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 关注呼吸保健与急救(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 关注呼吸保健与急救(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2.3 关注呼吸保健与急救(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对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室外寒冷的空气到达肺部时,温度仍然可升至37℃,说明呼吸道能清洁空气
B.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因为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顺畅通气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可佩戴口罩避免有害物质的危害
2.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的焦油会粘附在肺泡壁上,这可能直接影响到( )
A.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3.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吸烟对肺的影响。烟雾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更强,会造成血液中氧含量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推注射器,可使烟雾进入锥形瓶 B.下拉注射器,模拟人体的呼气过程
C.实验后,鸡血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D.实验后,白色棉絮的颜色保持不变
4.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如:煤炭、天然气等)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吸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缺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影响的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5.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发现有人溺水被救上岸后,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A.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 B.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C.对溺水者进行保暖 D.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6.青少年应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来维护生命健康。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有人触电时,赶紧上前拉一把 B.对溺水者急救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摔跤蹭破皮,需在近心端包扎 D.遇煤气中毒的意外事故,先开窗通风
7.发现有学生癫痫发作时,先判断其呼吸是否正常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A.110 B.120 C.119 D.114
8.煤气中毒一般由于人体吸入过多一氧化碳所导致,可发生在密闭空间、燃气灶安装不当、气候条件不好等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错误的救护措施是(  )
A.拨打呼救电话“120”
B.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流动的新鲜空气处
C.救护者直接冲进室内救护
D.对呼吸心跳骤停者做心肺复苏
9.图所示为《制作实验装置,模拟吸烟有害健康》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的焦油吸收模型,其由洁面巾、小漏斗和一小段胶管组成。洁面巾没有直接固定在胶管上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为了增大对焦油的吸收面积
C.为了减少烟雾对同学的影响
D.为了使实验显得更加神秘
10.下列与吸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B.吸烟者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C.青少年吸烟,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
D.烟雾会抑制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绒毛的运动,降低了呼吸道的净化能力
11.小安制作了一个模拟人体吸烟的模型,图中甲为普通卫生纸,乙为实验后的卫生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手挤压瓶子时,模拟呼气的过程
B.瓶子回弹过程,瓶内气体压力升高
C.瓶内有烟雾,模拟吸烟时烟雾入肺
D.卫生纸乙发黄,说明吸烟有害健康
12.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多个地方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人体健康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研究表明,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档,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在人体与PM2.5“交战”的过程中,会引发各类炎症.老张因PM2.5引发的支气管炎去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会发现他的( )
A.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B.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C.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D.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13.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人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B.空气质量指数为三级(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
C.大气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引发其他系统疾病
D.植树造林增加绿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14.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是(  )
A.吸烟是时尚的象征,青少年可以适量吸烟
B.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C.雾霾天的空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尘埃,出门应带口罩
D.新房装修结束后,为了避免灰尘进入,尽量不要开窗通风
(限时:10min)
1.下列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②住在新装修的家中,只要保持通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图甲是某小组制作的模拟吸烟模型;图乙是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透明吸管模拟的是呼吸道和肺
B.多次挤压瓶体后,面巾纸卷变黄,模拟的是呼吸道的湿润作用
C.反复挤压瓶体,瓶中残留大量烟雾,说明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烟龄越短,肺癌发病率越高
3.(2024·云南文山·二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B.吸烟酗酒
C.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D.合理膳食
4.(2023·广东清远·模拟预测)当有人因煤气中希而呼吸心跳骤停时,我们需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图所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应先关闭气源,开窗以保证空气流通
B.进行图示步骤前应清除口、鼻内异物
C.图示步骤完成后在室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图示步骤应结合胸外心脏按压一起操作
5.(2023·山东聊城·二模)据世卫组织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显示,溺水是各地区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对溺水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
