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威海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威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0月份)(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2cm、4cm B. 2cm、6cm、3cm C. 8cm、6cm、3cm D. 11cm、4cm、6cm
2.关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至少有两个锐角 B. 最多有一个直角
C. 必有一个角大于 D. 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
3.在和,,后仍不一定能保证是≌,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
A. B. C. D.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的是( )
A. ,, B. ,,
C. ,, D. ,
5.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 )
A. 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 B. 面积相等的两个钝角三角形
C. 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6.如图,已知,,增加下列条件:①;②;③;④其中能使≌成立的条件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7.如图,在中,与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且,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8.如图,BD是的中线,点E,F分别为BD,CE的中点,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是( )
A.
B.
C.
D.
9.如图,等腰的周长为20,底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AE,则的周长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10.如图,与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其中分别交AC,于点D,,下列结论:①;②;③直线l垂直平分;④直线AB与的交点不一定在直线l上.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
12.三角形ABC中,是的2倍,比还大12度,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13.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填序号
14.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x、8,则化简的结果为 .
15.如图, 度.
16.如图,在中,,AD是高,BE是中线,CF是角平分线,CF交AD于点G,交BE于点H,下面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是 .
①的面积等于的面积;②;③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6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8分
尺规作图:
已知线段a,b和
求作:,使,,
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写出结论
18.本小题8分
如图:已知中,于D,AE为的平分线,且,,求的度数.
19.本小题8分
如图,已知:AD是BC上的中线,且求证:
20.本小题8分
请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1.本小题8分
已知:如图,在中,,,
求证:
22.本小题8分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侧,池塘西边有一座假山D,在DB的中点C处有一个雕塑,张倩从点A出发,沿直线AC一直向前经过点C走到点E,并使,然后她测量点E到假山D的距离,则DE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你能说明张倩这样做的根据吗?
如果张倩恰好未带测量工具,但是知道A和假山、雕塑分别相距200米、120米,你能帮助她确定AB的长度范围吗?
23.本小题8分
已知在中,,在中,,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C相交于点F,连接
如图1,当时,求的度数;
如图2,当时,判断AD与BE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4.本小题8分
如图所示,在中,,,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由点B出发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出发向点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若点P的速度为,则时,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几秒时与全等?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故不选;
B、,故不选;
C、,符合条件.
D、,故不选.
综上,故选;
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即可,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
利用三边关系判断时,常用两个较小边的和与较大的边比较大小.
两个较小边的和>较大的边,则能组成三角形,否则,不可以.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解:如图,
A、若添加,可利用SAS进行全等的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若添加,可利用ASA进行全等的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若添加,不能进行全等的判定,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若添加,可利用AAS进行全等的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结合,逐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作图方法等知识点;能画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一定要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三角形不确定,当然不唯一.
要满足唯一画出,就要求选项给出的条件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也就是三角形不唯一,而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ASA,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于是答案可得.
【解答】
解:A、因为,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
B、因为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因为当,,时,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可画出2个三角形,和,故B不能画出唯一一个三角形;
C、已知两角及其夹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
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唯一一个三角形,因为,可知是直角三角形,已知斜边,但是由于两个锐角度数不确定,故可画出多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故选: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别要求严格,条件缺一不可.做题时要结合已知与判定方法逐个验证排除.两边相等,面积相等,一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或者角相等的三角形都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解答】
解:错误,两边相等,但锐角三角形的角不一定相等;
B.错误,面积相等但边长不一定相等;
C.错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别必须满足直角边相等;
D.正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一定相等,又周长相等,故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分别对应相等.
故选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判定方法,进行添加.根据,得,已知,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加一角或已知角的另一边,据此解题即可.
【解答】
解:已知,,由可知,
加①,就可以用SAS判定≌;
加③,就可以用ASA判定≌;
加④,就可以用AAS判定≌;
加②只是具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其中能使≌的条件有:①③④.
故选
7.【答案】B
【解析】解:,

、CO分别是与的角平分线,

故选:
根据BO、CO分别是与的角平分线,用的代数式表示出与的和,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
8.【答案】B
【解析】解:点F是CE的中点,的面积为,

点D是的AC中点,
,同理可得,
同理可得,,
即的面积是
故选:
根据三角形中线平分三角形面积得到,进而得到,同理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等腰的周长为20,底边,

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BC于点E,

的周长为,
故选:
根据题意可得,进而求得的周长为,即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掌握其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和关于直线l对称,
,故①正确,

,故②正确,;
和关于直线l对称,
直线l垂直平分,故③正确;
和关于直线l对称,
线段AB、所在直线的交点一定在直线l上,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故选: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熟知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
【解析】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到:,
故答案为: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12.【答案】钝角
【解析】解:设为x,则,,
由题意得:,
解得:,,,
即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钝角.
设为x,则,,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列出方程,从而解出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义,难度不大,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解题.
13.【答案】③
【解析】解:第③块玻璃含有两个角,能确定整块玻璃的形状.
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
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
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
应带③去.
故答案为:③.
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确定.
本题是一道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4.【答案】11
【解析】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到:,

,,
故答案为: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因此,,即可化简
本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绝对值,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绝对值的性质.
15.【答案】180
【解析】解:如下图,连接DE,CD、AE交于点F,
,,,



故答案为:
如图,连接DE,记AE、CD的交点为F,先证明,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建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16.【答案】①②③
【解析】解:是中线,
的面积等于的面积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故①正确;
,AD是高,
,,

故②正确;
,AD是高,
,,
是角平分线,




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
故答案为:①②③.
根据中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定义,余角的性质,对等角相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中线的性质,高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定义,余角的性质,对等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解.

【解析】先作,再在角的两边作,,连接即可.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画法.
18.【答案】解:,,

为的平分线,



在中,,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等知识.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的度数,进而求的度数.
19.【答案】证明:是BC上的中线,
又已知,
对顶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欲证,需先证得或,那么关键是证≌;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条件有:,,而对顶角,根据SAS即可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可得出所证的结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20.【答案】已知: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O是垂足,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
证明:当P不与O重合时,
垂直平分AB,
,,
在和中,

≌,

当P与O重合时,
是线段AB的中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解析】解:已知: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O是垂足,P是MN上任意一点,
求证:,
证明:当P不与O重合时,
垂直平分AB,
,,
在和中,

≌,

当P与O重合时,
是线段AB的中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由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当P不与O重合时,判定≌,推出;当P与O重合时,由线段的中点定义得到
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判定≌
21.【答案】证明:延长BE交AC于M

在中,

同理,





是的外角


【解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
再利用是的外角,再利用等腰三角形对边相等,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
此题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的关键是作好辅助线,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难题.
22.【答案】在和中

≌,

40米米
【解析】在和中,

≌,

如图,连接AD,
米,米,,
米,


米米,
米米.
利用两边切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出答案;
确定AB的长度就是确定DE的长度,由题意可列出关系式,然后代入数据即可求出.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巧妙地借助两个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
23.【答案】的度数是
,且,
由 得≌,,




【解析】,

在和中,

≌,


,且,


的度数是
,且,
理由:由得≌,,



由,得,而,,可根据“SAS”证明≌,得,由,且,推导出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因为,所以,则
此题重点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等知识,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3t cm,,
经过1秒时与全等.
由题意知,
点D为AB的中点,



又,
当时,≌,


经过1秒时与全等
【解析】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3t cm,,
经过1秒时与全等.
理由如下:由题意知,
点D为AB的中点,



又,
当时,≌,


经过1秒时与全等.
根据题意即可得到结论;
由题意知,根据点D为AB的中点,得到,当时,≌,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