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昆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地理
本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如图为俄罗斯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俄罗斯人口整体密度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
2.下图可表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的国内人口主要迁移情况的是( )
A. B.
C. D.
3.为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俄罗斯可( )
①加大关于人口限制政策的执行力度
②增加科技、资金投入,加大东部的开发力度
③制定优惠经济政策,推进西部产业向东部全方位转移
④发挥与东北亚国家经济要素的互补优势,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我国在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发现多处重要恐龙足迹化石(如图)。其中,最长足迹为60.5cm,是中国已知最大的兽脚类足迹。据此完成4~6题。
4.以下景象不能在恐龙生活时期看到的是( )
A.群鸟飞翔 B.昆虫繁荣 C.鱼翔浅底 D.被子植物繁荣
5.发现恐龙足记的地层( )
A.位于古登堡界面之上 B.可能存在岩浆发源地
C.纵波比横波传播更快 D.位于地球最活跃圈层
6.此次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可以帮助当地( )
A.判断地形类型 B.推测植被情况 C.寻找金属矿产 D.优化种植结构
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主要地物和道路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车辆走最近路线的总体行驶方向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植物园中的某棵古树,树轮生长速度最快的方向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如图为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对于图中各城市风速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上海快于北京 B.北京慢于青岛 C.首尔快于东京 D.上海慢于东京
10.此时,北京大街上的彩旗主要飘向(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图1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图2是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图1 图2
11.“波浪发电”和“潮汐发电”的共同优势为( )
A.可再生用不尽 B.发电量较稳定 C.发电密度较大 D.利于规模开发
12.图1所示海域进行波浪发电效益最高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在海湾或感潮河口,可见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两次的涨落现象,早上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中发电次数为( )
A.2 B.4 C.8 D.16
自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7日开始的降雨在巴西圣保罗州多个城市造成影响,并引发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据此完成14~16题。
14.除了降雨外,以下可能加剧本次滑坡形成的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岩土疏松 C.河流稀少 D.植树造林
15.在本次滑坡灾害中,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灾前灾后的影像 B.数字地球技术获取救援车的地理位置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估算滑坡体的体积 D.地理信息系统获取失踪人口数量
16.降低该地区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有( )
A.修建大型水库 B.山区开矿采石 C.保护坡地植被 D.加强监测预报
某年8月,23名中科院院士赴三江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治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据此回答第15—16题。
17.科考队员途经青海省的青海湖附近,湖泊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A.A B.B C.C D.D
18.源头科考中,队员发现正是源头的涓涓细流,才形成了滔滔东奔的长江,三江源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节能建筑的推广,为我国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节能建筑指冬暖夏凉、节省能源、隔音降噪的建筑。
材料二:如图为L市某节能房屋示意图。该房屋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降低了调节室湿所消耗的能源。甲、乙、丙、丁均为可以控制开或关的通风口。
材料三:如图为L市气候统计图。
(1)L市的气候类型是_____,气候特征是______。冬季的白天,为降低室内制暖能耗,关闭了甲、丙两通风口。请在下图的虚线上画出箭头,以表示房屋中的气流方向。
(2)节能房屋中,鹅卵石比热容较______(大/小),吸收太阳辐射升温______(快/慢);双层玻璃可以有效隔绝内外热量交换,起到了______作用;它还可以______。
(3)夏季的白天,为更好地降低室内制冷能耗,甲、乙、丙、丁四个通风口应关闭哪一个?______
20.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题目。
(1)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③④之间地层的形成时间______(早或晚)于①②之间地层。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__岩,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代。该地质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______。
(2)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
(3)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__。
(4)若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的土壤层,需要土壤层具有减少水分渗漏覆一层黏土,也需要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而覆一层沙土,生长植物需要有机土层,那么黏土层应该为图中______之间(填数字,下同),沙土层应该为图中______之间。
21.“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季常见的地理现象。北京地区春季“杨花柳絮随风舞”是美景还是灾害?某校同学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性学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一:“杨花柳絮”是什么?
同学们搜集到如下资料:
资料1: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原产于中国,生长迅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强,加之易于繁殖和养护成本较低,成为北方最为常见的城市绿化树种。
“杨花柳絮”其实是杨柳雌株种子上附生的白色长毛。在春天,当日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这些种子的成熟,随后杨柳絮携带着种子便开始飘飞繁殖。华北地区的飘絮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可长达半月以上。
(1)同学们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属于______(单项选择)的树种。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影响“杨花柳絮”产生的主要气候要素是______。
探究问题二:大江南北都有杨柳,但为什么我国南方没有北方这样的飞絮?
同学们从天气和气候的角度探究这个问题。
资料2:图(a)为某年4月19日某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为北京和上海多年平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a) (b)
(3)同学们研究认为北方春季多风且风向复杂是原因之一。
如图1(a)所示时间,甲地受______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____(上升/下沉):北京的风向为______风;与上海相比,北京风力较______,理由是_____。
(4)同学们认为南北方气候差异对飞絮条件影响也很大。对比图1(b),推测南方春季没有飞絮的原因是气候______。
探究问题三:该如何应对“恼人的飞絮”?
如图是同学们查询资料后制作的“恼人的飞絮”宣传卡。
“恼人的飞絮”——关注飞絮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携带和传播病菌,致人生病;可诱发或加重多种过敏症和呼吸道疾病。 ◇易引发火灾事故——飞絮易燃。 ◇可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电气设备散热不良,影响高精密设备的准确性等。
(5)根据以上学习和研究,同学们对治理北京春季飞絮问题产生了不同意见。
意见①:应当将杨树、柳树全部砍伐,更换为生长期长、观赏性高的银杏树。
意见②:应当减少和控制城市绿化树种中杨树与柳树的雌株,增加其他树种。
以上哪一种意见更合理?______。
请你说明理由: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