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1.1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分层作业)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限时:20min)1.中医讲“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单位是(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体【答案】A【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详解】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所以在人体肾脏中,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肾脏是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包括(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体C.肾小体和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管【答案】C【分析】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详解】A.虽然肾小球和肾小囊是肾单位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构成完整的肾单位。肾单位还包括肾小管,故A错误。B.肾小体包括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故B错误。C.肾单位由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负责过滤血液,形成原尿;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和分泌,形成最终的尿液,故C正确。D.虽然肾小球和肾小管是肾单位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构成完整的肾单位。肾单位还包括肾小囊,故D错误。故选C。3. 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肾,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B.④是输尿管,能排出尿液C.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原尿D.②是尿道,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答案】A【分析】1.题图中: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详解】A.①是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A正确。B.④是尿道,其功能是排出尿液,而②是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B错误。C.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原尿是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后形成的,在肾小管处经过重吸收后才形成尿液,膀胱贮存的不是原尿,C错误。D.④尿道的作用是将膀胱内贮存的尿液排出体外,而②是输尿管具有输送尿液的作用,D错误。故选A。4.如图为人体血液流经体内X结构前后甲、乙、丙三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示意图,则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X结构A CO2 葡萄糖 尿素 肺B 尿素 O2 水分 肾C O2 尿素 葡萄糖 小肠D 葡萄糖 CO2 尿素 肾小球A.A B.B C.C D.D【答案】D【分析】血液循环系统输运营养物质和氧及新陈代谢产物。 血液流经肺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葡萄糖减少,尿素增加;血液流经肾,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血液流经小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葡萄糖增加,尿素增加;血液流经肾小球,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详解】A.图示中血液流经肺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葡萄糖减少,尿素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图示中血液流经肾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故B不符合题意。C.图示中血液流经小肠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葡萄糖增加,尿素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D.图示中血液流经肾小球,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不变,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故D符合题意。故选D。5. 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A.无机盐、尿素 B.蛋白质、葡萄糖C.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尿素【答案】C【分析】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题图可以看出,甲物质流经肾小管后浓度明显升高,乙物质流经肾小管后由有变无;肾小管吸收了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而没有吸收尿素,所以尿素物质的浓度明显升高了,故甲物质为尿素;肾小管吸收了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所以乙物质为葡萄糖。由此可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 人体排尿的意义是( )①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②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③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④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排尿的主要意义就是排出体内的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因为这些物质长期停留在人体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详解】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故选D。7.人体的肾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入的动脉血中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多B.流出的静脉血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相对减少C.图中的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D.图中A、B处分别进行了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答案】C【分析】1.题图中:A是肾小囊,B是肾小管。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A.流入肾脏的动脉血为肾脏组织细胞带来氧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肾脏正常生理功能的需求,所以流入的动脉血中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多,A正确。B.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部分尿素、无机盐等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但仍有部分尿素、无机盐随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流出的静脉血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相对减少,B正确。C.血液流经肾脏时,肾脏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的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动脉血中氧气含量较高,二氧化碳含量较低,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图中A处为肾小囊,血液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发生滤过(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B处为肾小管,对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进行重吸收,D正确。