①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和自主意识;②拨打急救电话时讲清楚地址、姓名、病人症状;③做人工呼吸前,扣紧衣服扣子以进行保暖;④只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不必进行人工呼吸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6.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会造成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吸烟列为全球性流行病。为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塑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塑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塑料瓶。
(1)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 (填写一个)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 ,橡皮膜模拟 。当下拉橡皮膜时,瓶内气压 (填“升高”或“降低”),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3)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 。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
(限时:8min)
1.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
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④主动吸烟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⑤ D.①③④⑥
2. 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PM2.5经鼻、咽、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C.PM2.5由肺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3.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你的健康。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吃饭时说笑导致食物误入肺,引起剧烈咳嗽
C.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咽
D.随空气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细菌、尘埃可通过痰排出体外
4.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棉花、吸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香烟烟雾中烟焦油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具有的黏膜、纤毛等结构能对气体进行处理,使吸入的空气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和B分别模拟的是人体呼吸道的气管和 。
(2)接通抽气泵,点燃香烟,待10支香烟完全燃尽后,对A、B、C三处进行观察。
①实验中,抽气泵为烟雾进入装置提供动力。正常情况下,吸烟者通过 和肋间肌的收缩,实现这一过程。
②剪开A和B,观察到其内表面有一层黄黑色的油状物质即烟焦油,用手触摸十分黏稠。由此现象推测,长期吸烟者出现“白天痰多不易咳出、在早晨会咳出黑色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白天吸烟,导致呼吸道内壁附着了 ,进而 了纤毛的摆动,夜间不吸烟,纤毛恢复正常,才将痰咳出。
③C中的棉花团由于吸附了烟焦油也变成了黄黑色。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的肺泡中会沉积大量的有害物质,使肺泡受损、肺泡壁增厚,这将影响呼吸过程中的 (选填“肺通气”或“肺换气”)过程。可见,吸烟危害人体的健康。
(3)为保障实验安全、避免实验者吸入香烟烟雾,实验过程中需: 。(多选)
a.保持室内开窗通风 b.开启通风换气设备
c.全程佩戴防护口罩 d.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2.3 关注呼吸保健与急救(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下列对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室外寒冷的空气到达肺部时,温度仍然可升至37℃,说明呼吸道能清洁空气
B.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因为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C.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顺畅通气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可佩戴口罩避免有害物质的危害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详解】A.外界寒冷的空气经呼吸道到达肺部时,温度可升至37℃,避免对肺造成损伤。这说明呼吸道能温暖空气,A错误。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作用,黏液能粘住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清洁作用,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B正确。
C.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呼吸道顺畅通气,C正确。
D.我们需要佩戴口罩以防止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体现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D正确。
故选A。
2.吸烟有害健康,烟雾中的焦油会粘附在肺泡壁上,这可能直接影响到( )
A.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B
【分析】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结构薄,利于气体扩散。焦油粘附肺泡壁会直接影响此处的气体交换。
【详解】A.膈肌收缩和舒张属于呼吸运动动力来源,与肺泡结构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焦油覆盖肺泡壁会阻碍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扩散,直接影响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故B符合题意。
C.氧运输依赖血红蛋白,与肺泡结构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发生在全身毛细血管,与肺泡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吸烟对肺的影响。烟雾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更强,会造成血液中氧含量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推注射器,可使烟雾进入锥形瓶 B.下拉注射器,模拟人体的呼气过程
C.实验后,鸡血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 D.实验后,白色棉絮的颜色保持不变
【答案】C
【分析】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吸烟对身体的多个器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证据表明,吸烟及二手烟暴露与四大慢性病即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之间有很大关系。
【详解】A.上推注射器,锥形瓶内气压增大,烟雾不能进入锥形瓶,故A错误。
B.下抽注射器,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模拟人体的吸气过程,故B错误。
CD.实验模拟了吸烟过程,烟草燃烧的产物(如一氧化碳)会与鸡血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中的氧含量降低,进而使得血液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而烟草燃烧的微小的固体颗粒物也会滞留在棉絮上,导致棉絮颜色发生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如:煤炭、天然气等)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吸入人体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缺氧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影响的是(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C
