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一、选择题1.(2016·浙江杭州·8)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2.(2016·浙江宁波·11)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3. (2016·浙江衢州·7)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不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4.(2016·浙江舟山·1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妖媚耳。”唐太宗“觉其妖媚”,是因为魏征( )21*cnjy*com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高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5. (2016·浙江丽水·1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 A.①——出现文景之治????????????????????????????B.②——推行崇文抑武C.③——创立行省制度????????????????????????????D.④——戚继光抗倭6. (2016·浙江舟山·17)图3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 A.元朝????????????????????B.宋朝?????????????????????C.唐朝????????????????????D.明朝7.(2015·浙江温州·1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 ①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5·浙江嘉兴·11)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A.东汉????????????????????B.三国吴?????????????????C.西晋????????????????????D.三国蜀9.(2015·浙江金华·5)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A.百家争鸣 民主制度????????????????????????????B.科举制度 《神曲》C.行省制度 “日心说”????????????????????????D.郑和下西洋 蒸汽机10.(2015·浙江湖州·12)小华同学开展了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能纳入研究的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迪亚士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15·浙江杭州·8)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12. (2015·浙江衢州·7)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2中的位置是( ) ? A.①????????????????????????B.④?????????????????????????C.③????????????????????????D.②13.(2015·浙江衢州·8)“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www.21-cn-jy.comA.扬州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匣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C.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14.(2015·浙江嘉兴·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D.抵御沙俄的侵略15.(2015·浙江湖州·5)“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6.(2015·浙江台州·1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17.(2014·浙江嘉兴·6)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 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民族关系融洽? 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4·浙江台州·14)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③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文字? ④康熙率军取得雅克萨大捷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9.(2014·浙江湖州·8)“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B.改用汉姓?????????????C.学说汉话????????????D.学习汉礼20.(2014·浙江湖州·18)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二、非选择题21.(2016·浙江金华·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二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4分) (3)综合分析再则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4分)22.(2016·浙江宁波·17)(10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2-1-c-n-j-y——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2分) 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2分)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3分) 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3分)23.(2015·浙江宁波·17)(8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cnjy.com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① 秦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② 元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改土归流 明 材料二 实物资料 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2分)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 21*cnjy*com(3)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3分)24.(2015·浙江嘉兴·26)(10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材料一 正是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朗(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分) 材料二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21教育网——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来源:21cnj*y.co*m】——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分)25.(2015·浙江温州·25)(14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分) 材料二 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21·cn·jy·com——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 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 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26. (2015·浙江绍兴·23)(14分)黄酒一壶香万里,文心一脉续千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一 酒与绍兴山水? 糯米和水酿,黄酒美名扬。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绍兴黄酒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材料二 酒与绍兴名人 时代 越地名人 名人酒事 名人事迹 春秋 勾践 投醪劳军破昊国 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昭雪亡国之耻. 东晋 ① 曲水流觞写《兰亭》 创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 贺知章 金龟换酒会李白 创作《回乡俩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近现代 鲁迅 漏船载酒泛中流 ③ (2)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的填空。(4分) 材料三 酒与绍兴发展 “老绍兴,醉江南”。