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下列关于体循环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A.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B.左心房→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C.右心房→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D.右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下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B.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C.甲处流动的是静脉血 D.乙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3. 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上腔或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B.图中③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
C.图中⑤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D.图中④是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 )
A.Ⅰ→Ⅱ→Ⅱ→Ⅳ B.Ⅳ→Ⅱ→Ⅱ→Ⅰ
C.Ⅰ→Ⅱ→Ⅳ→II D.Ⅳ→Ⅱ→Ⅰ→Ⅲ
5. 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至少需经过心脏(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6. 此时在座的你们正在进行生物考试,你们的大脑思维要高速运转,那么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  )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左心房 D.右心室
7.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8.在这次体检中医生测量了李老师的血压,数值为:21/10kPa(正常范围:12.0—17.3/8.0—12.0kPa)。据此数据,可推断李老师可能患有(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高血糖 D.低血糖
9.小张同学因扁桃体发炎在某医院接受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其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B.药物经体循环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C.输液时针头刺入的是分布较浅、管壁较薄的静脉
D.药物需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发炎的扁桃体
10.测定血压和脉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压和脉搏的测定部位分别为桡动脉和肱动脉
B.测量血压和脉搏时需在平静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C.收缩压是指动脉血压,舒张压是指静脉血压
D.血压经常低于 8/12千帕,即为低血压
11.下图是小秦在睡眠、散步、慢跑三项活动状态时的两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其中表示小秦慢跑时的两种生理指标是(  )
A.甲—b,乙—d B.甲—a,乙—e C.甲—c,乙—d D.甲—c,乙—e
12.血压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下位置最适合用来测量血压的是( )
A.颈部动脉 B.上臂动脉 C.腕部动脉 D.手背静脉
(限时:10min)
1.(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管和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内一定流动着动脉血 B.静脉内一定流动着静脉血
C.动脉血的氧含量比静脉血高 D.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动脉血低
2.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①左心房 ②右心房 ③右心室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上腔静脉 ⑧下腔静脉
⑨股动脉 ⑩左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网 足部毛细血管网
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 ⑩ B.⑦②③⑤ 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③⑥①⑧④ ⑨ D.⑦②③⑥⑤ ①⑩④⑨
3.医生测得某成年人的血压为21.3/13.3kPa,这表明他的血压( )
A.收缩压、舒张压均正常
B.舒张压正常、收缩压偏高
C.舒张压偏高、收缩压正常
D.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偏高
4.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医“切脉”时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B.输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C.人手臂上“青筋”不是血管,是神经
D.血流速度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的④是 ,⑥是 。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 ,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 。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 血变成了 血。
(4)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5)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 。
(限时:8min)
1.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为肺,则流经A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B.若B是肝脏,则流经B后血液中养料增多
C.若C 是小肠,则饭后流经C的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
D.若给某人皮下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2.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③内流动脉血,A、B表示人体身上的器官。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把手指夹坏了并严重发炎,现在需要从手背“青筋”输液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筋”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B.药物进入血液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处
C.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共经过心脏2次、肺1次
D.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先后经过的心脏四个腔室的顺序是b→d→a→c
3.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氧饱和度(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压的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 B.可在c处进行输液或抽血
C.b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
4.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写出肺循环的路径:
(2)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用字母和数字填写)
(3)心胜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
(4)某人患有急性肾炎,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 。(用数字和箭头填写)
