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9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知识点一细胞质和细胞壁1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功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及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细胞器概念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组成: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组成体、溶酶体、核糖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骨架概念: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功能:①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②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细胞壁(植物)位置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外面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特性全透性说明:细胞壁虽是细胞外层的坚韧结构,但它并未将相邻细胞完全隔离。高等植物的细胞间存在着一种穿过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即胞间连丝,它使细胞间能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知识点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以动植物细胞为例)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名称 叶绿体 线粒体分布 主要位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普遍位于动植物细胞中,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分布多形态 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大多数呈椭球形结构 双层膜,内部含基粒、基质。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上面有色素、酶等,基质中也含有酶 双层膜,外膜光滑,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峭,以增加膜面积功能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约95%来自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模式图2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名称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模式图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由单层膜组成的泡状结构 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内质网 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 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组成 ①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②一般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 由单层膜组成的泡状结构,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①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②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3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模式图中心体 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 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 有的附于粗面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含RNA和蛋白质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科学方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1)原理:主要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颗粒。(2)操作过程细胞膜破裂→将匀浆放入离心管→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大小不同的细胞器。低速时,颗粒大的先沉降;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知识点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2实验选材(1)藓类叶片:可直接观察,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2)菠菜叶: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因为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属于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去,且所含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便于观察。(3)黑藻: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可直接制片观察。3方法步骤(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取材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制片滴: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用镊子夹住所取的叶放入水滴中盖:盖上盖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后高倍镜观察:可见叶绿体散布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呈绿色偏平的球形或椭球形(2)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黑藻的培养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制作临时装片取载玻片、滴清水将黑藻从水中取出,用镊子从新鲜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绕中央液泡流动4实验结论(1)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绿色,随细胞质流动,自身也可转动。(2)每个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其流动方式为环流式。名师提醒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两个关键点(1)关键点一:寻找“最佳①寻找最佳参照物--叶绿体:有颜色易观察。②寻找最佳视野--亮度适宜: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寻找亮度适宜的视野,这样有利于辨别物像的动态变化。③寻找最佳部位--靠近叶脉处: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2)关键点二:叶绿体位置与细胞质流动方向的判断显微镜下叶绿体的位置与实际标本中叶绿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反的,但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知识点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抗体、消化酶和一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等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2)过程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如图中箭头所示知识点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2联系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决定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酶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知识点六与分泌蛋白的分泌相关的图解1分泌蛋白的过程示意图图A是细胞的局部,图A中① ④⑤依次表示核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图B是完整的细胞,图B中① ④ ⑥⑦⑧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泡、细胞膜、分泌蛋白和线粒体2放射性强度变化图1和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相关细胞结构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氨基酸后,最先检测到放射性出现在核糖体上,然后依次出现在粗面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3膜面积变化(1)图3和图4表示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引起的相关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图3表示一次分泌活动前、后两个时间点膜面积的变化,图4表示的是一定时间段内膜面积的变化。(2)膜面积变化结果:在分泌蛋白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粗面内质网的膜面积相对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细胞膜膜面积相对增大。1.(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DNAB.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C.两者都含有磷脂、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D.两者都有外膜和内膜,但二者扩大内膜面积的方式不同2.(2024秋 大祥区校级期中)西瓜果实甜美多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A.叶绿体 B.液泡C.细胞质基质 D.细胞间隙3.(2024秋 韩城市期中)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细胞的边界,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B.②是遗传信息库,因此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③含有多种有机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调控细胞的形态D.④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为光合色素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4.(2024秋 青海期中)α﹣内啡肽由16个氨基酸组成,在垂体细胞中合成。α﹣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α﹣内啡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α﹣内啡肽基因是垂体细胞特有的C.α﹣内啡肽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活动D.α﹣内啡肽分泌增多会导致痛觉减弱5.(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参与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很多,但由线粒体基因编码且在线粒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只有20种左右。核基因编码形成的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内部依赖其一端的导肽。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都存在一些“接触点”结构,导肽靠近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后,会牵引线粒体前体蛋白通过相应的“接触点”通道以肽链的形式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具备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B.线粒体前体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线粒体前体蛋白能否进入线粒体与导肽有关D.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处可能有识别导肽的受体6.(2024秋 广西期中)细胞中的一些生命活动需要多个细胞器的共同参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部分核糖体会附着于内质网上B.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不涉及生物膜的形变C.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连接,这有利于物质运输D.核糖体中的一些生命活动可能需要线粒体供能7.(2024秋 徐州校级期中)夏天吃西瓜时,会流出甜甜的汁液,该汁液主要来自下列细胞器中的( )A.内质网 B.液泡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8.(2024秋 福州期中)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 脂质(%) 核酸(%)细胞器甲 67 20 微量细胞器乙 59 40 0细胞器丙 61 0 39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乙9.(2024秋 哈尔滨校级期中)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山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可表示线粒体或叶绿体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若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可产生水,则该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10.(2024秋 赤峰校级期中)如图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来自结构③B.结构②为一对中心体C.此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D.只有具结构①的细胞才能有氧呼吸11.(2024秋 历下区校级期中)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B.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硝化细菌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12.(2024秋 武汉期中)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该病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H+转运蛋白和异常TMEM175蛋白均能实现对H+的转运C.据图分析TMEM175蛋白异常会使溶酶体中的pH发生改变D.推测患者溶酶体中pH下降会导致α﹣Synuclein蛋白分解受阻13.(2024秋 武汉期中)如图表示以鸡血为材料,从红细胞中分离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也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为避免感染禽流感、可将材料改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步骤①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细胞器释放出来D.核糖体的质量较小,需要在步骤③中使用较高的离心速率14.(2024秋 兰州校级期中)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15.