绍兴人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满月酒”寿酒”“上梁酒”开业酒扎…”酒成为绍兴的文化符号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重建绍兴水城”,保护水质,提升黄酒品质;通过举办黄酒节、筹建黄酒文化园等举措,发展黄酒产业,彰显绍兴酒文化的特色。 2·1·c·n·j·y(3)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市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6分)27.(2015·浙江绍兴·25)(14分)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阅读下列家书(片断),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列举史实解释绍兴诗人陆游“悲”的原因。(3分) 根据资料链接,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国际背景,并分析其历史贡献。(7分) 【资料链接】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赴东南亚缅甸参战。在东瓜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上述遗书。在战争中,戴安澜部击毙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www-2-1-cnjy-com家书折射家风。三封家书中彰显的共同家风是什么?请为倡导这一家风编写一则宣传短信。(4分)第四单元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整理改编:qshxy选择题1.(2016·浙江杭州·8)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解析】A项三省六部制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发展而来,不是分封制发展未来的,表述错误,B项应为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唐朝进一步完善,D项与题意无关,三省六部制属于加强皇权的措施,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因此,答案为C。【答案】C2.(2016·浙江宁波·11)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李世民为政期间,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唐太宗把敢于直言的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唐太宗统治期间,任用贤能,知人善任;并采取了以农为本,休养生息,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政策,使社会安定;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因此,答案为C。【答案】C3. (2016·浙江衢州·7)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不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4.(2016·浙江舟山·1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妖媚耳。”唐太宗“觉其妖媚”,是因为魏征( )21教育网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高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解析】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其中魏征直言敢谏,被称为“谏臣”。因此,答案为C。 21*cnjy*com【答案】C5. (2016·浙江丽水·1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 A.①——出现文景之治????????????????????????????B.②——推行崇文抑武C.③——创立行省制度????????????????????????????D.④——戚继光抗倭【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不是唐朝;②960——1127年北宋时期推行重文抑武政策;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时实行的行省制度被废除;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不是清朝。故选B。【答案】B6. (2016·浙江舟山·17)图3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 ) A.元朝????????????????????B.宋朝?????????????????????C.唐朝????????????????????D.明朝【解析】依据材料中“宣政院辖地”可知,这反映的是元朝时期的疆域。元朝建立之后,为了更好的对西藏进行管理,设置了宣政院。因此,答案为A。【答案】A7.(2015·浙江温州·1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 )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①汉——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 ④明朝——改土归流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5·浙江嘉兴·11)嘉兴有件传家宝——子城。它是嘉兴历代府衙所在地,位于市中心府前街,始建于231年,据此推算,子城建造时嘉兴隶属于( )A.东汉????????????????????B.三国吴?????????????????C.西晋????????????????????D.三国蜀【解析】根据时间线索可知,公元 231 年嘉兴建城。A 项时间是在公元 25 年-220 年;B 项229 年—280 年,并且统治地点在古代江东,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嘉兴就在东吴统治之下;C 项西晋建立时间是 266 年;D 项统治主要区域四川和湖北一带。故本题应选择B。【答案】B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9.(2015·浙江金华·5)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最能代表当时东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成就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A.百家争鸣 民主制度????????????????????????????B.科举制度 《神曲》C.行省制度 “日心说”????????????????????????D.郑和下西洋 蒸汽机10.(2015·浙江湖州·12)小华同学开展了以“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相互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以下能纳入研究的史实有( ) ①马可·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迪亚士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2015·浙江杭州·8)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解析】宣政院是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设立的机构,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自此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1661年,郑成功率军入台,与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作战。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荷兰殖民者,打击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了国家统一;伊犁将军的设置是清朝加强边疆管理的措施之一,主要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三者都属于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答案】A12. (2015·浙江衢州·7)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图2中的位置是( ) ? A.①????????????????????????B.④?????????????????????????C.③????????????????????????D.②【解析】分析备选项中的时间标尺可知,①属于唐朝,②属于两宋时期,马可·波罗来华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应该是元代,元代建立时间是1271 年,1368 年被元末农民起义所推翻,故③准确,④是清朝的年代范围。故本题选择C。【答案】C13.(2015·浙江衢州·8)“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中,小丽可能会读到的场景是( )A.扬州的人民大面积地种植橄榄、番匣B.蒸汽轮船沿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C.往来的官吏们在某地驿站吃饭、休息D.