故选C。8. 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输尿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膀胱【答案】B【分析】(1)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和血细胞无法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进入原尿。若尿液中检测到这两种成分,表明肾小球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详解】A.输尿管负责输送尿液,病变不会导致蛋白质和血细胞漏出,故A不符合题意。B.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时,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会进入原尿,最终出现在尿液中,故B符合题意。C.肾小管负责重吸收,若病变可能导致葡萄糖或水分异常,但不会引起蛋白质和血细胞泄漏,故C不符合题意。D.膀胱储存尿液,病变不会影响尿液成分的形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 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内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据此推断液体乙是( )成分(克/100毫升)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甲 90 8.00 0.10 0.72 0.03乙 98 0.03 0.10 0.72 0.03丙 96 0.00 0.00 1.80 1.10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无法判断【答案】B【分析】尿液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经肾小球滤过形成原尿(含微量蛋白质、葡萄糖),原尿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无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和无机盐浓度升高)。【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甲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甲是血浆;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乙是原尿;丙中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而含有大量的尿素,丙是尿液;所以,从表中数据可以推断液体乙是原尿。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2025·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下表是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单位:g/100ml,++表示很多),据表判断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样本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尿液 0 ++ 1.1 1.5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膀胱【答案】B【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详解】A.肾小管病变主要影响重吸收(如葡萄糖),但该样本葡萄糖为0,故A不符合题意。B.肾小球病变受损时,通透性增大,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漏入原尿,导致尿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故B符合题意。C.输尿管病变可能导致尿路阻塞或感染,但不会直接引起尿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异常,故C不符合题意。D.膀胱问题常导致白细胞增多(如膀胱炎),但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2025·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小秦用一些材料设计的肾单位模型如下图,同时准备了多种小球,来模拟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模拟的血管中流静脉血B.磁铁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小球的直径都应小于②④小孔的直径D.⑥模拟的血管中尿素含量高于⑤【答案】B【分析】1.题图中:①塑料管A模拟入球小动脉,②塑料球模拟肾小球,③塑料管B模拟出球小动脉,④塑料盒模拟肾小囊,⑤塑料管C模拟肾小管,⑥塑料管D模拟肾静脉分支血管;磁铁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详解】A.①塑料管A模拟的是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不是静脉血,A错误。B.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能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磁铁可以吸引小球模拟对某些物质的“回收”,类比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确。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物质滤过到肾小囊中。所以模拟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小球直径应大于②④小孔的直径,这样才能模拟正常的滤过过程。可见,并非所有小球直径都小于②④小孔的直径,C错误。D.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尿素等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经过肾小管后的⑤(模拟肾小管)流出的液体中尿素含量增加,而⑥(模拟肾静脉分支血管)中尿素含量减少,⑥模拟的血管中尿素含量应低于⑤,D错误。故选B。12. (2025·河北·中考真题)干旱环境中,沙鼠的尿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7倍,这与沙鼠体内某结构重吸收水的能力有关。该结构是( )A.入球小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答案】D【分析】血液经过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尿液。【详解】A.入球小动脉负责将血液输送至肾小球,与滤过有关,也不参与水的重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B.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不具有重吸收水的能力,故B不符合题意。C.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肾小囊腔储存原尿,肾小囊不参与水的重吸收,故C不符合题意。D.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通过重吸收水分,显著提高尿液浓度,符合干旱环境中沙鼠浓缩尿液的形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限时:10min)1. (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某同学制作了模拟人体尿液形成的模型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打开小孔,使甲瓶中的部分物质落入乙瓶;②捡出乙瓶中全部的红豆、大部分的大米和部分绿豆,乙瓶中剩余物质构成了混合物c。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红豆模拟葡萄糖B.操作①和②分别模拟了肾脏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混合物c模拟尿液D.若要模拟蛋白尿的形成,可在操作②中只捡出部分红豆【答案】D【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详解】A.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葡萄糖会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回血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红豆在操作②中被全部捡出,说明红豆模拟的物质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被全部重吸收,而葡萄糖符合这一特点,所以红豆模拟葡萄糖是合理的,故A不符合题意。B.操作①打开小孔,使甲瓶中的部分物质落入乙瓶,这模拟了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即血液中的部分物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操作②捡出乙瓶中全部的红豆、大部分的大米和部分绿豆,乙瓶中剩余物质构成了混合物c,这模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即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该选项分析合理,故B不符合题意。