(5)图中可能含有静脉瓣的血管有 。(用字母填写)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3.3 血液循环是物质运输的途径(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下列关于体循环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A.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B.左心房→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C.右心房→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D.右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答案】A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详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即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的循环,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下图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B.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C.甲处流动的是静脉血 D.乙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答案】D
【分析】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分析题图:甲处(可代表肺动脉)流动的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乙处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
【详解】A.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故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故A正确。
B.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故肺泡壁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故B正确。
C.甲处(可代表肺动脉)流动的是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故C正确。
D.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故乙处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氧气增多,故D错误。
故选D。
3. 下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上腔或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B.图中③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
C.图中⑤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D.图中④是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答案】B
【分析】图中①为上、下腔静脉,②为左心房,③为肺静脉,④为右心室,⑤为主动脉。
【详解】血液循环途径为:
因此图中流动脉血的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和肺静脉;流静脉血的有右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4.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 )
A.Ⅰ→Ⅱ→Ⅱ→Ⅳ B.Ⅳ→Ⅱ→Ⅱ→Ⅰ
C.Ⅰ→Ⅱ→Ⅳ→II D.Ⅳ→Ⅱ→Ⅰ→Ⅲ
【答案】D
【分析】如图所示,心脏的结构为:Ⅰ左心房;Ⅲ左心室;Ⅱ右心室;Ⅳ右心房。
【详解】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此题中血液循环路线为:右手臂静脉→上腔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头部毛细血管→病灶,所以药物通过心脏的途径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顺序为Ⅳ→Ⅱ→Ⅰ→Ⅲ,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至少需经过心脏(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详解】某同学嗓子发炎了,他按医生的建议口服了消炎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要到达咽部毛细血管的途径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咽部毛细血管。先是体循环。再是肺循环,再是体循环,因此,最先出现在心脏的腔是右心房,最少2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咽部毛细血管,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 此时在座的你们正在进行生物考试,你们的大脑思维要高速运转,那么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  )
A.肺动脉 B.上腔静脉 C.左心房 D.右心室
【答案】C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气体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后,经各级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到达肺泡,然后通过呼气排出体外。可见,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不需要经过的结构是左心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
【答案】C
【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
【详解】A.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管径极细,血流速度非常缓慢,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无搏动,无法用于切脉,故A错误。
B.淋巴管主要负责淋巴液的回流,淋巴液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的,无血液流动产生的搏动,故B错误。
C.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形成明显搏动,切脉即感知此搏动,故C正确。
D.静脉血管主要输送回心血液,压力低、搏动微弱,无法作为切脉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8.在这次体检中医生测量了李老师的血压,数值为:21/10kPa(正常范围:12.0—17.3/8.0—12.0kPa)。据此数据,可推断李老师可能患有( )
A.高血压 B.低血压 C.高血糖 D.低血糖
【答案】A
【分析】血压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正常范围为收缩压12.0—18.6kPa,舒张压8.0—11.9kPa。收缩压≥18.7kPa或舒张压≥12kPa为高血压;收缩压<12kPa或舒张压<6.7kPa为低血压。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血糖水平相关,与血压无关。
【详解】A.李老师收缩压为21kPa(高于18.6kPa),符合高血压标准,故A正确。
B.低血压需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但李老师收缩压高于正常值范围、舒张压在正常值范围内,故B错误。
C.高血糖与血压无关,仅凭血压数值无法判断低血糖,故C错误。
D.低血糖与血压无关,仅凭血压数值无法判断低血糖,故D错误。
故选A。
9.小张同学因扁桃体发炎在某医院接受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其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B.药物经体循环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C.输液时针头刺入的是分布较浅、管壁较薄的静脉
D.药物需两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发炎的扁桃体
【答案】B
【分析】(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2)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随血液循环流经心脏的顺序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体循环路径为左心室→全身→右心房,肺循环为右心室→肺→左心房。
【详解】A.扁桃体发炎是炎症,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以对抗病原体。因此,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故A正确。
B.静脉滴注的药物首先进入的是体循环,然后通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循环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最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进入体循环。因此,药物先进入的是右心房,故B错误。
C.输液时,针头通常刺入的是分布较浅、管壁较薄的静脉,如手背静脉或前臂静脉。这些静脉易于穿刺,且血流速度适中,适合输液,故C正确。