【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从而影响氧气的运输。
【详解】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如吸气和呼气),与血红蛋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排出,此过程未被一氧化碳直接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依赖血红蛋白的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会直接阻碍这一过程,故C符合题意。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氧气进入细胞、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的环节,此过程依赖运输到组织的氧气,但一氧化碳中毒的直接影响是运输环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发现有人溺水被救上岸后,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  )
A.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 B.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C.对溺水者进行保暖 D.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A
【分析】对于溺水者,在进行急救时,需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方法。首要任务是确保呼吸道通畅,因为溺水者可能因水和异物堵塞呼吸道,导致无法正常呼吸,若不及时清理,后续的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效果会大打折扣。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是在确认呼吸道通畅后,针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的重要急救手段。对溺水者保暖也是急救过程中的一项措施,但并非首要措施。
【详解】A.立即清除口鼻内异物,可有效清理溺水者呼吸道,使其气道通畅,为后续的呼吸恢复及其他急救措施奠定基础,是首要步骤,A正确。
B.心肺复苏应在确保呼吸道通畅之后进行,若未清理呼吸道就直接进行心肺复苏,空气难以进入肺部,无法达到急救效果,B错误。
C.对溺水者进行保暖,有助于维持其体温,但不是挽救生命的最关键、最优先的措施,C错误。
D.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环节,同样要在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进行,否则人工呼吸无法起到作用,D错误。
故选A。
6.青少年应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来维护生命健康。下列急救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有人触电时,赶紧上前拉一把 B.对溺水者急救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摔跤蹭破皮,需在近心端包扎 D.遇煤气中毒的意外事故,先开窗通风
【答案】D
【分析】安全用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急救方法:遇到有人煤气中毒或溺水时,用人工呼吸等方法急救。
【详解】A.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并进行急救,故A错误。
B.发现有人溺水,立即将溺水者救上岸,先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证呼吸道的畅通,再用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故B错误。
C.摔跤蹭破皮,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适当消毒,必要时贴上创可贴,故C错误。
D.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将病人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故D正确。
故选D。
7.发现有学生癫痫发作时,先判断其呼吸是否正常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A.110 B.120 C.119 D.114
【答案】B
【分析】当遇到某人突然溺水时,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详解】110:匪警,112:电话障碍申告,114:电话查号台,117:报时台,119:火警,120:急救中心,121:天气预报,122: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170:通信话费查询,189:通信业务咨询电话,180:通信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因此,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我们应该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
故选B。
8.煤气中毒一般由于人体吸入过多一氧化碳所导致,可发生在密闭空间、燃气灶安装不当、气候条件不好等情况下,应引起重视。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错误的救护措施是(  )
A.拨打呼救电话“120”
B.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流动的新鲜空气处
C.救护者直接冲进室内救护
D.对呼吸心跳骤停者做心肺复苏
【答案】C
【分析】煤气中毒是指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缺氧。
【详解】A.在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中毒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拨打呼救电话“120”是迅速联系医疗救援的正确方式,故A正确。
B.煤气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过多一氧化碳导致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得多,因此会占据血红蛋白的结合位点,导致氧气无法被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流动的新鲜空气处,可以帮助他们吸入更多的氧气,有助于恢复身体的氧气供应,故B正确。
C.煤气中毒通常发生在密闭空间或燃气灶安装不当等情况下,这些环境中可能充满了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如果救护者直接冲进室内救护,他们自身也可能面临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打开门窗通风,降低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然后再进入室内进行救护,故C错误。
D.心肺复苏可以帮助恢复中毒者的呼吸和心跳,为他们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故D正确。
故选C。
9.图所示为《制作实验装置,模拟吸烟有害健康》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的焦油吸收模型,其由洁面巾、小漏斗和一小段胶管组成。洁面巾没有直接固定在胶管上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为了增大对焦油的吸收面积
C.为了减少烟雾对同学的影响
D.为了使实验显得更加神秘
【答案】B
【分析】(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2)在模拟吸烟有害健康的实验中,焦油吸收模型的设计是为了模拟人体对香烟中有害物质(如焦油)的吸收过程,洁面巾在其中起到吸收焦油的作用。
【详解】A.实验装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科学地模拟吸烟有害健康的过程,美观并非是洁面巾没有直接固定在胶管上的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B.洁面巾不直接固定在胶管上,可以使其展开的面积更大。而较大的面积能够增加与烟雾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对焦油的吸收面积,更有效地模拟人体对香烟中焦油的吸收,B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即使洁面巾直接固定在胶管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通风设备等来减少烟雾对同学的影响,所以减少烟雾对同学的影响不是洁面巾不直接固定在胶管上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重点在于科学准确地模拟吸烟有害健康的现象,为使实验显得更加神秘而设计装置不符合科学实验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下列与吸烟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不易与血红蛋白结合
