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1《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核心素养】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2.1《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分层作业)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2.1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2025·广东清远·二模)皮肤和黏膜能阻挡和清扫异物,与这种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吃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C.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 D.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答案】B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CD.“吃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都属于特异性免疫,ACD不符合题意。
B.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与这中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溶菌酶溶解病菌,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模拟探究免疫保护屏障的实验中,可选用苹果皮类比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苹果皮类比的屏障属于(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 D.炎症反应
【答案】A
【分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和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详解】AB.苹果皮类比人体的皮肤,皮肤属于第一道防线,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皮肤的防御作用是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体内有炎症时,表现为白细胞数目增多,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舔伤口来加快愈合。其中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淀粉酶特异性免疫
C.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特异性免疫
【答案】C
【分析】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是指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抗体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由此可见,第一道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的免疫类型分别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详解】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2025·江西新余·模拟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答案】A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A.流感疫苗进入人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A正确。
BCD.皮肤和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D错误。
故选A。
5.(2025·山东泰安·二模)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
B.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均能清除抗原
C.结构①是抗原,既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该图表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A是淋巴细胞,结构②是抗体
【答案】D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接种疫苗能使人体产生抗体,所以在免疫学上,疫苗属于抗原,故A正确。
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均能清除抗原,故B正确。
C.结构①是抗原,既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故C正确。
D.该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A是淋巴细胞,结构②是抗体,故D错误。
故选D。
6.(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其注射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分析】(1)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就是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这种类型的免疫成为特异性免疫。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者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详解】抗原是指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接种卡介苗后,人体会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的抗体,这种免疫只对结核杆菌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综上,接种卡介苗时,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陕西宝鸡·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B.白细胞可吞噬病菌,因此血液属于免疫器官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了特异性免疫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A正确。
B.白细胞可吞噬病菌,属于免疫细胞,但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是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胸腺等,B错误。
C.免疫对人体并不总是有益的,当免疫功能过强时,可能会对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和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等,不是免疫功能越强越好,C错误。
D.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它们构成了非特异性免疫,而不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8.(2025·山东临沂·模拟预测)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有将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等接种于健康人以预防天花的记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患天花后康复的人一般还会患此病
B.皮肤和黏膜分别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二道防线
C.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
D.未接触过天花的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原
【答案】C
【分析】(1)抗原是指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或异物;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由此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A.患天花后康复的人,体内会产生针对天花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接触天花病毒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清除,所以一般不会再患此病,A错误。
B.皮肤和黏膜构成阻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B错误。
C.通过接种痘浆、痘痂,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针对天花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这种免疫只针对天花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未接触过天花的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痘浆、痘痂中的病原体等属于抗原,D错误。
故选C。
9.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其作用机理是( )
A.卡介苗能促进人体各项生理代谢活动,增强抵抗力
B.卡介苗能使人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卡介苗注入人体能直接消灭人体中的结核杆菌
D.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结核杆菌吞噬
【答案】B
【分析】在免疫学上,病原体或异物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或异物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详解】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如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但不会使人发病,而且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结核杆菌起到拮抗作用,而对其他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是( )
A.结核病 B.百日咳 C.白喉 D.破伤风
【答案】A
【分析】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详解】卡介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结核病。
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分别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疫苗进行预防。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限时:10min)
1.(2025·天津南开·模拟预测)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吞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C.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眼部细菌
D.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答案】D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 (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C.泪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属于第一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C不符合题意。
D.接种乙肝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为特异性免疫,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辽宁大连·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注射流感疫苗后不会再患肝炎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D.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太弱引起的
【答案】A
