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高中、观庙高中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高中、观庙高中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商城县丰集高中观庙高中两校月考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操作或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把球浸泡在冰水中,气体颜色变浅
B.用饱和除去中的HCl,可减少的损失
C.对,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D.向含有的红色溶液中加入铁粉,振荡,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缓慢反应生成和,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B.100mL2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降低
D.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增大生成氢气的速率
3.已知 X、Y 和 Z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42。X 元素原子的 4p 轨道上有 3 个未成 对电子,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2p 轨道上有 2 个未成对电子。X 跟 Y 可形成化合物 X2Y3, Z 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B.X 元素是第四周期第ⅤA 族元素
C.Y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D.Z 元素的氧化物具有两性
4.下列与金属腐蚀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铁制品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B.图b开关置于N处时,金属铁的腐蚀速率比置于M时更小
C.图c为外加直流电源保护法,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图d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高温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
5.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 B.A→B反应的活化能为E1
C.B→C反应的ΔH=E4-E3 D.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6.25℃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减小
B.向水中加入少量气体平衡逆向移动,减小,减小
C.将水加热,增大,变大
D.向水中分别通入适量气体或加入一小块Na,都能促进水的电离
7.某学习小组按下图探究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间条件下,若X为食盐水,K分别连接B、C时,前者铁棒的腐蚀速度更慢
B.若X为模拟海水,K未闭合时铁棒上E点表面铁锈最多。
C.若b为正极,K连接A时,铁棒防腐的方式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若在X溶液中预先加入适量的KSCN溶液,可有效提升铁棒腐蚀或防腐的观察效果
8.已知298K时,浓度为0.180mol/L的γ-羟基丁酸水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生成γ-丁内酯:,不同时刻测得γ-丁内酯的浓度如表。
t/min 20 50 80 100 120 160 220
c/(mol/L) 0.024 0.050 0.071 0.081 0.090 0.104 0.116 0.132
注:该条件下副反应、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75
B.反应至120min时,γ-羟基丁酸的转化率<50%
C.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及时移出产物γ-丁内酯
D.80~12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γ-丁内酯)
9.常温下,用溶液滴定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溶质为和,且
B.点②所示溶液中:
C.点①、②、③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③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10.已知常温下4种溶液:①HCl溶液②溶液③NaOH溶液④氨水,均满足水。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①、④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
B.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混合液的
C.①、②、③溶液分别与相同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消耗溶液体积最大的是③
D.向等体积溶液中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④>③>①>②
11.我国某大学科研团队通过超快电脉冲热还原法开发了一种新型碳载钌镍合金纳米催化剂(RuNi/C),并基于此催化剂制备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高能量镍氢气()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向电极a移动
B.放电一段时间,断开开关一段时间后,KOH溶液的浓度增大
C.放电时,电极b的电极反应为
D.以为能源较为环保
12.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装置 甲 乙 丙
现象 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A.装置甲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B极
B.装置乙中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C.装置丙中电流由A→导线→D→电解质溶液→A
D.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B>A>D>C
13.向两个体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均充入1molP4(g)和6molH2(g),分别在绝热、恒温两条件下发生反应:P4(g)+6H2(g) 4PH3(g) △H,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压强(kPa)与时间(min)关系如表所示。
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
容器I 100p 95p 92p 90p 88p 87p 87p 87p
容器Ⅱ 100p 105p 100p 94p 90p 90p 90p 90p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H<0
B.平衡时容器Ⅱ温度高于容器Ⅰ
C.容器Ⅰ6min时气体总物质的量等于容器Ⅱ8min时气体总物质的量
D.14min时正反应速率:容器Ⅱ大于容器Ⅰ
14.亚硝酰氯()是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合成原理: ,在密闭反应器中投入和合成,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B.的体积分数:
C.点时反应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约为
D.点时同时减压和升温,的平衡转化率由点向点迁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本世纪实现碳中和,实现青山绿水。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
0 0.50 0.8
2 1.3 1.2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不再进行
b.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改变条件,可以地转化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② ;内, (保留3位小数)。