(2024秋 高新区校级期中)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内涵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结构有差异,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C.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利用这类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D.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是由于其能接收和形成囊泡16.(2024秋 唐山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未观察到衣藻的细胞核,因其属于原核生物B.斐林试剂与梨匀浆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葡萄糖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不需要低倍镜的参与D.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17.(2024秋 吉林期中)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B.观察黑藻细胞质的流动,若其流动缓慢,说明细胞已经失去活性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一致D.细胞质的流动能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条件,保障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18.(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选择单细胞藻类黑藻作为观察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切片B.可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中呈扁平椭球状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C.事先放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有利于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D.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看到叶绿体围绕细胞核按一定方向环流19.(2024秋 昭通期中)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取材容易,因此常被用作生物学观察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藻有些部位的细胞是单层的,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B.同一片黑藻叶中不同细胞细胞质流动方向可能不同C.为加快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应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D.使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20.(2024秋 浙江期中)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前应将黑藻放在黑暗、温暖的环境中培养B.据图可判断该细胞真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C.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和类囊体D.选用黑藻幼嫩小叶作实验材料,比老叶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21.(2024秋 周村区校级期中)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B.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以g的运动作为标志22.(2024秋 同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黑藻的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C.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活性D.观察细胞质流动要事先将黑藻在黑暗、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23.(2024秋 会泽县期中)某研究小组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使用黑藻叶片制成装片观察B.图中叶绿体不需经染色后观察C.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流动D.叶绿体的实际位置为液泡的左侧24.(2024秋 金东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B.应选取黑藻新鲜枝上的靠近根部的深绿色叶片制成临时装片C.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D.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中脉处的表皮也可以做为胞质环流的实验材料25.(2024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稍带叶肉的菠菜下表皮细胞不能作为本实验实验材料B.根尖细胞的叶绿体的分布与光照的变化有关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需对黑藻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26.(2024秋 重庆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菠菜下表皮细胞、黑藻叶片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若视野出现污点,可通过转动目镜、物镜与反光镜确定污物位置C.选用最长物镜和最短目镜时,视野内细胞最大,细胞数目最少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27.(2024秋 徐州期中)以黑藻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取幼嫩小叶制片B.细胞质沿一定方向流动C.叶绿体静止不动D.叶绿体呈绿色28.(2024秋 信都区校级期中)某同学以葫芦藓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以菠菜为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部分结果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叶片不可直接做成装片观察叶绿体B.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葫芦藓的叶绿体具有两层膜C.菠菜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用菠菜叶为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最好取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29.(2024秋 广陵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B.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30.(2024秋 路南区校级期中)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B.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C.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D.观察叶绿体时,制作菠菜的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31.(2024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细胞器既有自己独立的功能,也需要与细胞中其他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一些生命活动,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a~d表示相关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可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氨基酸首先在a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C.该过程中b、c的膜面积变化分别为减小、增大D.囊泡的运输及蛋白质胞吐出细胞的过程均需要线粒体d供能32.(2024秋 淄博校级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菌能分泌蛋白质类的血浆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引起急性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凝固酶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血浆凝固酶的合成加工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血浆凝固酶被高温加热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血浆凝固酶发挥作用后便立即失活33.(2024秋 北京期中)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B.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C.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腔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可能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34.(2024秋 浙江期中)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合成的分泌蛋白可能是呼吸酶B.图甲中的b结构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构建C.图乙中膜面积没发生变化的结构对应的是图甲中的cD.图甲的a、b、c均能产生囊泡,且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等参与35.(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C.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D.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36.(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B.线粒体在该过程中与其它细胞结构既有结构上的联系又有功能上的联系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该过程中合成的物质靠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7.(2024秋 云南校级期中)研究发现,COP膜泡运输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物质转运机制之一。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内质网驻留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信号肽,若内质网驻留蛋白被意外包装进入COPⅡ转运膜泡,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信号肽受体就会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将整个蛋白质通过COPI转运膜泡送回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COP转运膜泡建立联系B.如果内质网驻留蛋白上缺乏信号肽,该蛋白质不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C.信号肽与信号肽受体识别与结合的过程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D.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和转运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38.(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发出信号细胞的质膜上的信号分子可与相邻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MHC)直接结合。下列对MHC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MHC是一种膜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B.MHC与信号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有信息交流功能C.MHC含有肽键,其合成过程中有水分子生成D.核糖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直接参与了MHC合成39.(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B.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先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C.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会被运至胞内、胞外及细胞膜上D.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40.(2024秋 昭通期中)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下表为在腺泡细胞中几种结构最早检测到放射性时间统计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结构 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时间/min 3 17 117A.分泌蛋白多肽的合成最先在粗面内质网上开始B.高尔基体具有合成、加工、包装蛋白质的功能C.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不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面积会增加41.(2024秋 湟中区校级期中)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如图是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丙具有催化功能,则乙不一定是氨基酸B.若乙为脱氧核苷酸,则丙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C.若乙为核糖核苷酸,则甲为C、H、O、N、P,丙可以为HIV的遗传物质D.若丙为抗体,则可以用放射性的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它合成和分泌的过程42.(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图甲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电镜照片,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图乙中①~④表示图甲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图乙中结构①中分解成CO2和水,可为腺泡细胞内蛋白合成、分泌等生理过程供能B.图乙部分结构③的表面附着有结构④,结构③鼓出后可形成图甲中的分泌颗粒C.图乙结构①和④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形成的碱基对不完全相同D.在细胞有活性的状态下,图乙结构①②③都具有选择透过性43.(2024秋 周村区校级期中)一项来自某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核苷酸B.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细胞质基质提供C.人体细胞中能产生“分子垃圾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D.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44.