D.静脉滴注的药物首先进入体循环,然后通过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循环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最后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进入体循环。药物需要经过两次心脏(一次右心房和右心室,一次左心房和左心室)才能到达发炎的扁桃体,故D正确。
故选B。
10.测定血压和脉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血压和脉搏的测定部位分别为桡动脉和肱动脉
B.测量血压和脉搏时需在平静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C.收缩压是指动脉血压,舒张压是指静脉血压
D.血压经常低于 8/12千帕,即为低血压
【答案】B
【分析】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一般在肱动脉处。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正常情况下心跳和脉搏次数相等,脉搏的测量部位在桡动脉。
测量血压和脉搏时,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在平静状态下,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波动、运动等会影响测量结果。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两者都指的是动脉血压。
【详解】A.血压的测定部位是肱动脉,脉搏的测定部位是桡动脉,A错误。
B.测量血压和脉搏时需在平静状态,保持情绪稳定,这样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B正确。
C.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指动脉血压,并非一个是动脉血压一个是静脉血压,C错误。
D.血压经常低于12/8千帕才为低血压,而不是低于8/12千帕,D错误。
故选B。
11.下图是小秦在睡眠、散步、慢跑三项活动状态时的两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其中表示小秦慢跑时的两种生理指标是(  )
A.甲—b,乙—d B.甲—a,乙—e C.甲—c,乙—d D.甲—c,乙—e
【答案】A
【分析】呼吸频率是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心率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二者均会随人体活动状态变化,反映人体新陈代谢的强度。
【详解】人体活动强度越大(如慢跑>散步>睡眠),呼吸频率越高(需更多氧气供能,加快气体交换),心率越快(需加快血液循环,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甲图中呼吸频率:b>c> a。慢跑是强度最大的活动,需氧量最多,呼吸频率最高→对应甲图中b。乙图中心率:d>f>e 。慢跑时心脏需快速泵血,心率最快→对应乙图中d。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血压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以下位置最适合用来测量血压的是( )
A.颈部动脉 B.上臂动脉 C.腕部动脉 D.手背静脉
【答案】B
【分析】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8千帕,则称为低血压。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
【详解】血压是指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限时:10min)
1.(2023·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血管和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脉内一定流动着动脉血 B.静脉内一定流动着静脉血
C.动脉血的氧含量比静脉血高 D.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动脉血低
【答案】C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详解】A.动脉内不一定流动着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静脉内不一定流动着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动脉血,B错误。
CD.动脉血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静脉血含氧气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动脉血的氧含量比静脉血高,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动脉血高,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①左心房 ②右心房 ③右心室 ④主动脉
⑤肺动脉 ⑥肺静脉 ⑦上腔静脉 ⑧下腔静脉
⑨股动脉 ⑩左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网 足部毛细血管网
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 ⑩ B.⑦②③⑤ 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③⑥①⑧④ ⑨ D.⑦②③⑥⑤ ①⑩④⑨
【答案】B
【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据图可知,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经左臂静脉→⑦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⑤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⑥肺静脉→①左心房→⑩左心室→④主动脉→⑨股动脉→ 足部毛细血管网,故ACD错误,B正确。
3.医生测得某成年人的血压为21.3/13.3kPa,这表明他的血压( )
A.收缩压、舒张压均正常
B.舒张压正常、收缩压偏高
C.舒张压偏高、收缩压正常
D.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偏高
【答案】D
【分析】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详解】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正常成年人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18.7kPa,舒张压8~12kPa。若收缩压≥18.7kPa或舒张压≥12kPa,则为高血压;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医生测得某成年人的血压为:收缩压21.3kPa(>18.7kPa)、舒张压13.3kPa(>12kPa),均偏高,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中医“切脉”时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
B.输血时针头插入的血管是静脉
C.人手臂上“青筋”不是血管,是神经
D.血流速度最慢的是毛细血管
【答案】C
【分析】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血管可以分为三类: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详解】A.动脉血流速度快,血管壁压力大,可以感受到脉搏的搏动,“切脉” 时切的是桡动脉,是感受手腕部动脉的搏动,故A正确。
B.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静脉分布较浅,血管压力小,管腔较大,血管注射多采用静脉注射,故B正确。
C.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不是神经,故C错误。
D.毛细血管管径细、血流速度最慢,利于物质交换,故D正确。
故选C。
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的④是 ,⑥是 。
(2)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叫 ,血液由④射出流经⑦⑧至①的途径叫 。
(3)由于在组织细胞处发生气体交换,M~N处的血液由 血变成了 血。
(4)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 血变成 血。
(5)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 ] 。
【答案】(1) 左心室 肺静脉
(2) 肺循环 体循环
(3) 动脉 静脉
(4) 静脉 动脉
(5)①右心房
【分析】图示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⑦是主动脉、⑧是上、下腔静脉。
【详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图中的①是右心房,⑥是肺静脉。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血液由②右心室射出,流经⑤肺动脉,⑥肺静脉到③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在血液循环中,血液由④左心室射出流经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至①右心房的途径叫体循环。
