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6.1.5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第2课时)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第5节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第2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眼、耳的结构和视觉,听觉的形成,重点是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视觉和听觉形成的知识。因为只有了解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之后学生才能很容易地归纳出视觉、听觉形成的正确过程。由于眼和耳是人体从外界接收信息的主要器官,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因此本节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对凸透镜成像和声波的传递的规律还不清楚,因此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和讲解听觉的形成时,注意给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去感悟和体会。本节教学从优美的引言开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感受器和感受器官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多媒体课件和挂图等直观教具来进行教学。沿着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这样的思路讲解视觉:沿着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来讲解听觉;然后拓展其他感觉,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分析"形象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的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探究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科学的表达,严密的逻辑,辨证的思维的能力,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确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思想。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耳朵结构示意图,掌握人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重、难点)。 2.通过“声音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科普视频,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学会保护我们的耳朵健康(重、难点)。 3.了解人体各类感觉,分析正常人和视觉障碍者在走路时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方式有何异同(难点) 。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拆解“耳→听小骨→耳蜗→中枢”的听觉链条,学生能阐明“结构-功能-环境”协同保障听力健康,认同“听觉完整是生命质量与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石”,形成珍惜与维护感觉功能的自觉意识; 科学思维:借助“声波传导路径图”模型,学生能运用比较、归纳、系统分析等方法,区分传导性、感音性及中枢性听力损失的机制,提升因果推理与模型建构能力; 科学探究:学生能提出飞机起落时耳朵不舒服的可探究问题,自主讨论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完整科学探究流程; 社会责任:基于“耳蜗—听神经—中枢”不可逆损伤机制,学生能制定并践行“护耳活动”,向班级、家庭及社区发布“爱耳”倡议,担当噪声防控与听力健康宣讲员的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教学难点】 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人体通过眼和耳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一)回顾旧知 1、 2、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二) 播放视频,“黄莺博士——盲道中的典范”。 问题: 盲人是如何利用盲道行走的? 小组讨论并总结回答: (1)盲道使视障人士通过脚感的指引方向 (2)盲杖是一种辅助工具,主要通过触感和声音探测周围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体的感觉多样性,及对人体的重要性。 学生回顾课本2min,提问。 观看视频,记住问题,学习新课。新知探究 【任务一:耳是听觉器官】 1、人通过耳感知有声世界。 语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离不开听觉的辅助,听力损失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出示耳的解剖模型,对照耳的结构示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耳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 引导学生总结: 问题 (1)耳的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2)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哪些结构? 答: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遇到打雷等巨大声响时,有人用手捂住耳朵或把嘴张开;飞机起降时,有的乘客做吞咽动作。尝试对上述做法作出解释。 答: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防止巨大声响或气压骤变对中耳造成损伤。 3、展示图片,讨论听力受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如何科学的保护我们的听力? 引导学生总结: 外耳畸形、鼓膜或听小骨功能异常等造成的听力损失,多数是暂时性、可逆的。但是,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往往是不 可逆的。我们应注意科学用耳,远离或隔绝噪声,不长时间使用耳机,少挖耳,预防外耳道感染和中耳炎等。 【任务二:其他感觉】 想一想: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1)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能够感受气味的刺激 (2)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 (3)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人体的每种感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这些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 回答: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习题巩固】 1、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 ) A.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 B.接受声波刺激,形成听觉 C.将振动转化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向内传递 2、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B )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 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 3.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听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⑤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 ⑥鼓膜 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章 体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第五节 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一、耳结构 外耳:耳郭、外耳道、鼓膜 中耳:听小骨、鼓室、咽鼓管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二、听觉形成原理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课后作业 1.(2025·黑龙江哈尔滨·二模)耳朵让我们聆听大自然的旋律,耳的结构图中,听觉感受器位于( D ) A.① B.② C.③ D.⑤ 2.(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某同学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导致听力受损。经医生检查,发现该同学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部分受损,这类细胞存在于( A ) A.耳蜗 B.鼓膜 C.听觉神经 D.大脑皮层 3.(2025·河南漯河·三模)每年的3月3日是国际爱耳日。耳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② B.③听小骨是人体最小的骨,可传导振动 C.