(2024秋 云南期中)若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中,三种相关生物膜相对面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Ⅰ、Ⅱ、Ⅲ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C.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45.(2024秋 衢州期中)细菌中某些蛋白质分子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链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将这些多肽转运到相应部位,从而帮助多肽的折叠和装配,这些蛋白质分子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被称为分子伴侣。下列有关分子伴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伴侣变性后,其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B.一条肽链完整地合成后,才能被分子伴侣识别C.细菌中多肽的折叠或装配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分子伴侣和其他蛋白质都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的46.(2024秋 辽宁期中)内膜系统构成了细胞器之间的天然屏障,细胞内的膜性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囊泡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破坏细胞骨架不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C.细胞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D.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47.(2024秋 如皋市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C.原核生物也具有生物膜系统D.中心体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48.(2024秋 东昌府区校级期中)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至少需要10种以上的运输小泡,每种小泡将转运的物质运至细胞特定部位。如图为膜泡运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光面内质网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C.膜泡转运过程中会导致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排出细胞49.(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研究者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PXo小体。该细胞器具有多层膜,膜的结构与细胞膜相似。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PXo小体膜参与构成果蝇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PXo小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粗面内质网非常相似C.PXo小体增加膜层数可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PXo小体动态解体利于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50.(2024秋 四川期中)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单层膜囊泡状细胞器,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中包裹着多种蛋白质,其中一种叫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的合成一定开始于核糖体上B.线粒体可为过氧化氢酶的合成提供能量C.过氧化氢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过氧化物酶体的单层膜与细胞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51.(2024秋 浙江期中)研究发现囊泡和靶膜(与囊泡结合的膜)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关于与上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运输的物质都是蛋白质B.囊泡和靶膜的特异性结合可实现靶膜成分的更新C.囊泡运输物质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D.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52.(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细胞结构就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各组分的含量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53.(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如类囊体膜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生物膜都含有磷脂,但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有关D.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54.(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若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组织,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关于囊泡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借助囊泡进行精确运输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B.在不同来源的囊泡中分泌蛋白结构不同C.囊泡与靶膜的识别及结合具有特异性D.分泌蛋白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是主动运输55.(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图1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图2中的丙是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D.囊泡运输“货物”的过程中,5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56.(2024秋 浙江期中)囊泡通常是由膜结构出芽或凹陷形成的,在胞内或胞间穿梭往来,使不同部位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B.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需要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C.囊泡依赖细胞骨架在胞内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D.通过囊泡运输的物质可以是磷脂、胆固醇等57.(2024秋 昭通期中)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内质网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为物质运输提供了便利通道C.大肠杆菌具有生物膜,但不具备生物膜系统D.生物体内的肠系膜、视网膜等属于生物膜系统58.(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系统由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原核细胞也具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C.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D.细胞膜、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59.(2024秋 淄博期中)图1表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3、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图2中的乙是酵母菌细胞和颤蓝细菌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C.图1中的4、5、6均可能属于图2中的类型乙D.分泌蛋白利用囊泡运输过程中,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60.(2024秋 长沙校级期中)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能为其代谢的稳定进行提供一个有利环境,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细胞内,有的单层膜细胞器在酶的加工过程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各种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C.糖蛋白不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上,但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能发挥作用考点清单地考点01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地考点02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地考点0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地考点04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专题09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知识点一细胞质和细胞壁1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功能: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及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细胞器概念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组成: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组成体、溶酶体、核糖体、液泡、中心体等细胞骨架概念: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功能:①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②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2细胞壁(植物)位置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的外面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作用特性全透性说明:细胞壁虽是细胞外层的坚韧结构,但它并未将相邻细胞完全隔离。高等植物的细胞间存在着一种穿过细胞壁的特殊结构,即胞间连丝,它使细胞间能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知识点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以动植物细胞为例)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名称 叶绿体 线粒体分布 主要位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普遍位于动植物细胞中,在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分布多形态 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大多数呈椭球形结构 双层膜,内部含基粒、基质。基粒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上面有色素、酶等,基质中也含有酶 双层膜,外膜光滑,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峭,以增加膜面积功能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约95%来自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模式图2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名称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模式图溶酶体 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 由单层膜组成的泡状结构 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内质网 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 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大小不等的囊泡组成 ①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②一般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液泡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 由单层膜组成的泡状结构,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①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②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3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 分布 形态结构 功能 模式图中心体 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 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 有的附于粗面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不规则的颗粒状结构,含RNA和蛋白质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科学方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1)原理:主要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颗粒。(2)操作过程细胞膜破裂→将匀浆放入离心管→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大小不同的细胞器。低速时,颗粒大的先沉降;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知识点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2实验选材(1)藓类叶片:可直接观察,因藓类叶片仅有一层叶肉细胞。(2)菠菜叶:要撕取带少许叶肉的下表皮,因为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属于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易撕去,且所含叶绿体数目少,个体大,便于观察。(3)黑藻:只有一层细胞,含有大量叶绿体,可直接制片观察。3方法步骤(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取材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者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制片滴: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用镊子夹住所取的叶放入水滴中盖:盖上盖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需要观察的叶绿体后高倍镜观察:可见叶绿体散布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呈绿色偏平的球形或椭球形(2)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黑藻的培养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制作临时装片取载玻片、滴清水将黑藻从水中取出,用镊子从新鲜枝上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找到黑藻叶肉细胞后高倍镜观察可:见叶绿体随细胞质绕中央液泡流动4实验结论(1)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绿色,随细胞质流动,自身也可转动。