜像一张无边的织网,宿舍窗户里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微弱渺小,仿佛被风一吹,它便飘 摇着没了踪影。
13. 第 段写同学们用歌声驱散恐惧和孤独,眼睛里闪着“灼灼的光”,你如何理解这里的“光” (3分)
14. 请结合文章中姨父的“石油精神”,这些精神带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4分)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①白,山青花欲②燃。
今春看又过⑨,⑤何日是归年
【注释】①逾:更加。②欲:好像。③燃:燃烧。④过:过去。⑤何:什么。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 “江碧鸟逾白”描写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
B. “山青花欲燃”一个“欲”字,在拟人化中赋景物以静态,摇曳多姿。
C.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D. 这首诗写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16.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诗写了江水、鸟儿和① 、② 意象,
具有③ 的作用。(①②每空1分,③空2分,共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甲】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 数 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血 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 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
【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 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擅长) B.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回来)
C. 人皆贺之(祝贺) D.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居住)
18. 下列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B.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C.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D.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
19. 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0. 请分别谈谈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4分)
(三)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21. 《朝花夕拾》是中国的一部经典名著,下面是一张阅读《朝花夕拾》的读书卡,请你根据提 示补充读书卡的内容,向你的好友分享你的阅读收获。(3分)
作品名称 篇目名称 故事梗概 思想感情
《朝花 夕拾》 《二十四孝图》 阅读“老莱娱亲”和“① ”两个故事 时的强烈反感。 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我”在百草园自由玩 耍,在三味书屋读书求 学。 ②
《③ 》 猫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 动物就尽情玩弄,直到 玩厌了,才吃掉小隐鼠。 嘲讽“正人君子”的“媚态”,表达 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愤 恨。
22.请根据你对鲁迅的了解,从下面《朝花夕拾》的人物集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不应该出现在鲁 迅好友名单中的人物,结合该人物相关事件和形象特点说明理由。(4分)
人物集:阿长 寿镜吾 陈莲河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衍太太
三 、写作(5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每天都在上演着或悲伤,或欣喜,或遗憾,或刻骨铭心,或感动不 已,或后悔不止,或沉醉其中,或捧腹大笑的各类事情,有许多事情以它的独特长存于我们的脑 海,历经岁月浮沉,不曾逝去。
请以“那件事,让我刻骨铭心”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的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 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