B.吸烟者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
C.青少年吸烟,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损伤
D.烟雾会抑制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绒毛的运动,降低了呼吸道的净化能力
【答案】A
【分析】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
【详解】A.烟雾中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且结合后不易分离,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与氧气结合的机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缺氧,故A错误。
B.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长期吸烟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疾病,故B正确。
C.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道黏膜比较娇嫩,吸烟产生的烟雾会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故C正确。
D.烟雾会抑制气管内表面黏膜上绒毛的运动,使纤毛的清洁功能受到影响,降低了呼吸道的净化能力,导致痰液等不能及时排出,故D正确。
故选A。
11.小安制作了一个模拟人体吸烟的模型,图中甲为普通卫生纸,乙为实验后的卫生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手挤压瓶子时,模拟呼气的过程
B.瓶子回弹过程,瓶内气体压力升高
C.瓶内有烟雾,模拟吸烟时烟雾入肺
D.卫生纸乙发黄,说明吸烟有害健康
【答案】B
【分析】呼吸运动是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张,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降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当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舒张时,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
【详解】A.用手挤压瓶子,气体出瓶子,模拟的是呼气过程,A正确。
B.瓶子回弹过程,模拟的是吸气过程,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B错误。
C.瓶子模拟肺,烟雾进入瓶内,模拟吸烟时烟雾进入肺,C正确。
D.卫生纸乙发黄的原因是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在卫生纸上,说明有害物质会侵入肺,对健康有害,D正确。
故选B。
12.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多个地方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人体健康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研究表明,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档,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在人体与PM2.5“交战”的过程中,会引发各类炎症.老张因PM2.5引发的支气管炎去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会发现他的( )
A.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B.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C.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D.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通过分析可知: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故人体被细菌感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该同学患的支气管炎属于炎症,因此在人体与PM2.5“交战”的过程中,会引发各类炎症.老张因PM2.5引发的支气管炎去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会发现他的白细胞数目高于正常值.
故选B
13.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人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
B.空气质量指数为三级(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的健康状况会受到影响,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
C.大气污染物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会引发其他系统疾病
D.植树造林增加绿化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答案】D
【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存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另外还有致畸变的作用。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此外,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详解】A.据统计,一个人每天要呼吸2万多次,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以维持身体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空气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气体交换主要发生在肺里,故A正确。
B.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程度。当空气质量指数为三级(轻度污染)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因为此时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已经会对易感人群的健康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对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故B正确。
C.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存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故C正确。
D.造成空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各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故D错误。
故选D。
14.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是(  )
A.吸烟是时尚的象征,青少年可以适量吸烟
B.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C.雾霾天的空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尘埃,出门应带口罩
D.新房装修结束后,为了避免灰尘进入,尽量不要开窗通风
【答案】C
【分析】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就要从源头上把污染刹住,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详解】A.香烟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吸烟者和周围的人体内会诱发多种疾病,特别是会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严重的可能诱发肺癌,所以,青少年不可以吸烟,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大面积植树造林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错误。
C.雾霾是指空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等有害物质。因此,雾霾天的空气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尘埃,出门应带口罩,C正确。
D.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俱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所以,新房装修结束后,要尽量多开窗通风,D错误。
故选C。
(限时:10min)