(2)每个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一致的,其流动方式为环流式。名师提醒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两个关键点(1)关键点一:寻找“最佳①寻找最佳参照物--叶绿体:有颜色易观察。②寻找最佳视野--亮度适宜: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寻找亮度适宜的视野,这样有利于辨别物像的动态变化。③寻找最佳部位--靠近叶脉处:靠近叶脉的细胞水分充足,容易观察到细胞质流动。(2)关键点二:叶绿体位置与细胞质流动方向的判断显微镜下叶绿体的位置与实际标本中叶绿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反的,但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相同的。知识点四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分泌蛋白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如抗体、消化酶和一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等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2)过程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如图中箭头所示知识点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2联系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决定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酶的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知识点六与分泌蛋白的分泌相关的图解1分泌蛋白的过程示意图图A是细胞的局部,图A中① ④⑤依次表示核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图B是完整的细胞,图B中① ④ ⑥⑦⑧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泡、细胞膜、分泌蛋白和线粒体2放射性强度变化图1和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相关细胞结构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氨基酸后,最先检测到放射性出现在核糖体上,然后依次出现在粗面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3膜面积变化(1)图3和图4表示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引起的相关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图3表示一次分泌活动前、后两个时间点膜面积的变化,图4表示的是一定时间段内膜面积的变化。(2)膜面积变化结果:在分泌蛋白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粗面内质网的膜面积相对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细胞膜膜面积相对增大。1.(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DNAB.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C.两者都含有磷脂、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D.两者都有外膜和内膜,但二者扩大内膜面积的方式不同【答案】B【解答】解: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少量DNA,但其中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A正确;B、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不是所有的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C、两者的膜结构上含有磷脂、且含有多种酶参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叶绿体中还含有光合色素,C正确;D、两者都有外膜和内膜,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增加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膜面积,D正确。故选:B。2.(2024秋 大祥区校级期中)西瓜果实甜美多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其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 )A.叶绿体 B.液泡C.细胞质基质 D.细胞间隙【答案】B【解答】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液泡内含细胞液,其中有无机盐、蛋白质,色素等成分,西瓜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D、细胞间隙主要是水,营养物质较少,D错误。故选:B。3.(2024秋 韩城市期中)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细胞的边界,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B.②是遗传信息库,因此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③含有多种有机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调控细胞的形态D.④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为光合色素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答案】A【解答】解:A、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B、②是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正确;C、③是液泡,内含多种有机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调控细胞的形态,C正确;D、④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增大膜面积,为光合色素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D正确。故选:A。4.(2024秋 青海期中)α﹣内啡肽由16个氨基酸组成,在垂体细胞中合成。α﹣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α﹣内啡肽在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α﹣内啡肽基因是垂体细胞特有的C.α﹣内啡肽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活动D.α﹣内啡肽分泌增多会导致痛觉减弱【答案】B【解答】解:A、α﹣内啡肽由16个氨基酸组成,属于蛋白质类物质,在垂体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B、α﹣内啡肽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只是在垂体细胞中特异性表达,B错误;CD、α﹣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会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说明α﹣内啡肽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活动,α﹣内啡肽分泌增多会导致痛觉减弱,CD正确。故选:B。5.(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参与组成线粒体的蛋白质很多,但由线粒体基因编码且在线粒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只有20种左右。核基因编码形成的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内部依赖其一端的导肽。线粒体内膜和外膜都存在一些“接触点”结构,导肽靠近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后,会牵引线粒体前体蛋白通过相应的“接触点”通道以肽链的形式进入线粒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具备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B.线粒体前体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线粒体前体蛋白能否进入线粒体与导肽有关D.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处可能有识别导肽的受体【答案】B【解答】解:A、线粒体中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故线粒体具备相对独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A正确;B、线粒体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前体蛋白,前体蛋白由成熟蛋白和导肽共同组成,导肽靠近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后,会使牵引的蛋白质通过相应的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因此线粒体蛋白可能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C、据题干信息“核基因编码形成的线粒体前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内部依赖其一端的导肽”可知,线粒体前体蛋白能否进入线粒体与导肽有关,C正确;D、线粒体外膜上的“接触点”能牵引线粒体前体蛋白通过,推测“接触点”处可能有识别导肽的受体,从而实现对前体蛋白的识别与牵引,D正确。故选:B。6.(2024秋 广西期中)细胞中的一些生命活动需要多个细胞器的共同参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部分核糖体会附着于内质网上B.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不涉及生物膜的形变C.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连接,这有利于物质运输D.核糖体中的一些生命活动可能需要线粒体供能【答案】B【解答】解:A、细胞中的部分核糖体会附着于内质网上,形成附着核糖体,部分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中形成游离核糖体,A正确;B、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囊泡的形成、胞吐过程等都需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涉及生物膜的形变,B错误;C、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连接,这有利于物质运输,C正确;D、核糖体中的一些生命活动可能需要线粒体供能,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D正确。故选:B。7.(2024秋 徐州校级期中)夏天吃西瓜时,会流出甜甜的汁液,该汁液主要来自下列细胞器中的( )A.内质网 B.液泡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答案】B【解答】解:液泡中含有细胞液,能贮存多种营养物质,有的还含有色素,如西瓜汁就是来自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故选:B。8.(2024秋 福州期中)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 脂质(%) 核酸(%)细胞器甲 67 20 微量细胞器乙 59 40 0细胞器丙 61 0 39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乙【答案】C【解答】解: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但不可能是核糖体,A错误;B、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但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例如液泡,B错误;C、丙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C正确;D、蓝细菌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丙核糖体,D错误。故选:C。9.(2024秋 哈尔滨校级期中)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山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可表示线粒体或叶绿体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C.若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可产生水,则该细胞器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答案】C【解答】解:A、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且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因此甲表示线粒体,A错误;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但是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如若细胞器乙表示溶酶体和液泡,B错误;C、细胞器丙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不含脂质,所以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核糖体中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C正确;D、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丙),没有其他细胞器,D错误。故选:C。10.(2024秋 赤峰校级期中)如图①~⑤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来自结构③B.结构②为一对中心体C.此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D.只有具结构①的细胞才能有氧呼吸【答案】A【解答】解:A、③是高尔基体,其产生的部分小泡可以形成溶酶体,溶酶体里的水解酶来自③高尔基体,A正确;B、中心体的主要结构是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加上周围呈透明状的基质,结构②为一个中心体,B错误;C、图示是细胞的部分细胞器,此细胞含有②中心体,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或者动物细胞,C错误;D、①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有些原核生物(如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故选:A。11.(2024秋 历下区校级期中)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B.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细胞器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硝化细菌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答案】C【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甲细胞器为线粒体,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所以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B、细胞器乙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其中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C、细胞器丙中只包含蛋白质和核酸,符合条件的只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正确;D、硝化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细胞器甲线粒体,D错误。