C.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操作②中捡出部分物质后,乙瓶中剩余物质构成了混合物c,混合物c模拟的就是经过滤过和重吸收后形成的尿液,该选项分析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D.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进入原尿,若出现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导致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红豆模拟葡萄糖,若要模拟蛋白尿的形成,应该是在操作①中让代表蛋白质的物质(假设为其他物质)进入乙瓶,而不是在操作②中只捡出部分红豆,该选项分析不合理,故D符合题意。故选D。2.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漏斗、橡皮管等材料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并以此模型来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处橡皮管模拟的是出球小动脉B.③处橡皮管应该扎一些细小的孔C.塑料颗粒模拟无机盐和葡萄糖D.此模型④中的液体不能重新吸收回到橡皮管【答案】C【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⑤毛细血管。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A.观察模型,我们可以看到②处橡皮管连接的是肾小球和毛细血管,它模拟的应该是出球小动脉。在真实的肾单位中,出球小动脉是从肾小球中延伸出来的,它携带的是经过肾小球滤过后的血液,故A正确。B.③处模拟的是肾小囊,它应该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允许原尿中的某些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通过。在模型中,为了模拟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在③处橡皮管上扎一些细小的孔,以允许塑料颗粒(模拟无机盐和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故B正确。C.塑料颗粒在模型中用来模拟血液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不能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故C错误。D.原尿流经④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④中的液体不能重新吸收回到橡皮管,故D正确。故选C。3. 如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B.图中的结构③、④、⑤构成一个肾单位C.⑥中的血液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D.①中流动的是动脉血,②中流动的静脉血【答案】D【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题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⑦是收集管。【详解】A.尿液形成后,由肾小管末端流入⑦收集管,收集管中流动的液体是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A正确。B.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③肾小球和④肾小囊组成,因此图中的结构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构成一个肾单位,B正确。C.肾脏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其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消耗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⑥肾静脉中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减少;肾脏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结合分析,⑥肾静脉中的血液中的尿素含量也明显减少,C正确。D.图中的①是入球小动脉,其与肾动脉相连,里面流动的是动脉血;③是肾小球,就是一团毛细血管球,其一端与①入球小动脉相连,另一端与②出球小动脉相连,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并没有进行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成分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②出球小动脉中流动的是动脉血,不是静脉血,D错误。故选D。4. 如图表示某健康人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内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能是肾小球B.②中的液体可能是原尿C.③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葡萄糖含量一定升高D.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是①发生了病变【答案】D【分析】(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题图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详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可滤过进入肾小囊,所以①处葡萄糖含量和②处(肾小囊内原尿)葡萄糖含量相同,①可能是肾小球,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②肾小囊内的液体是经肾小球滤过后形成的原尿,B正确。C.③是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在肾小管处被全部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所以③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葡萄糖含量会升高,C正确。D.正常情况下,肾小管会重吸收原尿中的大部分葡萄糖,使其不会出现在尿液中。如果③肾小管发生病变,其重吸收功能可能受损,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D错误。故选D。5. (2025·新疆·中考真题)慢性肾脏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蛋白和高嘌呤饮食会给肾脏带来某些影响。如图是肾脏基本单位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序号)。(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 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高蛋白饮食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图中[ ]肾小球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使其 作用受损,导致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3)图中[ ]肾小管的细胞膜突起形成的刷状缘能 ,某些患者该结构受损,会使其血液中尿酸盐的含量长期高于健康人,可能引发痛风。【答案】(1) 尿液 肾单位(2) ② 滤过(3) ③ 增加重吸收面积【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观图可知: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详解】(1)肾脏是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每个肾单位都能独立完成尿液形成的相关生理过程。(2)当高蛋白饮食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易受损,其通透性增加。肾小球的主要功能是滤过,正常情况下能阻止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受损后过滤作用受影响,导致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图中②是肾小球。(3)图中③是肾小管。肾小管细胞膜突起形成的刷状缘增大了重吸收的面积,能对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等)进行重吸收。若该结构受损,重吸收功能障碍,血尿酸盐重吸收异常,会使血液中尿酸盐含量长期高于健康人,可能引发痛风。(限时:8min)1. (2024·广西桂林·一模)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如图为它模拟肾脏工作,进行血液透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C处的水含量少于B处B.C处的尿素浓度大于B处C.