【分析】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A.溶菌酶属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部分。虽然唾液由黏膜分泌,但溶菌酶的作用机制属于体液杀菌,故A正确。
B.流感疫苗仅针对流感病毒,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二者抗原不同,疫苗无交叉保护作用,故B错误。
C.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具有的,特异性免疫才是后天建立的,故C错误。
D.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功能过强),而非免疫功能弱,故D错误。
故选A。
3.(2025·河南平顶山·三模)概念图是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知识的有效工具,如图是免疫系统的概念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构成,可以阻挡病原体
B.免疫类型甲是人体后天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
C.每个儿童都享有计划免疫的权利,计划免疫属于免疫类型乙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答案】B
【分析】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三道防线。
图中,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详解】A.皮肤和黏膜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还有杀菌作用,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A正确。
B.免疫类型甲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B错误。
C.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我国儿童都享有计划免疫权利,C正确。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属于特异性免疫类型,D正确。
故选B。
4.(2025·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为研究注射抗原后引起小鼠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水平变化的情况,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方法、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B.第28天再次注射a抗原后,产生的抗a抗体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首次
C.根据产生抗a抗体的变化情况,推测第二次接种b抗原时间是第49天
D.抗体与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分析】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疫苗等)。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或清除抗原的作用。
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反应,依赖抗体和记忆细胞。
【详解】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来清除抗原,或者通过其他机制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A正确。
B.由图可知,第28天再次注射a抗原后,产生的抗a抗体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首次。即当机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会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导致抗体浓度迅速上升,B正确。
C.题目中并没有提供关于b抗原与抗a抗体之间关系的信息,因此无法根据抗a抗体的变化情况来推测第二次接种b抗原的时间。此外,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因此抗a抗体的变化情况与b抗原的接种时间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原结合。这种特异性结合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也属于特异性免疫,即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C。
5.(2024·江苏盐城·模拟预测)每年4月25日是我国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B.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
C.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
D.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答案】B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详解】A.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将疫苗(通常是由病原体经过减毒或灭活处理得到的)引入人体,从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疫苗的研发需要考虑到病原体的特性、人体的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的安全性等多个因素,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B符合题意。
C.计划免疫是指根据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疫苗的特性,有计划地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C不符合题意。
D.预防接种后,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5·云南曲靖·三模)下列三幅漫画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分析图片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在玩耍的时候,皮肤不慎被划伤,小明的奶奶赶紧在伤口上涂抹适量的唾液,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可暂时起到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
(2)在流感高发季节,小明和奶奶一起接种了流感疫苗,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 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答案】(1) 溶菌酶 ②
(2) 淋巴细胞 特异性
【分析】(1)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3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
(2)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它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详解】(1)小明的奶奶赶紧在伤口上涂抹适量的唾液,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可暂时起到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图②展示了溶菌酶溶解细菌的过程,溶菌酶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溶解,所以其杀菌机理可用图②来形象说明。
(2)在流感高发季节,小明和奶奶一起接种了流感疫苗,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疫苗(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专门针对该抗原的抗体。
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限时:8min)
1. (2024·山西·模拟预测)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成功为一名57岁的心脏衰竭患者大卫·贝内特,移植了一颗鲜活的猪心脏,术后表现良好,但两个月后贝内特被宣布死亡。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和猪的心脏结构差异较大,移植不易成功
B.对移植的异体器官产生排斥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的表现
C.人体的这种排斥行为是特异性免疫
D.移植的异体器官对人体来说相当于抗体
【答案】C
【分析】免疫排斥是机体对移植物(异体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使其破坏的过程,如器官移植时,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产生的排斥反应相当于免疫的防御保护功能。移植手术成功后,患者还需要经常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目的是抑制患者体内相应抗体的产生,减弱对植入的异体器官的排斥。
【详解】A.人和猪同为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相似,移植易成功,故A错误。
B.排斥反应是免疫系统正常防御功能,故B错误。
CD.异体器官植入人体会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移植的异体器官对人体来说相当于抗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2025·河南周口·三模)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学专家顾方舟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糖丸”疫苗,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B.服用过“糖丸”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是在病毒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答案】D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详解】A.病毒个体微小,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所以脊髓灰质炎病毒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A正确。
B.“糖丸”疫苗仅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对流感病毒无特异性免疫作用,故B正确。
C.脊髓灰质炎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故C正确。
D.抗体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吞噬细胞负责抗原呈递和吞噬,故D错误。
故选D。
3.(2025·广东东莞·二模)2025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疫苗的接种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让机体产生抗体
C.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卡介苗,不能预防乙肝
【答案】C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详解】A.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A正确。
B.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B正确。
C.接种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C错误。
D.接种卡介苗,进入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该病原体有清除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接种卡介苗不能预防乙肝,D正确。
故选C。
4.(2025·安徽滁州·三模)为了探究疫苗是否能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小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肺炎双球菌通过 的方式增殖,因此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实验材料。
