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太谷中学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题第丨卷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据科学预测2024年是太阳活动高峰期,“我们都是追光者”这爆火的一幕刷遍年轻人的朋友圈,去年12月以来,国内多地都出现人们目击极光的记录,这种美丽奇妙的现象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自然,去追寻“极致的美景”。天文专家提醒,观测极光必须要先考虑安全因素,根据情况做好保暖等措施。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国内的极光描述正确的是( )A.会引发太阳强烈耀斑爆发 B.反映太阳大气剧烈变化C.造成太阳大气层结构改变 D.显著提升年太阳辐射量2.专家提醒国内追光者要做好保暖,以下追光环境与保暖无关的是( )A.高纬度地区 B.夜间温度低 C.高海拔山地 D.北极点3.太阳活动高峰期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地球光、热资源减少 B.地球上磁针指向不准确C.全球性洪涝灾害更严重 D.无线电长波通讯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2024年10月01日至10月03日,太阳分别释放了两次强烈爆发。此时正值国庆假日期间,太阳也配合地放起了“大烟花”(色球层局部地区突然增亮)。下图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材料中描述的“大烟花”主要是( )A.耀斑 B.日珥 C.黑子 D.太阳风5.此次太阳活动爆发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有( )A.北冰洋的浮冰数量增多 B.泰国夜晚的空中出现极光C.电动汽车运行动力减弱 D.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变差近年来,特别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启动以来,古生物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在藏北伦坡拉、尼玛等盆地丁青组地层中发现距今约2600万年的似浮萍鱼类和昆虫等物种的化石超过50种。图为长梗似浮萍叶及伴生动物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6.该地层化石最可能形成于( )A.古近纪——新近纪 B.侏罗纪——白垩纪C.二叠纪——三叠纪 D.前寒武纪7.由材料可知,距今约2600万年的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寒冷湿润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浙江某中学连续观察半个月内月亮的形状及其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并绘出月相草图,但由于记录的学生失误,使某一个月相画错了且忘记标记月相名称,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关于图中月相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A. ①为满月 B. ②为蛾眉月 C. ③为下弦月 D. ④为凸月9. 月相画错序号并改正,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某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地形剖面如图1所示。图2呈现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地质作用类型。完成下面小题。10.图1中所示山脉的地质构造属于下列哪一种( )A.地堑 B.背斜 C.向斜 D.地垒11.图1中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哪种作用相关( )A.流水长期侵蚀B.冰川堆积作用 C.板块相互挤压 D.地层断裂下陷12.若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那么花岗岩的形成对应的地质作用应为( )A.① B.② C.③ D.④读某地地貌素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地貌的名称为(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C.沙丘 D.冲积平原14.图中地貌一般位于( )A.河流入海口 B.河流转弯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源头暑假期间,某高中地理老师到国内一省区研学旅行,下图为他拍下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塑造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海浪侵蚀 D. 冰川侵蚀16. 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 东南丘陵 B. 四川盆地 C. 准噶尔盆地 D. 黄土高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23年9月22日22时59分,印尼班达海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50米。材料二下图为地震波波速变化示意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单选)此次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四周传播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震发生后,横波首先到达地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没有危害(2)从图中判断,不连续面A为 ,不连续面B为 。(3)当地震波通过不连续面B时,横波波速 、纵波波速 。(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运用地震波的基本原理加以解释。18. 读“我国东部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图中A、B、C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是:A____岩,B____岩,C____岩。(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分别是:①____③____④____(3)图中甲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其形成原因____。(4)图中乙处的构造地貌为____,其形成原因____。(5)丙处是____(地貌名称),请简述其形成过程____。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5年暑期,某高校地理专业学生沿黄河中下游进行研学考察。考察结束后,学生结合资料发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趋于稳定。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1855~199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示意图。(1)列举研学小组沿黄河考察最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2)描述黄河三角洲地貌景观特点。(3)简述1855~197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时空变化特点。(4)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趋于稳定的原因。参考答案:1-5:BDBAD6-10:ACABC11-15:DABCB16 : C二.综合题。17.(1)A(2)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3) 消失 减慢(或:下降)(4)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在固、液、气态中都能传播,地震波可在地表发射地震能量时产生,通过对反射进行记录和分析,若在一定深度,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则可推测该地可能存在油气矿藏。18.(1) ①. 岩浆 ②. 沉积 ③. 变质(2) ①. 岩浆活动(冷凝作用) ②. 变质作用 ③. 重熔再生作用(3) ①. 背斜谷 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受侵蚀,形成谷地(4) ①. 向斜山 ②.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5) ①. 河口三角洲 ②. 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19.(1)滑坡;泥石流。(2)呈扇形(三角);沉积物颗粒较小;地势低平。(3)面积增大;整体向东北扩张;增速先慢后快。(4)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小浪底等水电站建设使其下游含沙量减少,流水沉积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