半透膜可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尿液【答案】B【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图中:A透析液、B未透析的血液、C透析之后的血液。【详解】A.血液透析过程中,一部分水会透过半透膜进入透析液,所以 C 处(透析后的血液)的水含量少于 B 处(透析前的血液),故A正确。B.经过透析,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扩散到透析液中,C 处的尿素浓度应降低,小于 B 处,故B错误。C.肾单位中,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所以人工肾脏中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的作用,故C正确。D.用过的透析液中含有从血液中过滤出来的尿素等废物,相当于尿液,故D正确。故选B。2. (2025·陕西西安·三模)图甲表示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图乙表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②④⑤组成肾单位B.图甲中的①中流动脉血,②流的是静脉血C.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D.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也包含肾小管重吸收过程【答案】C【分析】图甲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图乙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图。【详解】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③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④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因此图甲中的③④⑥组成肾单位,A错误。B.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它的两端都是动脉,一端为①入球小动脉,另一端为②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C.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具有过滤作用,人工肾的半透膜也具有该作用;因此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C正确。D.人工肾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类似于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但不涉及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D错误。故选C。3. (2025·河南驻马店·三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甲、乙两种物质在各种液体中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肾脏的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示的物质是葡萄糖 B.乙所示的物质是尿素C.结构B内的液体是血浆 D.结构C具有重吸收功能【答案】D【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分析图示:甲表示的物质在流经C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乙表示的物质在流经C结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由此可知C是肾小管、B肾小囊、A是肾小球,D是集合管,E是肾盂。【详解】A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甲表示的物质在流经C肾小管结构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乙表示的物质在流经C肾小管结构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因此,图中曲线甲和乙所示物质分别是尿素和葡萄糖,故AB错误。C.肾小囊与肾小管相连。分析可知,C处尿素的含量增加,说明C表示肾小管,这样B表示肾小囊,其内的液体是原尿,不是血浆,故C错误。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说明C是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功能,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故D正确。故选D。4.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面是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比较表及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A液(克/100毫升) B液(克/100毫升) C液(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质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1)根据三种液体成分和含量区别,可判断B液是 ,取自于图中的[ ] 内。(2)尿液的形成包括了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肾小管不仅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还重吸收了大量水分。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请写出肾小管适于重吸收的两个结构特点:① ;② 。(4)与1相比,6内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答案】 原尿 4肾小囊 肾小球的过滤 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含量增加了 管壁薄 外面包绕毛细血管 尿素、氧气等【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6肾小静脉。(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是血浆,B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是原尿,C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是尿液。【详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A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是血浆,B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是原尿,C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是尿液。原尿取自于4肾小囊。(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尿素含量增多。(3)肾小管管壁薄,外面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重吸收。(4)与1相比,6内的血液中的大部分尿素通过尿液排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消耗了氧气,所以6内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尿素、氧气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5.1.1 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分层作业)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限时:20min)1.中医讲“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单位是(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体2.肾脏是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包括(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囊和肾小体C.肾小体和肾小管 D.肾小球和肾小管3. 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肾,其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B.④是输尿管,能排出尿液C.③是膀胱,能暂时贮存原尿D.②是尿道,其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4.如图为人体血液流经体内X结构前后甲、乙、丙三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示意图,则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X结构A CO2 葡萄糖 尿素 肺B 尿素 O2 水分 肾C O2 尿素 葡萄糖 小肠D 葡萄糖 CO2 尿素 肾小球A.A B.B C.C D.D5. 