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确凿(záo) 菜畦(qí) 攒成(cuán) 秕谷(bǐ)B. 桑葚(shèn) 蝉蜕(tuì) 倜傥(tì tǎng) 盔甲(kuī)C. 斑蝥(máo) 锡箔(bó) 脑髓(suǐ) 拗过去(ǎo)D. 觅食(mì) 宿儒(sù) 覆盆子(fù) 东方朔(shuò)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桑葚 轻捷 云霄 油蛉B. 珊瑚 收敛 书塾 陌生C. 无妨 鉴赏 啄食 缘由D. 搏学 和蔼 恭敬 质朴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是一位宿儒,学识渊博,深受学生们的尊敬。B. 课堂上,老师提问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气氛十分活跃。C. 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接受。D. 元宵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璀璨夺目,引得路人驻足鉴赏。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使我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B. 百草园的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地方。C.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D. 能否珍惜时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课文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记叙了作者童年时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B. 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那里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充满童趣的活动。C.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枯燥无味,作者对其充满了厌恶之情。D. 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6. 填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7. 请写出课文中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的句子(至少两句)。8. 仿照例句,续写句子。例句:百草园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画里有皂荚树的高大挺拔,有覆盆子的酸甜可口。续写:三味书屋是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9.选段从哪两个角度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请简要分析。10.选段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1.作者在选段中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 课外阅读童年的玩与学周国平我小时候对读书的热爱,恐怕不亚于现在的某些“书虫”。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就迫不及待地啃起了父亲书架上的书。那些书大多是繁体字,内容也很深奥,但我凭着一股钻劲,居然也读得津津有味。我最喜欢读的是童话和寓言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我读了一遍又一遍,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通过读这些书,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还学会了分辨善恶美丑。除了读书,我也很喜欢玩。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院子里捉迷藏、打陀螺、滚铁环。这些游戏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合作,也锻炼了身体。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童年是幸福的。读书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玩耍让我感受到了快乐,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我觉得,童年时期的玩与学并不矛盾,它们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2.作者童年时期喜欢做哪两件事?13.作者认为童年时期的玩与学有什么关系?14.结合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谈谈你对童年生活的理解。15. 微写作童年生活丰富多彩,有欢乐也有烦恼,有收获也有遗憾。请以“我的童年趣事”为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解析:A项“攒成”的“攒”应读“cuán”;B项“盔甲”的“盔”应读“kuī”;D项“东方朔”的“朔”应读“shuò”。C项注音完全正确,故选C。2. 答案:D解析:D项“搏学”应改为“博学”,故选D。3. 答案:D解析:D项“鉴赏”指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用于形容烟花不恰当,可改为“观赏”,故选D。4. 答案:C解析:A项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搭配不当,可将“地方”改为“季节”;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C项没有语病,故选C。5. 答案:C解析:C项“作者对其充满了厌恶之情”表述有误,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既有不满,也有怀念,并非单纯的厌恶,故选C。6. 答案: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需准确记忆鲁迅的相关信息及课文的出处。7. 答案示例:(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解析:从课文中筛选出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的句子即可,答案不唯一。8. 答案示例:一座充满墨香的屋,屋里有先生的谆谆教诲,有同窗的朗朗书声。解析:仿写时要注意句式与例句一致,内容要贴合三味书屋的特点。课内阅读9.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视觉上,描写了菜畦的碧绿、石井栏的光滑、皂荚树的高大等景物的形态和颜色;听觉上,描写了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等声音。10.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油蛉和蟋蟀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们的声音悦耳动听,表现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和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11.①听油蛉低唱,看蟋蟀弹琴;②翻开断砖找蜈蚣、斑蝥;③拔何首乌根;④摘覆盆子吃。解析:9.需从感官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10.明确修辞手法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11.梳理选段内容,概括出作者的童年趣事。课外阅读12.读书和玩。13.作者认为童年时期的玩与学并不矛盾,它们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4.示例:童年生活是快乐而美好的,充满了自由与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在百草园尽情玩耍,在三味书屋学习知识;本文中作者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通过玩耍感受快乐。童年的玩能培养我们的兴趣和能力,学能丰富我们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我们成长。解析:12、13从文中筛选关键信息作答即可;14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围绕“童年生活”谈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15. 答案示例:我的童年趣事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奶奶去菜园里玩。有一次,我看到奶奶在给黄瓜浇水,就好奇地问:“奶奶,黄瓜为什么要浇水呀?”奶奶笑着说:“浇水它才会长得又大又甜呀。”我听了,心里暗暗想:那我也要让自己长得高高的,是不是也需要浇水呢?于是,我趁奶奶不注意,拿起水壶往自己身上浇了一身水。奶奶发现后,笑得直不起腰,对我说:“傻孩子,人可不能像黄瓜一样浇水呀!”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忍不住笑呢,那段充满童真的时光真让人怀念。解析:微写作需围绕“童年趣事”展开,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