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1.充分利用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概述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的路线(重、难点)。
2.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详细描述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重、难点)。
3.通过日常保健理解血压、脉搏为什么是体检的常规项目,认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难点)。
【学习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习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压和脉搏;
1.心脏的搏动形成强大的推力,使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最后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3.通过体循环,富含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就由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4.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一、观察思考→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1.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 示意图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据此分析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通过体循环,富含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被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3. 扁桃体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扁桃体炎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怎样的?
小肠周围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咽部动脉→咽部毛细血管。
二、阅读聚焦→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怎样的?
三、尝试判断血压高低
分类 收缩压(高压) 舒张压(低压)
正常血压 90到140 12-18.7kPa 60到90 8-12kPa
高血压 大于等于140 ≥18.7 kPa 和(或) 大于等于90 ≥12 kPa
低血压 小于等于90 12 kPa≤ 和(或) 小于等于60 8 kPa≤
四、小组讨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血液循环把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摄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各组织细胞,并将各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运走,以保证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1.下列哪一组中,人的含氧多的血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循环的类型及血管名称是( )
①体循环②肺循环③肺静脉④肺动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难度】0.94
【知识点】血液循环
【分析】本题考查血液循环类型及血管内血液性质。体循环中动脉血变静脉血,静脉血管流动含氧少的血;肺循环中静脉血变动脉血,肺静脉流动含氧多的血。
【详解】①体循环的静脉(如上、下腔静脉)流动含氧少的血,不符合题意;
②肺循环的静脉(肺静脉)流动含氧多的血,符合题意;
③肺静脉属于肺循环,流动动脉血,符合题意;
④肺动脉流动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小华同学咽喉发炎,医生通过诊断后让其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华服下的抗生素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答案】D
【难度】0.94
【知识点】血液循环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详解】A.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药物需经全身循环后才能到达,A不符合题意。
B.右心室接收来自右心房的血液,药物需先进入右心房,B不符合题意。
C.左心房接收肺静脉的血液,药物需经肺循环后才能到达,C不符合题意。
D.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首先进入小肠毛细血管,再经肠静脉、下肢静脉,最后通过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D符合题意。
故选D。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最发达的是丁 B.在心脏内血液由甲流到丙、由乙流到丁
C.血管②中是静脉血,血管③中是动脉血 D.小肠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甲
【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动脉血与静脉血
【分析】图中:①是肺动脉,②是肺静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④是主动脉;甲是右心房,乙是左心房,丙是右心室,丁是左心室。
【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丁)的壁最厚,收缩力最强,这是因为左心室要将血液泵至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左心室是最发达的腔室,A正确。
B.在心脏的结构中,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甲是右心房,丙是右心室;乙是左心房,丁是左心室。所以在心脏内血液由甲(右心房)流到丙(右心室)、由乙(左心房)流到丁(左心室),B正确。
C.血管②是肺静脉,肺静脉中流的是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动脉血;血管③是上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中流的是经过全身组织细胞气体交换后的静脉血,C错误。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吸收的水分经过下腔静脉首先进入右心房(甲),D正确。
故选C。
4.成人正常值在安静时的血压是(  )
A.90~130 mmHg/60~90 mmHg
B.140~190 mmHg/80~140 mmHg
C.50~90 mmHg/30~50 mmHg
D.70~100 mmHg/40~70 mmHg
【答案】A
【分析】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用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和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表示。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范围为90~140 mmHg,舒张压范围为60~90 mmHg。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收缩压90~130 mmHg(正常范围),舒张压60~90 mmHg(正常范围),故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收缩压140~190 mmHg(过高,属高血压),舒张压80~140 mmHg(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收缩压50~90 mmHg(过低,属低血压),舒张压30~50 mmHg(过低),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收缩压70~100 mmHg(偏低),舒张压40~70 mmHg(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难度】0.94
【知识点】心率、脉搏和血压
【分析】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用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和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表示。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范围为90~140 mmHg,舒张压范围为60~90 mmHg。