听到上课铃声回到教室这一反射的感受器是⑤ D.⑥可传导神经信号,是听觉形成的部位 4.振动声桥是一种植入式中耳助听装置(如图),可将外界声音进行收集、处理后,通过传感器直接带动听小骨产生振动,进而将声音信息传至内耳,产生神经冲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振动声桥适用于听小骨结构正常的患者 B.听觉中枢受损的患者不适用此助听装置 C.经振动声桥传递的是振动信号 D.此助听装置可代替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发挥作用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耳的结构包括外耳 中耳、内耳三部分;理解了听觉的形成,还进一步了解了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学生主动地获取、整合信息,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指导人们生活的认同感。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哪些行为是对耳有伤害的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意义更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第五节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第2课时)第六单元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济南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角膜 无色,透明房水 无色,透明虹膜 有色素瞳孔 光线通道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睫状体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玻璃体 透明胶状物质巩膜 白色、坚韧脉络膜分布有血管和黑色素细胞视网膜 分布有感光细胞视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图6.1-20 眼球结构示意图回顾旧知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瞳孔透过光线调节光量折射光线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传递信息形成视觉感受光线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倒立的物像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回顾旧知学习目标利用耳朵结构示意图,掌握人耳朵的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01通过“声音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科普视频,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学会保护我们的耳朵健康。02了解人体各类感觉,分析正常人和视觉障碍者在走路时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方式有何异同?03难点重、难点重、难点课堂导入盲人是如何利用盲道行走的?回答下列问题:观看视频黄莺全国首位通过普通高考考入211重点院校的盲人学生,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盲道使视障人士通过脚感的指引方向课堂导入盲杖是一种辅助工具,主要通过触感和声音探测周围环境阅读课本119-120页,完成导学案(3min)结合图6.1-24,说出耳结构及功能(2min)结合图6.1-25,了解人体的其他感觉(3min)课堂导入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探究新知人通过耳感知有声世界语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离不开听觉的辅助,听力损失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听神经传导神经冲动外耳内耳中耳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收集声波引导声波传至鼓膜把声波转为机械性振动感受旋转刺激,维持平衡感受自身的空间位置和运动状态,维持平衡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放大并传导振动包围听小骨的空腔连通鼓室与鼻咽部问题1.耳的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结构 功能外耳 耳郭外耳道鼓膜中耳 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 半规管前庭 耳蜗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可以传递声波可将外耳道传来的声波转化为振动,并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内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可以将鼓膜的振动向内耳传递含有位觉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内有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连通鼓室与鼻咽部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问题2. 在你听到声音之前,声波的刺激经过了耳的哪些结构?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耳郭收集声波传导声波转为机械性振动听觉神经传递信息形成听觉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感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放大并传导振动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听力损失多数是暂时性、可逆的外耳畸形鼓膜听小骨功能异常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如何科学用耳想一想(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双手堵耳,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如何科学用耳想一想(2)当耳道内耵聍(耳垢)较多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不要使用尖锐的器具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如何科学用耳想一想(3)鼻咽部有炎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鼻咽部的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要及时就诊,以免引起中耳炎。任务一 耳是听觉器官问题3. 遇到打雷等巨大声响时,有人用手捂住耳朵或把嘴张开;飞机起降时,有的乘客做吞咽动作。尝试对上述做法作出解释。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防止巨大声响或气压骤变对中耳造成损伤。任务二 其他感觉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能够感受气味的刺激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想一想任务二 其他感觉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压等刺激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想一想任务二 其他感觉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除了视觉和听觉,人体还有哪些感觉器官?想一想人体的每种感觉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这些感觉使我们能够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任务二 眼球成像原理人体各种感觉器官存在的意义?想一想耳结构耳是听觉器官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课堂小结听觉的产生外耳中耳耳郭外耳道鼓膜其他感觉器官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鼻、舌、皮肤内耳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1.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帮助部分耳聋患者恢复听力,耳蜗在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 )A.接受振动刺激,产生兴奋B.接受声波刺激,形成听觉C.将振动转化成声波向内传递D.将声波转化成振动向内传递2.我们坐车闭眼时,也能准确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判断其是上坡还是下坡行驶,感受这种刺激的结构是( )A.耳蜗和前庭 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膜 D.鼓膜和听小骨感受器A课堂练习B维持平衡3.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是( )①听神经 ②听小骨 ③外耳道 ④大脑中的一定区域 ⑤耳蜗内相应的感觉细胞 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C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5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6.1.5 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 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