故选:C。12.(2024秋 武汉期中)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该病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H+转运蛋白和异常TMEM175蛋白均能实现对H+的转运C.据图分析TMEM175蛋白异常会使溶酶体中的pH发生改变D.推测患者溶酶体中pH下降会导致α﹣Synuclein蛋白分解受阻【答案】B【解答】解:A、溶酶体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A正确;B、据图可知,H+转运蛋白能实现对H+的转运,异常TMEM175蛋白不能实现对H+的转运,B错误;C、据图分析TMEM175蛋白异常会抑制H+运出溶酶体,会使溶酶体中的pH改变,C正确;D、由图1和图2分析可知,TMEM175蛋白结构改变导致无法行使正常的功能,使得溶酶体中的H+无法转运到细胞质基质,导致溶酶体中的pH下降,影响了溶酶体中相关酶的活性,导致细胞中α﹣Synuclein蛋白分解受阻,D正确。故选:B。13.(2024秋 武汉期中)如图表示以鸡血为材料,从红细胞中分离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也存在于原核细胞中B.为避免感染禽流感、可将材料改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步骤①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细胞器释放出来D.核糖体的质量较小,需要在步骤③中使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答案】B【解答】解:A、核糖体主要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因此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也存在于原核细胞中,A正确;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核糖体),B错误;C、步骤①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C正确;D、核糖体的质量较小,需要在步骤③中使用较高的离心速率,D正确。故选:B。14.(2024秋 兰州校级期中)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答案】C【解答】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的主要场所,A正确;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B正确;C、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D正确。故选:C。15.(2024秋 高新区校级期中)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内涵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结构有差异,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C.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利用这类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D.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是由于其能接收和形成囊泡【答案】D【解答】解:A、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结构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B、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全能性,所以利用这类细胞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C错误;D、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是由于其能接收和形成囊泡,D正确。故选:D。16.(2024秋 唐山期中)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未观察到衣藻的细胞核,因其属于原核生物B.斐林试剂与梨匀浆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葡萄糖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不需要低倍镜的参与D.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答案】D【解答】解:A、衣藻是真核生物且细胞核较小,因此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斐林试剂与梨匀浆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还原糖包括所有单糖、麦芽糖等,B错误;C、在使用显微镜时,通常需要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然后再换上高倍镜进行细致观察,C错误;D、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用酒精洗去浮色→制片→观察,D正确。故选:D。17.(2024秋 吉林期中)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B.观察黑藻细胞质的流动,若其流动缓慢,说明细胞已经失去活性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一致D.细胞质的流动能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条件,保障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答案】B【解答】解: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A正确;B、用黑藻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若细胞质流动缓慢,不能说明细胞已经失活,可能是细胞代谢缓慢,B错误;C、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故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一致,C正确;D、细胞质的流动能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条件,保障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D正确。故选:B。18.(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选择单细胞藻类黑藻作为观察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切片B.可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中呈扁平椭球状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C.事先放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有利于观察细胞质流动现象D.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看到叶绿体围绕细胞核按一定方向环流【答案】C【解答】解:A、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A错误;B、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肉细胞中呈扁平椭球状的叶绿体,但观察到类囊体需要电子显微镜,B错误;C、先将材料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正确;D、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分布在大液泡周围并随细胞质移动,D错误。故选:C。19.(2024秋 昭通期中)黑藻是一种叶片薄且叶绿体较大的水生植物,取材容易,因此常被用作生物学观察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藻有些部位的细胞是单层的,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B.同一片黑藻叶中不同细胞细胞质流动方向可能不同C.为加快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应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D.使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答案】D【解答】解:A、黑藻有些部位的细胞是单层的,比如黑藻幼嫩的叶片,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正确;B、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同一片黑藻叶中不同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不同,但每个细胞细胞质流动的方向是固定的,B正确;C、光照、室温等条件可能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将黑藻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细胞代谢加快,从而加快细胞质流动的速度,C正确;D、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等,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错误。故选:D。20.(2024秋 浙江期中)某同学利用黑藻细胞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前应将黑藻放在黑暗、温暖的环境中培养B.据图可判断该细胞真实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为顺时针C.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和类囊体D.选用黑藻幼嫩小叶作实验材料,比老叶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答案】D【解答】解:A、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这样可以增强细胞的代谢,以提高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便于观察,A错误;B、在显微镜视野下看到的是倒立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显微镜下看到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侧,细胞质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上叶绿体应位于液泡的左侧,细胞质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B错误;C、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和类囊体,这些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C错误;D、黑藻幼嫩的叶片薄,由一层细胞组成,且细胞代谢快,细胞质流动速度快,黑藻幼嫩的叶片中叶绿体大而流动,比老叶更容易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D正确。故选:D。21.(2024秋 周村区校级期中)图为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不够完整,缺少细胞核等结构B.图中b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C.图中c是指细胞膜,e是指细胞质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以g的运动作为标志【答案】D【解答】解:A、分析图可知,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图中b为细胞核,d为细胞壁,A错误;B、d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具有全透性,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B错误;C、a为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e)(呈胶质状态)和细胞器(f),c为细胞膜,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D、g是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细胞质无色,叶绿体有色,观察细胞质的流动以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故选:D。22.(2024秋 同安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利用黑藻的幼根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C.细胞在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活性D.观察细胞质流动要事先将黑藻在黑暗、室温下培养一段时间【答案】C【解答】解:A、黑藻的幼根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且根尖细胞分裂活跃,细胞质流动不如叶肉细胞明显,因此通常选用黑藻的叶片为材料观察细胞质流动,A错误;B、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具有双层膜,B错误;C、细胞质流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体现,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细胞活性,C正确;D、黑暗处理会抑制细胞代谢,导致细胞质流动减慢,而适当光照可增强细胞代谢活动,使流动更明显,因此无需提前黑暗处理,D错误。故选:C。23.(2024秋 会泽县期中)某研究小组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绿体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使用黑藻叶片制成装片观察B.图中叶绿体不需经染色后观察C.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流动D.叶绿体的实际位置为液泡的左侧【答案】C【解答】解:A、黑藻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因此可以直接用黑藻叶片做成装片观察,A正确;B、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可以直接观察,不需要染色,B正确;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C错误;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叶绿体的实际位置为液泡的左侧,D正确。故选:C。24.(2024秋 金东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B.应选取黑藻新鲜枝上的靠近根部的深绿色叶片制成临时装片C.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双层膜D.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中脉处的表皮也可以做为胞质环流的实验材料【答案】D【解答】解:A、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A错误;B、应选择黑藻新鲜枝上一片幼嫩的小叶制作成装片,B错误;C、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需要在电镜下观察,C错误;D、新鲜大白菜内层叶片中脉处的表皮也可以做为胞质环流的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25.(2024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稍带叶肉的菠菜下表皮细胞不能作为本实验实验材料B.根尖细胞的叶绿体的分布与光照的变化有关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需对黑藻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到细胞质流动【答案】C【解答】解:A、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所含叶绿体的个大,便于观察,观察叶绿体的分布可选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作为本实验实验材料,A错误;B、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B错误;C、叶绿体为绿色,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C正确;D、叶绿体有颜色,观察黑藻细胞的细胞质流动不用对细胞进行染色,D错误。