(3)通过(2)分析可知,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因此M→N处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4)通过(2)分析可知,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血液通过肺部毛细血管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5)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途径是上肢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组织细胞;故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
(限时:8min)
1.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为肺,则流经A后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B.若B是肝脏,则流经B后血液中养料增多
C.若C 是小肠,则饭后流经C的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
D.若给某人皮下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右心房
【答案】D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详解】A.若A为肺,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A错误。
B.肝脏是消化腺,不能吸收营养物质,若B是肝脏,则流经B后血液中养料不会增多,B错误。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若C是小肠,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同时小肠细胞会消耗氧气,故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C错误。
D.皮下注射消炎药时,消炎药经小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所以消炎药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D正确。
故选D。
2.如图表示人体血液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③内流动脉血,A、B表示人体身上的器官。如果一个人不小心把手指夹坏了并严重发炎,现在需要从手背“青筋”输液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筋”中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
B.药物进入血液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处
C.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共经过心脏2次、肺1次
D.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先后经过的心脏四个腔室的顺序是b→d→a→c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①主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肺静脉,④肺动脉。A表示全身组织处毛细血管网,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
【详解】A.手背上突起的“青筋”是静脉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即血液流动方向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A正确。
B.从手背静脉输液治疗,药物从②上腔静脉处进入右心房,B正确。
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手指处毛细血管→发炎手指,所以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是a右心房
C.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a右心房→c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手指处毛细血管→发炎手指,所以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共经过心脏2次、肺1次,C正确。
D.药物从进入血液到达发炎手指的过程中先后经过的心脏四个腔室的顺序是a→c→b→d,D错误。
故选D。
3.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氧饱和度(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压的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 B.可在c处进行输液或抽血
C.b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D.a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
【答案】B
【分析】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即血液流向远心端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即血液流向近心端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动脉血管连接心室,血压高,静脉血管连接心房,血压低。题图中:a是肺动脉,b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
【详解】A.观察图中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变化,a血管血压较高且血氧饱和度低,符合肺动脉特征,内流静脉血;c血管血压较低且血氧饱和度高,符合肺静脉特征,内流动脉血,所以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A正确。
B.通常输液或抽血选择的是浅表静脉,因为其位置表浅,压力小,容易止血。而c肺静脉位置较深,一般不作为输液或抽血的血管,B错误。
C.b处血压下降,且血氧饱和度发生明显的升高,说明氧气进入了血液,这符合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特点,在此处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正确。
D.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D正确。
故选B。
4.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写出肺循环的路径:
(2)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用字母和数字填写)
(3)心胜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
(4)某人患有急性肾炎,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 。(用数字和箭头填写)
(5)图中可能含有静脉瓣的血管有 。(用字母填写)
【答案】(1)④→A→B→C→②
(2)②、③、C、D、H
(3)③左心室
(4) ①右心房 ①→④→②→③
(5)FG
【分析】图示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D是流向身体下部的动脉、E是组织处毛细血管、F是下腔静脉、G是上腔静脉、H是流向身体上部的动脉。
【详解】(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图示中血液由④→A→B→C→②的循环是肺循环。
(2)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的过程中,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即全部流动着动脉血的是②左心房、③左心室、C肺静脉、D流向身体下部的动脉、H流向身体上部的动脉。
(3)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有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在心脏的4个腔中,左心室射血运输的途径最远,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③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
(4)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肾炎时,药物到达肾脏经过的路线是:G上腔静脉→①右心房→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②左心房→③左心室→H主动脉→肾脏毛细血管。所以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①右心房,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①→④→②→③。
(5)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即:F是下腔静脉、G是上腔静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