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5年8月,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李强、徐星、周忠和凭借关键化石证据奠定“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获生命科学奖。他们依托热河生物群化石,将羽毛、前肢等关键形态学证据串成闭环,通过高通量成像与测年技术,清晰还原了中生代生命演化轨迹,这一成果对破解物种演化谜题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发现( )
①彻底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观点及其借鉴意义②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是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作出正确回答④表明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促进了科研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能够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
④找到了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班味”“city不city”“小孩哥/小孩姐”等网络热词频出,每个热词背后都对应着当下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如中国当代职场结构、城市发展水平或教育环境等。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社会现象和热词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社会现象决定热词,热词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
③热词对社会现象具有反作用
④热词随社会现象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杜甫《绝句》的经典诗句。该诗句对早春景色的描写表明了( )
①意识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映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
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5年8月,广东郁南同乐大山保护区科考人员,确认区内存在种群稳定的长鬣蜥野生种群。长鬣蜥对水质、森林质量要求极高,是生态“指示物种”,其存在印证区域生态优越。保护区内还记录有豹猫、白鹇等野生动物,共同构成了相互依存的生态网络。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
④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①要认清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两种状态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变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将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需重视粮食生产以提升供给保障能力,从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要求是基于( )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的功能
③整体的性能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当前我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时,针对高端芯片卡脖子等问题组建创新联合体突破瓶颈;在民生领域,聚焦老旧小区改造诉求多样和县域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采取对应举措均获成效。这表明,坚持问题导向,需要( )
A.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消灭矛盾
B.创造条件,把问题的斗争性转化为进步的同一性
C.让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D.把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作为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9.我国分子生物学家袁钧瑛以破解细胞死亡机理、助力人类健康为目标,长期深耕该领域,其团队据此研发的RIPK1抑制剂已进入全球临床试验,为阿尔茨海默病等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这主要强调了( )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生活中,人们曾普遍认为“发烧捂汗能退烧”。成年人风寒感冒初期、体温不高时,适度保暖捂汗或可辅助退烧;但现代医学明确,若用在6个月至5岁发烧儿童身上,过度捂汗会阻断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还可能引发脱水、热性惊厥,这类儿童应穿宽松衣物、维持室温适宜。这说明( )
①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劳动与劳动者,指出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幸福与梦想唯有靠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才能创造个人价值与美好生活。这一论断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劳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公平竞争、推动其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原则,要求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经济组织享有平等法律地位、市场机会和发展权利。由此可知(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③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阅读下图漫画,下列说法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主体的正确认知
②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主体差异而不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国茶道不仅是品饮艺术,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茶香氤氲绕梁间,一盏清茗见古今。”一举一动、一器一茶,折射出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这说明( )
A.文化是积极向上的 B.文化载体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C.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D.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15.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孕育出永不褪色的伟大抗战精神。这一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关于伟大的“抗战精神”( )
A.铸就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B.彰显了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C.寓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D.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16.2025年9月,“赓续长征薪火”武陵山片区红色文旅活动启动,30余名达人探访贺龙故居等红色地标,以短视频传播革命历史。此活动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信心
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③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④厚植家国情怀,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8月22日,卢文祥被授予“八桂楷模”荣誉称号。他34年扎根甘蔗育种一线,面对境外蔗种“水土不服”、极端天气导致蔗农损失的困境,立志培育本土抗逆性优良蔗种。他深入研究并准确把握了甘蔗遗传特性及生长规律,带领团队每年赴海南选配杂交组合,在数万株实生苗中逐株观察、反复筛选。2009年霜冻致蔗苗受损,他提出“不救冻苗、聚焦自然抗性”的策略,正是这种严苛的自然筛选方式,使得桂柳05136等抗霜性优良的品种脱颖而出。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截至2024年底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约占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1/4,成为我国第五代甘蔗品种更新的标志性品种。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卢文祥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
平陆运河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打通西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出海通道这一核心目标。针对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较大水位落差以及沿线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特殊条件,制定了差异化的科学策略,通过创新技术和科学规划,攻克了咸淡水交汇、生态保护、高边坡治理等关键难题。运河发展了航运、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有效带动了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将昔日偏远地区变成开放前沿,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平陆运河建设过程中体现的哲学智慧。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经济建设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早期探索与基础形成: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基础。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目标。
新时代的深化部署:党的十九大要求“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党的二十大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最新战略安排: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进入全面落实新阶段。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对党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认识历程进行分析。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该法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制定本法旨在提升全体公民法治素养,凝聚法治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制定过程中,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民意直达的“快车道”,通过专题调研、座谈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许多来自实践一线、富有实效的普法创新和经验智慧,如“法律明白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等,被充分吸收到法律草案的制定与修改中,促进了立法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全国时代楷模——单杏花被誉为“铁路购票系统的最强大脑”。她带领一支由百余位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历时十余年攻坚克难,最终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2306客票系统。该系统在春运期间需应对每秒数十万次的并发访问量,技术挑战极大。面对系统崩溃风险,她曾连续72小时驻守机房调试优化;面对算法瓶颈,她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带领团队重新设计架构,引入智能排队和弹性扩容技术,极大缓解了“一票难求”的民生难题。
单杏花始终强调:“技术创新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民。”她坚持投身公共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铁路现代化发展进程。近年来,她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购票系统的融合,实现智能票务分配和老年人购票辅助功能,使科技成果更公平地惠及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分析单杏花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5年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于9月12日在武汉开幕。艺术季期间,不仅集中展示了长江流域各省市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戏曲艺术和现代文创产品,更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举措:主会场及多数分展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并开设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工作坊,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亲身体验长江文明与长江文化,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艺术季不仅是文化盛会,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搭建了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平台。首届艺术季已展现出显著经济效益:开幕式当天武汉全市游客指数增长300.4%,消费指数增长100.5%。武汉借势艺术季带动文创产品开发、夜间文旅消费、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正将艺术季的“流量”转化为文化旅游的“留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阐述武汉借势长江文化艺术季所彰显出的长江文化的价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D D A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D B A A
17.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卢文祥团队面对困境,立志培育本土抗逆性优良蔗种,深入研究把握甘蔗育种客观规律。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能促进事物发展。在目标指引下,卢文祥团队通过长期观察筛选实生苗和严苛的自然筛选,成功培育出优良甘蔗品种。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卢文祥团队始终坚持科学育种规律,将人工选育与自然筛选相结合,使我国第五代甘蔗品种得到推广。
18.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平陆运河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了航运、灌溉、旅游等综合功能,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平陆运河将昔日偏远地区变成了开放前沿,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能。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程针对广西特殊条件,制定了差异化的科学策略,通过创新技术和科学规划,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聚焦打通西南地区最便捷、最经济出海通道这一核心目标,攻克关键难题。
19.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党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认识经过了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时代在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党立足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实践,不断深化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认识。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我们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正确认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向前发展。
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中央随着不断丰富的经济建设实践,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完善。
20.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法治宣传教育法立法过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多种渠道广泛汇聚民意、吸收民智,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人民需求;制定本法旨在提升全体公民法治素养,凝聚法治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21.①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单杏花坚守科研一线,通过技术突破服务社会民生。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单杏花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进程,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单杏花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民的理念,无惧挑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失败中总结经验,重构系统架构,极大缓解民生难题。
22.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借势艺术季通过免费开放展馆、文化工作坊等惠民举措满足社会的需要。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国内外游客在艺术季中感受长江文化,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重大影响。武汉借势艺术季推动文旅发展,实现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武汉通过展示长江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