故选:C。26.(2024秋 重庆校级期中)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菠菜下表皮细胞、黑藻叶片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若视野出现污点,可通过转动目镜、物镜与反光镜确定污物位置C.选用最长物镜和最短目镜时,视野内细胞最大,细胞数目最少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与烧杯内溶液浓度相等【答案】C【解答】解:A、菠菜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需选用菠菜叶下表皮稍带叶肉的材料观察叶绿体,A错误;B、视野中污点位置可通过转动目镜、物镜或移动玻片判断,反光镜不能确定污点位置,B错误;C、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选用最长物镜和最短目镜时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C正确;D、当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水分子进出漏斗的速率相等,但漏斗内溶液浓度仍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D错误。故选:C。27.(2024秋 徐州期中)以黑藻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直接取幼嫩小叶制片B.细胞质沿一定方向流动C.叶绿体静止不动D.叶绿体呈绿色【答案】C【解答】解:A、由于黑藻叶子薄而小,叶绿体大,因此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A正确;B、在活细胞中,细胞质沿一定方向流动,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正确;C、由于细胞质在不断流动,所以叶绿体也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C错误;D、由于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所以呈绿色,D正确。故选:C。28.(2024秋 信都区校级期中)某同学以葫芦藓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以菠菜为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部分结果如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葫芦藓叶片不可直接做成装片观察叶绿体B.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葫芦藓的叶绿体具有两层膜C.菠菜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顺时针D.用菠菜叶为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最好取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答案】D【解答】解:A、葫芦藓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可以直接做成装片观察叶绿体,A错误;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葫芦藓的叶绿体的形态、大小,但无法观察到叶绿体的内部结构,细胞器的内部结构需要电子显微镜观察,B错误;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因此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是一致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C错误;D、用菠菜叶为材料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最好取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叶肉细胞下表皮含有叶绿体,便于实验现象观察,D正确。故选:D。29.(2024秋 广陵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B.实验中,可选用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上表皮制作临时装片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黑暗、室温条件下培养D.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答案】D【解答】解: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在细胞质中,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A错误;B、菠菜叶的上表皮叶肉细胞叶绿体较小,因此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时,要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错误;C、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适宜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C错误;D、叶绿体悬浮在细胞质中,故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D正确。故选:D。30.(2024秋 路南区校级期中)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B.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C.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原因是叶片薄而小,叶绿体清楚D.观察叶绿体时,制作菠菜的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答案】B【解答】解:A、高倍镜下观察不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正确;B、不能直接用高倍镜观察,显微镜使用过程应是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物像,再换成高倍镜观察,B错误;C、藓类的叶薄而小,易于取材,且往往是单层细胞,叶绿体清楚,容易观察,C正确;D、观察叶绿体时,制作菠菜的叶肉细胞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以保证细胞的充盈,便于观察,D正确。故选:B。31.(2024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细胞器既有自己独立的功能,也需要与细胞中其他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一些生命活动,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a~d表示相关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位素标记法可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氨基酸首先在a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C.该过程中b、c的膜面积变化分别为减小、增大D.囊泡的运输及蛋白质胞吐出细胞的过程均需要线粒体d供能【答案】C【解答】解: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A正确;B、多肽链首先在游离的a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合成,而后转移到b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和加工,B正确;C、在此过程中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修饰,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转运到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b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小,c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C错误;D、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d线粒体,D正确。故选:C。32.(2024秋 淄博校级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菌能分泌蛋白质类的血浆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引起急性肺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凝固酶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B.血浆凝固酶的合成加工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血浆凝固酶被高温加热后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血浆凝固酶发挥作用后便立即失活【答案】B【解答】解:A、血浆凝固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中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结构﹣CO﹣NH﹣中,A错误;B、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正确;C、双缩脲检测的原理是碱性条件下肽键与铜离子反应生产紫色络合物,血浆凝固酶被高温加热后依然后有肽键,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C错误;D、酶属于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和功能保持不变,可以重复利用,不会立即失活,D错误。故选:B。33.(2024秋 北京期中)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B.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C.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分泌蛋白会聚集在内质网腔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可能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答案】C【解答】解:A、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以及信号识别颗粒,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正确;B、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酶),B正确;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不会聚集在内质网中,C错误;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需要经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成熟,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具有生物活性,D正确。故选:C。34.(2024秋 浙江期中)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合成的分泌蛋白可能是呼吸酶B.图甲中的b结构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构建C.图乙中膜面积没发生变化的结构对应的是图甲中的cD.图甲的a、b、c均能产生囊泡,且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等参与【答案】C【解答】解:A、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分泌蛋白,A错误;B、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图甲中a表示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构建,图甲中的c结构在植物细胞中参与细胞壁的构建,B错误;C、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图乙中膜面积没发生变化的结构是高尔基体,对应的是图甲中的c,C正确;D、图甲中核糖体属于无膜的细胞器,不能产生囊泡,D错误。故选:C。35.(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B.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C.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D.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答案】B【解答】解:胰腺腺泡细胞向外分泌消化酶,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故选:B。36.(2024秋 和平区校级期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B.线粒体在该过程中与其它细胞结构既有结构上的联系又有功能上的联系C.乙图中d、e、f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细胞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D.该过程中合成的物质靠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D【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由于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分泌蛋白要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因此放射性先在核糖体上出现,然后依次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图甲中的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A错误;B、线粒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与其它细胞结构没有结构上的直接联系,B错误;C、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并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膜减少,高尔基体膜不变,细胞膜增加,因此图乙中d是内质网膜,e是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膜,C错误;D、该过程中合成的分泌蛋白靠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D。37.(2024秋 云南校级期中)研究发现,COP膜泡运输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物质转运机制之一。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内质网驻留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信号肽,若内质网驻留蛋白被意外包装进入COPⅡ转运膜泡,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此时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区的信号肽受体就会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将整个蛋白质通过COPI转运膜泡送回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COP转运膜泡建立联系B.如果内质网驻留蛋白上缺乏信号肽,该蛋白质不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C.信号肽与信号肽受体识别与结合的过程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D.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和转运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答案】A【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结构上通过COP转运膜泡建立联系,A正确;B、如果内质网驻留蛋白上有信号肽,则会被高尔基体通过COPI转运膜泡送回内质网,否则可能被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C、信号肽与信号肽受体识别与结合的过程说明细胞器之间存在信息交流,但不能说明细胞间存在信息交流,C错误;D、内质网驻留蛋白是指经核糖体合成、内质网折叠和组装后,留在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可见内质网驻留蛋白的合成和转运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故选:A。