元大都有雄伟的高架引水桥、圆形剧场【解析】分析备选项可知,A 项中橄榄传入中国大概是在公元8 世纪,油橄榄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传入我国,而番茄传入中国是在明代;B 项中的蒸汽轮船传入中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时间到了19 世纪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就是其中代表,这个词出现时期就是在元代,故C 项说法准确;D 项应该是古代罗马建筑风格。故本题选择C。【答案】C14.(2015·浙江嘉兴·8)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成祖迁都北京,清朝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其共同目的是( )A.巩固完善土司制度????????????????????????????????B.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C.加强对南方的控制????????????????????????????????D.抵御沙俄的侵略21·cn·jy·com15.(2015·浙江湖州·5)“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关信息,根据材料中“陈桥驿站”“杯酒之间销兵权”等信息可知,这个帝王是发动结束五代十国五十年动乱局面,借陈桥兵变称帝,并在称帝后“杯酒释兵权”的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故答案D 项准确。【答案】D16.(2015·浙江台州·16)“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A.统一文字????????????B.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D.崇文抑武17.(2014·浙江嘉兴·6)我国历史上曾出现“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 ①社会比较安定? ②民族关系融洽? 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4·浙江台州·14)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③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文字? ④康熙率军取得雅克萨大捷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关键词“民族融合”,即在备选项中找出其中符合民族融合的相关内容,以此可以得出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属于民族分裂及战争,故选C。【答案】C19.(2014·浙江湖州·8)“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 )A.改穿汉服????????????B.改用汉姓?????????????C.学说汉话????????????D.学习汉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准确识记。题干中的“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解题的关键,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要禁用“北语”即鲜卑语,统一语言;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就有: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选C。【答案】C20.(2014·浙江湖州·18)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A.①????????????????????????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元时期历史的准确识记,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是汉朝时的事情;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是唐朝时的事情,故选D。【答案】D非选择题21.(2016·浙江金华·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2分)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尽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2)材料二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请列举“这一群人”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4分) (3)综合分析再则材料,得出历史结论及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4分)【答案】(1)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引进来、走出去。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法,带回大量的佛学经典;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佛教,还带去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技术和知识。 (3)结论:人类文明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启示:尊重各国文化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坚持对外开放,吸收不同文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等等。22.(2016·浙江宁波·17)(10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三种发明已经改变了全世界的表面和一切事物的状态。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方面,第三种是在航海方面。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培根《新工具》 材料二 纵观世界历史,似乎可以认为,过去一万年,人类经历的两次最大变革,一是农业革命,二是工业革命。前者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则开创了过去两个世纪的现代全球文明。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950年版) 材料三 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一方面,造成日本近10万房屋被毁,20多万平民伤亡;另一方面,加速了日本投降。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分别指什么?(2分) (2)帕尔默所说的“过去两个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各是什么?(2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3分) (4)从当今时代主题的角度,说说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3分)【解析】(1)奈良是日本的古都,根据图示可知,济州位于宁波的东北,判断该方位的方法是一般定向法。 (2)结合材料“河姆渡遗址”“天一阁藏书楼”“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宁波,用独特的文化与世界进行着对话”,可以看出宁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这些都是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有利条件。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宁波当选“东亚文化之都”有利于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宁波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提高宁波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城市品位等,如“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等。【答案】(1)火药:指南针。(2分) (2)蒸汽机的普遍使用;电力的普遍应用。(2分) (3)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双重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3分) (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利用科学技术保障和平: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发展。(3分)23.(2015·浙江宁波·17)(8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等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反映的措施或制度 措施或制度开始实行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① 秦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 ② 元 永乐十一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明史》 改土归流 明 材料二 实物资料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目前我国政府在西藏实行哪项基本政治制度?