1.下列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②住在新装修的家中,只要保持通风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更好地增进健康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并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疾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B
【分析】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减轻空气污的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就要从源头上把污染刹住,即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详解】①防止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而植物能净化空气,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①错误。
②新装修的家中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如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长时间吸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除了通风,还应注意选择低挥发性有机物的装修材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②错误。
③适度强度、持续时间较长、节奏较缓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水平,对身体的健康有益,③正确。
④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如空气中的PM2.5微粒、二氧化硫等,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系统,影响身体健康,④正确。
可见,选项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图甲是某小组制作的模拟吸烟模型;图乙是男性群体肺癌发病率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透明吸管模拟的是呼吸道和肺
B.多次挤压瓶体后,面巾纸卷变黄,模拟的是呼吸道的湿润作用
C.反复挤压瓶体,瓶中残留大量烟雾,说明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D.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烟龄越短,肺癌发病率越高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图甲中透明吸管模拟的是呼吸系统中的呼吸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错误。
B.多次挤压瓶体后,面巾纸卷变黄,这模拟的是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焦油)在呼吸道和肺部的沉积,而不是呼吸道的湿润作用。呼吸道的湿润作用主要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与面巾纸变黄无直接关系,B错误。
C.反复挤压瓶体,瓶中残留大量烟雾,这说明呼吸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当烟雾量过大时,呼吸道无法完全清除有害物质,导致部分烟雾残留在瓶中,C正确。
D.分析图乙曲线可知,烟龄越长,肺癌发病率越高,而不是烟龄越短,肺癌发病率越高。因为长期吸烟会导致有害物质在肺部积累,增加患肺癌的风险,D错误。
故选C。
3.(2024·云南文山·二模)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活方式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B.吸烟酗酒
C.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D.合理膳食
【答案】B
【分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吸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酗酒会对肝脏、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吸烟和酗酒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B符合题意。
C.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和提升整体健康,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C不符合题意。
D.合理膳食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预防慢性病和提升整体健康,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广东清远·模拟预测)当有人因煤气中希而呼吸心跳骤停时,我们需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如图所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应先关闭气源,开窗以保证空气流通
B.进行图示步骤前应清除口、鼻内异物
C.图示步骤完成后在室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D.图示步骤应结合胸外心脏按压一起操作
【答案】C
【分析】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1/3处;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详解】A.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故A正确。
C.急救前,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故B正确。
B.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应首先做的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然后在室外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再进行图示步骤,故C错误。
D.针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急救,操作顺序一般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故D正确。
故选C。
5.(2023·山东聊城·二模)据世卫组织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显示,溺水是各地区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对溺水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下列措施正确的有( )
①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和自主意识;②拨打急救电话时讲清楚地址、姓名、病人症状;③做人工呼吸前,扣紧衣服扣子以进行保暖;④只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不必进行人工呼吸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分析】若出现溺水、触电或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人体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其中第一种是最简单易行的。
【详解】对溺水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者实施急救:①先要判断溺水者有无呼吸和自主意识;②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时讲清楚地址、姓名、病人症状;③实施人工呼吸前,应该使被救者仰卧,检查呼吸道内是不是有污物,使呼吸道畅通,有利于空气的进入;④胸外心脏按压配合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胸骨下段约1/3处,按压速度每分钟至少100次。综上可知,①②正确,③④错误;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会造成肺、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吸烟列为全球性流行病。为直观地认识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塑料瓶和废签字笔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模拟吸烟的模型(如图)。香烟插入笔筒后点燃,多次挤压塑料瓶,模拟吸烟过程:烟燃尽后取下烟蒂,取出笔筒内的面巾纸卷,并展开观察被烟雾污染后的笔筒、面巾纸卷和塑料瓶。
(1)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 (填写一个)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 ,橡皮膜模拟 。当下拉橡皮膜时,瓶内气压 (填“升高”或“降低”),模拟的是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