(2)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可以刺激小鼠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肺炎双球菌的 ,这种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小鼠通过b过程产生的免疫属于 免疫。
(3)将另外一种有致死性的致病菌注入经过b过程处理的小鼠体内,小鼠 (填“能”或“不能”)存活。
【答案】(1)分裂
(2)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3)不能
【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小,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可分为特异性变异和非特异性免疫。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详解】(1)肺炎双球菌是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其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分裂生殖是指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细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实验材料。
(2)结合分析和图示可知,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相当于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小鼠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肺炎双球菌的抗体。抗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故小鼠通过b过程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小鼠通过b过程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只针对肺炎双球菌有效,对其他致病菌无效。将另外一种有致死性的致病菌注入经过b过程处理的小鼠体内,小鼠不能存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6.2.1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培优 三维训练
(限时:20min)
1.(2025·广东清远·二模)皮肤和黏膜能阻挡和清扫异物,与这种免疫类型相同的是( )
A.吃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B.泪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C.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 D.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
2.(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在模拟探究免疫保护屏障的实验中,可选用苹果皮类比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苹果皮类比的屏障属于(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 D.炎症反应
3.(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舔伤口来加快愈合。其中唾液所具有的杀菌物质和免疫功能分别是( )
A.唾液淀粉酶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淀粉酶特异性免疫
C.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特异性免疫
4.(2025·江西新余·模拟预测)下列选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接种流感疫苗
B.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C.唾液中的溶菌酶杀死病菌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5.(2025·山东泰安·二模)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属于抗原
B.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均能清除抗原
C.结构①是抗原,既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该图表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A是淋巴细胞,结构②是抗体
6.(2025·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其注射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 )
A.抗原,特异性免疫 B.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抗体,特异性免疫 D.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7.(2025·陕西宝鸡·二模)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能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B.白细胞可吞噬病菌,因此血液属于免疫器官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了特异性免疫
8.(2025·山东临沂·模拟预测)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有将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等接种于健康人以预防天花的记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患天花后康复的人一般还会患此病
B.皮肤和黏膜分别构成了阻挡天花病毒入侵的第一、二道防线
C.通过接种痘浆、痘痂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特异性免疫
D.未接触过天花的健康人接种天花病人的痘浆、痘痂后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原
9.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给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其作用机理是( )
A.卡介苗能促进人体各项生理代谢活动,增强抵抗力
B.卡介苗能使人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卡介苗注入人体能直接消灭人体中的结核杆菌
D.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将结核杆菌吞噬
10.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是( )
A.结核病 B.百日咳 C.白喉 D.破伤风
(限时:10min)
1.(2025·天津南开·模拟预测)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吞噬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
C.泪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眼部细菌
D.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相应抗体
2.(2024·辽宁大连·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B.人体注射流感疫苗后不会再患肝炎
C.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
D.过敏反应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太弱引起的
3.(2025·河南平顶山·三模)概念图是帮助我们理解记忆知识的有效工具,如图是免疫系统的概念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构成,可以阻挡病原体
B.免疫类型甲是人体后天获得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
C.每个儿童都享有计划免疫的权利,计划免疫属于免疫类型乙
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4.(2025·山东泰安·中考真题)为研究注射抗原后引起小鼠体内产生相应抗体水平变化的情况,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方法、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B.第28天再次注射a抗原后,产生的抗a抗体的相对浓度显著高于首次
C.根据产生抗a抗体的变化情况,推测第二次接种b抗原时间是第49天
D.抗体与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5.(2024·江苏盐城·模拟预测)每年4月25日是我国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B.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
C.计划免疫可以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
D.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6.(2025·云南曲靖·三模)下列三幅漫画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分析图片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在玩耍的时候,皮肤不慎被划伤,小明的奶奶赶紧在伤口上涂抹适量的唾液,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可暂时起到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其杀菌机理可用图 来形象说明。
(2)在流感高发季节,小明和奶奶一起接种了流感疫苗,人体注射疫苗后会刺激体内的 产生相应的抗体,这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限时:8min)
1. (2024·山西·模拟预测)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成功为一名57岁的心脏衰竭患者大卫·贝内特,移植了一颗鲜活的猪心脏,术后表现良好,但两个月后贝内特被宣布死亡。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和猪的心脏结构差异较大,移植不易成功
B.对移植的异体器官产生排斥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的表现
C.人体的这种排斥行为是特异性免疫
D.移植的异体器官对人体来说相当于抗体
2.(2025·河南周口·三模)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学专家顾方舟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糖丸”疫苗,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脊髓灰质炎病毒
B.服用过“糖丸”疫苗的人也可能感染流感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是在病毒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3.(2025·广东东莞·二模)2025年4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免疫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给儿童进行疫苗的接种
B.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让机体产生抗体
C.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接种卡介苗,不能预防乙肝
4.(2025·安徽滁州·三模)为了探究疫苗是否能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小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肺炎双球菌通过 的方式增殖,因此可以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实验材料。
(2)加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 的作用,可以刺激小鼠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肺炎双球菌的 ,这种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小鼠通过b过程产生的免疫属于 免疫。
(3)将另外一种有致死性的致病菌注入经过b过程处理的小鼠体内,小鼠 (填“能”或“不能”)存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