38.(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发出信号细胞的质膜上的信号分子可与相邻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MHC)直接结合。下列对MHC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MHC是一种膜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B.MHC与信号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有信息交流功能C.MHC含有肽键,其合成过程中有水分子生成D.核糖体、线粒体等具膜细胞器直接参与了MHC合成【答案】D【解答】解:A、MHC作为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以接收信号分子,A正确;B、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MHC)结合完成信息传递,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C、MHC是蛋白质,由氨基酸脱水缩合(生成水)形成,其中含有肽键,C正确;D、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故选:D。39.(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B.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先运输到高尔基体加工C.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会被运至胞内、胞外及细胞膜上D.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A正确;B、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多肽是在信号肽的引导下先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B错误;C、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会被运至胞内(溶酶体蛋白)、胞外(分泌蛋白)及细胞膜上(膜蛋白),C正确;D、分泌蛋白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B。40.(2024秋 昭通期中)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科学家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下表为在腺泡细胞中几种结构最早检测到放射性时间统计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结构 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 靠近细胞膜内侧的囊泡时间/min 3 17 117A.分泌蛋白多肽的合成最先在粗面内质网上开始B.高尔基体具有合成、加工、包装蛋白质的功能C.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不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膜的面积会增加【答案】D【解答】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所以分泌蛋白多肽的合成最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开始,而不是粗面内质网,A错误;B、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不具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C、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物质运输的过程,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是沿着细胞骨架进行的,C错误;D、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胞膜接收了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因此细胞膜的面积会增加,D正确。故选:D。41.(2024秋 湟中区校级期中)概念图是一种能够比较直观体现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如图是生物大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丙具有催化功能,则乙不一定是氨基酸B.若乙为脱氧核苷酸,则丙可能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C.若乙为核糖核苷酸,则甲为C、H、O、N、P,丙可以为HIV的遗传物质D.若丙为抗体,则可以用放射性的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它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答案】D【解答】解:A、若丙具有催化功能,则丙为酶,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即乙不一定是氨基酸,A正确;B、若乙为脱氧核苷酸,则丙为D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B正确;C、若乙为核糖核苷酸,则丙为RNA,其组成元素甲为C、H、O、N、P,HIV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研究其合成和分泌过程应该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氨基酸,而15N没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42.(2024秋 西青区校级期中)图甲是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电镜照片,该细胞可合成并分泌胰蛋白酶等多种消化酶,图乙中①~④表示图甲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在图乙中结构①中分解成CO2和水,可为腺泡细胞内蛋白合成、分泌等生理过程供能B.图乙部分结构③的表面附着有结构④,结构③鼓出后可形成图甲中的分泌颗粒C.图乙结构①和④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形成的碱基对不完全相同D.在细胞有活性的状态下,图乙结构①②③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答】解:A、葡萄糖不能进入①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A错误;B、③高尔基体表面无核糖体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B错误;C、图乙结构①线粒体有DNA,DNA复制和表达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④为核糖体,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②为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43.(2024秋 周村区校级期中)一项来自某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正确的是( )A.“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核苷酸B.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细胞质基质提供C.人体细胞中能产生“分子垃圾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D.膜塑形蛋白、核酸、糖原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种类及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答案】C【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可知,“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A错误;B、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B错误;C、“分子垃圾袋”为囊泡,能产生囊泡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正确;D、组成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只有一种,因此其排列顺序是单一的,D错误。故选:C。44.(2024秋 云南期中)若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中,三种相关生物膜相对面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Ⅰ、Ⅱ、Ⅲ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C.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D.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答案】B【解答】解:分泌蛋白合成是从核糖体开始的,经过核糖体合成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再进行加工和分类运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运出到细胞外,因此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变大,故Ⅰ、Ⅱ、Ⅲ对应的结构分别是细胞膜、高尔基体、内质网,B正确。故选:B。45.(2024秋 衢州期中)细菌中某些蛋白质分子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链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将这些多肽转运到相应部位,从而帮助多肽的折叠和装配,这些蛋白质分子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被称为分子伴侣。下列有关分子伴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伴侣变性后,其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B.一条肽链完整地合成后,才能被分子伴侣识别C.细菌中多肽的折叠或装配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分子伴侣和其他蛋白质都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中合成的【答案】D【解答】解:A、分子伴侣是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改变,但氨基酸序列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B、根据题干知,分子伴侣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链或部分折叠的多肽,B错误;C、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分子伴侣是蛋白质,所以和其他蛋白质一样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正确。故选:D。46.(2024秋 辽宁期中)内膜系统构成了细胞器之间的天然屏障,细胞内的膜性结构之间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囊泡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破坏细胞骨架不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C.细胞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D.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答案】B【解答】解:A、细胞内的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A正确。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能维持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以及物质运输有关,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因此破坏细胞骨架会影响囊泡的形成和转移,B错误;C、细胞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C正确;D、囊泡可以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也可以来自胞吞时细胞膜的内陷,D正确。故选:B。47.(2024秋 如皋市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肠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B.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C.原核生物也具有生物膜系统D.中心体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B、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B正确;C、原核生物无具膜细胞器和核膜,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D、中心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B。48.(2024秋 东昌府区校级期中)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至少需要10种以上的运输小泡,每种小泡将转运的物质运至细胞特定部位。如图为膜泡运输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光面内质网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C.膜泡转运过程中会导致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排出细胞【答案】A【解答】解:A、图中甲是粗面内质网,乙是高尔基体,A错误;B、COPⅠ、COPⅡ存在能识别不同信号分子的结构,保证加工正常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加工错误的蛋白质回到内质网,B正确;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过程中,通过膜泡转运,内质网膜可以形成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细胞膜,导致生物膜面积变化,C正确;D、细菌被胞吞后的部分产物可被利用,部分产物排出细胞,D正确。故选:A。49.(2024秋 青羊区校级期中)研究者在果蝇的肠吸收细胞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器——PXo小体。该细胞器具有多层膜,膜的结构与细胞膜相似。当饮食中磷酸盐不足时,PXo小体膜层数减少,最终被降解。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PXo小体膜参与构成果蝇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PXo小体的结构和功能与粗面内质网非常相似C.PXo小体增加膜层数可能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PXo小体动态解体利于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答案】B【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因此细胞器PXo小体膜参与构成果蝇细胞的生物膜系统,A正确;B、粗面内质网的功能为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PXo小体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两者功能不相同,B错误;C、PXo小体增加膜层数可能需要能量,细胞内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正确;D、PXo小体动态解体可在磷酸盐充足时将其储存,磷酸盐不足时放出磷酸盐供细胞使用,利于维持胞内磷酸盐稳态,D正确。故选:B。50.(2024秋 四川期中)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单层膜囊泡状细胞器,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中包裹着多种蛋白质,其中一种叫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可将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的合成一定开始于核糖体上B.