(3)实验后,面巾纸卷变成黄色,这说明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能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 。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
【答案】(1)循环
(2) 肺 膈肌 降低 吸气
(3) 温暖、湿润、清洁 有一定限度的
【分析】吸烟危害呼吸系统,破坏呼吸道黏膜,烟草中的烟碱对气管、支气管有不良的刺激作用,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呼吸道黏膜内有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温暖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且能分泌黏液,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详解】(1)根据分析知,吸烟可能危害人体的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2)模型中气球代表的人体器官是肺,它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泡。橡皮膜模拟膈肌,当下拉橡皮膜时,相当于膈肌下降,胸廓容积增大,瓶内气压降低,模拟的是吸气过程。
(3)根据分析知,呼吸道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烟燃尽后,笔筒仍被熏黄,刺鼻的烟雾还残留在塑料瓶中,这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限时:8min)
1.空气质量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
①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④主动吸烟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⑥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烟尘、烟雾、化工厂废气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面来切入。
【详解】①烟尘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矽,长期生活在烟尘严重的环境中,可引起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④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③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③与吸烟者同居一室,会被动吸烟,危害更大。 ⑥化工厂排出放入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常年在没有防护设施的化工厂工作,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甚至会引起慢性中毒。②生活在绿树环抱的山林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的氧气、有些植物还能吸尘、杀菌或吸收有害气体,使空气清新洁净;⑤居住在风景宜人的海滨,空气流通快,海洋中的植物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 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PM2.5经鼻、咽、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C.PM2.5由肺直接进入组织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答案】A
【分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A.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PM2.5指数越低说明空气质量越好,正确。
B.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B错误。
C.肺泡中的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不是由肺直接进入组织细胞,C错误。
D.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故选A。
3.你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你的健康。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吃饭时说笑导致食物误入肺,引起剧烈咳嗽
C.呼吸道和消化道共有的器官是咽
D.随空气进入人体呼吸道的细菌、尘埃可通过痰排出体外
【答案】B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A正确。
B.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不是肺)的事故发生,从而引起剧烈咳嗽,B错误。
C.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C正确。
D.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D正确。
故选B。
4.生物社团的同学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棉花、吸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香烟烟雾中烟焦油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具有的黏膜、纤毛等结构能对气体进行处理,使吸入的空气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和B分别模拟的是人体呼吸道的气管和 。
(2)接通抽气泵,点燃香烟,待10支香烟完全燃尽后,对A、B、C三处进行观察。
①实验中,抽气泵为烟雾进入装置提供动力。正常情况下,吸烟者通过 和肋间肌的收缩,实现这一过程。
②剪开A和B,观察到其内表面有一层黄黑色的油状物质即烟焦油,用手触摸十分黏稠。由此现象推测,长期吸烟者出现“白天痰多不易咳出、在早晨会咳出黑色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白天吸烟,导致呼吸道内壁附着了 ,进而 了纤毛的摆动,夜间不吸烟,纤毛恢复正常,才将痰咳出。
③C中的棉花团由于吸附了烟焦油也变成了黄黑色。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吸烟者的肺泡中会沉积大量的有害物质,使肺泡受损、肺泡壁增厚,这将影响呼吸过程中的 (选填“肺通气”或“肺换气”)过程。可见,吸烟危害人体的健康。
(3)为保障实验安全、避免实验者吸入香烟烟雾,实验过程中需: 。(多选)
a.保持室内开窗通风 b.开启通风换气设备
c.全程佩戴防护口罩 d.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答案】(1) 温暖、湿润和清洁 支气管
(2) 膈肌 烟焦油 阻碍 肺换气
(3)abcd
【分析】(1)图中,A模拟的是气管,B模拟的是支气管,C模拟的是肺。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详解】(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具有的黏膜、纤毛等结构能对气体进行处理,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A和B分别模拟的是人体呼吸道的气管和支气管,因为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们内部有黏膜和纤毛等结构,与实验装置中A和B的结构和功能相似。
(2)①正常情况下,吸烟者通过膈肌和肋间肌的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实现烟雾进入装置这一过程。
②剪开A和B,观察到其内表面有一层黄黑色的油状物质即烟焦油,用手触摸十分黏稠。由此现象推测,长期吸烟者出现“白天痰多不易咳出、在早晨会咳出黑色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白天吸烟,导致呼吸道内壁附着了烟焦油,进而阻碍了纤毛的摆动,使得痰液不易被排出,夜间不吸烟,纤毛恢复正常,才将痰咳出。
③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长期吸烟者的肺泡中会沉积大量的有害物质,使肺泡受损、肺泡壁增厚,这将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即影响呼吸过程中的肺换气过程。
(3)a.开窗通风可以使室内空气流通,将香烟烟雾排出室外,降低实验者吸入烟雾的风险,a正确。
b.通风换气设备可以更有效地将室内的烟雾排出,进一步减少实验者吸入烟雾的可能性,b正确。
c.防护口罩可以过滤掉部分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保护实验者的呼吸系统,c正确。
d.香烟燃烧时会产生明火,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可以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保障实验安全d正确。
故选abc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