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省城名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省城名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省城名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默写。
花草树木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意象。
(1)古诗词中,诗人借用花表达情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 , ”,写景兼点时令,抒发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 ”,诗人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加以抒发,所以最为“悲切”。
(2)古诗词中,诗人也借用树表达情感。曹操《观沧海》中“ , ”,写岛上树草,给人诗意盎然之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选取了最能体现秋季凄凉萧条景色的树、藤等景物,突出与强化凄凉悲苦的情感。
二、基础知识综合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寒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观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十多人盘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乙】在庙里泥sù的,在书上墨印的模样上,是看不出他那可爱来的。最好是去看戏。但看普通的戏也不行,必须看“大戏”或者“目连戏”。目连戏的热闹,张岱在《陶庵梦忆》上也曾夸张过,说是要连演两三天。在我幼小时候可已经不然了,也如大戏一样,始于黄昏,到次日的天明便完结。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豪奢( ) 泥sù( ) 模样( )
(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祷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看看 B.赛会 C.看戏 D.完结
(3)根据《朝花夕拾》整本书的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描写 出处(填篇名)
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阿长与〈山海经〉》
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 ①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②
(4)对于看戏,“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原著,简要说明这种心情在【甲】【乙】两个语段中的体现。
三、综合性学习
3.春晖中学七年级(1)班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与学校民族班学生一起开展联谊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依据下面文字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努力浇灌“幸福花”,使幸福花美丽绽放。
(2)班委会拟请李老师参加活动。下面是小文同学拟写的邀请函请你修改。
邀请函尊敬的李老师: 您好!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我班定于2025年10月12日下午3:00在七年级(1)班教室与民族班一起开展联谊,特邀请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作专题报告。请务必光临。 春晖中学七年级(1)班班委会 2025年10月5日
①邀请函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3)下面是小文同学请教李老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情景补全对话。
小文:李老师,您好!我作为活动主持人,在活动现场要向民族班同学作自我介绍。我的发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李老师:① 。
小文:② ?
李老师:你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声音响亮,目光正视前方,适时扫视全场。还要注意语言简洁、清晰,语速不快不慢,态度自然、亲切、随和。
小文:好的。谢谢李老师!
(4)小文同学准备邀请民族班同学参加体验式文旅活动。下图是相关调查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写出探究结果。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延安的春天
张燕
①春天,就像个调皮的娃娃,一不留神就偷偷溜进了延安。这娃娃的脚步总是悄无声息,却又急不可耐地来到这片黄土地。带着满身的绿意和花香,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就把延安从头到脚打扮了个遍。
②你瞧,延河两岸的柳树,往昔在漫长冬日里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脑袋,仿佛陷入了沉睡,周身透着萧瑟与孤寂。可春姑娘悄然拂过,它们就像被施了魔法,不知何时,柳枝渐渐柔软起来,如灵动的丝带在风中轻舞。枝头的嫩芽也不甘寂寞,纷纷探出头,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界。远远望去,街道旁的一行行柳树,宛如给干涸的大街戴上了一顶精巧的翠绿色帽子。微风轻拂,柳枝悠悠摇曳,像一群热情的舞者,向过往的人们欢快招手,仿佛在高喊:“嘿,朋友们,春天来啦!”那些嫩绿的柳芽,绿得透亮,嫩得仿佛轻轻一掐就能挤出一汪春水,让人见了满心欢喜,忍不住伸手触摸,感受那属于春天的柔软与生机。
③紧接着,山桃花也按捺不住热情,纷纷探出头来。一夜之间,漫山遍野像是被点燃了粉色的火焰,桃花竞相绽放,开得肆意而热烈,仿佛要将积攒一冬的热情毫无保留地献给延安的春天。那一朵朵娇艳的桃花,粉嘟嘟的,像小姑娘羞红的脸颊,洋溢着纯真与甜美。它们有的三两簇拥,像是在细语呢喃;有的独自傲立枝头,孤芳自赏。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宛如一场浪漫的粉色雨。落花层层叠叠,铺成一条梦幻的小路。漫步其上,脚下软绵绵的,心底也仿佛被这温柔的粉色触动。此情此景,恰似杜甫笔下“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让人目不暇接,不知该钟情哪一朵才好。
④说到延安的春天,就不得不提延河。春分一过,河水像是被大自然这位调色师染上了一抹浓郁的翠绿,汩汩流淌,泛起细碎的涟漪。瞧,一群群活泼的孩子如小鸟般奔向河边,在延河公园里嬉笑打闹,欢笑声在河谷间回荡,让整个延安都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⑤延安的春天,不只有娇艳的花、嫩绿的草。走在街上,便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年轻的女娃们早已受够了呼啸的黄风,也不惯早晚残留的寒意,迫不及待地褪去厚重的冬装,换上了色彩斑斓的裙子。她们身姿轻盈,笑语盈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将单调的街道点缀的五彩缤纷。这不正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生动写照吗?