线粒体可为过氧化氢酶的合成提供能量C.过氧化氢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过氧化物酶体的单层膜与细胞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C【解答】解:A、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其合成一定开始于核糖体上,A正确;B、线粒体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包括为过氧化氢酶的合成提供能量,B正确;C、过氧化氢酶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过氧化物酶体的单层膜属于细胞器膜,与细胞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C。51.(2024秋 浙江期中)研究发现囊泡和靶膜(与囊泡结合的膜)相互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后方可实现囊泡和靶膜的融合,下列关于与上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运输的物质都是蛋白质B.囊泡和靶膜的特异性结合可实现靶膜成分的更新C.囊泡运输物质需要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D.细胞中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答案】A【解答】解:A、细胞中蛋白质、脂质、糖类等物质都可以进行囊泡运输,A错误;B、囊泡运输说明细胞内的生物膜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囊泡和靶膜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靶膜成分的更新,B正确;C、囊泡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方式,涉及多种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协同作用,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形成囊泡的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等,D正确。故选:A。52.(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细胞结构就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各组分的含量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答案】D【解答】解:A、并非只要有细胞结构就有生物膜系统,比如高度分化的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细胞内也不含各种细胞器,所以不存在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没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B错误;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基本相同,但不完全相同,各组分的含量也不完全相同,如:线粒体的内膜的蛋白质含量要比外面含量高;细胞膜外有糖蛋白,而其它膜结构没有,C错误;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D。53.(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如类囊体膜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B.生物膜都含有磷脂,但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上的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有关D.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质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答案】B【解答】解:A、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如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其上含有光合色素和酶,能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活跃化学能,A正确;B、生物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都含有磷脂。并且生物膜都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并非只有细胞膜具有,例如线粒体膜、叶绿体膜等也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错误;C、细胞膜上的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C正确;D、核膜上的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如一些大分子物质(RNA、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正确。故选:B。54.(2024秋 宣汉县校级期中)若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组织,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关于囊泡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胰岛素借助囊泡进行精确运输并最终分泌到细胞外B.在不同来源的囊泡中分泌蛋白结构不同C.囊泡与靶膜的识别及结合具有特异性D.分泌蛋白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是主动运输【答案】D【解答】解:A、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通过囊泡运输,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A正确;B、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修饰,导致不同来源囊泡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B正确;C、囊泡膜表面的蛋白与靶膜上的蛋白特异性结合,确保融合特异性,C正确;D、分泌蛋白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通过囊泡运输,属于胞吐,而非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D。55.(2024秋 天津校级期中)图1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图2中的丙是真核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D.囊泡运输“货物”的过程中,5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答案】A【解答】解:A、据图1可知,图中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所以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只是生物膜系统的一部分,缺少细胞膜、核膜,所以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A错误;B、图2中的丙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没有脂质,说明没有膜结构,这种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故图2中的丙是真和原核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B正确;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它能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可见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图1细胞中的6结构(线粒体),C正确;D、在细胞内,许多由膜构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地运输着“货物”,而5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D正确。故选:A。56.(2024秋 浙江期中)囊泡通常是由膜结构出芽或凹陷形成的,在胞内或胞间穿梭往来,使不同部位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B.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需要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C.囊泡依赖细胞骨架在胞内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D.通过囊泡运输的物质可以是磷脂、胆固醇等【答案】A【解答】解:A、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这是膜的结构特点,而非功能特点,A错误;B、囊泡与细胞特定部位膜的融合,需要多种信号分子的参与,这样才能准确定位,B正确;C、细胞骨架为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轨道等,囊泡依赖细胞骨架在胞内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来驱动这个过程,C正确;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或脂质可以溶进磷脂里,也就优先让脂溶性物质或脂质通过,磷脂、胆固醇属于脂质类,所以通过囊泡运输的物质可以是磷脂、胆固醇等,D正确。故选:A。57.(2024秋 昭通期中)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B.内质网向内连接核膜,向外连接细胞膜,为物质运输提供了便利通道C.大肠杆菌具有生物膜,但不具备生物膜系统D.生物体内的肠系膜、视网膜等属于生物膜系统【答案】D【解答】解:A、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在组成生物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A正确;B、内质网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为物质运输提供了便利通道,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膜这种生物膜,但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等结构组成的,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众多的细胞器膜,所以不具备生物膜系统,C正确;D、生物膜是细胞中各种膜结构的统称,而生物体内的其他膜结构,如肠系膜、大网膜、视网膜等属于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D。58.(2024秋 成都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系统由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构成,原核细胞也具有生物膜系统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C.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D.细胞膜、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答案】B【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原核细胞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B正确;C、细胞中的多种酶附着在生物膜上,有的酶分布在基质中,有的细胞代谢(如无氧呼吸)没有生物膜直接参与,C错误;D、细胞膜、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选:B。59.(2024秋 淄博期中)图1表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该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3、4、5、6的细胞器中的膜结构构成了生物膜系统B.图2中的乙是酵母菌细胞和颤蓝细菌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C.图1中的4、5、6均可能属于图2中的类型乙D.分泌蛋白利用囊泡运输过程中,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答案】D【解答】解: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图1中3表示中心体、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3中心体无膜结构,4、5、6等细胞器中的膜结构不能构成生物膜系统,还需要细胞膜和核膜等,A错误;B、图2中丙含有蛋白质、核酸,不含脂质,说明没有膜结构,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且无膜结构,说明丙可能为核糖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故图2中的丙是酵母菌细胞和颤蓝细菌细胞共有的唯一细胞器,B错误;C、图1中的4表示内质网,5表示高尔基体,6表示线粒体,图2中甲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故甲为线粒体;乙含有蛋白质、脂质,故乙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C错误;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仅能够维持细胞的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分泌蛋白利用囊泡运输过程中,通常由细胞骨架提供运输轨道,D正确。故选:D。60.(2024秋 长沙校级期中)真核细胞具备的生物膜系统能为其代谢的稳定进行提供一个有利环境,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唾液腺细胞内,有的单层膜细胞器在酶的加工过程中没有发挥重要作用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各种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和结构特点C.糖蛋白不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上,但其在信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D.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其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能发挥作用【答案】B【解答】解:A、唾液腺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在唾液淀粉酶(一种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溶酶体没有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分别是各种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B错误;C、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糖蛋白不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上,C正确;D、核糖体虽不属于生物膜系统,但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所以核糖体在生物膜的合成方面起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考点清单地考点01各类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地考点02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细胞质的流动地考点03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地考点04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9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 高一必修一生物 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原卷版).doc 专题09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 高一必修一生物 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