(3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3)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3分)24.(2015·浙江嘉兴·26)(10分)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c-n-j-y材料一 正是汉代的太学,考试毕业分甲科、乙科两等。按当时定制,考试甲等的就得为朗(郎:皇宫里的官职),考乙等的,回到其本乡地方政府充当吏。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最早设立太学的皇帝是谁?联系材料一,说出太学生毕业后的去向。(2分) 材料二 在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遍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www-2-1-cnjy-com——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2)联系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科举制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出处:21教育名师】——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3)联系材料三,谈谈宋代科举考试对文明高度发展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汉代的选官制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开始在长安设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太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材料一中25.(2015·浙江温州·25)(14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源,有过友好交往,也有过战争厮杀。作为21世纪的大国,面向未来,中日关系将往何处去?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何芳川《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列举一例该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2分) 材料二 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那一回,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之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898 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摘编自邓嗣禹、费正清《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材料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材料四 大陆政策是近代日本对亚洲大陆的长期侵略政策。其基本内容是,首先侵占朝鲜,然后侵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展到整个中国,获得在东亚的霸权。 ——摘编自宋志勇、田庆立《日本近现代对华关系史》 (3)大陆政策在20 世纪30 年代的中日关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试举一例。(2 分) 材料五 1945 年日本战败,抗日战争结束;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 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4)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五,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6 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4)本题采用分层评价,评分量表如下: 等级 等级描述 得分 水平5 抽象拓展层次 在水平4的基础上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概括。材料运用充分,论证严密,表达清晰。 6 水平4 关联结构层次 与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建立起联系,结合国际背景,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是符合当今世界主题和两国利益的必然选择”,并对此做出一定解释。材料运用较充分,论证较严密,表达较清晰。 4-5 水平3 多点结构层次 使用多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但未建构其逻辑关系或逻辑关系不严密。 3 水平2 单点结构层次 使用一个材料(事件及其影响)就直接得出结论,如“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灾难,因此两国要友好交往”。对材料的解读角度单一,事件与影响没有联系。 1-2 水平1 前结构层次 没有应答;应答与中日友好交往无关,如中国复仇论、中美关系发展等;同义反复。 0 答案示例:日本在隋唐时期积极向中国学习,促进了日本国内的社会发展;近代以来中国曾以日为师,通过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思想觉醒。但是,强大起来的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巨大灾难。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反映了中日经济发展的高度依赖性。很明显,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害。因此,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也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www.21-cn-jy.com26. (2015·浙江绍兴·23)(14分)黄酒一壶香万里,文心一脉续千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c·n·j·y材料一 酒与绍兴山水? (1)糯米和水酿,黄酒美名扬。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绍兴黄酒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材料二 酒与绍兴名人 时代 越地名人 名人酒事 名人事迹 春秋 勾践 投醪劳军破昊国 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昭雪亡国之耻. 东晋 ① 曲水流觞写《兰亭》 创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 贺知章 金龟换酒会李白 创作《回乡俩书》,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近现代 鲁迅 漏船载酒泛中流 ③ (2)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的填空。(4分) 材料三 酒与绍兴发展 “老绍兴,醉江南”。绍兴人一生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满月酒”寿酒”“上梁酒”开业酒扎…”酒成为绍兴的文化符号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重建绍兴水城”,保护水质,提升黄酒品质;通过举办黄酒节、筹建黄酒文化园等举措,发展黄酒产业,彰显绍兴酒文化的特色。 21·世纪*教育网(3)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市采取上述举措的意义。(6分)【答案】(14分)(1)北部有大片平原,土壤肥沃;河湖众多;降水丰沛、雨热同期。(4分)(2)王羲之 唐朝 创作《狂人日记》,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4分)(3)有利于传承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有利于因地制宜,将绍兴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绍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分)21cnjy.com27.(2015·浙江绍兴·25)(14分)一封家书,一段历史。一份情怀。阅读下列家书(片断),回答问题。 【来源:21cnj*y.co*m】(1)列举史实解释绍兴诗人陆游“悲”的原因。(3分) (2)根据资料链接,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国际背景,并分析其历史贡献。(7分) 【资料链接】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万余人赴东南亚缅甸参战。在东瓜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上述遗书。在战争中,戴安澜部击毙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版权所有:21教育】(3)家书折射家风。三封家书中彰显的共同家风是什么?请为倡导这一家风编写一则宣传短信。(4分)21世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纪21世纪教育网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原题卷.doc 第四单元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解析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