⑥延安的春天,是温柔的。暖阳倾洒,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人们换上轻便的春装,步履轻快地走在街上。老人们坐在公园里,沐浴阳光,闲聊家常,享受这难得的温暖。小猫小狗也活泼起来,嬉戏打闹,玩得不亦乐乎。
⑦看呀,在万物的喧闹里,绿的荷花开了,白的杏花开了,红的桃花开了,黄的迎春花开了,一切能开的花都次第绽放。五光十色中,就连庄严的宝塔山也在晨光里绚烂如佛光般的太阳花。
⑧延安的春天,是热闹的,是充满希望的。它不像夏天那般热烈,也不像秋天那般沉稳,更不像冬天那般冷情。它像一个刚睡醒的孩子,带着懵懂和好奇打量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春天已过,春天已来!
(选自《延安日报》2022年4月20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延安春天的新奇与可爱。
B.第②段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写法,写出了春天的柔软与活力。
C.第⑤段引用古诗,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文化底蕴。
D.第⑦段运用排比描绘各种花朵次第绽放,直接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作者笔下,延安的春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
6.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春天,就像个调皮的娃娃,一不留神就偷偷溜进了延安。
(2)老人们坐在公园里,沐浴阳光,闲聊家常,享受这难得的温暖。
7.第③段的写景顺序很恰当,请结合段落内容写出采用的写景顺序,并分析这样的顺序为何恰当?
8.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选文末段的作用。
材料一: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②“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春秋代序,生生不息。历经岁月淘洗、陈酿的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一种诗意且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之道,蕴藏着 ① 密码。养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我们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在天地之间,受自然四时变化的影响,顺应自然四时节气变化则身体健康,否则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跟着节气生活,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二十四节气里的 ② 美学,凝聚着中国智慧。草木的荣枯两季、鸟虫的迁徙蛰藏、雨露霜雪的四时变化,都在二十四节气里。用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反映自然变化的规律,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它把无形的时光雕刻成如诗如歌的日子。节令变迁,四时有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的先人在观察自然中提炼出对生命的深邃思索——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找回那份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命运的宁静与智慧。
(摘编自《跟着节气过日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围绕1个节气,确定1个主题,融入1到2科普,开展1场游园,发起1项志愿……6月20日下午,通州区潞城镇在大古棠村举办“四季有约”二十四节气进乡村项目启动仪式暨“夏至节气观摩活动”。
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随着大豆各庄小学的学生吟唱的《二十四节气歌》响起,启动仪式拉开帷幕。随后,与会领导与村民代表将金砂撒在代表健康的卷轴上,将节气文化与健康生活有机融合,点亮“健康乡村”的美好愿景。
③“阿姨,您这血压得按时吃药调理。……会场的义诊台旁围满了咨询的村民,潞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组成健康服务小分队,为村民开展义诊。医生一边为村民量血压、做基础检查,一边结合夏至节气特点讲解“冬病夏治”常识,手把手指导老年人辨识常用药物,让节气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在地头实现“零距离”融合。
④分会场最有人气的是做夏至面、吃夏至面的环节。村民志愿者们忙着和面、切面,街坊邻居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帮忙。面煮好后,志愿者立即送到村里孤寡、独居老人家里,以“一碗面暖邻里情”的实践,让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温暖写照。
(摘编自《节气为媒共续共享》,“人民网一北京频道”2025年6月25日,有删改)