【详解】A.由分析可知,收缩压90~130 mmHg(正常范围),舒张压60~90 mmHg(正常范围),故A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收缩压140~190 mmHg(过高,属高血压),舒张压80~140 mmHg(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收缩压50~90 mmHg(过低,属低血压),舒张压30~50 mmHg(过低),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收缩压70~100 mmHg(偏低),舒张压40~70 mmHg(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答案】C
【难度】0.94
【知识点】心率、脉搏和血压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
【详解】A.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管径极细,血流速度非常缓慢,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无搏动,无法用于切脉,故A错误。
B.淋巴管主要负责淋巴液的回流,淋巴液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的,无血液流动产生的搏动,故B错误。
C.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形成明显搏动,切脉即感知此搏动,故C正确。
D.静脉血管主要输送回心血液,压力低、搏动微弱,无法作为切脉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1、【强记口诀】
血液循环中血液的类型
心脏内部,左边动,右边静;
体循环中,动中动,静中静;
肺循环中,动中静,静中动。
2、【温馨提示】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中含氧的高低和血液颜色的深浅,而不能依据血液中含养料的多少或者血液所在的血管区分。
3、【知识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
项目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内流动脉血
血流方向 由心脏流向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由心脏流向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气体交换部位 全身各处组织处毛细血管 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带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运来氧气,把二氧化碳带走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案)
1.充分利用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概述一滴血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又回到左心室的路线(重、难点)。
2.通过血液循环途径,详细描述概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关系,能解释血液循环的意义(重、难点)。
3.通过日常保健理解血压、脉搏为什么是体检的常规项目,认同血压与脉搏是评价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难点)。
【学习重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学习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压和脉搏;
1. 的搏动形成强大的推力,使 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中,按 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 实现的。
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由 泵入 ,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 ,再经过 汇集到 ,最后流回 ,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
血液由 泵入 ,流经 ,再通过 流回 ,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
3.通过体循环,富含 和 的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 ,与 进行物质交换,血液就由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 变成了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 。
血液流经 时,与 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 就变成了 。
4.体循环与肺循环是 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一、观察思考→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1.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血液流动方向,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 示意图使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血液成分的变化,据此分析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部位和原因。
3. 扁桃体位于咽部的两侧。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扁桃体炎时,药物到达扁桃体的途径是怎样的?
二、阅读聚焦→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怎样的?
三、尝试判断血压高低
四、小组讨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意义
1.下列哪一组中,人的含氧多的血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循环的类型及血管名称是( )
①体循环②肺循环③肺静脉④肺动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小华同学咽喉发炎,医生通过诊断后让其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华服下的抗生素首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
A.左心室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右心房
3.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心肌最发达的是丁 B.在心脏内血液由甲流到丙、由乙流到丁
C.血管②中是静脉血,血管③中是动脉血 D.小肠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心脏时,首先进入甲
4.成人正常值在安静时的血压是(  )
A.90~130 mmHg/60~90 mmHg
B.140~190 mmHg/80~140 mmHg
C.50~90 mmHg/30~50 mmHg
D.70~100 mmHg/40~70 mmHg
5.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1、【强记口诀】
血液循环中血液的类型
心脏内部,左边动,右边静;
体循环中,动中动,静中静;
肺循环中,动中静,静中动。
2、【温馨提示】
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中含氧的高低和血液颜色的深浅,而不能依据血液中含养料的多少或者血液所在的血管区分。
3、【知识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比较
项目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管内流动的血液 动脉内流动脉血,静脉内流静脉血 动脉内流静脉血,静脉内流动脉血
血流方向 由心脏流向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由心脏流向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气体交换部位 全身各处组织处毛细血管 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血液变化 动脉血→静脉血 静脉血→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把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带走 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运来氧气,把二氧化碳带走
联系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