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形成尿液时,肾小管中某些物质浓度的变化,物质甲、乙分别是( )A.无机盐、尿素 B.蛋白质、葡萄糖C.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尿素6. 人体排尿的意义是( )①调节体内水的含量 ②调节体内无机盐的含量③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④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人体的肾是由约100万个肾单位组成,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入的动脉血中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多B.流出的静脉血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相对减少C.图中的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二氧化碳含量较高D.图中A、B处分别进行了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8. 若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 )A.输尿管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膀胱9. 下表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内的液体和尿液的成分比较,据此推断液体乙是( )成分(克/100毫升)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甲 90 8.00 0.10 0.72 0.03乙 98 0.03 0.10 0.72 0.03丙 96 0.00 0.00 1.80 1.10A.血浆 B.原尿 C.尿液 D.无法判断10. (2025·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下表是某人尿液化验的部分数据(单位:g/100ml,++表示很多),据表判断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样本 葡萄糖 蛋白质 无机盐 尿素 红细胞 白细胞尿液 0 ++ 1.1 1.5 ++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输尿管 D.膀胱11. (2025·陕西西安·模拟预测)小秦用一些材料设计的肾单位模型如下图,同时准备了多种小球,来模拟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模拟的血管中流静脉血B.磁铁模拟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小球的直径都应小于②④小孔的直径D.⑥模拟的血管中尿素含量高于⑤12. (2025·河北·中考真题)干旱环境中,沙鼠的尿液浓度是血浆浓度的17倍,这与沙鼠体内某结构重吸收水的能力有关。该结构是( )A.入球小动脉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肾小管(限时:10min)1. (2025·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某同学制作了模拟人体尿液形成的模型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打开小孔,使甲瓶中的部分物质落入乙瓶;②捡出乙瓶中全部的红豆、大部分的大米和部分绿豆,乙瓶中剩余物质构成了混合物c。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红豆模拟葡萄糖B.操作①和②分别模拟了肾脏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C.混合物c模拟尿液D.若要模拟蛋白尿的形成,可在操作②中只捡出部分红豆2.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漏斗、橡皮管等材料制作了肾单位模型,并以此模型来探究尿液的形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②处橡皮管模拟的是出球小动脉B.③处橡皮管应该扎一些细小的孔C.塑料颗粒模拟无机盐和葡萄糖D.此模型④中的液体不能重新吸收回到橡皮管3. 如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B.图中的结构③、④、⑤构成一个肾单位C.⑥中的血液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D.①中流动的是动脉血,②中流动的静脉血4. 如图表示某健康人的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内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图中①②③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能是肾小球B.②中的液体可能是原尿C.③周围的毛细血管内葡萄糖含量一定升高D.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是①发生了病变5. (2025·新疆·中考真题)慢性肾脏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高蛋白和高嘌呤饮食会给肾脏带来某些影响。如图是肾脏基本单位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填序号)。(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 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高蛋白饮食引起肾脏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图中[ ]肾小球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使其 作用受损,导致原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多。(3)图中[ ]肾小管的细胞膜突起形成的刷状缘能 ,某些患者该结构受损,会使其血液中尿酸盐的含量长期高于健康人,可能引发痛风。(限时:8min)1. (2024·广西桂林·一模)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而制成的一种医疗仪器,如图为它模拟肾脏工作,进行血液透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C处的水含量少于B处B.C处的尿素浓度大于B处C.半透膜可以模拟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用过的透析液相当于尿液2. (2025·陕西西安·三模)图甲表示人体内尿液的形成,图乙表示人工肾工作的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②④⑤组成肾单位B.图甲中的①中流动脉血,②流的是静脉血C.图乙中的半透膜相当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D.人工肾的工作过程也包含肾小管重吸收过程3. (2025·河南驻马店·三模)形成尿液的过程中甲、乙两种物质在各种液体中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字母表示肾脏的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示的物质是葡萄糖 B.乙所示的物质是尿素C.结构B内的液体是血浆 D.结构C具有重吸收功能4. (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下面是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成分的比较表及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 A液(克/100毫升) B液(克/100毫升) C液(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质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无机盐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1)根据三种液体成分和含量区别,可判断B液是 ,取自于图中的[ ] 内。(2)尿液的形成包括了 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肾小管不仅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还重吸收了大量水分。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3)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请写出肾小管适于重吸收的两个结构特点:① ;② 。(4)与1相比,6内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4.1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 5.4.1 泌尿系统形成和排出尿液(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