9.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揭示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B.“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告诉人们: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受自然四时变化的影响,要顺应自然四时节气变化,跟着节气生活。
C.我们的先人在观察自然中对生命的深邃思索而形成的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理念,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D.通州区潞城镇举办“夏至”节气观摩活动,让节气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有机融合,点亮“健康乡村”的美好愿景,让基层治理更温暖。
10.下列哪一项诗句没有点明二十四节气?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一鼓轻雷惊蛰后,细腰酥雨落梅天。 ②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11.阅读材料二,在①②处分别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两字词语。
12.材料三中通州区潞城镇的举措给我们“节气为媒,共建共享”带来哪些借鉴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
东魏以丞相①欢之子洋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太原公。洋内②明决③而外如不慧,兄弟及众人皆嗤鄙④之,独欢异之⑤,谓长史薛琡曰:“此儿识虑过吾。”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⑥使各治乱丝⑦,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又各配兵四出,使都督彭乐帅甲骑伪⑧攻之,兄澄等皆怖挠⑨,洋独勒⑩众与乐相格,乐免胄 言情,犹擒之以献。
(选自《资治通鉴·梁纪十三》,有删改)
【注】①丞相:与下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史”“都督”,都是古代官名。②内:内心。③明决:精明果断。④嗤鄙:讥笑鄙视。⑤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⑥意识:智力。⑦治乱丝:整理杂乱不堪的丝线。⑧伪:伪装,假装。⑨怖悦:害怕、屈服。⑩勒:率领。 免胄:古代将士摘下头盔以示敬意的礼仪行为。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的“日”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日”含义不同。
B.“则是无信”的“无”与“即公大兄无奕女”的“无”含义相同。
C.“洋内明决而外如不慧”的“外”与“门外戏”的“外”含义不同。
D.“洋独勒众与乐相格”的“与”与“与儿女讲论文义”的“与”含义相同。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2)乐免胄言情,犹擒之以献。
16.陈元方和高洋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别结合【甲】【乙】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花,它象征着生命的热烈与奔放,总能以其绚烂的姿态捕获人心;夏风,它拂过荷塘送来隔岸清逸,掠过麦田让五谷丰登;夏雨,无论滂沱如注还是霏霏似烟,都让人在冲动、随意、豪爽与如梦、如痴、如醉中感受大自然的独特气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以“因为______,我爱上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2.(1) shē 塑 mú
(2)B
(3)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4)示例:期待、兴奋。【甲】文段:从《五猖会》第一部分写“我”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等内容和【甲】文段中“豪奢”“奇拔得可观”等语句,可知“我”当时的心情是期待、兴奋。【乙】文段:从《无常》中主人公活无常是一个有人情味、活泼而诙谐、招人喜爱的鬼和【乙】文段中“最好是去看戏”“目连戏的热闹”,可知“我”当时的心情是期待、兴奋。
3.(1)
示例:上联:各族连心凝似石榴籽
下联:全民聚力浇开幸福花
(2)①在“联谊”后加上“活动”。
②把书名号改为引号。
③把“请务必光临”改为“敬请光临”。
(3) 发言时,要介绍清楚以下内容:姓名、所在班级、交友观、民族观等 我在发言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4)示例:大部分人认为体验式文旅活动会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
4.D 5.示例:春柳图,春日桃花图,春河图,游春图,宝塔山晨光图。 6.(1)“溜”字把春天拟人化,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天已悄然而至的情景,表现了春天的可爱和作者的惊喜之感。