(2)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容积固定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A物质,发生反应:,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消耗
②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
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④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⑥反应速率:
(3)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无污染、能量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燃料电池中正极通入的物质是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当消耗液体燃料肼时,电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16.(15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利用反应生产。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6 mol 和2.4 mol 发生上述反应,CO(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②下列不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O(g)的浓度保持不变
D.断开3mol H-H键的同时断开2 mol O-H键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溶液和硫酸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序号 实验温度/K 有关物质 溶液变浑浊所需时间/s
溶液 溶液
V/mL V/mL V/mL
1 298 2 0.1 5 0.1 0
2 298 2 0.1 4 0.1
3 313 2 0.1 0.1 0
已知:。请回答:
①配制0.1 的溶液100 mL,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 。
②实验过程使用了“控制变量法”,实验1、2探究的是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得到的结论是 。
③实验1、3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得到的结论是 。
④甲同学认为,也可通过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体积的方法,来探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17.(14分)已知硫酸亚铁铵晶体[,摩尔质量为392g/mol]可用作净水剂、颜料、媒染剂、鞣革、防腐剂等,它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过程
步骤1: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将4g铁粉和硫酸置于锥形瓶中,保证溶液。水浴加热至几乎不产生气泡,趁热过滤掉残余的少量铁粉。
步骤2:获得硫酸亚铁铵晶体: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铵溶液,然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晾干。
(1)步骤1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 。
(2)步骤2中,所用到的硫酸铵溶液呈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定量分析——氧化还原滴定法
称取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溶于稀硫酸,加水配制成溶液,取于锥形瓶中,然后用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
(3)滴定过程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氧化为,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5)若进行平行滴定三次,消耗溶液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溶液的体积/mL 24.52 24.02 23.98
则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纯度(质量分数)为 (用百分数表示,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18.(15分)过氧化氢可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用过氧化氢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1)实验室制备过氧化氢的方法:在冰的冷却下,向100mL15%~18%的硫酸中逐渐加入过氧化钡,加入的量以保持溶液为弱酸性。倾出上层溶液即得到过氧化氢溶液(已知过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用冰冷却的目的是 。
(2)用量气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原理为,装置如图所示。
①仪器X的名称是 。
②若量气管液面比水准管液面低,测得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3)某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碘单质溶于水后,溶液为棕色。实验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表1
实验编号 温度/℃ 0.1mol·L-1H2O2溶液的体积/mL 0.1mol·L-1CuSO4溶液的体积/mL 0.1mol·L-1FeCl3溶液的体积/mL 收集相同体积O2的时间/s
i 25 10 0.05 0 t1
ii 25 10 0 0.05 t2
①Fe3+对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反应机理分为如下两步:
第一步: ;
第二步:。
②表1实验是为了探究Fe3+和Cu2+对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效果,该实验存在的一处不足是 。
表2
实验编号 温度/℃ 0.1mol·L-1H2O2溶液的体积/mL 0.1mol·L-1HI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从混合到出现棕黄色的时间/s
iii 25 10 5 V t3
iv 25 10 8 2 t4
③写出过氧化氢溶液与氢碘酸(H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表2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V= ,预测 (填“>”或“<”)。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2026学年商城县丰集高中观庙高中两校月考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D C C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B C C D
15.(1) bd (2分) 1.50 (2分) (2分)
(2)①②③(2分)
(3) 空气或氧气 (2分) (2分) 5mol(2分)
16.(1) 0.9 (1分) B(1分)
(2) 100 mL容量瓶 (2分) 1 (2分)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溶液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分) 5 (2分)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2分) 不可行 (1分) ····· 易溶于水,无法准确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2分)
17.(1)防止Fe2+被氧化成Fe3+(2分)
(2)NH+H2ONH3 H2O+H+(3分)
(3)5Fe2++MnO+8H+=5Fe3++Mn2++4H2O(3分)
(4)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变为粉红(或浅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说明反应达到终点(3分)
(5)94.08%(3分)
18.(1)防止过氧化氢因温度过高而分解(2分)
(2) 锥形瓶 (2分) 偏小(2分)
(3) (2分) 溶液中阴离子种类和浓度不同,可能会干扰实验 (2分) (2分) 5(2分) (1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