(2)运用“坐”“沐浴”“闲聊”“享受”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们在春天里的悠闲和惬意,从侧面表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及春天的特点——温柔。 7.第③段首先描写漫山遍野的桃花(远景),然后描写“一朵朵娇艳的桃花”“花瓣”等(近景),可见其写景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描写“桃花……傲立枝头”“花瓣如雪般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高处)到描写“落花层层叠叠,铺成一条梦幻的小路”(低处),可见其写景顺序是由上及下。这样的写景顺序既展现了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又使得文章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生动有趣。 8.内容上:运用对比,把延安的春天与夏天、秋天、冬天作对比,突出了延安春天热闹、充满希望的特点;运用比喻,把延安的春天比作刚睡醒的孩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安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春天的喜爱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9.C 10.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理由:第①项的“惊蛰”、第②项的“谷雨”、第④项的“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第③项:“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意思对即可) 11.①健康 ②自然(或:生命) 12.示例:①开展主题活动,将节气文化与健康生活有机融合,普及科学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组建健康服务小队,开展游园等活动,践行现代健康理念,为公众健康服务。③构建和睦邻里情,传承尊老爱老等优良传统。
13.B 14.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 15.(1)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2)彭乐脱去盔甲叙述情况,(高洋)还是擒拿了他,将(他)献给(高欢)。 16.【甲】文段:陈元方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体现了“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失了约反而怒骂别人,是“无礼”的表现,陈元方据理辩驳,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表现了陈元方懂“礼”。【乙】文段:高洋抽出刀来砍断了乱丝,表现了他智能超人;高洋率众与彭乐格杀并擒拿他,表现了高洋精明果断。(意思对即可)
17.例文:
因为那片荷塘,我爱上夏
在那个夏天到来之前,我从未真正喜欢过这个季节。闷热的空气像厚重的棉被压在胸口,知了没完没了的鸣叫让人心烦,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烈日下蒸腾、膨胀。直到那个午后,我遇见了那片荷塘。
那是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一天,压抑了许久的我终于从书本中挣脱出来,却不知该去向何方。漫无目的地骑着车,不知不觉来到了城郊。就在一条土路的尽头,一片荷塘毫无预兆地闯入了我的视野。
午后的阳光为每一片荷叶镀上金边,它们层层叠叠,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又像翩翩起舞的裙摆。粉白的荷花从叶间探出头来,有的尽情绽放,露出嫩黄莲蓬;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微风拂过,满塘荷叶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轻响,送来阵阵清甜荷香。
我在塘边坐下,静静地看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停在一支未开的花苞上,薄翼在阳光下闪着微光。不远处,几只青蛙躲在叶荫下,偶尔发出“呱呱”的叫声。水很清,能看见鱼儿在荷茎间嬉戏,激起圈圈涟漪。
就在这片宁静中,我突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千百年前的诗人,看见的该是怎样相似的景象?这荷塘仿佛是一个时光的容器,收藏着古往今来无数个夏天的记忆。
天色渐晚,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荷塘也换上了新装。荷花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柔美,像是笼着一层薄纱。远处传来归鸟的啼鸣,荷塘渐渐沉入夜的怀抱。
从那天起,我常常去看那片荷塘。我看过它在晨雾中苏醒,露珠在荷叶上滚动如珍珠;看过它在雨中起舞,雨点打在叶面上奏出清脆乐章;也看过它在星空下安睡,月光为它披上银色的睡衣。
因为这片荷塘,我爱上了夏天。它让我懂得,美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我们用心凝视的每一个当下。那个曾经让我烦躁的季节,如今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光。每当暑气蒸人,我就会想起那片荷塘,想起它教会我的——在喧嚣中保持宁静,在浮躁里寻得清欢。
那片荷塘依然在城郊静静绽放,而我的心里,也种下了一池永不凋谢的夏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